Предисловие
前言
К первому изданию «Аскетической Проповеди»
致《苦修讲道集》第一版
一八六三年,我的某些教谕已然付梓。此处所呈者,乃是对我的教谕、讲道与言论之经修与增补之汇集,其中有已宣讲者,亦有未宣讲者,有为在圣堂中诵读而写者,亦有为在私室中默诵而写者。因此,它们的特征变得更加明确,而「苦修讲道」之名,已然成为与之完全相称的称谓。
那些读过我以大司祭衔(archimandrite)所撰写的《苦修体验》(Аскетические опыты)的人,将会清楚地看到,《苦修讲道》(Аскетическая Проповедь)中所阐述的思想,是自然而然地源自于修道生活,并与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篇讲道是对基督徒属灵操练之描述的补充,并对其进行了显著的解释。但这绝不意味着只有修道士才适合阅读此书:它适用于所有东正教基督徒,凡是渴望按照圣教父的理解、按照教会的理解来认识苦修生活的人,都可阅读。
主教伊格纳季 一八六六年
Приветствие мира Христова, вселяемого послушанием и заповедями, как Царствия Божия внутри нас.
基督平安的问候,借由顺服与诫命而内住,如同我们内心中的神国。
于抵达教区时在斯塔夫罗波尔主教座堂所发表之讲话,一八五八年一月五日
愿此城平安!(马太福音 10:12)
我道出此番问候,我所挚爱的弟兄们,遵照我主所留下的遗命,我持着牧者的手杖来到上帝所拯救的城邑斯塔夫罗波尔,为的是在这城中,以及在邻近的城邑和村落中宣讲并言说:「因为天国近了」(马太福音 10:7)。天国,「上帝的国就在你们心里」(路加福音 17:21)。天国,就是基督的平安。在一个因顺服上帝而平息了情欲的灵魂里,上帝居于其中为王,基督的平安居于其中为王。
然而,基督的平安绝非今世之平安;主所赐予的平安,并非以堕落人类习以为常的方式所能获得(约翰福音 14:27)。虚妄、甚至不良的目的之统一,往往能在人与人之间建立暂时的、且毁灭灵魂的和谐。基督的平安,是圣洁的!基督的平安,完全在基督之内!基督的平安借由上帝之道播种于灵魂之中,借由耕耘心田、遵行基督的诫命而生发,——它靠着这种无形却毫不费力的苦修得到滋养,并由此而成长。藉着圣灵的作为,基督的平安包围了完美基督徒的心思、心灵和身体,将这些因罪而被割裂、离散的部分重新合而为一;使人在自身内得享和睦、与自己和好,从而构成一个单一而完整的整体,如同其在堕落之前一般,并使人与上帝联合。我为自己和你们,亲爱的弟兄们,向那位赐予真正与圣洁平安的唯一施予者,即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祈求这样的平安。愿「上帝所赐、超乎人所能测度的平安」,——正如使徒生动而精准的理解,——「在基督耶稣里保守我们的心怀意念」(腓立比书 4:7);愿它为基督保守我们世上的活动,以及那依赖于此活动的我们永恒的命运。阿门。
Глас Отца о Сыне: призыв к послушанию Христу, пребывающему в Евангелии и Таинствах.
父在子身上发出的声音:呼唤人顺服基督,那临在于福音与圣事之中的主。
主显节训言
「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祂。」(马太福音 3:17,17:5)。
此乃亘古常存之父神,对世人论及亘古常存之圣子时所发之声音。那时,圣子顺从父之旨意,借由圣灵之工,从童贞女降生成人,并成就了对失丧人类之拯救。弟兄们!愿我们顺服于神的儿子,正如神对我们的期望,好使神圣的恩宠降临于我们身上。
或许会有人说:我也愿聆听上帝圣子的教诲,但如何才能达成此事呢?毕竟自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以肉身居于尘世并宣讲祂至圣的教义以来,已近两千年的时光流逝了。
我们若要达成那恒常与基督同在、不绝听闻祂至甘美之圣音、并以祂赋予生命之教训为滋养的境地,这是极其简便的:主耶稣基督直至如今仍与我们同在。 祂借由祂的神圣福音与我们同在,祂借由教会的神圣圣事与我们同在,祂借由祂的无所不在与全能与我们同在,祂以全然丰盛的方式同在,正如同那无限、全备之神所应有的同在。 主以明显的方式证明祂与我们同在,即是借由将众灵魂从罪恶的掳掠中释放出来,借由分施圣灵的恩赐,并借由众多的异象与奇迹。
那些渴望亲近主,并藉著那至福的结合与祂永远合一的人,必须以最仔细地研习圣言来开始这项神圣的工作;他们必须从研习《福音书》开始,基督隐藏其中,并从中说话和行动。《福音书》的言词「是灵,是生命」(约翰福音 六:63)。它们将属肉体之人转变为属灵之人,并使被罪与世俗虚荣所致死的灵魂获得生命。它们「是灵,是生命」:你当小心,不要用你那匍匐于地上的理性来解释这伟大的圣灵之言;你当小心,不要以你那死寂的灵魂、死寂的心、死寂的头脑所容易呈现的方式,来解释这充满可畏神圣力量的言词。由圣灵所发出的言词,只能由圣灵自己来解释。
凡是渴望接近主,聆听祂神圣教诲,藉祂获得生命并得以拯救的人,请你们前来,站立在主面前,怀着至深的虔敬和至圣的畏惧,如同祂光明天使、祂的革鲁宾(Cherubim)和撒拉弗(Seraphim)站立在祂面前一样。借由你们的谦卑,使你们脚下的土地成为天堂。主将从祂的神圣福音中向你们说话,如同向祂所爱的门徒说话一样!而那些藉圣灵恩赐阐释神圣福音的圣教父们,愿他们成为你们准确无误理解神圣福音的向导。
以一种缺乏应有敬畏之心、充满鲁莽与自恃的方式,去接触福音,接触那活在福音中的主耶稣基督,是极其危险的。主只接纳那些谦卑、深知自身罪恶与卑微、充满悔改之心的人,祂却厌弃骄傲者。 主的面容从那鲁莽的试探者——我称呼这等缺乏敬畏、轻率而冷漠的听闻者为试探者——身上转去,以永恒的死亡击打这试探者。 蒙神启示的长老西美翁曾宣告那道成肉身的神——圣言:「看哪,这婴孩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许多人跌倒,许多人兴起;又要作毁谤的话柄」(路加福音 2:34)。 神的圣言是「一块石头」,一块尺寸巨大、重量无边的石头——「那跌在这石头上的,必要跌得粉碎」遭受无可医治的破碎(马太福音 21:44)。
弟兄们,愿我们成为虔敬而力行的上帝圣言听受者!让我们顺服于天父,祂今日从神圣的福音中,向我们宣告了祂至圣的圣言:「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从祂」(马太福音 17:5)。我们要听从祂!我们要听从祂!愿天父的恩宠与喜悦永远覆庇我们。阿们。
О всеобъемлющей сути покаяния как непременного условия для веры, спасения и наследования Царства Небесного.
论及悔改那包罗万有的精髓,乃是信仰、救赎及继承天国的不可或缺之条件。
主显节后首周讲道一。论悔罪
「你们当悔改,因为天国近了。」(马太福音 4:17)
「自这些深邃而神圣的言语,道成肉身的圣言向堕落的人类开始了祂的宣讲。这教义表面看来简单!但必须以生命去领悟它:那时便会揭示,在这简短而朴实的话语中,蕴含著全部的福音。」正如圣使徒保罗,在谈及他向当时几乎所有已知世界所宣讲的福音时,说他向犹太人和希腊人所证明的,是「向上帝悔改,和信奉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使徒行传 20:21)。
弟兄们!要信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需要悔改;要安住在这救赎性的信仰中,需要悔改;要在其中精进,需要悔改;要继承天国,需要悔改。
这一切都在《圣经》中清晰地阐述着。《圣经》教导我们说:「神差祂的儿子到世上来,……叫世人因祂得救。信祂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光——基督——来到世上,世人爱黑暗,胜过爱光,因他们的行为是恶的。凡作恶的,便恨恶光,并不就近光,恐怕他的行为被显露出来,因为是邪恶的。」(约翰福音 3:17-20) 对于被虚荣的激情所困扰的人,《圣经》见证说:「你们怎么能信呢?因为你们彼此受荣耀,却不寻求那从独一之神而来的荣耀!」(约翰福音 5:44) 被贪婪的激情所笼罩的人,不仅没有相信主,反而在主向他们传授关于记念永恒和安排世间事务以符合人那为着永恒的命定之至要至圣的教诲时,嘲笑祂(路加福音 16:9、14 节)。 被残酷的嫉妒激情所牵引的人,不仅没有相信主,反而组成了弑神的阴谋,并将其付诸实施。 根据福音书绝无虚假的见证,所有被虚妄和罪恶的依恋所感染的人,都拒绝参与神子属灵的婚筵,使自己不配与祂享有蒙福的结合(马太福音 22:5)。 「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路加福音 16:13)你们不能同时服侍两位主宰——神和罪! 「你们要悔改!因为天国近了!」(马太福音 4:17) 「你们要悔改,并相信福音!」(马可福音 1:15)
然而,即便是已经信入基督、立志要以行为和品行恒常证明自己信仰的人,依然需要悔改。弟兄们,你们认为活泼信仰的首个果实是什么?遵行基督诫命的首个果实又是什么?我的答案引自圣西美翁,即新神学家(Нового Богослова),他从自己圣洁的体验中汲取了这真理的知识。他说:「殷勤遵行基督的诫命,能教导人认识自己的软弱」1。 确然如此!信入基督的人,一旦开始遵行那些至圣的福音诫命,或者说,一旦开始实践那更新了的本性的作为,他那堕落的本性就会突然展现在他面前,这本性此前一直隐藏不露,现在却开始与福音进行顽强的争战。基督修道者的生命充满了无形的跌倒。他情不自禁地与使徒一同忏言:「因为按着我里面的人,我是喜欢神的律法;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我真是苦啊!」(罗马书 七:22-24) 从这种对自身的审视中,基督徒心中会滋生出有福的虚心,生发出理性的属灵哀哭,由此建立起忧伤痛悔的心,这心是「神必不轻看」的(诗篇 五十:19)。人因着按福音生活,悔改便如同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而这正是福音所吩咐的。 因此,悔改不仅是为了信入基督所必需的:它对于持守信仰、在基督里长进也是必需的;它对于活泼地信靠基督更是必需的。「你们要悔改,因为天国近了。」
尚需阐明:为何在我们现今所查考的吾主话语中,悔改的嘱咐与天国将近的宣告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何在其间没有展现任何过渡性的善功,任何过渡性的情状?原因在于,吾主耶稣基督——「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翰福音 1:29)——已为我们的救赎成就了一切。祂使我们与神和好,为我们预备并赢得了天国。至于我们世人,在我们的救赎之事上只留下一个辛劳——那便是接受神白白地、完完全全地赐予我们的救赎的辛劳,即悔改的辛劳。天国与天国之君无比地邻近我们——比我们所料想的更为邻近。「看哪,我站在人心之门前,叩响著,」这位君王宣称,「并以我至圣全能的圣言叩门:『若有人听见我的声音而开门,我必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一同坐席,他也与我一同坐席』」(启示录 3:20)。心门为天国之君的开启,乃借由悔改而成就。「你们当悔改,因为天国近了。」阿们。
Покаяние как первая заповедь и дар Божий, вводящий во спасение и Царствие Небесное.
悔改,作为首要的诫命与上帝的恩赐,引人进入救赎和天国。
显现节后主日第二讲。论悔改
「你们要悔改,因为天国近了。」(马太福音 4:17)
忏悔乃是新约中的首要诫命;忏悔乃是新约的初始德行,能将人引向所有其他的基督徒德行。救主的先驱和救主自己,都是以呼召堕落的人类悔改,并以应许凡有圆满忏悔者得享天国,来开始他们的宣讲。「你们应当悔改,因为天国临近了」(马太福音 3:2,4:17)。 忏悔伸出它那大能的右手,将身陷深渊、堕落于罪恶地狱中的人,从中救拔出来,使他超升于大地之上;它只在将人引进永恒之门时,方才离去。
我们当恳求神圣的恩典,以帮助我们卑微的智识,努力探究「忏悔」(покаяние)的意义,以便领受这份由上帝亲自赐予我们的礼物,并在领受之后,借由我们的忏悔来成就我们的救赎。
两种禀性,两种能力,由怜悯的上帝栽种在人性的本质之中。借助这两种禀性与能力,人性在它堕落之后,在它与上帝疏离之后,可以从堕落中兴起,并重建与上帝的共融。这两种禀性是:悔改的禀性与信心的禀性。上帝正是转向这两种禀性,以拯救世人。祂邀请他们凭借自由的抉择,运用这两种禀性以获得救赎。人因自由的抉择而灭亡,而救赎也经由自由的抉择赐予他。「你们应当悔改,相信福音」(马可福音 1:15)。
因着悔改,上帝赐予罪愆的赦免并准许人亲近祂;因着信德,祂向人启示自身,并赐予那份唯有人之能力所能企及的、凭其自身努力绝无法获得的对上帝的认识。信德为心智带来超乎理性的认识:心智借由判断和探究,仅能接受那些它能领悟的认识;而信德却使心智领受那些它无法领悟的认识。一切关于上帝和基督信仰奥秘的启示性认识皆属此类。——悔改将恩宠的觉受引入内心,此觉受迥异于堕落的本性,教导心智和心灵真正的敬拜上帝,教导人将堕落人性中上帝唯一悦纳的祭献奉献给祂:即心灵的痛悔与谦卑(《圣咏集》50,19)。处于此种境况的人类心灵,便得与上帝之圣神相通,人的更新与救赎即在于此。
尊贵的西默盎新神学家论及信德时说:「为求获得信德,并信奉上主之言,并无任何禁止或阻碍。因此,若我们全心向往获得信德,便能即刻获得,不费丝毫气力,因为信德是全善之上帝所赐予我们本性的一项恩赐;我们拥有此恩赐,端视我们的意愿而定——我们若愿,便拥有。为此,我们看到,即便是斯基泰人、野蛮人,以及所有民族,都自然地拥有信德,他们相信彼此的言语,并(以各种不同方式)在彼此之间展现信德。」2 这种自然之信德,即我们得以信奉上帝的信德,必须与实践之信德区分开来。实践之信德乃是因遵行福音诫命而在灵魂中呈现;也必须与活泼之信德区分开来,活泼之信德是圣灵倾注于人心的恩赐。3 所有人都能信奉上帝和福音(马可福音 1:14-15,使徒行传 20:21);基督的苦修者则获得实践之信德;活泼之信德是上帝之恩赐,唯独属于上帝的圣者。同样,悔改对我们而言也是自然的。这是我们良知的作用。它在于意识到自己的过失并为之感到懊悔。正如我们凭借自然的倾向和确信,只要我们愿意,便能彼此信任;同样,凭借自然的倾向和确信,只要我们愿意,便能为彼此之间的过失互相忏悔。忏悔既满足了内心自然的需要,便为心灵带来宁静与愉悦。它使人与人之间受损的和平与秩序得以重建,解除疑虑,医治灵魂中的仇恨与怀怨。然而,我们只在愿意时才会彼此忏悔;若无此意愿,自然的忏悔能力便会保持无效。
难以测度的上帝在创造了人之后,赐予了他所有维系生命的凭借,将生命或死亡的抉择交由他的自由意志来裁决:正因如此,在施行救赎之时,这位在其美善与智慧上同样难以测度的上帝,完成了救赎,并将接受或拒绝救赎的权柄留给了我们的自由意志。祂预先将悔改的自然属性植入我们之内:那是我们用来消除彼此间仇恨、重建和平的手段,祂愿将其用作消除上帝与人类之间、被弃绝而失丧的受造物与其全能造物主之间仇恨、重建和平的工具。 「你们要悔改!」祂对人类说,呼唤人类归向祂。「你们的救恩已由上帝成就;你们的死亡已被上帝践踏和灭除,不需你们任何参与、协助或劳力:以你们的自由意志拒绝你们自由意志所接受的死亡!以你们的自由意志接受你们自由意志所拒绝的、蒙福的永恒生命!为此,及时运用祂植入你们之内的悔改属性,这属性完全取决于你们的自由意志!没有任何沉重或新颖之事加诸于你们:你们彼此和解的方式,就用作与上帝和解的方式!」
正如起初的信仰在于相信上主之言,起初的悔罪亦在于觉察自身的过犯与罪性,为之深感痛惜,并借由真诚的忏悔与热切的祷告,将此觉察与哀痛呈献于上主圣容之前,同时立定心志,承诺弃绝罪恶的生活,以福音的诫命作为行为准则。 随此悔罪之后,罪将得蒙赦宥,与上主重归于好,并为上主所接纳。圣经有明确的见证,其中言道:「我将我的罪恶告知祢,不隐瞒我的过犯。我说:我要向上主承认我的过犯,祢就赦免了我心中的罪孽。」(诗篇三十一篇5节) 在领受洗礼之前,那些接受基督信仰的人就被要求此种悔罪(使徒行传 2:38);基督徒的灵魂在领受洗礼之后,若被罪所创伤和玷污,也借此悔罪得以治愈(约翰一书 1:9)。
福音是藉著信心而领受的(马可福音 1:15);按照福音的教导而生活,能增强信心——使那从听闻而来、理论性的信心,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实践性的信心。同样的转变也发生在藉著按照福音诫命的生活而产生的忏悔之上。堕落本性的内在之光,因被罪所败坏,微弱地照亮著人的活动,在这微光下,我们只看到我们极少的过错,只看到那些最粗鄙、最显而易见的错误。然而,当我们的活动被基督诫命的光芒所照亮时,我们的自我观照便发生了改变;我们开始在自身中看到许多从前根本没有察觉到的缺陷。那时,我们被罪所败坏的状态,将以惊人的多样性呈现在我们心灵的眼前!我们将看到那构成我们与其他世人共同悲惨遗产的罪性,也将看到那属于每个个体私有的、因著他先前不够警醒、鲁莽生活(即奉献于虔诚生活之前的生活)而习得的特殊罪性。随著引发忏悔的缘由增多,忏悔本身也得以增强和倍增。它能洁净灵魂的眼睛。被洁净的眼睛比那被罪污染、伤害的眼睛,能看到灵魂圣袍上更多的污点:自然而然地,从这样的视角中,忏悔便得以增强和倍增。它在有成就的修道者身上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在初发心修行的人身上所发挥的作用。基督徒的道德进展,就是忏悔的进展:因为忏悔的进展是源于对福音诫命特别仔细的遵行。所有的圣者都充满了忏悔之情;他们将自己的活动集中在忏悔之中,并将遵行诫命视为偿还那可怕的债务(路加福音 17:10)——这债务即使不断偿还,却仍未偿清;因著债主(上主)的完全和债务人(世人)的软弱,它成为一种无法偿清的债务,即使不间断地偿还,亦复如是。忏悔在成熟的基督徒身上获得了一种特殊的、广泛的意义。当人们问叙利亚的圣艾萨克(Saint Isaac the Syrian):「何谓忏悔?」时,他回答说:「破碎和谦卑的心」4。这位伟大的、指导成熟基督徒的导师还说:「如果我们都是罪人,且无人能超越试探,那么就没有任何德行比忏悔更高。它的实践永远无法臻于完美。它永远适合所有渴望获得救赎的人,无论是罪人还是义人。没有一个界限可以承认它已经结束,因此,忏悔不能被时间或(修道者的)作为所限制,直到死亡」5。
当 上帝的恩宠覆庇了信德,基督徒便得以超升入一个超越本性的生活境界。同样,悔改,一旦被神圣的恩宠所覆庇,也会将其行者提升至超越本性的生活境界。圣教父们被悔改之情与渴慕所包围,为悔改而将自己关锁在不出的隐修之中,沉浸于哀哭和恸泣,因着对自身和整个人类罪性的观照;他们因着自己的叹息而忘记了食物,因着忧伤的满溢而咆哮,如同被猎人所伤的狮子。他们深知在静默中献上悔改的尊贵,故而言道:「离开了静默,便没有全然的悔改」6。另一些教父,因着观照自己的罪性,便顺从地忍受了诽谤、贬抑、流放乃至死亡,他们哭泣并定罪自己,仿佛自己正是那诽谤所指控的罪恶的制造者。圣殉道者们,在承受可怕的折磨与死刑之时,视其为自身罪性的渴慕的洁净。在恩宠以明显的记号证明他们蒙拣选与圣洁之时,他们仍致力于悔改。例如殉道者提摩太,他公开对施刑者说:「耶稣基督的圣灵住在我内」,他也说 上帝的众天使临在于他的受刑之处,并坚固他,——他以以下的话语邀请他年轻的妻子玛乌拉参与殉道者的苦修:「舍弃那短暂的,来吧,哦,玛乌拉!与我一同投入这美好的苦修,为此我们将得蒙我们的救主 上帝所赐予的冠冕,而祂将赦免我们所有的过犯,只要我们为祂甘愿献身于死亡。」玛乌拉被圣灵充满,勇敢地站到施刑者面前,并宣认了基督。按照施刑者总督的命令,殉道者的头发被拔除。她对总督说:「今日我明白了,总督,我的基督已接纳我归于祂自己,不再记念我的罪,这罪是我在无知中所犯的,那就是我听从了你那邪恶的建议,装饰我的头发以诱惑我那有福的丈夫。你做得很好,拔除了我的头发:随着它们被取走,我的一大罪过也被从我身上取走了。」当殉道者圣玛乌拉的手指奉施刑者的命令被砍下时,她对他说:「借此你也对我施予了恩惠:夺走了我曾用来佩戴虚华饰物的指头,你为我安排了摆脱我第二桩罪过的自由。」当殉道者被投入沸腾的水锅中时,她对总督说:「再次感谢你,因为你命人洁净我,洗去我在世上所犯的罪孽,好让我以纯洁的心接近我的 上帝,并领受生命的冠冕。」有福的玛乌拉完成了殉道这一艰辛的苦修,她宣认自己的罪性,并视殉道为对罪性的洁净。她如此思想并言说,尽管沸腾的水锅并未对她造成任何伤害,而指头的砍断她也承受得毫无疼痛。圣提摩太与圣玛乌拉以被钉十字架的方式结束了生命,他们彼此相对。临终前,殉道者对聚集的民众说:「弟兄姊妹们!请记念,我们活着时行事为人如常人;也请记念,在此之后我们完成了 上帝的事工,作为 上帝的仆人,我们已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领受了冠冕。而你们,活着时既与人类本性相符,也当努力去完成那悦乐 上帝之事,好让你们得蒙罪过的赦免,并从同一位我们的主宰领受冠冕」7。圣以撒以上所引述的话语是精确而公允的:「悔改即是心底的谦卑。」因着他们深沉的谦卑,最伟大的 上帝的悦乐者们仿佛看不见他们所充盈的恩宠之恩赐,——他们只看见自己的罪性,这罪性已被神圣的恩宠洗净,恩宠以其在蒙拣选的器皿中的明显临在,见证了罪性的消除。在圣善之士所具备的特质中,有一项值得注意:他们总是将自己的罪过摆在眼前,即便它已被 上帝赦免,——他们哀恸它,仿佛它刚刚犯下且尚未得蒙赦免一般。因此,圣大卫在哭泣中说道:「我的过犯,我自知;我的罪常在我面前」 (诗篇 50:5)。传说圣使徒彼得毕生记念他对主的否认,每当鸡鸣之时,彼得便投身于苦涩的恸哭,如同他在否认的那个夜晚所投身于的苦涩恸哭与哀哭一样 (马太福音 26:75)。隐修士、埃及的西索伊大圣者,充满着圣灵的恩赐;但在临终之时,他表达了希望再在地上生活一段时日的愿望,以便在悔改中得以完善8。这就是最伟大的 上帝的悦乐者们对悔改的看法:它形成于他们不断且细致的悔改洁净之中,借此, 上帝不可言喻的伟大、人的微不足道以及他堕落的沉重,对于人而言都变得清晰可见。
根据我力量的微弱——更确切地说,是因着上帝的洪大怜悯,此处以言语的描绘,刻画出悔改的征途。循着这番勾勒,愿每个人审视自身,并在悔改的征途上确定自己的位置。蒙福的是那些人:他们听从了上帝的呼召,意识到了自己的罪性,为已犯的罪和有罪的生活而痛悔,下定决心要告白这些罪,藉着真诚地指认罪恶,将对罪恶的僭越之爱从自身驱逐出去,并踏入与罪恶生活截然相反的生命居所,即按照上帝的旨意、依照福音的教诲而生活。更蒙福的是那些人:他们在悔改的征途上劳苦耕耘,藉着神圣恩典的作用,他们以灵魂的眼睛,看到了人类整体的堕落,以及自身个别的沉沦;他们看到我们所有人皆被罪所毒害,连我们的本性也被罪所毒蚀;他们看到堕落天使对自己和人类的作用,以及我们陷于这些上帝和我们的仇敌所施加的沉重束缚之中。这些属灵景象的观照者,可以全然沉浸于无限的悔改之海9。百倍蒙福的是那些人:他们因着悔改而被洁净,并因着自身的纯净,得以将基督那不可测度的谦卑铭刻于心,与基督同钉十字架,并从基督所赐予的、非自愿或看似自愿的十字架上,向基督发出呼喊:「我们所受的是与我们的罪相称的;『主啊,你降临你国的时候,求你记念我』(路加福音 23:42),在我们与身体分离的时刻,在永恒的边界上。」
救世主所赐予的神圣恩典——悔改——要求我们以至高的虔敬与谨慎之心来领受它。对神的恩赐采取疏忽、轻蔑的态度,必会招致可怕的灾祸,这些灾祸自然源于这种行为。当我们领受神的恩赐时,却拒绝应有的探究,既不探究恩赐本身,也不探究如何善用此恩赐,那最大的、关乎灵魂的、本质的、永恒的灾祸又怎能不降临呢? 不幸的是,许多人对待悔改这一伟大的恩赐时,表现得极其疏忽和无知!他们不愿明白,悔改绝不能与故意的罪恶生活并存。他们沉溺于罪恶的生活,因着对罪的同情与依恋,却在特定的时刻转向悔改,仿佛只是为了短暂地洁净自己,然后又重新投入罪恶的污秽之中。 唉,这是何等可怕的自欺!唉,这是何等可怕地嘲弄神的恩赐!唉,这是何等可怕地亵渎神!「他们末后的景况,就比先前更不好了」(彼得后书 2:20、21节)。 这种虚伪的悔改,这种将伟大的圣事当作儿戏并加以嘲弄的行为,恰恰是为罪恶的生活盖印、巩固,使其成为一个人不可剥夺的产业。对于那些故意爱慕罪恶的人,圣使徒约翰(伊奥安)所说的以下话语便是针对他们的:「凡犯罪的,是未曾看见祂(主耶稣基督),也未曾认识祂。小子们哪,不要被人诱惑……犯罪的是属魔鬼……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因神的道(原文为种子)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因为他是从神生的。从此就显出谁是神的儿女,谁是魔鬼的儿女」(约翰一书 3:6-10)。 神的儿女与魔鬼的儿女是显而易见的,其区别的标志是清晰的;欺骗是不可能的。那些过着故意犯罪生活、沉溺于肉体享乐的人,即便自称为基督徒,也依然是魔鬼的儿女;反之,神的儿女的标志在于,他们按照福音和神圣教会的诫命度日,而那些因软弱而陷入的罪过,则迅速以悔改来治愈。 即便是最正直的义人,也无法完全无罪:对他而言,悔改的医治仍然是必要的,正如同一位圣使徒约翰所见证的:「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约翰一书 1:8-10)。初代教会的基督徒,在离弃异教信仰时,也离弃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彼得前书 4:3、4节)。圣使徒彼得称这种生活方式为「放荡无度」。姑且不论那些民间的娱乐,异教徒的所有制度都呈现出对情欲的各种侍奉,情欲如同洪水般淹没了整个社会。罪恶、腐败的生活是异教徒的生活,是他们社会的灵魂!它绝不能与基督教并存。
让我们喜爱悔改,便可得着救恩。让我们从主手中领受悔改的终身恩赐,便可在祂的时日得着救恩的永恒恩赐。至善之神「赐恩于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使徒行传 11:18):祂将赐福予真正悔改、与祂和好、并借着悔改归属于祂的人,使他们在永恒中得享福祉,「因为救恩属于上主」(《诗篇》第三篇第九节)。愿荣耀归于祂,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О притче Господней о мытаре и фарисее: предостережение от самомнения и призыв к смиренному покаянию.
主所讲关于税吏与法利赛人的比喻:警惕自傲,呼唤谦卑的悔改。
在税吏与法利赛人主日的第一篇讲道。税吏与法利赛人的特质
蒙爱的弟兄们!在今日所诵读的《福音书》中,我们听闻了我们主耶稣基督关于税吏与法利赛人的比喻。
主是在什么情况下讲述这则比喻的呢?祂是针对那些被自满所诱惑和欺骗,依赖并信靠自己的义行和善工的人说的;这些人出于自己的自满和自我欺骗,看待其他世人时,便贬低他们,也就是说,对他们抱持低劣的看法,藐视、论断、说人坏话,无论是在心中暗地里,还是在人前公开地。
教会基于何种缘由,将此福音的诵读置于大斋期开始之前?——其目的在于护佑我们,使我们免于自负和轻视近人,因在此等情境之下,忏悔之情绝无可能为我心所领受。倘若斋戒未能以忏悔之果实为妆饰,则禁食之功修亦将徒劳无益。更甚者:它将为我们带来损害,使我们心中的自负与自信愈发增盛。所有肉体上的苦修和可见的善行,其本性皆是如此。若吾等在行善时,以为是在向上帝献祭,而非偿还我们永不能偿清的债务,则此等善行与功修,反将成为生出毁坏灵魂之傲慢的父母。 「有两个人上圣殿去祷告,」主如此开始祂的寓言,「一个是法利赛人,一个是税吏。」(路加福音 18:9-14)在此之后,洞察人心之主,便讲述了每一位祷告者心中隐秘的存留,是如何藉着意念表达出来;每一位祷告者又是如何藉着意念,描绘了自己与上帝的关系。
法利赛人自我满足,自认配得见上帝,蒙上帝悦纳。「上帝啊!我向你献上赞美,」他在自己心中说道,亦即在不可见的自我省察中思想着。法利赛人因何事向上帝献上赞美呢?岂是因为上帝的无限伟大,使所有有理性的受造物都感到惊奇和困惑吗?岂是因为上帝那不可思议、难以言喻的慈悲,竟允许卑微的受造物——人,与上帝对话吗?岂是因为上帝倾注于人类的无数恩惠吗?都不是!「我向你献上赞美,」法利赛人说,「因我不像其余的人。」法利赛人在他的盲目中,因着他自我满足和自我欺骗的状态而向上帝献上赞美。这是一种大胆而狡诈的夸耀形式!这赞美不配上帝!这赞美充满了对上帝的诽谤!并非上帝赐予法利赛人他所夸耀的这种品性,而是他接受并采纳了虚假观念而形成的。那带来永恒死亡的虚假观念之父,正是那堕落的大天使(约翰福音 8:44)。法利赛人的心境正是在此影响下形成的。自我欺骗总是与圣教父们所称的「魔鬼的诱惑」相连:即把虚假当作真理,沉溺于谎言之中。从他的自我欺骗中,法利赛人对人类的看法是阴郁的!「我不想其余的人,」他说,「他们是强盗、不义的、犯奸淫的,或像这个税吏。」他从何处获得如此清晰和确定的知识呢?他怎能如此精确详细地了解所有人的行为和良心,以致能对他们施加如此沉重而全面的指控呢?他怎能了解与他一同进入圣殿的那个税吏的行为和良心呢?他们并未交谈,税吏也未向他透露任何关于自己的事情。显然,这判断是仓促做出的,并非因为其余的人和那个税吏真如法利赛人所显现的那般,而是因为自我欺骗和自我满足的病症,使法利赛人将他们看作如此。接着,法利赛人数算他的美德:「我一周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献上十分之一。」法利赛人视自己的行为为献祭,为向上帝邀功:这种看法是所有法利赛人的共同点。上帝在旧约和新约中向他们徒然宣告:「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马太福音 9:13,何西阿书 6:6)。主多次向他们指出圣经中表达的这上帝的旨意。祂告诉他们,如果他们理解这上帝的旨意(马太福音 12:7),他们就绝不会陷入定无辜之人罪的境地:因为怜恤不仅不定无辜之人的罪,而且对有罪之人也怀有同情;它尽可能地宽容他们,将他们视为软弱患病的肢体,所关心的不是惩罚,而是医治。这些心硬眼瞎的法利赛人,顽固地拒绝怜恤,试图仿佛强迫神性,向祂献上祂所不接纳的祭物。他们要求其余的人也采取同样的行为;不见时,便感到不悦并定罪。法利赛人惯于对那些他们看不到法利赛主义的人感到不悦;他们惯于对那些厌恶自爱与取悦于人,而力求以单纯和隐秘之心取悦上帝的人感到不悦;他们惯于在并无罪恶和恶意之处看到罪恶和恶意;他们惯于定罪、憎恨和迫害上帝真正的仆人。他们对谁感到不悦?定谁的罪?在谁身上看到了罪恶?又以狂热的恶意逼迫谁呢?考察福音书的记述,我们确信,他们所不断遭受迫害和憎恨的,要么是悔改的罪人,通过悔改与上帝和好并成为义人,要么是道成肉身的上帝的门徒和追随者,但最主要的,是那位道成肉身、全然完美的上帝自己。法利赛人对上帝的律法持有错误的观念。他们只研究律法的字句,而非通过实践律法来亲身认识,他们并未获得那使人因真正认识上帝而产生的谦卑,反而获得了非凡的自负和傲慢。他们给予仪式和预表性的规定以远超其应有价值的重要性,而将构成律法本质的上帝的诫命置之不顾。他们根据自己虚妄的理性和败坏的心,曲解了律法的意义,在他们唯一侍奉和取悦于自爱时,却错误地向自己和他人展现为侍奉和取悦于上帝。他们试图通过遵行自己的意愿和理解来侍奉和取悦上帝,确信这些是良善和真实的,但这对于堕落的人性来说是不自然的,而不是通过仔细探究和遵行上帝的旨意。在这种行为方式下,人几乎总是行恶而自认为行善,即使行善,也是出于自己,因此将其归功于自己,就像法利赛人那样。如此一来,即便是善行也成了恶的根源,它使人心中滋生自负,培植、滋养并助长了最有害的激情——骄傲。
奉行福音诫命的生活,所带来的结果则完全不同。立志将遵行上帝旨意作为人生目标的人,会努力透过仔细研读《圣经》(尤其是《新约》)、阅读教父著作、与有进益的基督徒交谈和商议,以及在言行举止、心灵和思想上遵行福音诫命,来详尽而准确地认识这至圣的旨意。正如圣马尔谷苦行者所说:「『自由之律』以真知被诵读,以诫命的实行为人理解,以基督的慷慨得以实现」10。当一位基督徒开始按照上帝那美善、可悦纳、和完全的旨意(罗马书 12:2),或按照《新约》的诫命生活时,人性之堕落与软弱便会突然向他显明11。软弱使他无法像上帝所要求的那样,纯洁而神圣地遵行上帝的诫命;而堕落则会抵制,往往以极大的顽固,反对遵行上帝的诫命。堕落要求并坚持要人遵行堕落的意志和堕落的人类理性。这种意志的冲动和理性的表象,会披上各种最崇高之公义和美德的外衣。 对内心挣扎的认识,对内住之罪的揭露与发现,以及对其辖制美善意愿与冲动的暴虐权势的认识,使基督徒对自身和人性有正确的了解。他在自己身上看见人性的堕落,他从自身的经验中看见,单凭自己的努力无法从这堕落中站起来;他获得了真正的谦卑,开始以一颗痛悔的心向万古之父献上最热切的祷告,祈求帮助和庇护,而上帝总是垂听这痛悔的心。「求祢教导我遵行祢的旨意!」(诗篇 2:10)「求祢教训我认识祢的法度!」(诗篇 8:12)「求祢不要向我隐藏祢的诫命!」(诗篇 8:19)「求祢在祢的话语中坚固我!」(诗篇 8:28)「求祢使虚假之路远离我,并以祢的律法恩待我!」(诗篇 8:29) 当基督徒在经验中认识到,上帝的诫命只有在上帝恩典的丰盛帮助下才能遵行,并且不断以祷告祈求这种帮助时,他就不得不将自己所有的善行归功于上帝的恩典。同时,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一个罪人。一方面,他亲身体验到自己的堕落,以及仅凭自身力量无法遵行上帝旨意的无能;另一方面,即使在恩典的帮助下遵行上帝诫命时,他也看见人类的软弱和堕落所不断带来的过失。这从圣使徒保禄对自己的评论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在一封书信中说:「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其实不是我,乃是上帝的恩典与我同在」(哥林多前书 15:10);而在另一封书信中则说:「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提摩太前书 1:15)。 这就是蒙上帝所爱的公义!它是由笼罩著人的神圣恩典所产生,并藉著上帝所传授的公义之行为而取悦上帝。蒙上帝所悦纳的义人不会停止承认自己是个罪人!这不仅因为他有明显的罪,也因为他那处于悲惨堕落之中的本性公义,其中混杂著邪恶,被罪恶的杂质所玷污。蒙福的人是以属上帝的公义为义的人,他的盼望集中在基督身上,祂是他公义的源泉。不幸的人是满足于自己人类公义的人:他不需要基督,因为基督宣告:「我来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悔改」(马太福音 9:13)。 圣大比门说:「我更喜欢犯罪而悔改的人,胜过不犯罪而不悔改的人:前者承认自己是罪人,存有良善的思想;而后者承认自己是义人,则存有虚假的思想」12。人若采纳了虚假的思想,便会使建立在这思想之上的整个生活变得毫无价值。经验证明了这一点:明显的罪人、税吏和娼妓都信了基督,而法利赛人却拒绝了祂。 自满和骄傲的本质在于拒绝上帝,并崇拜自己。它们是一种微妙、难以理解且难以摒弃的偶像崇拜。法利赛人在表面上是真诚敬拜最亲近、最准确的仆人和热心者,但在本质上却完全与上帝隔绝,成为祂的仇敌、成为撒旦的儿女(约翰福音 8:44)。当受苦的人类期待了数千年之久的应许弥赛亚,以祂神性的无可争辩的见证显现于他们中间时——他们却没有接受祂。在意识到祂的情况下,他们将祂送上可耻的死刑,成为弑神者(马太福音 7:42)。
福音书既未提及税吏的罪愆,亦未论及他的义行,而仅仅将他祷告的榜样陈列出来,以供效法。他的祷告完全由对自身罪愆的认识,以及对上帝谦卑至极的求怜构成。如此叙述的原因显而易见:所有世人,无一例外,皆在上帝面前有罪,所有人都需要宽恕与怜悯方能得救;而上帝,因其无限的圆满,能以同样的便利赦免一切罪过,无论大小。基于上帝的圆满,所有世人在祂面前于义行上是平等的,而他们之间的不同,只在于他们自身相互的比较(罗马书 4:1-6)。自认公义,不过是未曾看见自身的罪恶,实乃自我欺骗。因此,所有世人,无一例外,当他们来到上帝的殿中,站立在上帝的面前,或决意在隐密的斗室中如此行时,都应当以认识自身的罪愆来预备自己,并仅仅基于此种认识,向上帝呈献祷告。否则,我们的祷告将不被接纳13。
「税吏却远远地站著,」福音书记载道,「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自己的胸膛说:『上帝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福音书藉著这些话教导我们,在祷告时,谦卑的灵性心境应当与身体的姿势相称。在圣殿中,应当选择不靠前、不显眼、而是谦逊的位置,这样才不会引致分心。不应让眼睛随意游荡:它们应当持续地注视著地面,好让心智和心灵能够毫无障碍地专注于上帝。税吏的样子是弯著腰的:他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罪恶的重担。而任何一个真切感受到这压迫心灵的重担的人,都会不自觉地呈现出弯腰和忧愁的样子,正如圣大卫所说:「我受苦,我弯腰,直到极点;我终日忧忧愁愁地行走。因我腰间满是火烧,我的肉体无一康复」(诗篇 第三十七篇 第七、八节)。不能不注意到,福音书指出税吏在圣殿中所选的位置——在圣殿的深处——是与法利赛人所选的位置相对立的。法利赛人当然是站在前面,为的是可以教导聚集的众人,并吸引他们注意他,好处是为了这众人自己。虚荣心通常就是这样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和掩饰的。税吏的身体所采取的姿势,与他内心的思虑一致,这被展现出来,是与法利赛人身体的姿势相对立的,法利赛人的姿势也是与那由骄傲思虑所引发的灵魂活动一致。税吏意识到自己是个罪人,不敢举目望天;法利赛人承认自己是个义人,则自由地高举他那傲慢的眼睛。税吏因著感受到罪恶的沉重,似乎被重担压著;与此相反,法利赛人的身体则呈现出振奋、挺直、被自负和自信所鼓舞的样子。税吏的脸上布满了忧伤;法利赛人的脸则焕发著自满。有时候,法利赛人也会站在圣殿的最深处,特别是当他们是身居高位的人时,然后突然走到众人面前,为的是更强烈地以官衔的显现和先前的谦卑表象,一同打动众人。他们的脸也不总是表现出自满;他们会根据需要采取各种不同的表情;但这些表情总是被刻意营造出来的。
洞察人心的主,以以下话语总结了这个比喻:「我告诉你们:这人(税吏)回家去,比那人(法利赛人)倒算为义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这意思是说:税吏蒙受了称义,因为他投靠了神所赐予的称义;而法利赛人则被定罪了,因为他拒绝了神所赐予的称义,却想依凭自己属世的、堕落的义。 「自卑」意指认清自己的堕落与罪性,正因这些,人成了一个被弃绝的、毫无尊严的受造物;「自高」意指将正直归于自己,哪怕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并将其他的美德也归于自己。 我们的尊严、我们的正直,衡量每个人的价值以及为每个人所付出的代价,就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
那彻底毒害了法利赛人之行止的毒药,在于他们「所作的一切事都是想叫人看见」(马太福音 第二十三、五)。他们行事的根基,乃是寻求人的荣耀;而达此目的的手段,便是伪善。伪善构成了法利赛人的特性。主称伪善为他们的酵(路加福音 第十二、一)。法利赛人的一切行止都浸透着伪善;他们每一桩事工的灵魂,就是伪善。伪善生于虚荣,即是说,生于寻求人的称赞与荣耀,并借着自身的成功来滋养虚荣。而当虚荣达至成熟之时,它的作用便从一时的冲动转变为持续的渴求;这时,虚荣便形成了那盲目而疯狂的激情——骄傲。骄傲就属灵而言,是灵魂的死亡:被骄傲所掳获的灵魂,不能够谦卑,不能够悔改,不能够施予怜悯,也不能有任何属灵的思虑和感受,这些思虑和感受本可带来对救赎主鲜活的认识和与祂的联合。 为了使我们自己远离那法利赛人之酵所传布的可怕毒药,我们将按照福音的训诫(马太福音 第六、一至六),努力去唯独为了上帝而遵行祂的诫命,并以一切的谨慎,将这种遵行隐藏起来,不让那败坏的人的眼光所玷污。我们要在这世上为了上帝和天国而行事,而不是为了世人!我们也要为了世人而行事,但并非为了从中索取他们对我们的称赞,而是为了带给他们真实的帮助与益处,为此,他们常常会撕裂他们的施恩者,如同愚昧而凶残的野兽常常会撕裂那些照料和喂养它们的人一样。圣使徒们和许多其他蒙上帝喜悦的人,都是遭受了这样的待遇。 我们要不懈地审视自身,察觉我们的缺失和过错!我们要向上帝祷告,求祂向我们显明我们的堕落与罪性!持续地渴求遵行上帝的旨意,将一点一滴地除灭我们里面的自我满足,并以那蒙福的虚心来披戴我们。披戴着这圣洁的恩典之衣,我们将学会那蒙上帝悦纳的、侍立在上帝面前的姿态,为此,谦卑的税吏被福音所称赞。从内心深处的真诚意识中向上帝祷告,承认我们的罪性,我们必定会获得罪的赦免,以及丰盛的真实福益,无论是暂时的还是永恒的:「因为凡自卑的,必被」我们主上帝,我们的创造主和救主,那全能全善的右手「升高」。阿门。
О краткой молитве мытаря: образец смирения, покаяния и внимательного призывания милости Божией.
关于税吏的简短祷告:谦卑、悔罪,以及恳切呼求上帝怜悯的典范。
税务官与法利赛人之周的第二次教诲:论祷告与忏悔
在现今所诵读的《福音书》中,描绘了那位税吏的祷告,这祷告为他引来了上帝的慈悲。这祷告仅由以下几句简短的话语构成:「上帝啊,求您怜悯我这个罪人!」(路加福音 18:13)。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简短的祷告竟蒙上帝垂听;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它是在圣殿中,在公共敬拜之时,在诵读和歌唱圣咏及其他祷文的过程中所发出的。这祷告蒙《福音书》赞许,被作为祷告的典范:虔诚地审视它,成了我们神圣的责任。
为何那税吏不选用一首庄严而动人的圣咏来向上帝倾诉心声,却转向了如此简短的祷词,并在整个崇拜仪式中只重复这一句?我们回答,这答案引自圣教父们14:「当真实的忏悔在灵魂中萌芽,当谦卑和心灵的破碎因其眼目所见之罪恶而显现时:多言就变得与她格格不入,不可能了。」她专注于自身,将全部注意力投向自己悲惨的境况,开始以某种至为简短的祷词向上帝呼喊。
当神将罪恶的宏大景象显现于人前时,它是无法以口舌之能或繁冗言辞所描摹的;更确切地说,只有灵魂的叹息与呻吟,以至简至朴的言语包裹自身,方能将其描绘。那渴求在自身内开启深切悔罪之感的人,当以至短之祷言为工具,以最大的专注与敬畏诵念,以达此境。舍弃诸多言语,即便它们是神圣的,有助于心智全然摆脱纷扰,并以其全部力量,专注于对自身的省察。圣约翰·莱梯尼克曾言:「在你祷告时,切勿多言,以免你的心神偏离,转而审视言语。税吏的一句言语便得蒙神的怜悯,强盗的一句真诚信念的表达便得救。祷告中的多言常使心神散漫、驰骋于幻象,而寡言则能使其归集。」15
因为简短、专注、凝聚的祷告所带来的巨大益处,神圣教会训诫其儿女们,要及时学习任何一种简短的祷告。学会了这样祷告的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有预备好的祷词。无论是旅行、坐在餐桌旁、从事手工劳作,还是身处人群之中,他都能向上帝呼求。在无法开口祷告时,可以用心神祷告。 在这一方面,简短祷告的便利性是显而易见的:在忙碌时,人很容易失去长时间祷词的意义和连贯性;但简短的祷告总能保持其完整性。即使暂时放下它,也能毫不费力地再次回到它。即使在礼仪中,在心灵深处(душевной клети)重复简短的祷告也是有益的:它不仅不会妨碍人专注于在上帝殿堂中所诵读和吟唱的祷词,反而有助于对这些祷词特别仔细的专注,使心神不致涣散。 如果心神不被充满悔罪情感的简短祷告 удерживать( удерживать在此处解作限制,持守)在自我观照之中(самовоззрении),那么它就很容易陷入涣散;在礼仪期间,它会忽略教会的诵读和歌唱,转向空洞的思虑和幻想。这就发生在今日所提及的法利赛人身上,他表面上关注礼仪,却被罪恶的思念所牵引。罪恶的思念不仅使他本来就微弱的祷告完全失去了价值,反而使之成为谴责祷告者的缘由。法利赛人的祷告被上帝所唾弃:法利赛人离开圣殿时,带着上帝怒火的印记,却不理解也不觉察自己心灵的祸患,因为他的心,对于悔改是死的,却充满了自满和自欺。 当简短的祷告因着频繁和持续地使用而变成一种习惯时,它就变得如同人的本性一般。当我们专注地聆听那些特别吸引我们的事物时,我们会发出各种感叹,这些感叹不仅不妨碍专注,反而会加强专注:同样地,当我们养成简短祷告的习惯时,我们通过它表达我们对所听到的祷词和圣咏的共鸣和专注。
在整个神圣的大斋期中,于所有的敬拜仪式里,常会在圣殿内所有信众都能听闻之处,重复诵读以下祷文:「上帝啊!洁净我这罪人吧。」为何同一祷文需要如此频繁地重复?这是为了让我们习惯于经常重复诵念它。出于同样的目的,另一则简短的祷文亦被频繁重复:「主啊,怜悯我。」
那世界的救主,祂曾嘉许税吏的祷告,其后又允许并恩赐我们,得以呼求祂那至圣之名。奉主耶稣之名的祷告,或以祂的名义、或按祂所立定的,皆被称为耶稣祷文。在旧约主权之下,人向一位尚不明确认识的上帝呼求;而当新约的另一主权降临时,人除了旧有的呼求方式之外,又得享丰盛的补益,得以转向这位神人( Богочеловек)。祂是上帝与人之间的代求者(ходатай),祂结合了神性与人性;祂向世人解释了上帝,其详尽与完备,已达人类所能领悟的极致,祂「将神表明出来」(约翰福音 1:1:18)。 旧约的祷文「上帝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路加福音 18:13),与新约的祷文「主耶稣基督,上帝之子,怜悯我这个罪人!」是等同相应的。旧约事奉上帝的人使用前者;而新约信众,虽亦使用前者,但更常使用后者,因为神人乐意将一种特别的、行奇妙之功的属灵力量,与祂那属乎人的名字结合起来。 「主,怜悯」(Господи помилуй)此一祷文,亦常用于持续的祈祷中。它是耶稣祷文的简短形式,在某些难以念诵完整耶稣祷文的情况下,可以取代之。例如:在惊惧之时、在突如其来的喜悦之时、在身患重病之时、或在灵性异象之中。在最后一种情况下,「主,怜悯」的呼喊,是心灵对那些恩典性理解的回应,这些理解在心灵得到洁净后显现,它们超越了心灵的领悟,无法以言语表达出来16。
在所有这些祷告之中,动词「求祢怜悯」或「求祢开恩」具有何种意义呢?它即是:人对自己沉沦的觉察;它即是:那份主命令我们对自己所当存有的怜悯与自哀的感受,然而只有极少数人能有所感受;它即是:对自身德行的弃绝;它即是:对上帝恩慈的祈求,没有它,沉沦者便毫无得救的希望。「上帝的恩慈,无非就是至圣之灵的恩典;我们这些罪人,必须持续不断、毫不松懈地向上帝恳求。我的主啊,求祢垂怜我所堕入的悲惨境地,我因失去祢的恩典而跌落,求祢再次将祢的恩典安置在我心中。」「以乐意的灵」(诗篇 50:14),以祢大能的圣灵坚固我,使我能够抵御魔鬼所加诸的试探,以及源于我堕落本性的试探。求祢赐予我圣洁的灵,使我能从我现有的心神迷乱状态中醒悟过来,并修正我的道德步伐(诗篇 9:14)。求祢赐予我敬畏祢的灵,使我能如最软弱的受造物当敬畏伟大的上帝、它的创造主一般,以敬畏祢;使我因着对祢的敬畏而圣洁地遵守祢的诫命。求祢将对祢的爱植入我的心,使我不再与祢分离,不再被那无法抵御的诱惑引向可憎的罪恶。求祢将祢的平安赐予我,使它在我灵魂中保守不可动摇的宁静,不容我的思虑无益地、对我有害地、为使我困扰地游荡于世间,使它能将我的思虑集中于自我反省之中,并由此升至祢的宝座前。求祢赐予我温柔的灵,使我能抑制怒气和怨恨,持续地对我的弟兄充满良善。求祢赐予我谦卑的灵,使我不至心高气傲,不至自我想象,不寻求人的赞扬和荣耀,却谨记我不过是尘土与灰烬,一个堕落的生命,因我的不配而被贬于地上,注定要通过死亡被带离此身此世,注定要被带到祢那可怖且无偏私的审判台前17。「上帝啊,求祢怜悯我这个罪人!主耶稣基督,上帝的儿子,求祢怜悯我!主啊,求祢怜悯!」
许多人以极大的匆忙诵念这些简短的祷文,他们所关心的只是完成规定的数目。如此的祷告方式使祷文无法渗透人心,也无法产生它固有的功效,即那份衷心的忏悔与温柔(умиление)。圣教父们公允地指出,如此祷告的人,是向着空气祷告,而不是向着上帝18。 我们为何在上帝的圣殿中感到厌倦?乃是因为我们尚未体验到祷告的功效。我们为何急着奔向丰盛的餐桌?乃是因为我们凭着经验知晓物质食粮的意义。我们为何不急着奔向上帝的圣殿,反而试图迟些才去,等到大部分的神圣崇拜已然结束?乃是因为我们尚未凭着经验知晓祷告的意义,祷告是灵魂的食粮,它赋予灵魂属灵的力量。我们之所以未能凭着经验知晓祷告的意义,是因为我们祷告得太过匆忙、太过肤浅、不够专注。 长时间却不专注的祷告对灵魂的影响,好比滂沱大雨落在铁皮屋顶上,无论雨量多大,所有的水都会流走,对屋顶不生任何影响。反之,专注的祷告可以比作滋润播种田地的甘霖,它滋养着生长的植物,预备着丰硕的收成。 为了矫正这严重的错误——它剥夺了祷告修行者整个修行的果实——那些圣善祷告的受教者与知心人,即圣教父们,命令我们在诵念简短祷文以及所有祷文时,要特别缓慢,并竭尽全力地专注祷文的字句19。只有在缓慢诵读祷文时,才能做到这样的专注;在匆忙诵读时,专注便无容身之处。 缺乏专注的祷告,便失去了它的本质,失去了生命。那时,它就好比一个被灵魂遗弃的躯体:它不散发谦卑的芬芳,不向上帝升腾;它被散漫所击伤和杀死,在尘世的腐朽和恶臭中爬行,并将其传给那些敷衍冷漠地祷告之人。 心神在祷告时的专注,会反映在心中,化为对罪孽的幸福忧伤,这正是上帝所命令的悔改。当心充满悔改之情时,它反过来会吸引心神更加专注。紧随专注与衷心忏悔之后,圣灵的一切恩赐便进入灵魂,使它成为上帝的殿宇。
我们当赋予我们的祷告两种特质:专注与忏悔。藉着它们,如同两翼,祷告才能飞升至天,呈现在上帝圣颜之前,为我们求得赦免。那蒙受福佑的税吏的祷告,就具有这两种特质。他深切地意识到自己的罪孽深重,在他的行为中找不到任何获得救赎的希望,他将这希望寄托于上帝那独一的仁慈,因上帝召唤所有罪人悔改,并仅仅因着忏悔而赐予救赎。作为一名没有任何自身良善的罪人,那税吏在圣殿中占据了最末的位子;作为一个不配仰望天国的罪人,他不敢将眼睛抬向天空。他将目光投向大地,以忏悔叩击心房,从内心深处,以全副灵魂发出与告白相连的祷告:「上帝啊,请您怜悯我这个罪人。」
这祷告如此真实有力,以至于那罪人走出上帝的圣殿时,已蒙称义。洞察人心的主、人类的救主基督为此作证——那先知的预言便在这悔改的罪人身上应验了:「上主(主)必重建锡安(人的灵魂,因堕落而破碎),并于祂的荣耀中显现。祂必垂顾谦卑人的祷告,不轻看他们的祈求。这事必记载在后世,必记载下来让全人类知晓,必记载下来让整个基督徒的宗族和后裔知晓!那些因着悔改和专心祷告而蒙受重建的人,当他们感受到自己被神圣恩典所更新时,必赞美主。」(诗篇 101:17-19)主乐意取了人性,并以祂奇妙的照管和奇妙的教诲拯救了人类。阿门。
Притча о блудном сыне: образ бесконечного милосердия Отца Небесного к грешникам кающимся.
浪子回头的比喻:天父对悔罪者无限怜悯的形象。
浪子主日之教诲:论忏悔
挚爱的弟兄们!圣教会,这位信众慈爱的母亲,生养他们以得救赎,并肩负起所有关怀,以使其儿女不致失去他们的产业——天国。为预备他们成功地完成即将来临的圣大斋期的苦修,她规定在今日的神圣礼仪中诵读我们主耶稣基督关于浪子的比喻。
圣四旬期的苦修在何处?它就是悔改的苦修。在这些日子里,我们立于一个主要奉献给悔改的时期之前,如同在其门前一般,并歌颂着那充满柔和的诗篇:「赐生命者,请为我们敞开悔改之门!」我们今日在福音中所听闻的主的这个比喻,最主要揭示了什么?它揭示了天父对那些带来悔改的罪人,那不可测度、无限的怜悯。「我告诉你们,一个罪人悔改,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这样为他欢喜」(路加福音 15:10),主向众人宣告,召唤他们悔改;为了让祂的这些话语更深刻地印在听者的心中,祂乐意以比喻来补充。
「有一个富翁,」福音书的寓言如此讲述,「他有两个儿子。他们中较小的那个请求父亲,将应当分给他的那份家产划拨出来。父亲照做了。过了没几天,小儿子就将他所得的财物全都收拾起来,去了远方的一个国家,在那里他生活放荡,将家产挥霍一空。当他将所有财物都用尽之后,那个国家发生了饥荒。富翁的儿子不仅开始匮乏,而且陷入了困顿的境地。在这样极度的困窘中,他依附了当地的一个居民,那人便打发他到自己的田里去放猪。这个不幸的人,饱受饥饿的折磨,甚至乐意用那些猪所吃的粗劣食物来填饱肚子!但这也无法实现。在这样的境况下,他终于醒悟过来,回想起父亲家中丰裕的一切,便下定决心要回到父亲身边。他心里盘算著,为了平息父亲的怒气,他要承认自己的罪过,承认自己的不配,并谦卑地请求,不再被列入父亲的家庭之中——而是归入父亲的奴仆和雇工之列。带著这样诚恳的心意,小儿子踏上了归途。他离家尚远,父亲就看见了他,看见了他,并怜悯了他:他跑上前去迎接他,扑在他的脖子上,亲吻他。当儿子说出他准备好的忏悔和请求时,父亲吩咐仆人们说:「快拿出最好的袍子给他穿上,把戒指戴在他的手上,将鞋子穿在他的脚上。牵来那头肥牛犊宰了:我们要吃喝欢乐。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生,失而复得的!」大儿子一直顺从父亲的旨意,当时正在田里,回来时正赶上宴席。他觉得父亲对待小儿子的做法有些奇怪。但父亲被爱之公义所激励,在这公义面前,任何其他的公义都显得贫乏、微不足道,他反驳他说:「我的儿子!你常与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但你理应欢喜快乐,因为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生,失而复得了!」(路加福音 15:11-32)
那幼子,依圣教父们20的阐释,可作为全体堕落人类以及每个罪人个体的象征。分给幼子的下一部分家产,乃是上帝的恩赐,每一人皆充满此等恩赐,而基督徒尤甚。在上帝的恩赐中最为卓越者,是心思与心灵,而特别是圣灵的恩典,它被赐予每一位基督徒。向父亲索要下一部分家产以随意使用,是人企图摆脱对上帝的顺服,转而追随自己的意念与欲望。父亲同意分给家产,象征著上帝在人运用天赋恩赐上所赋予的自权。远方之国,是那引我们远离并疏远上帝的罪恶生活。家产的耗尽,是心智、心灵与身体力量的枯竭,尤其更是以罪恶行为冒犯并驱逐圣灵。幼子的贫穷:这是由罪恶生活所形成的灵魂空虚。远方之国的常住居民,是此世黑暗的掌权者,是那些堕落的灵体,他们恒久处于自身的堕落之中,与上帝隔绝;罪人屈从于他们的影响。不洁之兽群,是游荡于罪人灵魂之中、在灵魂牧场上放牧的罪恶意念与感受,它们是罪恶活动必然的结果。人若妄想借由满足这些意念与感受来将其压制,那是徒劳的:它们多半无法被满足!即使是那些人力所能及的私欲意念与幻想,其满足亦不能将其消灭:反而会以加倍的力量被激发。人受造本为天国:唯有真实的良善,方能作为令人满足、赋予生命的食粮。邪恶虽能吸引并诱惑那因堕落而败坏的心灵味觉,却只会败坏人的本性。
那罪恶的生命所产生的,是灵魂可怖的空虚!当那些情欲的罪恶思绪与感受,如蠕虫般在灵魂中翻腾,当它们折磨著那臣服于它们的灵魂、那被它们强暴的灵魂时,它们所带来的痛苦是无法忍受的!罪人时常被那些凶恶的思绪、幻梦和无法实现的渴望所折磨,最终陷入绝望;他时常企图毁灭自己的生命,无论是今世的还是永恒的生命。 蒙福啊,那罪人,他在这艰难的时刻能幡然醒悟,忆起天父无边的爱,忆起天父家中——圣教会所丰盈满溢的无限属灵财富。 蒙福啊,那罪人,他因自己的罪恶而惊恐,愿意藉著悔改,从那压迫著他的重负中解脱出来。
自福音书之比喻,吾人得知,欲使悔改得以成功且多有果实,从人方面而言,必需具备:洞察己罪、自觉己罪、痛悔己罪、认罪告白。凡以如此心意之担保转向上帝之人,纵然「离家尚远」(路加福音 15:20),上帝亦必见之:祂见之,并已急切奔向他,拥抱他,以其恩宠亲吻他。悔罪者方一发出罪之告白,仁慈之主即吩咐仆役——祭台之侍者与诸圣天使——为他披上纯洁之光洁衣袍,戴上指环于其手——此乃与地上及天上教会重归于一之见证,并为他穿上鞋履,使其行事为人得以坚固之规条免于灵性之荆棘所伤——此鞋履之意涵即基督之诫命。为成全此爱之举动,又为归家之子预备了爱之筵席,为此宰杀了肥牛犊。此筵席所表征者,即教会之圣筵,在此圣筵上,向那与上帝和解之罪人,提供了属灵不朽之饮食:即基督,那位早已向人类所应许者,自人类堕落之初,即因上帝莫可言说之仁慈而为堕落之人所预备者。
福音的譬喻——那是神圣的教诲!它深邃而崇高,尽管它以非凡的、人类的言语的简洁性为外衣,而神的道(Logos)乐意披上这外衣!神圣的教会智慧地规定,在即将来临的大斋期之前,要向全体民众诵读这个譬喻。对于一个站在悔改之门前,心存困惑的罪人来说,有什么消息能比天父对悔改的罪人那无限且不可言喻的怜悯更令人安慰呢?这种怜悯是如此之大,甚至令圣洁的天使们——那些从未违背祂任何一条诫命的天父的长子们——也感到惊奇。他们以其光明的、崇高的心智,无法理解神对堕落人类那不可思议的怜悯。对于此事,他们需要来自上天的启示,并从上天的启示中得知,他们应当「欢喜快乐,因为这小弟兄——人类——是死而复活,失而复得的」——藉着救赎主的中保(路加福音 15:32)。「在神的使者面前,为一个悔改的罪人,也是这样为他欢喜」(路加福音 15:10)。
我所钟爱的弟兄们! 让我们善用神圣教会所定立的这段时间,以契合其目的,预备我们自身投入神圣四旬期的属灵操练。 让我们将这段时间用于默观上帝对人类,以及对每一个渴望借着真实的悔改与上帝和解、与上帝结合之人,所倾注的伟大慈悲。 我们世上生命的时光是无价之宝: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决定了我们永恒的命运。 愿我们蒙受恩赐,得以决定我们永恒的命运,使我们获得救恩,使我们充满喜乐!愿我们的喜乐是无穷无尽的!愿这喜乐与上帝神圣天使的喜悦合为一体!愿天使和世人的喜乐,在天父旨意的成全中得以充满与圆满!因为「在你们的天父面前,祂的旨意并非要这些小子中失丧一个」(马太福音 18:14)——那些被罪所贬抑和卑微的人。阿门。
О грядущем во славе Втором Пришествии Сына Человеческого и о милости как единственном пути к оправданию на Страшном Суде.
关于人子在荣耀中降临的第二次来临,以及慈悲怜悯作为在可畏审判中得蒙称义的唯一道路。
肉食禁期主日的教诲。论及基督之第二次降临
「当人子在祂的荣耀里降临的时候」(玛窦福音 二十五:31)。
蒙爱的弟兄们!近来,我们默观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祂降生于马槽之中,被布包裹,卧在食槽之内,祂取了人性,承受了人类所有的软弱,唯独没有罪恶。近来,我们默观了祂,被希律所追逼,为躲避杀戮之刀逃往埃及,又返回犹太,却不敢停留在那里,便定居于拿撒勒,那是贫穷而微不足道的、不甚光彩的加利利的小城。祂与需要受洗的人们一同受洗,宣讲悔改和天国临近的福音。我们近来默观了这一切,并正准备迎接新的默观,迎接新的、最令人震撼的景象。 为了使我们能在人类的努力范围内配得上这景象,我们打算藉着斋戒的功课,来预先洁净我们属灵的眼目——我们的心思和心灵。我们打算藉着斋戒的功课来使我们的肉身变得精细,好使这遮蔽我们属灵本性的幔子不至于过于浓厚和不透明,不至于妨碍我们以应有的纯净、信心和热切之情,瞻仰那为我们被钉十字架的救主,祂在十字架上拆毁了我们与上帝之间隔绝的墙垣(以弗所书 2:14)。 还有一个可怕的景象在等待着我们,一个最庄严的事件: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第二次降临于大地。第一次降临我们可以在虔敬的追忆中默观,而第二次降临,上帝的圣言以最生动和强烈的笔触呈现在我们的想象之中。这生动的描绘能够以对上帝的敬畏,有益地震撼我们的灵魂,将我们从对我们永恒命运的深深怠惰中唤醒,如同从我们肉体生活所催眠的、无法醒来的沉睡中被唤醒一样。「人子要带着祂的荣耀降临」。
我们主第一次降世以及祂在世上的居留,充满了深沉而恒常的谦卑。凡世人所尊重和珍视的一切,主都未曾留意。祂不愿以世俗荣耀的光芒和声势显现;祂不愿被奢华与威仪所环绕而显现;祂不愿在庆典和欢呼的喧嚣中显现。 祂降临尘世,如同来到一个被放逐了违犯上帝诫命之罪犯的国度;祂在此居留并作为,如同在一个忧患之境,那在乐园中触犯了上帝诫命的人,被从崇高的乐园中贬谪至此;祂在此居留并作为,如同失丧者的救赎主,分担了一切降临于有罪人类身上的苦难。 祂仿佛是受人践踏的贫苦人之一。 祂是客旅,没有枕首之处。 祂被逼迫,被羞辱所围困;祂却恒常以善报恶:「因为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乃是要救人的性命。」(路加福音 9:56) 祂以痛苦和羞辱的死亡,结束了祂在世上的客旅生涯,那是刑事罪犯的死亡,是奴隶的死亡,对于他们而言,甚至在死亡的形式上,都无权享有与世上公民共通的权利。 这就是上帝之子第一次降临尘世的方式。 祂第二次降临我们,将在祂自己的时候来到:「人子,即是上帝之子,将以祂的荣耀降临。」 祂的第一次降临,是救赎主的降临,屈从于人类的一切软弱,并将这些软弱承担在自己身上,以便借由祂自己来消除它们;第二次降临,将是审判者的降临,为了向人类收取关于他们如何对待上帝所赐予之神圣救赎的账目。 「人子要在他荣耀里,同着众圣天使降临:……万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马太福音 25:31-32),向祂呈献他们的行为接受审判,并按照他们的行为领受赏赐或刑罚。
当我们听到消息,得知某个地上的君王或审判官即将到来时,我们便会竭尽所能,使我们的事务井然有序,以求得到赞许;那么,基督的审判更应使我们忧虑,因为在那审判中,我们每个人永恒的命运都将决定。审判者——祂是可畏的,其可畏难以言喻。祂因其威严而可畏,因其全能而可畏,祂之所以可畏,是因为祂洞察人类心灵的深处,人类任何隐秘的思虑,任何极微细的感受,都无法向祂隐藏。在祂的审判中,辩白毫无地位:「在祂面前,不仅被罪恶所致死的人,就连一切活着的人」(诗篇第一百四十二篇,第2节)都不能被称为义。那受上天启示的先知,已迎向将要来临的审判者,呼喊道:「你得胜,当你施行审判的时候」(诗篇第五十篇,第6节)!当所有的人都站在审判者的面前时,战栗将笼罩他们所有,这战栗不仅笼罩罪人,也笼罩义人。罪人将因绝望而颤抖,因期待着即将来临的刑罚而颤抖,因那时将改变整个宇宙的非凡恐惧所带来的震动而颤抖。他们将向山岭和岩石呼喊:「倒在我们身上吧,把我们藏起来,躲避坐宝座者的脸面和羔羊的忿怒!因为祂忿怒的大日到了,谁能站得住呢?」(启示录 6:16-17)他们将颤抖并颂赞,虽然为时已晚。当造物主以谦卑的面纱遮蔽了祂那不可接近、不可忍受的荣耀时:受造之物才能自由地运用思想和情感,自由地发出言语,自由地安排行动。然而,当造物主显现在祂的荣耀中时——受造之物的自由将在祂荣耀的威严面前枯竭,正如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种自由虽仍属于我们,却仿佛被环境的暴力所摧毁。即使是主最顽固的仇敌,那将祂钉上十字架、发誓恨祂的公会,也将在迎接审判者时呼喊颂赞,主也曾向他们预言:「你们将看见人子,坐在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马太福音 26:64)。「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你们不得再看见我,直等你们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马太福音 23:39)。义人将因显现之审判者那无量之荣耀而颤抖,他们将凝视自己的义行,但在至高之公义的光照下,这些义行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乞丐的破旧衣衫:在自己的义行中,他们看不到得蒙宽恕的凭据,——他们将只期待从上帝无限的慈悲中获得怜悯。连上帝的众天使,也将因那位在威严中显现的上帝而感到困惑和恐惧(路加福音 21:27),「父将审判的事全交给子,叫人都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一样」(约翰福音 5:22-23)。那无感的物质界将无法承受上帝之子的目光:天将卷起,像书卷一样,所有山岭和岛屿都将从原位挪移(启示录 6:14)。
在基督的审判台前,那作为爱之积极表达的「怜悯」将被要求作为辩护之词,而唯有怜悯,作为爱之经验性证明,才能获得宽恕。「我喜爱怜悯,不喜爱祭祀」(马太福音 9:13),那将要来临的可畏而无偏私的审判者宣告说。怜悯将为那爱它的人带来辩护,却会将那拒绝它的人交予定罪。它将带着勇气侍立在主面前,并将所有它的门徒引至祂的面前。 它将引那些在物质上实行怜悯的人前来,他们曾喂饱饥饿的弟兄,在家中接纳了客旅,给赤身露体的人穿上衣服,看顾患病和被囚于牢狱中的人。 怜悯将引那些在他们的灵魂中隐秘地行怜悯、并怜恤邻人的人前来,他们在邻人跌倒时保守自己不去论断,赦免邻人的侮辱和冒犯,以祝福报答咒骂,以行善报答恶行。 怜悯将引教会的牧者们到基督面前,他们将不朽的食粮——上帝的圣言——分发给他们的弟兄,他们将赤裸于罪恶中的人穿上美德的衣裳,为灵魂有病的人提供属灵的医治,并以他们的教诲恒久地看顾那些被囚于不信或阴暗迷误之牢狱中的人。 怜悯将引谦卑的修道者到基督面前,他们获得了居住在他们里面的基督的奥秘而实质性的认识,他们以福音公义的蒙福饥渴而饥饿,他们竭力使自己穿上圣善与圣洁,他们洁净了自己,摆脱了人性中最微妙的疾病——对世俗的依恋,从而达到了福音的自由。 怜悯也将引那些仅能对自己施予怜悯的人前来,他们看顾自己,省察自己,并通过悔改使自己从贫乏、疾病和罪恶的牢狱中解脱出来。 对于一颗刚硬的心来说,悔改是不可能的:心必须软化,充满对自身罪恶可悲境况的同情和怜悯。唯有当心被怜悯拥抱并充满时,它才能变得能够悔改;唯有在那时,它才能放下对邻人的论断,转而自我反省,并以救赎性的自我定罪,将悔改的良药敷于自己的创伤之上。 基督以祂自己救赎了所有的人和每一个人。那将被证明仅仅能对自己施予怜悯,并实行了这种怜悯的人——他以圣言喂养了自己饥饿的灵魂,以源自圣灵的感受滋润了它,使之脱离了在各种罪恶中的毁灭性漂泊,引导它进入虔诚和美德之家,以善行使它穿上衣服,以认罪和与其相反的行为医治了从前的罪过,使自己从肉体思虑和境况的牢狱中出来,进入属灵的理性和境况——将被承认是向主耶稣基督亲自成就了这一切。 怜悯将把所有服事它的人引到基督面前,并为他们在基督那里求得宽恕和永恒的福乐。「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预备的国。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马太福音 25:34-36,40)
无人知晓圣子降临审判、终结世界生命之日与时;无人知晓按圣子之命,我们各人地上生命终结、蒙召与身体分离、呈报地上生活、以及在总审判前那等待着每个人的私审判之日与时。 蒙爱之弟兄们!让我们警醒,为那等待着我们在永恒边界上的可畏审判预备,这审判将不可挽回地永远决定我们的命运。让我们预备,以诸般德行来充实自己,尤其以怜悯为要,因怜悯包含并圆满了所有的德行,正如那推动怜悯的爱,是基督徒完善的联络(歌罗西书 3:14)。怜悯使那些充满它的人,得以肖乎上帝(马太福音 5:44,48,路加福音 6:32,36)! 「怜悯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悯;那不怜悯人的,将遭受无怜悯之审判」(马太福音 5:7,雅各书 2:13)。阿门。
Наставление Господне о прощении согрешений ближних как непременном условии для благоприятного вступления в святой пост.
主训:论赦免近人罪过,乃得宜入圣斋之不可或缺之条件。
在净肉周主日的教诲:论进入神圣大斋期的前提条件
亲爱的弟兄们!我们已然抵达神圣大斋期(大斋期)的门扉!它们已准备好在我们面前敞开!遵照圣教会的规定,我们今天已在神圣的福音书中聆听了我们主耶稣基督关于正确进入斋戒苦修的训诲。
「如果你们饶恕他人的过犯,」此刻所诵读的福音教训宣告,「你们在天上的父也会饶恕你们。如果你们不饶恕他人的过犯,你们的父也不会饶恕你们的过犯」(马太福音 6:14-15)。圣教会以这样的训谕在斋期的大门口迎接我们!她在通往悔改神圣殿堂的门槛上,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条件。我们打算以各种克己与身体的苦修,来证明我们对各种罪恶诱惑的忏悔:但《福音书》要求我们在献祭之先,要有怜悯之心,如此献祭方能蒙受上主的悦纳。
所有渴慕进入斋戒与祈祷之善功的人,所有渴望从己身悔改中收获丰盛果实的人!请听上帝之圣言,请听上帝之约谕,并释放、宽恕你们的近人对你们所犯的过犯。「因为你们若宽恕他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宽恕你们。你们若不宽恕他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宽恕你们的过犯。」阿门。
О необходимости и силе покаяния: призыв к внимательному самоиспытанию и нелицемерной исповеди для обретения жизни вечной.
论悔改之必要性与其伟力:为得永恒生命,吾人当被召,细察己心,诚实认罪。
大斋期第一周周一讲道:预备告解圣事
Введение
导言
蒙爱的弟兄们!我们已在圣斋期的避风港中。如今我们分别为圣,拿出特别的时间,来格外地、仔细地、详尽地审视自己:悔改的门户正为我们更广袤地敞开。
圣洁修院的居士们!基督最亲近的门徒们!教会忠实的子女们,你们不绝地依偎在教会属灵的乳房边!我们本不该需要一个特别的时刻来审视自己,用告解和忏悔来洗净我们罪恶的污点:假如我们的生命能与我们的名号相称,那么我们整个生命就该是恒常的审视,恒常的忏悔。我们理当达到的纯洁典范是完美的。祂就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你们既是应召归于那圣洁的,」使徒说,「你们自己也要在一切生活上圣洁。因为经上记着: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彼得前书 1:15,16)。鉴于纯洁典范的无限完美,忏悔和洗净的历程也是无限的。即便有人以最竭诚的努力和勤勉来奔跑这历程,他也无法达到洗净的圆满。即使他以不间断的忏悔生活了数千年,他也无法达到全然的洗净。最伟大的圣洁修士们在临终之际,都深知他们不仅未曾圆满,甚至可以说从未开始忏悔21。而我们,由于我们不断增长和倍增的软弱,在我们离开这尘世生命的当日,将会离我们的列位可敬圣父们,离那些蒙拣选的上帝器皿、荒漠的居者——如今是天堂的居者,他们因在世间旅程的荒漠中殷勤持守忏悔——他们出离肉身时所拥有的那份圣洁,将相去甚远。
如此说来,那些终其一生保持警醒、不断观察自身灵魂、察觉到其中罪恶的各种作用、并持续以悔改来疗治这毒素的人,尚不能达致属灵圆满的境界。那么,对于那些生活得疏忽懈怠、处于不绝的散漫之中、从未思虑或仅仅是稀少地、如同匆匆过客般思虑着那最需思虑之事——即他们的救赎——的人,我们又该说些什么呢? 我将对他们说出那已然论及他们的言语;我将宣告那已然判决于他们的定论。我将怀着心中的忧伤说出,但我的言语绝无谬误;因为我只是重复使徒的话语,上帝的话语: 「那安于逸乐的寡妇,虽然活着,却是死的」(1Tим. V, 5, 6)。 不要以为这些话语仅指涉属肉体的寡妇!它们更是指向你和我——那些弃绝尘世、为服侍基督之人。修道者是真正的寡妇,对她而言,世界应当是死的。 修道者啊,奥秘的寡妇!请聆听我贫乏的言语。你既自称已为世界和虚妄的世代而死,为的是向着上帝和有福的永恒而活,那么请深入研读圣经,请内观你自己,将你灵魂的境况与圣经为你所描绘的境况进行比对,并告诉我——你真的为世界而死了吗?至少,你是否已开始了你的「致死」工作?你是否感受到了上帝使你活过来的生机?你的思念和愿望是否已迁往未来的世代? 极少数,极少数人能对这些问题给出肯定的回答;更确切地说,我们每个人都会承认那已然宣判的可怖定论是公允的。 这定论对属肉体和贪爱尘世之人的耳朵和心来说是沉重的负担,但最好在此处听闻它,趁着地上的旅途仍在继续,趁着悔改和改正的时机尚未终结。 如果我的言语在你心中激起恐惧和愁苦,那么这恐惧是有福的,这忧伤是可欲的!「因为,按着上帝旨意而有的忧伤,」使徒说,「能产生无可懊悔的、导向救赎的悔改」(2Кор. VII, 10)。它暂时发挥作用之后,将引导人逃离那真正可怖的忧愁与苦恼——它们之所以可怖,在于其永恒性,在于它们所产生的可怕折磨,这折磨言语无法表达,我们的心智和感受无法领会。
愿每个人都深自省察,愿每个人都在内心印证我的话语,这些话语我将为拯救你们和我的灵魂而道出!
赐予我们的,是乐园、是天国、是永恒的福乐,只要我们在此世能敬虔度日,恪守在洗礼中所许下的誓愿,并在披上僧袍时所重申的,以及后来以不恋财物与守贞誓愿所增补的。然而,我们却对那已预备好的福乐毫不留意,如同一个沉睡之人,对他周围环绕着的、等待他醒来后便可享受的此生之乐与愉悦毫无知觉一般。我们从未思念过那未来不可言喻的美善:我们的心念总是系于尘土,完全陷溺于世间的欢愉与俗世的挂虑之中。我们的灵魂难道不是已经死亡了吗?尽管我们自己,以及那些怀着肉体思虑、仅凭肉眼观看的人,都以为我们是活着的22。
那永恒的火、那不眠的蛀虫,为著不绝地啃噬和折磨我们,已被指派给我们,成了我们的地狱,若是我们在罪愆和罪恶的享乐中度过这尘世的生命。然而,我们所寻求的、所追逐的,恰恰是这些享乐;我们的渴望与思虑,皆在其中。我们生活著,仿佛世间并无地狱,仿佛我们在地上是永生不朽、绵延不绝的,仿佛我们已臻至那无尽的福乐。 上帝的圣言徒然地以威胁轰鸣,徒然地宣告著那可怖的、无穷的苦难!我们目睹弟兄们的逝去,参与他们的安葬:这对我们造不成丝毫的触动,仿佛死亡只是其他人的命运,而绝非我们的分担。我们如同死者,既无对死亡的记忆与预感,亦无对未来的忆念与预知。我们确实是死去了。「按名你是活的,其实是死的」(启示录 3:1),无谬的上帝圣言,如此见证著每一个属肉体的人。
圣子上帝为我们降临于世,以祂的死亡践踏了我们的死亡,祂成为我们的生命,同时也成为通往这生命的道路。祂要求我们将自己的「肉体连同情欲和贪欲」一同钉上十字架(迦拉太书 五章 24节),祂提出此要求,并非因为祂自身有所需求,而是因为我们有所需要:只有在为罪而死灭的身体中,恩典生命的彰显才能得以展开23。然而,我们听到的仅是话语的声音,我们的心灵却不理解也不接受这些话语:它们对我们而言,仿佛是用一种陌生、不为人知的语言所说出的。这并不令人惊讶,这是我们心灵状态的直接后果。肉体已死之人,无法感知肉体的感受:无论是赞美他、给予他无数的财富、剥光他,还是以羞辱覆盖他,他对一切都毫无感觉。同样地,心灵已死之人无法理解属灵的话语,无法感受到属灵的福祉,无法对死亡和永恒的痛苦有应有的记念,也无法对这世界和世代的虚妄有应有的认识。尽管这种认识是如此清晰和确凿:他被罪毒害、致死,从此就与上帝和福乐隔绝,从此就被印记为地狱的祭品。身体的生命来自于圣灵的临在。
我怎能配得上颂扬全善之主那不可思议的恩慈、祂那言说不尽的恒久忍耐、祂那难以言喻的爱人之心!我是否应像先知那样,呼唤天使的队伍、人类所有的部族,——不仅如此,——还有所有的野兽和牲畜、天空的飞鸟、爬虫和蠕动之物、在广阔水域中遨游的鱼类,以及一切无生命的受造之物,一同来赞美祂!即便那时,所有的受造之物,汇聚成同一张口、同一赞美的声音,也无法配得上歌颂那至高无上、超越言语、超越理解的上帝的恩慈。 来吧,弟兄们,让我们俯伏敬拜,跪拜在祂的脚下:直到如今,祂仍旧忍受着我们的罪恶,直到如今,祂仍旧等待着我们的归转,直到如今,祂仍向我们伸出双臂,呼唤那些在罪恶的旷野和难行之荆棘中迷失的人们,接纳悔改的罪人,使他们成为上帝的儿女。 如今,当你们听见祂的声音,那呼唤你们悔改的声音时,「就不可硬着心」(希伯来书 3:15);「有耳可听的」(马太福音 13:9),不要继续耳聋。「你这睡着的人,当醒过来」,从怠惰和对救恩全然漠视的深睡中醒来!「从死里复活」(以弗所书 5:14),你这因麻木、刚硬,因将生命完全献祭给肉体、罪恶和朽坏而死去的人! 愿我能在你身上看见生命的动静,这动静是被那宣告悔改的话语所唤醒的!愿我能听见你的声音,你叹息的声音,你哭泣的声音,你忏悔的声音,好让我确信你身上仍有生命的迹象、生命的残余! 主看见你虚度了你所有的日子,如今再次赐予你一天,使你得以轻松得救,在这天中,你可以通过在你的神父面前真诚的告白,卸下你所有的罪担。
Часть 1-я.
第一部分。
悔改,既是全能上帝的设立,故也具足全能。没有罪恶能在悔改面前站立得住。它是赐予堕落人性的恩赐;它是我们原始纯洁的残余,表现为对那纯洁的知觉,以及对失去纯洁的悲叹;它是洗礼的呼唤;它是大地与天堂的连结,是通往天堂的天梯。借着它,一切罪恶得以洁净,得以涂抹。 即便你被最沉重的罪愆所压倒,也丝毫不要迟疑,当即就近悔改。浩瀚的海洋,无论是雄伟流经多国的宽阔江河之水,还是难以察觉的谦卑溪流之水,都一并吞没;照样,在上帝良善的深渊中,重大的罪过与最微小、最不值一提的过失一同消逝。有五百五十个银币得到同样的赦免,可以使你确信这一点:债主无限富有,而所有的债务人都是无力偿还的(路加福音第七章,第四十一、四十二节)。 小罪若被犯罪者视为无足轻重而忽略悔改,便依然难以磨灭;而大罪则借着上帝无限的良善与全能所促成的悔改,得以完全消除。 回想圣徒达维德,他陷入了奸淫和谋杀的罪中。疏忽不知不觉地潜入了这位义人的灵魂,疏忽生出了对身体感官的不看守,失去看守的目光意外地遭遇了诱惑的对象;诱惑的对象在被圣化的灵魂中激起了犯罪的欲望;欲望之后,随之而来的是罪恶的实行;奸淫既已实施,随之而来的是虚荣的羞耻。人类的骄傲因罪而感到的羞耻,又生出了一个新的犯罪欲望,即隐藏罪恶的欲望,在世人面前维持义人假象的欲望。为此,他犯下了谋杀。 达维德长久地处于顽固不化、麻木不仁之中,仿佛自己未曾犯下任何罪愆。这时,需要来自上帝亲身的指责。先知纳坦奉上帝的命令指责了犯罪者,而达维德仅仅说出:「我得罪了上主」,上主的回应便即刻发出:「上主已除去了你的罪愆」(撒母耳记下 12:13)。 全能的悔改拯救了整个城邑和王国,撤销了上帝已然宣告的判决。例如,被上帝的先知判定将遭毁灭的、人口众多的尼尼微城,以真诚的悔改转离了毁灭——而先知在尼尼微城不远处,徒然地等待着它的灭亡,等待着他预言的实现! 又例如,那不虔诚的以色列王阿哈夫,他是偶像的崇拜者,是真神敬拜者的迫害者与杀戮者,刑罚早已定下,并已被伟大的厄里亚宣布,但阿哈夫心生悔悟,流下泪水,尽管他仍处于不虔诚之中。这短暂的悔悟,这少许的眼泪,并未徒劳:「阿哈夫在我面前谦卑了,」上主对先知厄里亚说,「因此,在他有生之年,我不会降下这灾祸,但要在他的儿子在世之日,才降灾祸于他的家。」(列王纪上 21:29)。 所有《圣经》,所有教会历史,都充满了无数的例证,证明着悔改的强大力量。 帕拉迪乌斯在《老萨伊克》中记载,有一个强盗在犯罪现场被捕,被带到提拜德的阿塞奈特城。经过多番拷打,他被判处斩首。当他与士兵一同前往城外,到离城六里、他犯下罪恶的地点时,一位不知名的修士跟随在他后面,想看看他被处决的情形。强盗看到修士跟着他,便对他说:「阿瓦!你难道没有你的隐修小室和手艺吗?」修士回答:「我有。」强盗于是说:「那你为何不坐在你的小室里,为你的罪哭泣呢?」修士回答:「兄弟!我太懒惰了,我的灵魂没有悔悟,所以我来看看你如何死去。也许借着这景象,我能生出悔悟。」那时,强盗对他说:「阿瓦!看在上帝的份上,请坐在你的小室里,祝福并赞美救主基督吧,自从祂降生成人并为我们罪人而死,人就不再死亡了。」 这里还有另一个同样感人且具有教益的故事:「在某城附近住着一位隐修者,他拥有上帝所赐的预见之恩。城里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娼妓。有一次,隐修者看见一道光明的路径,从城里的女修道院延伸向天空,一个灵魂正以极大的喜乐,在天使的引导下沿着这条路行走,并接近天国之门。他派门徒去女修道院打听,是谁去世了。门徒回来时带回消息,说修道院里没有人去世,但一个著名的娼妓突然死在了修道院门前,她是从城里来到那里的。隐修者感到困惑不解,开始向上帝祈祷,求上帝向他解释这个异象。」 「上帝对这位圣洁的长者回答说:『确实,你看到的是那曾为娼妓之妇人的灵魂升上天堂。她曾下定决心悔改并改过自新,她来到修道院,决意进入其中。她在修道院门前死去,未能实现她的意图,这是按着上帝的定旨。但上帝接纳了她的意图,视同于她已行了此事。』」 在这两个故事中,我们亲身看到了福音应许的实现。福音本身又提供了多少这样的实例!一个被罪恶压身的税吏来到上帝的圣殿,因他的谦卑和悔改,他离开圣殿时得到了称义。另一个税吏匝凯,刚下定决心要改过自新,就被称为亚伯拉罕的子孙:上帝宣判他:「今日救恩临到了这家」(路加福音 19:9)。一个娼妓,伏在救主的脚前,将对罪的爱转变为对上帝的爱,听到了:「她许多的罪都得赦免了,因为她爱得多」(路加福音 7:47)。 一个被钉在人子右侧的强盗,在他充满波折的人生最后时刻获得了救赎。他刚刚谦卑下来,刚刚承认自己应受谴责,他的心灵之眼便开启了,他认出被钉在自己身旁的正是人子;认出后,他便宣认;刚刚宣认,他就得到了永恒福乐的应许。这事迹完全符合福音的教导:「信我的,虽然死了,也要活过来」(约翰福音 11:25)。祂公开而清晰地宣称:「我来不是召义人,而是召罪人悔改」(马太福音 9:13)。
请勿以为那些在救主居于世上之时生活的罪人特别有福:有福的是那些奔赴于认罪与悔改的人,反之,那些拒绝了悔改这一全能良药的人,仍旧滞留于罪恶之中,因着他们的不悔改、因着他们的心肠刚硬而灭亡了。现今,没有任何事物、没有任何人阻碍我们去领受在主耶稣基督面前那些已悔改罪人所享有的福乐。祂论及自己时,曾对信祂的人说:「看哪,我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代的终结。」(马太福音 28:20)当你来到你的神父面前时,他会向你确认我们所宣示的真理:「看哪,孩子,」他会说,「基督正无形地站立在此,接纳你的忏悔。」24 既然你正立于基督面前,就向祂祈求吧,并从祂那里领受那伟大而丰盛的慈恩——罪得赦免。
吾人何须迟疑?何须止步不前,陷于疑虑与二心?魔鬼正以此为乐,并借此在吾人身上坚固其势。汝或谓:众多、沉重且长久的罪愆,使人陷入疑虑与二心;不断的犯罪跌倒,令灵魂之力疲惫不堪,以致深感意志本身亦已衰弱。 诚然!汝之罪孽深重。对所有医师而言,汝之景况无药可医,然对身为医师之主,全能且无限仁慈者而言,则不然。汝之不信与胆怯,唯在汝或可预期医师将转离其目、以轻蔑与怒气弃绝汝之时,方略可宽恕。然主并不弃绝汝,反倒召唤汝至祂面前,恳请汝,要汝近前于祂。祂将不责备汝,亦无任何苛言将出自祂口。祂召唤汝至祂面前,惟为赐予汝赦免与医治。 「主曰:尔等前来,与我辩论;尔等之罪虽如绯红,必洁白如雪;虽如朱红,必洁白如羊毛。」(赛 一:18)基督降世之目的,乃在于自那辖制人类灵魂之罪中释放他们,并在吾人内重建那堕落的神圣形象。 「看哪,神的羔羊,」施洗约翰为耶稣作证,「除去世人罪孽的!」(约 一:29)医治肉身之疾,仅是灵魂罪愆得医治之证明。当人将那瘫痪者抬到主前时,祂对病者说:「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太 九:2)当时在场的几位文士,心想此乃亵渎之言。耶稣洞悉其意念,便说:「你们心里为甚么怀著恶念呢?说『你的罪赦了』,或说『起来行走』,哪一样容易呢?但为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随后祂对瘫痪者说:「起来,拿起你的褥子,回家去吧!」(太 九:4-6) 即便汝因罪而瘫痪至极,以致失去向善的意志,即便汝灵魂麻疯、耳聋目盲,即便汝顺从魔鬼至完全受其辖制,且因仇敌之暴力行事,状似被鬼附者——即便如此,亦勿疑虑前来忏悔,汝将听见:「你的罪赦了。」 汝之创造主,亦是汝心、汝智、汝志之创造主。汝因罪而扰乱、败坏了它们吗?创造主能自污秽之心重塑一颗洁净之心,并以祂全能之真理更新那被黑暗笼罩、受损之智。祂能将汝在罪恶暴力下受苦、衰竭的意志,坚固于良善之中,如此便将藉著战胜罪恶的意志所展现的救恩盼望,把喜乐归还于汝之灵魂。
切莫有人心生诡诈的念头:「悔改时,赦免轻而易得;既得赦免,便可不严于律己,沉溺于罪恶的享乐。更甚者,即使重蹈覆辙犯下大罪,它也会以宽容相待。」绝非如此!赦罪绝非基于此等条件。赦罪是为使那陷入致死之罪的人能够弃绝罪恶。此理彰显于救主亲口所言:当法利赛人将一名淫妇带到祂面前接受审判时,祂赦免了她,并对她说道:「去罢,从今以后,不要再犯罪了」(约翰福音 8:11)。主亦如此嘱咐在毕士大池子边被祂治愈之人,并以更重的惩罚来警示其若违背此诫命:「看哪,你已经痊愈了,」祂说,「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厉害」(约翰福音 5:14)。 蒙受神人之言的圣贤荒漠教父们,正是如此理解并遵行,他们也以此教导他们的弟兄。有一次,有人问阿爸皮门:「忏悔罪过意味着什么?」他回答说:「它在于为罪悔悟,且不再重犯。如此行者,被称为无瑕和公义,因为他们离弃了罪恶,成为了义人」25。 伟大的修道士导师圣以撒叙利亚人,论及那些屡次犯罪之人时说道:「凡怀抱悔改之望而再次陷于罪恶者,乃是以诡诈行走于上帝面前,不期而至的死亡将会降临于他,他将得不到他所指望的、修正美德的时间」26。 这所指乃是致死之罪,而非因软弱而导致的过失,后者可通过日常的忏悔来医治,即便圣贤也未能完全摆脱。然而,若因不幸的习性与懈怠,如同被血肉强行牵引,无法克制自己不犯致死之罪,特别是那些被称为「跌倒」的重罪:即便是这时,你也不要陷入绝望,那连绵不绝的跌倒如此狂乱地将人拽入绝望之中。 对此,我们拥有西索大帝的智慧教诲。有一次,一位弟兄心怀悲痛地对他说:「父亲!我该怎么办?我跌倒了。」——这位老者回答说:「起来。」——这位弟兄说:「我起来了,又跌倒了。」老者回答:「再起来。」弟兄反驳道:「我到底要跌倒和起来多少次?」老者说:「直到你生命的终结。」 真正的上帝仆人,不仅要保守自己远离罪恶的行为和言语,更要保守自己远离罪恶的念头和感受。因其对主的忠诚,他得以蒙受特殊的属灵恩赐。隐修者西路安,这位先在修道院,后在西奈山的苦行者,便是恩赐丰盈。当有人问他如何获得恩典时,西路安回答说:「我从未允许任何激怒上帝的念头进入我的心中」27。
那保守自己未曾犯下致死之罪的人,不应当认为他自己仅需少许悔改。你的过犯在你眼中或许轻微,但你并不知晓它们在上帝公义的天平上份量如何。「人的判断是一回事,上帝的判断是另一回事,」某位可敬的旷野隐修士在他临终之前,论及他自己的修道与苦修生涯时曾如此说28。 以色列民族的立法者、见过上帝的圣者摩西,他曾光芒四射,具备先知之光、行奇迹之光,以及可见荣耀之光,却因百姓的悖逆而心生不悦,在他们面前说了一句未经深思熟虑的话。他只是「用嘴唇说了急躁的话」(诗篇 105:33),正如圣诗篇作者所言;他口中说出不信任的话语,而内心却充满信心;他口中说出此言,是因他认为百姓的不敬与不信不配得奇迹与恩惠——似乎他以为上帝的恩典因著百姓的不敬而减弱,不足以凭借其自身来成就奇迹。 这罪过看似微小且情有可原,发生在一位圣洁之人身上,他本充满善行与恩典的馈赠,然而在上帝那里却受到不同的审判:它不仅当受责备,不仅被载入圣经之中,以告知全以色列民族,并告知将要信靠真上帝的全世界,它还遭受了暂时性的刑罚。 摩西深知祈祷的力量与上帝无尽的怜悯,却徒然地借助祈祷与向上帝的恳求;摩西曾多次使上帝的愤怒从整个以色列民族身上转离,如今他为自己祈祷,恳求撤销对他所发出的判决;他祈祷了——却未蒙垂听。「上主因你们的缘故,也向我发怒,不应允我,」摩西对百姓述说他祈祷的结果时说(申命记 3:26)。 在圣经中,所说的一切都不是没有圣洁目的的。揣测圣经在当前情境中的目的,我们若认定它旨在教导与警示我们,切勿将我们微小的过犯视为小事,并应当竭尽全力去避免这些过犯,并藉著悔改来洁净它们,我们便丝毫不会错。我们因无知而犯下多少罪过!我们因软弱而犯下多少罪过!我们因被分心所引诱、因他人的榜样、因对他人的宽容而犯下多少罪过!我们因论断邻人、因对邻人铁石心肠而遭受了多少跌倒!我们安于松懈,而我们罪过的笔录却不断增多。 公义的约伯深知此事,他每日为他的儿女向上帝献上祈祷与祭物,说:「恐怕我儿子犯了罪,心中弃掉上帝。约伯常常这样行」(约伯记 1:5)。义人的标志便是:对自己的公义坚决不信任,并持续不断地处于悔改之中。
当我们摒弃那使我们目盲的消遣,当我们深入自身并开始审视自我,比照我们的灵魂状态与圣经教诲所言应有的状态时,那时我们自己就会承认,那些微小的罪恶已不再微小,而是沉重而可怕,值得不停流泪和忏悔。让我们展开圣经,看看我们应当成为怎样的人。圣使徒保罗说:「头一个人是出于地,乃属土;第二个人是出于天,是主。我们怎样披戴了属土的形状,也就当披戴属天的形状。」(哥林多前书 15:47,49)。 我们获得存在,开始生命时,同时就披戴了我们的始祖亚当的形像,他那堕落的形像;我们在怀胎和诞生之时,身体便易受疾病和毁坏,灵魂则被罪所传染;我们在怀胎和诞生之时,便在我们整个本性中种下了罪恶的种子,罪恶的毒液弥漫于我们灵魂和身体的一切肢体中。「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诗篇 50:7)。如此一来,整个人类都变得且持续变得污秽不堪,被那从我们的根源、我们的始祖那里传染来的罪恶所致死。 在救赎重新创造我们时,需要消除那不断向所有枝干传播致命传染的根源,需要用一个能赋予我们生命、不朽和圣洁的根源来取代它,人类需要一位新的始祖,而这位始祖便是「出于天的主」。祂乐意按肉身成为亚当的后裔,由童贞女感孕而生,无情欲、无种子。按属世的出生,亚当和许多人先于耶稣;但按走出死亡与坟墓的出生,即复活,耶稣先于亚当和所有人(马太福音 27:53)。祂成为人类的「长子」,祂是第一个升上天的人。在那里,祂坐于上帝的右边。亚当和其余按肉身是耶稣的圣祖们,藉著圣灵在重生中的降生,成为了祂的后裔。祂是「来世之父」,是蒙拣选的圣洁部族的始祖。 为了使我们这些以旧亚当的形像开始存在的人,能从他那被弃绝的后裔转入新亚当那蒙福的后裔中,我们就必须「从上而生」。新亚当,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告诉我们:「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约翰福音 3:5)。我们藉著「圣洗礼」进入新的恩典生命,从而转入主耶稣基督的后裔,获得成为新时代之父的义子,正如使徒所说:「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你们所受的,是儿子的灵,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加拉太书 3:27,罗马书 8:15)。但为了常存于这义子的身份中,我们必须不按肉体生活,而应按圣灵生活:「因为凡被神的灵引导的,都是神的儿子」(罗马书 8:14)。反之,「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罗马书 8:9)。 这义子身份的标志是否常存于我们心中?圣灵是否「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罗马书 8:16)?隐修的圣父们就是根据这个标志来检验和审视自己的;这种审视使他们陷入忏悔和哭泣的深渊。让我们听听被公认为「大」的圣马卡里(Макарий)长老对此的论述:「身体的生命并非源于自身,而是源于外部,即源于大地,若没有外部的供给就无法存活;同样地,灵魂如果不能从此处转生到活人之地,如果不能在那里接受属灵的喂养,并在主内有所进益,属灵地成长,如果不能披上那源于神性本身的、属天之美的衣裳,那么它就绝不能单靠自己活在喜乐与安宁之中。上帝的本性里有生命的粮,正如经上所言:『我就是生命的粮』(约翰福音 6:35),有使人心欢喜的酒,有喜乐的油(诗篇 3:15,诗篇 44:8),有多种多样的圣灵食粮,以及从上帝自身发出的属天光明之衣。永恒的生命就在于此。身体若是单独被遗弃于其自身本性中,就有祸了!它会毁坏和死亡。灵魂若是被单独交予其自身本性,只倚靠自己的行为,没有与上帝的圣灵相通,它也有祸了!它会死亡,不配得那永恒的、神圣的生命…… 如果你已成为上帝的宝座,天上的骑士已安坐于你之上;如果你的灵魂已完全成为属灵的眼睛,且全然成为光明;如果你被圣灵属天的食粮所喂养,被生命的活水所浇灌,并披上了奥秘光明的衣裳;如果最终你的内在之人已获得了这一切,并对此坚定不移,那么你确实已经活在永恒的生命中,从今以后你的灵魂便与主同得安息,你确实已从主那里获得并接受了去活出真实生命的权柄。如果你在自身中看不到这一切,那么就应当哭泣、痛苦、悲伤不已,如同尚未领受永恒属灵财富的人,如同尚未获得真实生命的人。要关心你的贫乏,日夜向主祈求,如同处于罪恶的深重苦难之中。啊,但愿我们能担忧和关切我们的贫乏!啊,但愿我们不要像那些拥有丰富属灵财富和美善的人一样,生活在疏忽大意之中!」29。 对追求获得真实忏悔的渴望,是促使圣洁的隐修士们在感受灵性贫乏后,隐退到深沉的幽居之中,闭关在隐室,藏身于洞穴和地下的深渊的原因。然而,这种看见自身贫乏、看见灵魂被罪致死的洞察,是唯有在隐修苦行中取得显著进步的人才能获得的。它激发人下定决心彻底摆脱世界,向世界死去,以便全身心地寻求自身内的永恒生命。
让我们转向另一种标志,透过它,对于我们这些初入门者来说,审视自我会更为容易。主在神圣的《福音书》中说:「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不爱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话」(约翰福音 14:23-24)。「你们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爱里」(约翰福音 15:10)。遵守基督诫命的人,是属基督的;不遵守的人,则不属于基督。依循福音诫命来审察我们的良心和心灵状态,是极为便利、极为有益于灵魂、且完全真确的。 例如,让我们看看:我们是否履行了《马太福音》第五章中所阐述的某些基督的诫命。我们是否曾无故地向近人发怒?我们是否曾、或至今仍与某些人争吵不休?恶念是否仍在我们心中作祟?我们是否曾说出责骂或辱骂之言?我们是否克制了淫荡的眼神、感觉和意念?我们是否曾以恶报恶?我们是否柔和谦卑到不与恶事抗争?我们是否爱我们的仇敌?我们是否祝福咒骂我们的人?我们是否善待那些恨我们的人?我们是否为那些迫害我们的人祷告? 当然,即使是这几个简单的问题,也足以使我们的良心感到困惑并受到责备。那么,如果我们进行更深入、更详尽的审视,又会发生什么呢?我们的眼睛将会睁开,看到我们的罪过,我们心中将会植入一种持续不断的忧伤感,为我们的不配而悲哀。我们将学会为那些在我们的昏昧中看似微小,但实际上却剥夺了我们被上帝收纳为义子和永恒福乐的罪愆而痛悔。 这两点都得到了主自己的证实。在命令我们爱仇敌之后,祂也宣告了这爱对我们而言不可或缺的原因:「这样,你们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了」(马太福音 5:45)。违背最小的福音诫命,也伴随著悲惨的后果:「所以,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做,他在天国里要称为最小的」(马太福音 5:19),也就是说,他将无法分享天国30。 对福音诫命完全漠视,视其为可不履行的道德教诲,则会导致彻底的灭亡。任何苦修都不能取代对诫命的履行!即使是神迹也不能取代它们!「当那日,许多人会对我说: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了许多异能吗?」救主说,「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马太福音 7:22-23)。 灵魂的建立若不是基于诫命的履行,而仅仅基于苦修,则是不稳固、虚妄的;它无法承受来自他人的苦难,也无法抵御魔鬼的诱惑,它缺乏光明,充满黑暗和自欺。降世为人的上帝之言宣告:「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马太福音 7:26-27)。
Часть 2-я.
第二部分。
悔改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愿每一个人都善用这宝贵的时间,这由主之慈悲所赐予的时间!愿每一个人都沉浸在这有福的悔改之中! 我们尤其要在这当前的一周里致力于悔改,这一周是我们分别出来并指定,用以预备自己领受告解圣事及其后的圣餐圣事的。我们要以一切可能的专注来完成这预备。不要将这一周牺牲于轻率的消遣:我们已经牺牲得够多了!我们已经够多地忙于毁灭自己了!现在,我们要致力于自己的救赎! 我们要常常打开良心的书卷,仔细察看我们罪恶的污点,预备好它们以便通过告解来洗净。不要怜惜你的罪过!不要认为任何过犯是微不足道的、可以原谅的;不要认为任何被《圣经》所谴责的习惯和行为是无辜的。 要谴责自己,以便从上帝那里获得丰盛的称义。下定决心,坦诚地在神父面前揭露你的创伤!不要在心中留下对罪恶的秘密友谊或秘密联系,隐藏它,将揭露推迟到未来!否则,你的悔改将是不真实的、虚伪的,你的灵魂中将留下继续罪恶生活的抵押品和原因。未告解的罪过很容易重复,如同在不可穿透的黑暗中 соверша的31。 要果断地憎恨罪恶!藉着揭发它来背弃它——它就会逃离你;谴责它如同谴责一个仇敌——你就会从至高之处领受力量来抵挡它、战胜它。
请在你的心中立下坚定的意愿,要度一种蒙上帝喜悦的生活,并立即为你可能发生的过失献上忏悔,无论这些过失是出于你的软弱、出于仇敌的恶毒诡计,还是出于环境的凑合。「不跌倒,唯独天使方能做到;跌倒又重新站起,方为人性之常;跌倒后沉溺不振,唯有魔鬼如此」32。 下定决心,在你一生的日子里,作基督忠诚的仆人!忠诚的仆人会精确地执行他主人的旨意;而当他偶有过犯时,他会立刻悔悟、忧伤、请求宽恕,并以自身的改正来弥补过失。 请厌弃叛徒的行径、生活和性情!不要与你上帝、你的造物主、你的救赎主的仇敌结交为友!不要为了银钱、为了野心、为了贪食、为了爱恋享乐……而将祂出卖!
你要用这一周的时间,来审视你过去的行为。为你自己预设好改过的蓝图:沉思你应当舍弃哪些恶习,又当在身体和灵魂中培植哪些美德。不要只在一周内做一次,而是要每日多次地为此沉思;今日所遗忘的,明日便会忆起。主自己看到你的殷勤,会赐给你良善的意念,并开启你的双眼,使你得见自己的不足。你越是深入地审视自己,你的告解与忏悔就越是令人满意,借着认罪所赐予的更新,就越会真切而丰盛地倾注于你的灵魂。
「在饱足的腹中,没有体悟神圣奥秘的理性」33。我们既愿将本周献给属灵的研习与默想,就当远离饱食过度与一切的放纵,若有可能,更当在饮食上避免满足现状。让我们在自己的身体中,展现出我们是那位为我们而被钉十字架之主的追随者!我们要藉著站立参与教会的仪式来使肉体疲惫。当肉体感到倦怠和衰弱,恳求休息时,你就当劝诫它说:「我忆念那位为我受苦的主,并愿你,我的肉体,能以最微小的形式,分沾基督至圣之躯在被钉于十字架上时所感受到的那些苦难。你的享乐对你和灵魂都是有害的:它们会激起肉体的思虑、对虚妄世界和短暂尘世生命的爱恋,它们会压抑属灵的感动、对死亡与永恒的回忆;它们会加强情欲;它们甚至会削弱对基督的信仰。对你的严格要求带来无数的益处:它洁净心智,使灵魂复活,——使你自身,这尘土的肉体,变得轻盈,有能力进行属灵的操练和感受属灵的事物。殉道者将他们的鲜血献到基督十字架的脚下;圣洁的隐修者献上了艰辛的操练,如果说不等于,那也类似于殉道。我也要献上——虽然只是微小的身体困苦!藉著困苦我的肉体,我要在某种程度上与那位为我而被钉十字架的主相似!藉著困苦肉体,我要在某种程度上惩罚自己对肉体罪恶欲望的满足!藉著困苦肉体,我要在事实上表明,我为自己所犯的过失而对自己愤怒,我谴责自己,我真诚地渴望并寻求改正!你自身,我的肉体,藉著禁食、守夜和站立在教会中而被苦待,请为你自己和灵魂代求丰盛的宽恕。」
如果在这一周里我们依旧沉溺于饱食,如果依旧被引诱去迎合身体那些反复无常的欲望,那么,我们还能指望自己如其所当地审视自身,并献上真诚无伪的忏悔吗?当我们以二心、冷淡和疏忽来完成这由罪恶转向上帝的归正之事时,我们怎能相信自己会舍弃恶行,坚固于美德呢?不!冷淡和疏忽是那摇摆不定、充满诡诈的意愿的见证。让我们敬畏主的话语:「你是不冷不热的,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启示录 3:16)让我们热切吧!
在所有美好的开端中,我们都需要上帝的帮助:为了推翻罪恶的枷锁,踏上正直与圣洁的道路,我们更需要祂的帮助。上帝的帮助是借着恳切而专注的祷告求得的。圣教父们教导我们祷告,祈求赐予我们得以看见自己的罪过,祈求从上头赐下良善且能救赎的意念,使我们能忏悔自己的罪过34。这两者皆是上帝的恩赐!更准确地说,构成蒙福忏悔的所有行为,都必然需要上帝的协助。 你要恳求主上帝,赐予你敬畏而专注地度过这一周,赐予你反省自身,得见自己的罪过。你要恳求主,使祂在你与那蛇的后裔——即是罪——之间树立仇恨;恳求祂,使祂鼓舞你,赐你勇气与你自己、与你败坏的本性、与那居住在你里面的死亡相搏斗。 你要恳求主,使祂亲自为你争战,并因此恒常为你带来胜利:主不可能不成为胜利者。倘若我们被击败,这意味着我们独自争战,主没有与我们一同降下,对抗异邦人。祂不降下,或是因为我们心意不一,或是因为我们因着自身的疏忽、因着对祂的冷漠、因着对世界的依恋和对世俗甜蜜的贪恋,而理当遭受遗弃。 你要恳求主,帮助你以全然的真诚、摒弃那有害的羞耻,向你的神父倾诉你所有的罪,并以活泼的信心,如同从上帝口中听到一般,从神父的口中听到赦免。 最后,你要恳求主,在借着忏悔得以洁净之后,不再重返罪恶的深渊、罪恶的恶臭、牢狱和阴间,而是开始敬虔、专注的生活——这条道路,使地上每一个客旅和异乡人都能达致永恒、蒙福的安宁。 你要用祷告祈求上述的一切:「离了我,」主说,「你们就不能作什么」(约翰福音 15:5)。
你当切切祷告,求赐予你「忧伤的灵,破碎而谦卑的心」(《诗篇》五十一篇十九节),以及如流的眼泪,以洗净罪恶的污秽。当心被救赎的忧伤所刺透,为罪孽而哀恸时,泪水便会如生命的活水般涌出。它们在灵魂和肉体上重申了洗礼之水的作用,它们本身也被称为洗礼。洗礼之水洗净原罪,对于在成年受洗者,则洗净他们在洗礼前所犯的诸罪;而泪水则洗净人在洗礼之后所犯的罪愆35。你当祈求获得这些眼泪之水,以强迫自己去追求它们的方式,证明你渴慕它们的愿望。借由眼泪预备自己去领受忏悔和圣餐!用它们洗涤、柔化、活化心灵的田地;用它们洁净那被错误的笔触和污秽的颜色所玷污和扭曲的神圣形象,更新那被遮蔽的相似。那接纳了那淫妇的眼泪,解除了她罪恶枷锁的,也必解除你的桎梏。那为耶路撒冷流下圣洁之泪的(因她顽固地拒绝了从神而来的救恩,盲目地奔向毁灭),必因你的泪水而欢欣,因你流泪是为寻求救赎。那为祂的朋友拉撒路的死讯而流下圣洁之泪的,那使已死四日并发出恶臭的拉撒路复活的,必慈悲地垂顾你的眼泪,使你的灵魂从罪恶的死亡中复活,即便它全身被裹以殡葬的布匹,即便它因根深蒂固、长年累月的罪恶习性而发出恶臭,即便通往心灵的入口被坚硬不仁的巨石所封闭。祂必命令人挪开那石头,解除你被死亡所捆绑的思虑和情感,使你得以迈向灵性的精进和无情36。
你正预备着迎接一项重要的奥秘——那是教会七大圣事之一的神圣告解!根据基督教的奥秘教义,你意欲领受第二次的洗礼!你来到这灵魂的医馆:切勿空手而出,未得医治。 在你面前展开的,是一场奇妙而非凡的审判:你的罪愆将在此被衡量与评估,而取代你应得的刑罚的,却是赐予你的称义、纯洁与神圣。 「你们来,我们彼此辩论。」主召集这场审判时说,「你们的罪孽虽如朱红,必变成雪白;虽红如丹颜,必白如羊毛。」(以赛亚书 1:18) 你当受的刑罚已由那道成肉身的神亲自担当,祂凭着无限的慈爱,将祂的神圣赐予你,只要求你一件事:承认你的罪愆。对于不承认自己有罪的人,我们无法赦免,因为他藉着不承认来表达自己不认罪、不需要赦免、拒绝赦免的态度。
请沉浸于对奥秘的虔敬与敬畏之沉思中,这奥秘何其伟大而奇妙!请沉浸于对上帝向堕落人类所展现之无限慈爱的沉思中!「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现在我们既因祂的血称义,就更要藉著祂从忿怒中得救了。」(罗马书 5:8、第九节)。我们将借由悔改而从忿怒中得救,悔改能纠正我们所有的过失,在我们世间漂泊的整个旅程中扶持我们,将我们从任何罪恶的深渊中拔出,无论这深渊有多深。悔改的力量与功效,在我们生命的尽头前都将永不枯竭。即使有人每日跌倒,即使他已犯下所有的不义和所有的不法,——悔改仍会接纳他进入自己的怀抱,为要洁净他、治愈他、使他成为公义的、圣洁的。唯有当人以不明智的顽固和绝望的盲目拒绝其全能的帮助时,悔改才会失效。
而你当为此奥秘中之事感到惊奇:此奥秘的侍奉者,并非那位纯洁无瑕、以自身圣洁令人敬畏的天使,而是一个与我们有同样情感的人,身负我们人类共通的弱点,他并不比你更少需要忏悔,他只是圣恩在洗净你罪愆时所用的可见工具,而他自身也迫切需要另一位侍奉者来洗净他自己的罪过。当你俯伏在基督的神圣圣像前,向神师(司祭)告解你的罪过时,他会谦卑地,按照圣教会的训谕,对你说:「我仅是见证,以便在主前见证你所告诉我的每一件事。」37上帝的良善从四面八方将你网罗,引你归向救恩,从四处为你预备,环绕着你,使你便利地接近并亲近上帝。
Заключение.
结语。
此等沉思是为妥善准备自身以领受告解圣事所必需的。抚平你心智和心灵中崎岖的路径,洁净它们,使之摆脱一切诡诈和伪善。否则,你只会加重你的罪愆:在你原有的罪上,又添上一桩远比它们更沉重的罪。我难以确切地说出这罪的本质为何!但为了你们的救赎,我必言明;我必言明,好叫你们每个人,听闻此罪的深重与可怖,便生出敬畏,从而避开其地狱的利齿。你是否曾陷入论断、贪食或忿怒之中?你是否曾陷入淫邪之中?你犯罪乃是出于人之本性。然而,若你以疏忽、诡诈、隐瞒的态度临近忏悔圣事,你便是行了撒旦的开端,亵渎了全能全视之主,祂创造了你,又重新塑造了你,赐予你忏悔的恩典,好使你借此恩典,得以常居于重生的港湾与状态之中。最终,祂将审判你,并审视你如何使用了祂那无可言喻的恩赐。神圣教会为警示忏悔者,在告解仪轨中,将以下意义深远的话语置于神师口中:「看哪,孩子,基督正无形地站立在此,接纳你的告解:不要羞愧,也不要惧怕,更不可向我隐瞒任何事;当毫不犹豫地述说你所做的一切,好使你得受我主耶稣基督的赦免。倘若你向我隐瞒任何事,你的罪将加倍。」38
切莫同意那恶者的思念,它将如此劝诱你:「如何向神父述说那既可憎又卑劣的罪过?如今且隐藏起来,等到下次告解时再说,那时已过去了足够的时间,再谈及你的罪时,你将不会感到那般羞耻,因为它已是往日之事,几乎难以忆起。」 你当认出这古老之蛇的声音,它以盗贼的面目前来,为要窃取你美好的思想,以其狡诈的建议杀害你,并使你沉沦(约翰福音 10:10),从你手中夺走主白白(罗马书 3:24)赐予你、在你悔改中呈现的救恩。这声音的音色,如同那曾渗透进伊甸园、将我们的始祖驱逐出来的声音一般。亚当之子啊!如今它正竭力渗透进你的灵魂,为的是不让你进入天堂。你当离弃它,不要听从它,不要尝那对你的灵魂是致命之毒。
满怀着温柔的信仰、勇敢的舍己、谦卑的淳朴与真诚,你当靠近圣洁的忏悔圣事。你当相信,在全能的医者——主宰面前,一切创伤,无论大小,都同样微不足道,同样易于痊愈。全能的圣言以一言而医治、而复活、而引入乐园。对于造物主而言,辛劳是多余的。祂一发出自己的旨意,万物,无论可见或不可见,便急忙卑恭地遵行造物主的谕令!这旨意一经发出,我们所犯的、以及仇敌所写在我们永恒契约上的罪过,便被一笔勾销。
凭着信心,自我奉献并非难事!弃绝那虚妄、有害的羞耻,弃绝那罪恶的看守者,弃绝其母——骄傲,责备你自己,定罪你自己!在心灵的破碎中,在泪水与哭泣中低下头颅,在你的神父面前,详细地向神陈述你的罪愆——圣灵的恩典将会透过神圣奥秘的侍奉者覆庇你,将罪的赦免带入你灵魂的居所,并以自神而来的公义与永恒的救赎取而代之,使你得享福乐,并颂赞父、子、圣灵,从今时直到永远,世世无穷。阿门。
谢尔盖耶夫隐修院,一八四五年。
О пагубном лукавстве тщеславия и лицемерства и о хранении добродетелей втайне по завету Господню.'
论虚荣与伪善之有害狡诈,以及如何按照主之诫命暗中保守美德。
大斋期第一周周三教诲:论伪善之害
「你们禁食的时候,不可像伪君子那样愁容满面。」(马太福音 6:16)
蒙爱的弟兄们!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在命定我们在进入禁食的苦修之前,要赦免邻人所犯的过错之后,又吩咐我们要小心翼翼地保护禁食本身,使其远离伪善。正如一条在果实内部滋生的蛀虫,会吞噬果实所有的内在,只留下其外壳,伪善也会消灭美德的全部精髓。伪善源自于虚荣(马太福音 6:1-2,5,16)。虚荣是对短暂的人间赞誉的虚妄渴望与追求。虚荣的出现,是源于对上帝的深度无知,或是对上帝的深度遗忘,对永恒与天上荣耀的遗忘;因此,它在自身的昏暗之中,不知餍足地渴求获取地上的、暂时的荣耀。这种荣耀,在它看来,如同尘世的生命一样,是永恒的、不可剥夺的财富。虚荣所追求的不是美德本身,而仅仅是因美德而得的赞扬,它所关心的与劳苦的,唯独是如何在世人的目光前展现一张美德的假面。于是,这伪善者立于人群之前,身披着双重的欺骗之衣:其外表可见美德,而其本质却全然不具备;其灵魂中可见自满与傲慢,因为他首先在他自身之中就被诱惑和欺骗了。他以那戕害他的虚荣为乐,带着病态的快感;以欺骗邻人为乐,带着病态的快感;他以得逞的伪善为乐,带着病态而又可悲的快感。与此同时,他与上帝形同陌路:在上帝面前,「凡心里高傲的,都是主所憎恶的」(箴言 16:5)。
虚荣和由虚荣所生的虚伪,在其伊始便是有害的:它们使人失去一切天上的奖赏,只将人所选定的、所渴望的、虚妄的人间赞美作为唯一的报偿。主已对虚荣的伪善者们作出了这样的判决。主在教导祂的门徒们暗中行善时,如此吩咐: 「你们要小心,不可将你们的施舍行在人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所以,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市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你们禁食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脸上带着愁容;因为他们把脸弄得难看,故意叫人看出他们是禁食。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禁食的时候,要梳头洗脸,不要叫人看出你禁食来,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见;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马太福音 6:1-2,5,16-18)。
虚荣与虚伪在其发展与成熟时,是极其可怖的。当它们控制一个人,成为其行为准则与性格时,便会形成法利赛人。他以狂热而盲目的决心, стреми著去犯下所有的罪恶与不法之事;它们造就的法利赛人,需要披上德行的面具,仅仅是为了更自由、更成功地沉溺于恶行之中。 心灵被蒙蔽、刚硬的法利赛人,犯下了人类一切罪行中最为骇人听闻的罪行:他们犯下了弑神之罪(bogoubiystvo)。假使能存在比这更残酷的罪恶,他们也绝不会畏缩:他们会去冒犯它。
此乃一幅何等悲凉之景,述说著虚荣与伪善在堕落之人性中所造就的道德荒芜与伦理浩劫。 我们的救赎主,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祂已赐予我们对抗一切身心疾患最为确切之良方,祂训诫我们须从伪善之根源,即其始端——虚荣——处施以医治。虚荣渴求并贪恋人的荣耀。主则命我们以其本应有的饥馑来将之置于死地。 祂命我们夺去虚荣的食粮与饮水——即人的称赞;祂命我们应当仔细隐藏一切善行,使其远离世人的目光;祂又命我们应将一切善行,甚至对近邻的爱,全然献作祭品,唯独奉献给那独一的上帝。 旧约圣典,以预表之描绘将神圣之真理传授予奥秘的以色列,其规定如下:「凡你献的素祭,都必用盐调和,在你的素祭上不可缺少你上帝立约的盐。一切的供物都要配盐献上」(利未记 2:13)。 以色列人献给上帝的每一份礼物,每一份祭物中皆应有盐——此即为基督徒在每一件善行中,为讨上帝喜悦所持之思想与目标。
圣教父们、教会的导师们,在基督的圣光与圣灵的圣光之中,凝视着人类心底的深处,洞察着不同情欲在其中运作的方式。他们称虚荣为一种多变的情欲,最为精微、难以理解39。所有其他情欲都会搅扰人的安宁,并立即受到良心的谴责;而虚荣的情欲,却反而谄媚亚当堕落的子孙,带给他一种仿佛是享乐的感受,表现为一种属灵的慰藉,作为完成善行的奖赏。所有其他情欲都直接破坏与它们对立的美德:例如,贪食破坏了节制,愤怒破坏了温柔,贪财破坏了慷慨。虚荣表面上似乎没有破坏任何美德;它却以窃贼的方式,从人那里夺走了对上帝的记念,对上帝那不可言喻的威严、祂那不可言喻的圣洁的记念——在祂面前,「连天也不洁净」(约伯记 15:15)。它引诱堕落的人以赞许和愉悦的目光审视自己,并自我陶醉。「我*不*像其余的人!」它如此说道!(路加福音 18, 11)在自我满足的盲目中,虚荣者感谢上帝,却忘了堕落的人类对上帝的感恩,只能源于看见自身众多的罪过与软弱,这种看见又伴随着看见造物主对祂所造之物、对那已然失丧之造物所施予的、无可言喻的恩惠。虚荣欢喜,当它看见人被美德所充实:它指望将每一种美德都转变为罪过,指望使每一种美德都成为基督审判时定人罪的原因和借口。它试图行先知之事!它胆敢渴望行神迹,并决定试探主!它与属灵的恩赐格格不入,却试图将自己表现为拥有恩赐,或至少使人在心中对它产生怀疑,仿佛它拥有某种超乎自然的能力;它寻求以此欺骗来悲惨地安慰自己。它与修道者一同出现在他的禁食、他的祷告、他的施舍、他的守夜、他的跪拜之中,试图劫夺那献给上帝的祭物,并以取悦世人的心态玷污它,使其变得毫无价值。它在基督的仆人独居的斗室里、在他的隐修中追逐他;当它无法从外界的旁观者那里为修道者带来那毁灭灵魂的称赞时,它就在意念中带给他赞美,并在想象中描绘和塑造诱惑人的世间荣耀。它常常在没有意念和幻想的情况下运作;但人们仅凭心中缺乏那有福的温情、缺乏对罪过那有福的记念和痛悔,就能识别出它。「如果你没有心底的哀哭,」一位伟大的教父说道,「你就有虚荣」40。
让我们以坚决、以忘我的精神,去抵抗那败坏灵魂、那谄媚人心的虚荣之情!我们要抵抗它,将我们这脆弱的心安立在基督诫命的磐石之上;这心自身极易动摇,仿佛被风吹拂,被各种情欲的影响和作用所摇撼。 当我们弃绝并持续弃绝虚荣之时,我们便已从另一种情欲,从那可怕的伪善之情中获得了安全。我们应依循救主的教导,暗中行我们的善工与苦修。在参与教会礼仪之时,我们要警惕,避免显露出任何异乎寻常的虔诚之举,以免让我们与弟兄们显得格格不入。 「你要留意,」圣人约翰·阶梯者曾说,「在你的弟兄之中,切不可在任何事上显得比他们更为公义。若非如此行,你将铸成两种恶:你将以你虚假的殷勤刺伤弟兄,而你自己也必然会因此而生出傲慢。在你心内要殷勤,但不要以肢体动作、容貌、言语或跪拜来显露出来」41。 若是在隐蔽的静室之中,在独自的祷告、在滋养灵魂的阅读与默想之时,虚荣之念穿过紧闭的门扉,潜入我们的心智深处,潜入我们的内心,向我们展现人间的荣耀,如同装饰艳丽的娼妓一般,来诱惑我们——我们当迅速将思绪提升至天,瞻仰在上帝面前。 当人的心智被神圣荣耀与威严的属灵观照所光照,并从那里降下,观照自身之时:那时它所见的便不再是人类的伟大。它所见的是人类的贫乏、罪恶、软弱与堕落;它所见的是那宣判于众人身上的死刑;它所见的是在判决逐渐、无人能免地实现过程中,一切的腐朽与恶臭。 它获得了关于人类的正确认知,远离虚荣的迷惑,并与约伯一同呼喊:「主宰之主啊!『如今我眼已见祢。因此我责备自己,并消融:我视己为尘土与炉灰』」 (约伯记 42:5,6)。 真正的谦卑,源于对上帝的认识。阿门。
О важности телес наших, кои суть Храм Святаго Духа, и о преславном их воскресении во Христе.
论及我们身体的重要性,它们是圣灵的殿,以及它们在基督里的荣耀复活。
四旬期大斋首周星期五之教诲:论人的身体
「你们的身体,是圣灵的殿,这圣灵是住在你们里头的。」(哥林多前书 6:19)
亲爱的弟兄们!在现今之时,我们预备着领受那神人之至圣的身体与至圣的宝血,故此,我们当细察自身形体的意义,此乃合宜之举。此形体的意义非同小可,其重要性非凡。圣使徒保罗曾如此描绘此意义:「你们的身体就是圣灵的殿,这圣灵是住在你们里面。」
弟兄们!我们是否曾恰当地留意我们身体的意义?我们是否曾轻率而肤浅地看待这一事物,如同看待一个无须任何深思的事物?然而,上帝却藉着使徒的口向我们宣告:「你们的身体,是圣灵的殿,这圣灵是住在你们里头的。」
人的身体取自尘土,却非为尘土而造。它堕入了朽坏,——本非为朽坏所造。这身体被造物主为永恒和永恒者所造,并被美好地装饰,在被造之后,立时就被不朽而圣洁的灵魂所赋予生命,并与灵魂一同从地上被提升至光明的乐园,为的是在那里居住,从事属灵的活动,享受属灵的喜悦;它对肉体的享乐是无能为力的。它不可能从全圣洁的造物主手中出来,却非完全洁净和圣洁;只是后来,罪恶败坏了它,使它变得面目全非。它的眼睛如此纯洁无瑕,以至于看不见身体其他部位的赤裸,而这些部位本身也没有什么需要遮盖的。灵魂没有被情欲所困扰和激动;身体也没有被它们所激动。血液不会因愤怒而沸腾,也不会因忧愁和沮丧而变冷。死亡本不属于这身体;疾病也不属于它;它不需要防范自然元素的影响;它也不是灵魂的桎梏和监狱:它对灵魂而言是一件奇妙的、永远崭新的衣裳。
人已堕落。罪恶以死亡侵袭了他的灵魂和肉体。死亡的权势对人类而言是如此地普及和强大,以至于人类大家庭中无一幸免;每个人出生时就已带著死亡的开端,在尘世生命中,他可能时时刻刻面对死亡,并必然在他注定的时刻遭受死亡。我们可以毫不错误地承认,所有世间的过客都是行走的死者!我们在世上的生命,岂不是与死亡不断的争战?从这样的境况中,我们绝不能推断出人未堕落前那自然的状态;凭借我们现有的肉体,我们绝不能判断始祖的身体。始祖那蒙福和不朽的状态,我们只能在神圣的启示中才能瞻仰。我们可以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身上,看到其经验性、完整的证明,并在那些上帝的选民身上,部分地看到这证明。他们不仅在灵魂中,更在他们的肉体中,展现了由这位神而人者赐予人类的救赎力量。
阿当(Adam)的身体不曾沉溺于水中,不曾被烈火焚烧,对于死亡是不可侵犯的42。新阿当,即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身体,亦是如此显现;祂尝了死亡的滋味,但这只是由于这位神人(Богочеловек)的乐意:祂尝了死亡,却未曾停止活著,因为即便与灵魂分离,祂也没有与神性分离。祂升上高天,更为丰盛地重现了阿当身体被提升入乐园的景象。在那里,祂将吸引真正基督徒的身体:「身体在何处,那些属灵的鹰亦将聚集于何处」(路加福音 17:37)。虽然我们现今见到已逝的诸位父老和弟兄们的身体被放入阴暗的坟墓,覆盖在尘土之下;虽然我们预期同样的命运也将降临于我们的身体;但我们相信并且知道,这些身体不会永远停留在泥土之中。它们将会复活。不仅如此:复活的义人与活著的义人——我称真正的基督徒为义人——不会留在地上:在这个过往世界的末日,在永恒不落之日的开端,他们将带著他们的身体被提到空中,与主相遇,并且在那里——在天上,永远与主同在(哥林多前书 15:51-52,帖撒罗尼迦前书 4:15-17)。播种于坟墓中的身体,是败坏的,将以不朽之身复活,将在荣耀中复活,将在能力中复活;这属土的身体将成为属天的身体,这属魂的身体将成为属灵的身体(哥林多前书 15:42-44)。
人身的使命即在于此。人生而带有死亡与罪恶的感染,生于死亡之中,肖似那起初被造自尘土、又归于尘土、以致灭亡之人的身体;然而,它在洗礼之池中重生,得以救赎,肖似那由圣灵和至洁童贞女感孕而生、为天人所取的身体:「凡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加拉太书 3:27)。借由奇妙的圣体圣事,我们的身体得以与基督自身的身体结合——身体与那神圣的身体结合,血液与那神圣的血液结合。「吃我肉、喝我血的人,」主说,「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约翰福音 6:56)。那吃全圣基督之体、喝全圣基督之血的人,借此完全的领受,得以与那位神人达致圆满的结合:他的身体成为神人的身体,他的血液成就为神人的血液。真正的基督徒安息在主内,主也安息在他内;基督徒披戴了基督,基督也反过来在基督徒之内。使徒默观着基督徒的这份伟大,向我们呼喊:「你们的身体是基督的肢体」(哥林多前书 6:15)。「身体是为主,主也是为身体」(哥林多前书 6:13)。「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罗马书 13:14)。「圣灵的恩赐,」一位伟大的事奉上帝者43曾说,「对于已被更新的本性而言,已是其自然之属。」对于那与基督之体构成一体的身体而言,成为圣灵的殿,已是其自然之事:基督所在之处,圣灵即与基督不相混杂、不相分离地同在。
许多真诚事奉上帝的仆人在他们尘世生命中,都在其身体内彰显了圣灵的临在,借此亲身证明了基督徒的身体应当且能够成为圣灵的殿宇。圣使徒彼得的影子能医治病人(使徒行传 5:15);圣使徒保罗所用的布料和器具,被带到病人那里,病人因触碰它们而得痊愈,污秽的灵也离开了那些被其折磨的人(使徒行传 19:12)。蝮蛇,这条极毒的蛇,曾咬伤了使徒,但他却毫发无损,仿佛根本未曾被蛇咬过一样。 一些圣徒曾在水面上行走,或如生有羽翼般,在极短时间内飞越广阔的距离;他们在祷告时身体能自地面升起,正如某位神圣作者所言44,这仿佛预示着未来在空中的被提,并展示了对这种被提的能力。圣灵不仅在他们的灵魂中运行,更在他们的身体中作用!正如在那些被贬低到如同无知牲畜般的人类身体中,各种情欲沸腾涌动;反之,在那些被圣化的身体中,神圣的恩典也沸腾满溢,以属天和属灵的甘甜来愉悦身体,同时又使身体为罪而死。 当灵魂与这样的身体分离后,朽坏不敢触碰它:因为尽管灵魂缺席,圣灵却仍与它同在,以各种配得上圣灵、且属于圣灵的标记来显明祂的临在。
我们的身体何以会与属灵的成圣相隔绝?圣灵已然见证,「人的肉体是一样,兽的肉体是另一样」(哥林多前书 15:39),然而我们的身体何以只对兽性的感受有所反应?其缘由在于,我们不留心我们主所发出的警戒,祂曾言:「你们要谨慎,恐怕因贪食、醉酒和今生的思虑,压住了你们的心」(路加福音 21:34)。我们的心已经沉重,我们的灵魂紧贴大地:这种精神的状态使身体陷入迟钝,于是我们便与那经验性的认识相隔绝,即「我们的肉体能向永生神欢呼」(诗篇 83:3)。我们的心若仰望高处,我们的身体也会跟随心而奔赴彼处。我们要爱慕主,正如祂所吩咐的那样,「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马可福音 12:30),而若没有身体的参与,这便无法成就。我们要使我们的身体成为属灵的、属天的!我们要将它们从痛苦的、由一座牢狱到另一座牢狱的迁移中解救出来:从坟墓的牢狱到阴间的牢狱。我们肩负着完成此事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最初被创造是为了天国,后来,在堕落之后,我们又被赎回为了天国。我们完全属于神,而不属于我们自己。「你们不是属于自己的,」宗徒对我们说:「因为你们是用重价买来的」,是用神子无价的宝血买来的。「所以,要在你们的身体中和你们的灵魂中荣耀神,这些都是神的:」「因为你们的身体,不单是灵魂,是住在你们里面的圣灵的殿」(哥林多前书 6:19-20)。阿们。
О неизреченном Достоинстве Причастия: Обитание Бога Слова в Сердце Верующего.
论圣餐的无上尊严:道成肉身的上帝居于信徒之心。
在领受基督圣奥之后对弟兄们所发的讲话,于大斋期第一周的星期六
在基督内蒙爱的弟兄们!如今,你们心中回荡着那道成肉身之上帝圣言所发出的安慰之声:「食我肉、饮我血者,留在我内,我也留在他内」(约翰福音 6:56)!如今,你们切身感受到了这声音的真实应验! 请领悟你们的荣耀,深入思考你们现今的尊贵: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盛载上帝神圣奥秘的器皿;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圣殿,在其中,上帝圣子与祂那无始之父、以及那可敬拜的圣神,以奥秘却又实在的方式居住着。 从今往后,你们不再属于自己:你们是属于上帝的。上帝以祂圣子之血的代价买赎了你们(哥林多前书 6:19、二十节)。你们不能再从属于外邦的轭了!如果你们中有人直到此时仍是幽暗的罪人,那么从现在起,他已因着上帝圣子的义德而成义人了。
这份荣耀、这份财富、这份公义,难道只会存留于你们身中,直至你们身处圣殿之时,或是离开圣殿之后极短暂的一段时间吗?难道你们又要再次将自己交付于败坏的役使之下吗?难道耶稣,藉著神圣的奥秘进入你们心间之后,会因著你们容许自己犯下的诸多罪恶意念、意图、言语与行为,而被逼从中隐退吗?(约壹三,二四):祂将在尘世生命的旅途中保守你们,使其免于一切的跌倒,并将以宁静且无所畏惧的死亡,引领你们进入蒙福永恒的港湾。阿们。
此篇讲道是在谢尔吉耶夫隐修院,于圣塞尔吉修道院教堂内,在四旬期第一周的周六,即一八四零年所宣讲。
Православие как истинное Богопознание, дарующее спасение, и о недуге ереси, подлежащем анафеме.
东正教:通往救赎的真知灼见与异端之疾当受的诅咒
大斋期第一周之讲道:论正教
心爱的弟兄们!在正教主日,我们的讲道以一个问题作为开端是极其自然的:何谓正教?
正教乃是真实的识神与崇神。正教乃是以心灵与真理敬拜上帝。正教乃是借着真实地认识上帝并敬拜祂,来荣耀上帝。正教乃是上帝将至圣之灵的恩典赐予人,以此荣耀人——即那真实的上帝的仆人。「圣灵是基督徒的荣耀」(约翰福音 7:39)。凡没有圣灵之处,即无正教。
正教不在于人的教训与哲思:在其中掌权的是虚假的名义之理性——乃是堕落的果实。正教乃是圣灵的教导,由上帝赐予人类,为使人得救。凡无正教之处,即无救赎。「凡愿得救者,首先必须持守大公之信德,凡不完好无瑕地遵守此信德者,毫无疑问,将永远灭亡」45。
圣灵教诲,乃是无价之宝藏!此教诲传于圣经之中,亦传于正教教会之神圣传统之中。圣灵教诲,乃是无价之宝藏!其中蕴含著我等得救之确证。对于吾辈每一个人而言,吾等在永恒中那蒙福的命运,是何等珍贵,无可替代,无可比拟:吾等福份之确证——圣灵之教诲,亦是如此珍贵,如此超越一切价值。
为要为我们保守这份恩典的抵押,神圣的教会今日公然历数那些由撒旦所生发与颁布的教义,它们乃是与上帝为敌之仇恨的表达,它们乃是图谋陷害我们的救恩,将其从我们手中夺去。教会谴责这些教义,将其视为贪婪的豺狼、致命的毒蛇、盗贼与凶手;教会护卫我们免受其害,并从迷失的毁灭中召唤那些被其诱惑者,她将这些教义和那些顽固坚持它们的人交于诅咒(анафеме)。
「阿纳塞玛」(анафема)一词意指「开除」或「弃绝」。 当教会将某种教义定为「阿纳塞玛」时,这意味著该教义包含对圣灵的亵渎,并且为了得救,必须被弃绝和清除,如同将毒物从食物中移除一样。 当一个人被定为「阿纳塞玛」时,这意味著这个人已无可挽回地接受了那亵渎神的教义,他借此剥夺了自己以及那些被他传播了这种思想的近人的救恩。 当一个人决意要离弃那亵渎神的教义,并接受正教教会所持守的教义时,他必须根据正教教会的规条,将他此前一直信奉、并曾令他走向灭亡的虚假教义定为「阿纳塞玛」。因为那虚假教义曾使他与神隔绝,使他与神为敌,令他亵渎圣灵,并与撒旦为伍。
绝罚(анафема)的意义是属灵的教会医药的意义,它对治著人类灵魂中的顽疾,那顽疾会导致永恒的死亡。所有属人的教义都会导致永恒的死亡,这些教义将自己的思辨引入了上帝所启示的关于上帝的教义之中,而它们的思辨是从那虚妄名目的理智、从那肉体的智慧中汲取的——这肉体的智慧是堕落的灵魂和人类的共同财富。引入了基督教信仰教义中的属人思辨被称作「异端」(ересь),而顺从此类教义则被称作「邪信」(зловерие)46。
使徒将异端邪说也列入肉体的情欲之事中(迦五:20)。异端邪说之所以属于肉体情欲之事,是因其源头——属肉体的思虑,这思虑是「死,是与神为仇,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罗八:6-7)。异端邪说之所以属于肉体情欲之事,也是因其后果。它们使人的灵与神隔绝,并因着其主要的罪——亵渎神,而与撒但之灵联合,使其屈服于情欲的奴役,如同被神所弃,被交予自身堕落的本性。「他们既然故意不认识神,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使徒论及那些偏离真正认识神的智者时说:「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将神的真实变为虚谎……所以,神任凭他们放纵可羞耻的情欲」(罗一:21-26)。「可羞耻的情欲」指的是各种淫邪的私欲。异端首领的行为是放荡不羁的:阿波利纳里斯(Apollinaris)有奸淫关系47,欧迪奇(Eutychius)特别受贪爱钱财之情欲的奴役48,亚略(Arius)的放荡淫秽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当他的颂歌《塔利亚》(Thalia)开始在第一次尼西亚大公会议上被诵读时,教父们掩住了耳朵,拒绝听那些污秽之言,因为那些话绝不会出自一个虔敬之人。于是《塔利亚》被焚毁。基督教之幸在于,它的所有副本都被销毁了:我们只留下了历史的记载,知道这部作品充斥着狂暴的淫乱49。许多近代异端首领的著作与《塔利亚》相似:可怕的亵渎神之言与可怖的、非人的淫乱和嘲讽之语混合交织在一起。那些从未听过或读过这些地狱之秽物的人是有福的。当阅读这些文字时,异端首领之灵与撒但之灵的结合便显而易见。异端邪说既是属肉体的情欲之事,是属肉体的思虑所结的果子,也是堕落之灵所发明的。「要躲避那些不敬虔的异端,」圣伊格纳提奥斯·特奥弗罗斯(Ignatius Theophoros)说,「因为它们是那作恶之源的蛇,魔鬼的发明」50。对此不应感到奇怪:堕落的灵曾从属灵的尊贵高位坠落;他们比人类更深地陷入属肉体的思虑中。人类有可能从属肉体的思虑转向属灵的思虑;堕落的灵则失去了这种可能。人类没有受到如此强烈的属肉体思虑的影响,因为他们天性的良善并未因堕落而像在那些灵里一样被泯灭。在人类中,良善与邪恶混杂,因此是不纯全的;而在堕落的灵中,只有邪恶在主导并运作。在灵界中,属肉体的思虑获得了它所能达到的最广泛、最彻底的发展。他们最主要的罪是对神的狂热仇恨,表现为可怕的、持续不断的亵渎。他们甚至高傲地蔑视神;他们将受造物对神的本性顺服转变为持续的对抗和不可调和的仇恨。因此,他们的堕落是深重的,他们所遭受的永恒死亡之创伤是无法治愈的。他们本质上的情欲是骄傲;他们被一种怪诞而愚蠢的虚荣心所控制;他们在各种罪恶中寻欢作乐,不断沉溺其中,从一种罪转到另一种罪。他们也沉溺于贪爱钱财、贪食、和奸淫之中51。由于无法以肉身之躯行肉体的情欲之罪,他们就在幻想和感觉中行这些罪;他们将那些本属于肉体的恶习强加给了他们无形的本性;他们在自己身上发展这些本性不应有的恶习,其程度远超这些恶习在人类中间所能发展的程度52。「早晨发光的星,你何竟从天坠落!你这攻败列国的,何竟被砍倒在地上!」先知论及那堕落的基路伯时说,「你心里曾说: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举我的宝座在神的众星以上……我要与至上者同等。然而,你必坠落阴间,到地的深处。你必被抛弃在山间,好像被践踏的死尸」(赛十四:12-15,19)。
那些堕落的灵,因自身怀有诸罪的开端,便竭力引诱人类陷入所有罪恶,其目的与渴求乃是要将人类毁灭。他们引我们投向各种肉体的放纵、贪婪与慕名,在我们眼前描绘出那些情欲对象,以最诱人的画笔绘出图景。他们尤其竭力引人入于骄傲,因为从骄傲中,如植物自种子发芽般,生出了对上帝的敌意和亵渎。亵渎之罪,构成了一切异端的实质,乃是最沉重的罪恶,因其为那些被弃绝的灵所特有的罪,并构成了他们最显著的特性。堕落的灵试图以一种美观的假面来掩饰所有的罪恶,这假面在苦修的教父著作中被称为「辩解」53。
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叫人们更容易受诱惑,更轻易地同意接受罪恶。他们对待亵渎神明也是如此:力图以华丽的名称、浮夸的辞藻、高超的哲理来掩盖它。异端邪说,在诸灵手中是多么可怕的工具!他们藉着异端,毁灭了整个民族,在他们不知不觉中,窃夺了他们的基督教信仰,代之以亵渎神明的教义,却将这致命的教义,装饰成纯净的、真实的、复兴的基督教信仰之名。 异端邪说是一种主要在心智中犯下的罪。这罪一旦被心智所接受,就会传达到精神,弥漫到身体,玷污我们这能够因与神圣恩典相交而领受圣化、也能够因与堕落之灵相交而被玷污和感染的身体。这罪不易察觉,对于那些不确定了解基督教信仰的人来说,也难以理解,因此它很容易就能将单纯、无知、以及对基督教信仰漠不关心和肤浅的信奉者,纳入其罗网之中。 可敬的约阿尼基大帝(Иоанникий Великий)、格拉西姆·约旦的(Герасим Иорданский)和一些其他蒙神悦纳的圣者,也曾一度被异端所迷惑。如果那些一生致力于拯救灵魂的圣贤,都不能一下子识破被假面具掩盖的亵渎,那么对于那些终日忙于世俗事务,对信仰只有不足、甚至极度不足了解的人,又该说什么呢?当致命的异端以智慧、公义和圣洁的假面具出现时,他们如何能辨认出来呢? 这就是为什么整个人类社会和整个民族轻易地屈服于异端轭下的原因。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从异端转向正教变得非常困难;比从不信和偶像崇拜中转回要困难得多。那些更接近无神论的异端,更容易被认识和抛弃,而那些离正教信仰较远,因此更善于掩饰的异端,则不然。 罗马皇帝,与使徒同等的伟大君士坦丁(Константин),曾致信亚历山大宗主教圣亚历山大(Александр),那位异端首领阿里乌(Ария)的驳斥者,劝诫他停止那些因「空洞」言语而破坏和平的争论。然而,这些被称为「空洞」的言语,却是否认了主耶稣基督的神性,摧毁了基督教信仰54。由此可见,即使是圣洁的、热衷于虔诚的人,他们的无知也可能被异端难以捉摸的诡计所欺骗。 异端,作为一种沉重的、致命的罪,需要快速而果断地医治,如同心智的罪一样,就是以真诚、全心全意地将它宣告为咒诅(анафема)。圣人约翰·阶梯者(Иоанн Лествичник)曾说:「圣公教会接受异教徒,只要他们真诚地将他们的异端宣布为咒诅55,并立即准许他们领受圣体圣事;但对于犯了淫乱之罪的人,即使他们忏悔并放弃了自己的罪,教会也根据使徒的规定,命令他们在许多年内不得领受圣体圣事」56。 肉体之罪所留下的印记,即使在忏悔和弃绝之后,仍会留在人里面;而异端所留下的印记,则在其被弃绝之后立即消除。真诚而果断地宣布异端为咒诅,是最终彻底地将灵魂从异端中解脱出来的良药。若没有这良药,亵渎神明的毒素就会留在人的精神中,不会停止以疑虑和疑惑来动摇他,这些疑虑和疑惑是由对异端未被根除的同情所产生的;那些「抵挡基督知识」的思虑(哥林多后书 10:5)仍会存在,使得被它们所辖制的人难以得救,因为他被不顺服和抗拒基督所辖制,仍旧与撒旦相交。 教会一直认为,宣告咒诅是医治异端这种可怕疾病的必要疗法。当奇尔的提阿多雷(Феодорит, епископ Кирский)蒙福的主教在第四次大公会议上,向会议的教父们陈情,希望为自己所受的指控辩白时,教父们首先要求他将异端首领聂斯脱里(Несторий)宣布为咒诅。提阿多雷否认聂斯脱里,但不如教会那样果断,他想解释。教父们再次要求他毫不含糊、果断地将聂斯脱里和他的教义宣布为咒诅。提阿多雷又一次表示希望解释,但教父们再次要求他对聂斯脱里宣告咒诅,否则就威胁将提阿多雷本人视为异教徒。提阿多雷于是宣告了对聂斯脱里和当时所有异端教义的咒诅。那时,教父们颂赞上帝,宣布提阿多雷为正教的牧者,而提阿多雷也无需再作解释,因为他已将那些引发解释需要的因素从灵魂中驱逐出去了57。这就是人的精神与异端这种可怕疾病的关系。
今日吾等聆听庄严之宣告,乃关乎属灵之医治。吾辈当以真切之理解领受之,并将其应用于吾等之灵魂。吾辈当衷心且果决地摈弃彼等足以致祸之教义,盖因圣教会将为救赎吾等之故,以永绝之咒击打彼等。纵使吾辈向来已弃绝彼等,今亦当藉圣教会之圣言,于弃绝之中得以坚固。吾辈必然将于自身感受所得之属灵自由、轻快与力量,将向吾辈见证圣教会此举之正当性,以及其所宣扬教义之真谛。
教会宣告:「那些将自己的理智俘虏,使其顺服于神圣启示并为之奋斗的人,我们称颂并赞美他们;至于那些抗拒真理之人,如果他们没有在等候他们悔改与痛悔的主面前忏悔,如果他们不愿追随圣经和原始教会的圣传,我们则将他们开除教籍并加以诅咒。」
「那些否认上帝之存在、并宣称此世界自生自存,以及断言万物皆偶然发生、并无上帝之神圣照管的人:应受绝罚。」
「对于那些言说上帝非灵而是物质的人,以及不承认祂是公义、慈悲、至慧、全知,并说出类似此种亵渎言论的人:施以绝罚(Anathema)。」
「对于那些胆敢断言,说上帝之子与父非同本质、非同等尊荣,亦不承认圣灵,不宣认父、子、圣灵是独一之神者:判受绝罚。」
「对那些敢于声称,为著我们的救赎和罪愆的洁净,圣子毋须依肉身降世、祂自愿的苦难、死亡和复活的人:施以绝罚。」
「对于那些不接受福音所宣讲的救赎恩典,作为我们在上帝面前得蒙称义的唯一途径者:革除教门。」
「胆敢妄言至洁童贞玛利亚在诞育基督前、诞育基督时,以及诞育基督后,皆非童贞者,当受诅咒(ἀνάθεμα)。」
「对于不信圣灵曾赋予先知和使徒智慧,藉他们向我们宣告通往救赎的真道,并以神迹为这真道作见证,且不信圣灵现今仍居于忠诚且真诚之基督徒的心中,引导他们进入一切真理的人:当受诅咒。」
「凡弃绝灵魂不朽、世代终结、未来审判,以及在天国因德行获得永远赏报、因罪恶而受永远惩罚者:愿受咒诅(阿纳特玛)。」
「凡弃绝神圣基督教会圣事者:当受诅咒。」
「凡弃绝圣教父所立之公会议,并彼等与神圣启示相符,且由正教大公教会虔诚保守之圣传者:当受诅咒。」58
神圣的真理道成肉身,为的是藉祂自己拯救我们这些因接纳并习染了致人死命的谎言而失丧的人。「你们若常存我的话语中,」祂宣告道,「你们若接受我的教训,并忠于它,你们就真是我的门徒了;你们也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翰福音 8:31-32)。唯有那些坚决地弃绝、并持续弃绝一切由被弃绝的灵与人所发明和正在发明、与基督的教训、与上帝的教训为敌、图谋伤害其完整与不受侵犯性的教训之人,才能忠于基督的教训。上帝所启示的教训,在其不受侵犯的完整性中,唯独且专一地保存在正教东方教会的怀抱里。阿们。
О священном установлении поста: о трезвении и воздержании, да не отягчаются сердца объядением.
论及神圣的斋戒规例:关乎警醒和节制,勿使心田被饕餮所重压。
大斋期第二周的训诫:斋戒对人的意义
「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的心被贪食、醉酒所重压。」(路加福音 21:34)
亲爱的弟兄们! 在神圣的大斋期里,我们不仅要以斋戒来克制我们的身体,而且要论及斋戒本身,这对我们的灵魂大有益处;在神圣的大斋期里,我们要将所有应有的注意力转向主亲自对我们的告诫,即警惕暴食与过度饱足。祂说:「你们要当心,免得你们的心被贪食和醉酒所拖累。」
设立斋期乃是上帝的旨意。上帝赐予人类的第一条诫命,便是关于斋期的诫命。这条诫命在我们尚未堕落、身处伊甸园时,已是不可或缺的,而在我们堕落之后,它就更加必要了。关于斋期的诫命在伊甸园中颁布,又在《福音书》中重申。让我们将思绪提升至这神圣的斋期设立,并以对这一设立的沉思,如同以灵魂一般,去活化斋期本身所包含的修行。
斋戒的修持并不专属于身体;斋戒的修持也并非仅仅对身体有益且必需;它主要是对心智和心灵有益且必需。「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的心被贪食、醉酒所困扰。」世界的救主在这些话语中,向我们揭示了过度饮食与饮酒所带来的一个值得特别注意的后果,一个可怕的、毁灭灵魂的后果。因为纵容肚腹,心灵就会变得沉重、粗鄙、刚硬;心智会失去其轻盈和灵性;人会变得属乎肉体。 属乎肉体的人是什么意思?圣经用「属乎肉体」这个名称来标记那些被钉在地上、无法进行属灵思想和感受的不幸之人。「我的灵必不永远住在这些人里面,因为他们是肉体」(创世记 6:3),上帝如此见证。属乎肉体的人不适合敬拜上帝。甚至连属灵的人,一旦沉溺于饱食,也会失去他的灵性,仿佛失去了认识上帝和侍奉上帝的能力。「雅各吃了,」圣经说,称呼雅各为上帝真正的仆人,「他就饱足了,那蒙爱的就离弃了。他长胖了,变肥了,扩张了:他就离弃了造他的上帝,离开了他的救主上帝」(申命记 32:15)。当修持者将斋戒的修持排除在他的修行之外时,他就会陷入这种境地。身体因食物的丰盛和不加选择而带来的迟钝和昏暗,会一点一滴地通过身体传递给心灵,再通过心灵传递给心智。那时,心智和心灵这两个灵魂之眼就会变得迟钝;永恒向它们隐藏;尘世的生命在病态的视觉中显得无限漫长。与这些观念和感受相应,尘世的旅程也被导向,而那不幸的、失明的旅人,就如同那被弃绝的蛇一样,用肚腹行走,终其一生吃土(创世记 3:14)。 破坏斋戒会威胁到基督的门徒从基督那里堕落。
饮食若无节制,甚或疏忽大意、漫不经心,则会对人产生如此影响,这便解释了为何人在其纯真之境,身处乐园的欢愉之中,仍需持守关于斋戒的诫命。正是这诫命,被赋予了使命,去维系这由属体与属灵两种性情所汇聚而成的初创之物,使其恒处于灵性状态;它被赋予了使命,去平衡这两种性情,并确保灵性性情占据上风。借由它,人得以心思与心灵不辍地侍立于上帝面前,并能抵御虚妄思虑与幻想的侵扰。
因此,对于堕落之人,守斋的诫命更显必要。沉湎于大地,沉湎于短暂的尘世生命,沉湎于其甘美,沉湎于其伟大与光荣,乃至于犯罪的倾向,都已成为堕落本性的特质,如同疾病所产生的紊乱欲望和感受。我们被钉于大地,全心全意地依附于大地——不仅是身体;我们已变得完全属乎肉体,失去了属灵的感知,无法思虑天上的事。守斋的诫命再次成为我们首要且必需的诫命。唯有借助守斋,我们才能从大地挣脱;唯有借助守斋,我们才能抵抗地上享乐的诱惑之力;唯有借助守斋,我们才能斩断与罪恶的联系;唯有借助守斋,我们的灵才能从肉体的沉重枷锁中解脱;唯有借助守斋,我们的思维才能从大地升起,仰望上帝!当我们承担守斋这美好的轭时,我们的灵便获得更大的自由:它奔向属灵的境域,那与它同类的领域,开始常常转向对上帝的默观,沉浸于这无量而奇妙的默观之中,并耽延于此。倘若物质世界的物件,被物质太阳的光芒照亮,必然会从中吸取并发出光芒,那么,当我们的灵借由守斋,摆脱了肉体粗重浓密的幔幕,直接呈现在公义的太阳——上帝面前时,它怎能不被光照呢?它被光照了;它被光照并改变了!新的、神圣的思虑在它里面兴起,向它揭示了迄今为止不为它所知的奥秘。「诸天向他宣扬上帝的荣耀:穹苍传扬」创造它之手的全能(诗篇 18:2);所有受造之物,可见与不可见的,都高声宣讲造物主不可言喻的慈爱;他属灵地尝到,属灵地看到,「主本为良善」(诗篇 33:9)。灵的恩典性的轻盈与精微也传递给了身体;身体随灵之后,被引向属灵的感受,并偏爱为其所造的不朽之粮,胜过它所堕入的朽坏之粮。最初,它难以顺服守斋的医治和强迫;最初,它反抗守斋的设立,挑唆我们的灵反对它,并以来自虚假智慧的各种诡辩武装起来对抗它;然而,一旦被守斋驯服和医治,它便会以不同的方式感知和思虑。它对饱食的态度,如同康复者对他患病时疯狂渴望的有害食物的感受;它对饱食的态度,如同对已显露且明显的毒药的态度,这毒药夺去了灵对肉体的支配权,使人从与天使的相似和亲缘,降格为与无言牲畜的相似和亲缘。属灵的战士们,借由守斋战胜了肉体,来到主的面容前学习最伟大的奥秘和最崇高的美德,听祂亲口讲述守斋的崇高美德,并揭示一个奥秘——那由饱足和过饱所逐渐形成的状态:「你们要谨慎自己,免得你们的心被饱食和醉酒所重压」。提醒得胜者要仔细保管那赢得胜利的武器!而胜利的获得,以及胜利所取得的战果的保持,都是藉著同一件武器——守斋。
基督的苦行者,蒙受上天的光照,并从其虔敬的体验中得到教导,当他转向审视其自身的禁食苦行时,他发现这完全有必要,不仅要节制过度饱食和持续的饱足,更要严格地分辨食物。这种分辨,只有当人肤浅地、匆匆地审视自身时,才会显得多余;但实际上,食物的品质尤为重要。在伊甸园中,唯一被禁止的就是品质。在我们这片泪水的幽谷,在这大地上,我们发现对品质的不加分辨所造成的灵魂灾难,远胜于数量上的过度。我们不应当认为,只有葡萄藤结出的果实才适宜作用于我们的心智和我们的灵魂;每一种食物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作用于血液、作用于大脑、作用于整个身体,并通过身体作用于我们的精神。凡是专心致志地观察自身,在禁食苦行中操练的人,他必定会发现,身体和灵魂需要从长久食用肉类乃至鱼类的习惯中得到醒悟和清明;他会怀着爱意亲吻圣教会关于禁食的规矩,并顺服于它们。圣教父们称禁食为一切美德的根基,因为借着禁食,我们的心智得以保持应有的洁净与清醒,我们的心灵得以保持应有的精微与灵性。那动摇美德根基的人,也动摇了美德的整个殿堂。
兄弟们!让我们以热诚和谨慎来走过这神圣斋期的全程。从表面上看,我们的身体因斋期的规矩所承受的匮乏,与斋期所能带来的灵魂益处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藉着斋期,让我们使身体远离奢靡油腻的筵席,让心远离大地与腐朽,远离那深沉而有害的遗忘——正是这种遗忘使我们与那即将到来、并准备拥抱我们的永恒隔绝。让我们以心神和身体一同奔向上帝! 让我们畏惧因破坏斋期而产生的肉体状态,让我们畏惧因轻蔑斋期而导致的,对敬拜上帝和认识上帝的完全无能。这种毁灭性的无能,是永恒死亡的开端。这种毁灭性的无能,会在我们因着疏忽了关于斋期的神圣诫命,而放任「心被胀饱,因著放荡、醉酒」时,出现在我们身上。阿门。
О самоотвержении, несении креста своего и последовании Христу, призвавшему учеников Своих ко спасению.
论及舍弃自我,背负自身的十字架,以及追随基督——那位召唤祂的门徒走向救恩的圣者。
大斋期第三周的教诲。论背负十字架
「若有人愿跟从我,就当否认他自己,背起他的十字架,并跟随我。」主对祂的门徒们说,将他们召到祂面前,如同今日我们在福音书中所听见的(马可福音 8:34)。
亲爱的弟兄们!我们也是吾主耶稣基督的门徒,因为我们是基督徒。我们蒙召来到这圣殿,立于主的面容之前,为要聆听祂的教诲。 我们正立于主的面容之前;祂的目光正注视着我们。我们的灵魂在祂面前全然敞露;我们隐秘的思绪和深藏的感受,在祂面前都是显明的。祂洞察我们所有的意图;祂看见我们自幼年以来所行的公义与所犯的罪愆;祂看见我们全部的生命,无论是已逝的还是将来的;我们尚未成就之事,早已记录在祂的簿册之中59。 祂洞察我们进入那无量永恒之时的时刻,并为着我们的救赎,向我们宣告祂那至圣的诫命: 「若有人愿跟随我,就当否认自己,背起他的十字架,并跟随我。」
借由活泼信心的能力,让我们将意念的眼睛举向上主——我们便将会看见祂,看见祂,这位无所不在者,祂此刻正与我们同在!让我们打开我们的心,将那阻塞入口的刚硬沉石移开;让我们聆听、审视、接纳、并将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教导纳为己有。
何谓「舍弃自己」?「舍弃自己」即是弃绝罪恶的生活。罪,藉著它我们的堕落得以发生,如此地笼罩了我们整个本性,以至于它对我们而言彷若与生俱来:弃绝罪恶变成了弃绝本性;弃绝本性就是舍弃自己。那击中我们灵魂的永恒死亡,对我们而言却转化成了生命。它需要它的食粮——罪恶,它的欢愉——罪恶;藉著这样的食粮和这样的欢愉,永恒的死亡维持并保守了它对人的统治。但是,堕落的人却将自身永恒死亡的维系与发展,视为生命的发展与昌盛。如同染上致命恶疾的人,被这病症强烈的需求所支配,寻求那些能加重病症的食物,寻求它们,如同寻求最必需的食粮,如同寻求不可或缺、最愉悦的享乐。针对这永恒的死亡——它对因可怕堕落而受苦的人类而言,却呈现为生命——主宣布了祂的判决:「凡是愿意救他自己的性命,藉著在他内发展堕落的生命或永恒的死亡的人,必丧掉它;凡是为我并为福音而丧掉他自己的性命,藉著在他内致死罪恶的欲望并弃绝罪恶的欢愉的人,必救它」(马可福音 8:35)。主指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整个世界,及其所有的美丽与魅力,说:「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却赔上了自己的灵魂,又有什么益处呢?」(马可福音 8:36)对人而言有何益处?有何得著?即使他所统治的不仅是微不足道之物,而是整个可见的世界?这个可见的世界,不过是人短暂的客栈!在地上没有任何事物,在地上没有任何一项优势,我们可以视为自己的财产。无情而必然的死亡会将这一切从我们手中夺走,而且通常在死亡之前,不可预见的境遇与变故就已将它们夺去。我们甚至将自己的身体脱卸于通向永恒的圣洁门槛。我们的财产,我们的资产与宝藏,是我们的灵魂,唯有我们的灵魂。「人还能拿什么来交换自己的灵魂呢?」(马可福音 8:37)神的话语说。当永恒的死亡——那以欺骗性的方式呈现为生命的死亡——杀死我们的灵魂时,我们无以偿还这损失。
「背负自己的十字架」意味着什么? 十字架是卑贱的刑具,用于处决平民和战俘,这些人被剥夺了公民权利。骄傲的世界,这个与基督为敌的世界,剥夺了基督门徒享有的、那些世间之子所拥有的权利。「若是你们属于世界,」主对祂的追随者说,「世界必爱属自己的;只因你们不属于世界,而是我把你们从世界中拣选出来,所以世界就恨你们。」(约翰福音 15:19)「他们要把你们赶出会堂,……并且所有杀害你们的人,都会以为自己是侍奉上帝。」(约翰福音 16:2) 背负自己的十字架——这意味着要以宽宏之心,忍受世人泼向基督追随者的嘲讽和羞辱,忍受那爱罪且盲目的世界,加诸于基督追随者的忧患和迫害。「因为,这是蒙上帝所悦纳的,」圣使徒彼得说,「人若因着对上帝的良知而忍受忧患,忍受不公之苦。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彼得前书 2:19,21)这是主所召,祂曾向祂的至爱者宣告:「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要鼓起勇气,因为我已经战胜了世界。」(约翰福音 16:33)
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意味着为了福音的缘故,在与自身的激情、与内住在我们里面的罪恶、以及与那群满怀怒气要起来反对我们并执意抵抗我们的恶灵争战时,勇敢地忍受那艰巨的、无形的劳苦,无形的折磨与殉道。当我们立志要挣脱罪恶的桎梏并顺服于基督的轭时,这些恶灵便会起来反对我们。「因为我们的争战,不是对抗血肉之躯,」圣使徒保罗说,「而是对抗那些执政的、掌权的、以及这世代幽暗的掌管者,对抗那在天空中的邪恶灵体」(以弗所书 6:12)。「我们争战的兵器,不是属肉体的,而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将各样的计谋,和各样阻碍人认识神而高举起来的骄傲,都加以攻破,并将一切心意夺回,使它顺服基督」(哥林多后书 10:4-5)。在这场无形却多艰的争战中取得胜利后,使徒高声呼喊:「但我绝不以别的夸口,只以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夸口;藉着这十字架,对我而言世界已经被钉在十字架上,我对于世界亦然」(加拉太书 6:14)。
背负自己的十字架,意味著以顺从与谦卑的心,顺服那些神圣的护理所乐意允准、为净化我们的罪过而临到我们的暂时的忧患与灾难。如此,十字架便成为人从地上通往天国的阶梯。 那位在《福音书》中被提及的强盗,正是攀登了这道阶梯,从最可怕的罪恶之中登入了天堂最光明的居所:他从自己的十字架上说出了充满谦卑智慧的话语;他以谦卑智慧进入了对神的认识,又以对神的认识赢得了天国。「我们所受的,是与我们所行的相称,」他说,「主啊,你进入你的国度时,求你记念我。」(路加福音 23:41-42) 我们,亲爱的弟兄们,当忧患环绕我们时,也当重复这位强盗的话语,这些话语的价值便是天国!或者,像约伯一样,祝福那位惩罚我们、既公义又慈悲的主。「我们从神手里得福,」这位受苦者说,「难道就不能忍受祸患吗?」(约伯记 2:10)「正如上主所乐意的,事情就如此成就了:愿上主的名永远受称颂。」(约伯记 1:21) 愿神那真实不虚的应许成就在我们身上:「那忍受试炼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经过试验之后,必得著生命的冠冕,这是神应许给那些爱他之人的。」(雅各书 1:12)
背负自己的十字架,意味著甘愿且热切地顺从那些用以制伏我们肉体中无意识冲动的苦行与操练。圣使徒保罗也曾借助此种对肉体的钉死:「我克制我的身体」(他说),「使它服从,免得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倒被弃绝了」(哥林多前书 9:27)。「属肉体的人」,即那些不约束自己肉体,反而任其凌驾于精神之上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悦」。因此,我们虽然活在肉体之中,却不应为肉体而活!「如果你们顺从肉体而活,必定会永恒地死亡;但如果你们靠著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就必永恒、蒙福地活著」(罗马书 8:8,13)。肉体本质上是由精神来约束的;但精神唯有在肉体通过钉死而预备好顺服时,才能够支配并管理它。肉体借由斋戒、守夜、跪拜以及其他适度且审慎加诸于其上的身体劳作而被钉死。审慎且适度的身体操练,能使身体摆脱沉重与迟钝,磨砺它的力量,使它始终保持轻盈与活跃。「凡属基督耶稣的人」,使徒说,「是已经把肉体连同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了」(加拉太书 5:24)。
背负十字架,并背负属于自己的十字架,这究竟意味著什么? 这意味著,每一位基督徒都应当忍耐地承受那些临到他身上的、来自于世界的凌辱与迫害,而非其他任何种类。 这意味著,每一位基督徒都应当带著勇气与坚定,去对抗那些在他自身中产生的私欲与罪恶思念。 这意味著,每一位基督徒都应当顺服、忠诚于上帝的旨意,承认上帝的公义与慈悲,并以感恩的心去承受那些神圣旨意所允许降临的、确切的忧患与匮乏,而非那些由骄傲的幻想所描绘与提供的其他事物。 这意味著,应当满足于那些与我们的身体力量相称的、确切的身体操练,即那些我们肉体为了保持其秩序所确实需要的操练;而绝不应当被虚荣的热忱所驱使,追逐圣约翰·莱特维尼卡60所言的,过度的禁食、过度的守夜以及其他在操练上的失度,因为这些只会摧毁身体的健康,并引导灵魂走向自负与自我欺骗。 全人类都在地上劳动并受苦;然而,这些苦难是多么的多样;与我们争战的私欲是多么的多样;上帝为了医治我们、洁净我们的罪愆而赐予我们的忧患与试探是多么的多样;在人们的身体力量乃至健康方面,存在著何等的差异! 确实: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十字架。而正是这个属于自己的十字架,被命令每一位基督徒以舍己之心去接受,并跟随基督。 凡是接受了自己十字架、并舍弃自己的人,他就与自己和解,与他的处境和解,与他外在和内在的境况和解,唯有这样的人,才能理智而正确地跟随基督。
何谓追随基督?这意味著:研习《福音书》,并以《福音书》作为指导心灵、情感和身体活动的唯一准则。这意味著:从《福音书》中汲取自身的思想模式,依照《福音书》调整心灵的情感,并以一切或隐或显的行为和举动来彰显《福音书》。 我们重申,唯有那些避开了「以虚伪的谦卑自欺」(歌罗西书 2:18)之诱惑,并渴慕在真实谦卑所安息之处——即顺从与服从上帝之中——寻得真正谦卑的人,才能够以这样的方式追随基督。 一个开始顺从上帝,并且这种顺从与完全的舍己相结合的人,便是背起了自己的十字架,承认并宣认了这十字架是属于他的。
蒙爱之弟兄们! 今日,循圣教会之规制,我们以身躯向主之尊贵十字架致敬,亦当以精神向其致敬!让我们尊崇基督之尊贵十字架——此乃基督胜利之器械,基督荣耀之旗帜——各人在其十字架上,皆当如此告白:「我所受者,乃合乎我之所行!主啊,在祢的国度里,求祢记念我!」 以自知之罪愆,以感谢于神,以顺服于神之旨意,使我辈之十字架——那原为刑罚之工具、羞辱之标记——得以成为胜利之器械、荣耀之旗帜,如同主之十字架一般。借着十字架,为我辈开启乐园之门。 切勿容许恶毒之怨言,尤其不可容许那戕害灵魂之亵渎言语,此等言语,常出于那被蒙蔽、心肠刚硬之罪人之口,他们在其十字架上饱受折磨、挣扎不已,妄图摆脱十字架。当有怨言与亵渎之时,十字架便成为不可承受之重负,拖曳那被钉之人入于地狱。「我做了什么?」那不肯自知之罪人如此哀号,并指责那公义且慈悲之神不公不仁,批评并拒绝神之护理;当他看见神的儿子被钉之时,便以讥讽和诡诈之态要求祂:「祢若是基督,可以救祢自己和我们吧」(路加福音 23:39),从十字架上下来吧(马太福音 27:41-42)。 然而,我主耶稣基督「乐意凭其自由意志,以肉身登上十字架,忍受死亡61」,为要藉十字架使人类与神和解,藉死亡拯救人类脱离永恒之死亡。 当主预备圣使徒们迎接那伟大之事件——即道成肉身之神人,将藉受苦与羞辱之死完成对人类之救赎时,主适时地告诉使徒们,祂必将被交于罪人之手,受许多苦难,被杀害,并要复活。此预言在某些圣使徒看来,似乎奇异且难以实现。 那时,主便召集祂的门徒到祂面前,对他们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阿门。
Пост и молитва: благодатное оружие в невидимой брани против духов злобы.
禁食与祷告:在对抗邪恶灵体的无形争战中,满有恩典的武器。
大斋期第四周之教诲。论禁食对于堕落灵体之意义
「关于邪恶的灵」,主对祂的使徒们说,「这类鬼,非用祷告和禁食,总不能赶出去」(可九:29)。看哪,这是禁食的新特征!禁食若有伟大的美德——怜悯——为其先导,便蒙上帝悦纳;禁食若远离虚伪与虚荣,便得天上的赏赐;禁食若与另一伟大的美德——祷告——相结合,便发生功效。它如何发生功效呢?它不仅能制服人身体内的诸般情欲,而且能与邪恶的灵魂争战,将其战胜。
何以斋戒,其本身即是身体的苦修,能在抵御幽冥诸灵的争战中,发挥作用或襄助祷告?又何以反之,无形之灵却能顺服于斋戒对它们的影响?
斋戒之所以能作用于恶灵,是因为它对我们自身的精神具有强大的效力。受斋戒约束的身体能赋予人的精神以自由、力量、警醒、洁净与精微。唯有在这样的状态中,我们的精神才能抵御它无形的仇敌。 「至于我,在那些(魔)鬼扰乱我时,」受上帝启示的大卫说,「我便披上麻布,以斋戒刻苦我的灵魂,我的祷告也回到我的胸中。」(诗篇 34:13) 斋戒能使心神保持警醒,而祷告则是心神的兵器,它借此驱逐无形的对手。斋戒使灵魂谦卑,将它从由饱食而来的刚硬和自负中解放出来,而斋戒者的祷告也因此变得格外有力,不再是浮于表面,而是发自灵魂深处、发自心底,引领并提升它趋向于上帝。
阴暗的邪恶之灵犯下了两桩重大的罪行62:第一桩是他们被逐出圣洁天使群体的原因;第二桩罪行则是他们被不可挽回地弃绝的原因。在天上,他们反叛了上帝;他们的首领,被自负所蒙蔽,妄图与上帝等同。因着这罪恶的企图,他们从天上被驱逐到天空之下,继而他们嫉妒新造之人所享有的福乐,并犯下了新的罪行:他们诱惑了人类,并将人类卷入他们自身的堕落之中。 这末次的恶行彻底决定了堕落天使的命运:他们借此在邪恶中自我定型;因着这恶行,上帝的恩典完全地离开了他们;他们被交由自己、自己的邪恶、自己的罪恶所掌控——这罪恶是他们在自身所怀、所生,他们也任凭这罪恶渗透了他们的本性。被弃绝的天使,再也接收不到任何良善的意念,再也感受不到任何良善的情感。他完全、彻底地沉浸在邪恶之中,渴望邪恶,制造邪恶。他被永不满足的邪恶之渴所灼烧,寻求以邪恶来满足,却无法得到满足。他所成就和正在成就的一切邪恶,在他看来,远不足以满足他所想象的、他那难以忍受的邪恶之渴所寻求的邪恶。 他本被造为光明的天使,却因其罪行被贬到比地上一切牲畜更低的境地。「『你既做了这事,』震怒的上帝对撒但说,那时上帝发现它在伊甸园的犯罪现场,靠近那刚刚被它拖入堕落的人类,『你比一切的牲畜和野兽都受咒诅;你必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创世记 3:14)。 无形的灵被判处只能拥有属世的、情欲的思想与感受;这便是他的生命,这便是他的财宝。灵失去了从事属灵活动的能力;属肉体的活动完全地占据了他。灵在思想上的居所被降级,从众灵之列降至肉体的状态,在这等阶中,他甚至低于地上一切牲畜和野兽。牲畜和野兽按着它们本性的法则行事,而堕落的灵,在牲畜和野兽的本性中打转,却是在一种与他本性不相合、使他受屈辱的本性中打转。他不愿意、也不能在这本性中正确地行事:他不断地滥用这本性。 堕落天使这种罪恶的物质性,使他受到禁食的影响——禁食能将我们的灵从肉体的统治下解脱出来。堕落的天使,当他靠近正在禁食的人时,便看不到那种他所渴望且需要的物质性优势;他无法再搅动那因禁食而得到益处凉爽的血液;他无法再激动那因禁食而受约束、不倾向于嬉戏的肉体;心智和心灵也不再听从于他,因为它们因禁食而感受到了特别的属灵警醒。 当他看到抵抗时,这骄傲的堕落之灵便退却了,因为它无法忍受抵抗和反对。它喜欢即刻的同意,即刻的顺从。尽管「它用肚子行走」,尽管它只靠吃土维生——想要像上帝一样的念头从未离开它:它寻求敬拜和敬拜者。它竟敢向着上帝的儿子展示「天下万国的荣华,在霎时间」,并应许将这一切的权柄和荣华都赐予祂,以换取祂对自己的敬拜(路加福音 4:5-8);而如今,它仍不断地向着上帝儿子的跟随者们展示世界的诱惑,在幻想中以最诱人、最华丽的笔触和色彩描绘它们,为的是以任何形式的欺骗来夺取对自己的敬拜。 「你们要抵挡魔鬼,魔鬼就必离开你们逃跑了,」圣使徒雅各说(雅各书 4:7);而另一位使徒说:「此外,又拿着信德当作藤牌,可以灭尽那恶者一切的火箭」(以弗所书 6:16)。 我们当以信德的力量,将心智的眼睛举向永恒,举向那在永恒中等待义人的难以言喻的福乐,以及那在永恒中等待不悔改和顽固跟随那蛇之人的同样难以言喻的痛苦。这样的默观只有在身体因禁食而被带入秩序并保持在秩序中时,只有当我们借由那唯有在禁食中才可能的洁净祷告,紧紧依附于主,并与主「成为一灵」(哥林多前书 6:17)时,才可能实现。 「那蛇不断地在地上爬行,正如上天对它所宣判的刑罚,」圣约翰·金口说,「如果你想免于它毒液的噬咬,就要让你的心智和心灵常在地上之上」63。如此,你就能抵抗它,而它,骄傲的,无法忍受抵抗,就会逃离你。
那些被不洁之灵所附的人在哪里呢?那些被它折磨和苦害的人在哪里呢?正如它折磨和苦害了如今在福音书中所提及的那少年人一样?表面看来,这样的人似乎没有,或者非常稀少:这是那些凡事只看表面、将自己的尘世生命虚掷于散漫和罪恶享乐中的人所作的判断。然而,圣教父们的论断却是不同的。「自由,」他们说,「乃是从那悖逆之事使人被驱逐出乐园、与上帝隔绝之时起,魔鬼及其众鬼所获得的,为要不分昼夜地摇动每一个人的理性心灵」64。那少年人的身体曾因那恶灵而遭受折磨和苦害,正如福音书中所记载的一样,与此相似,人的灵魂也受其所苦,特别是那些自愿屈从于它的影响、并将它不断向我们呈现以致我们走向灭亡的杀人之谎言视为真理的灵魂。它常以真理的面具遮盖其谎言,为的是更便于欺骗和更成功地行恶。「你们要谨守,要警醒,」圣使徒彼得告诫我们,「因为你们的对头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你们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它」(彼得前书 5:8-9)。这堕落的天使藉著何种工具来影响我们呢?主要是藉著罪恶的意念和罪恶的幻想。它会逃离那些抵挡它的人,但对于那些不认识它、与它交谈、并信赖它的人,它便会摇动、折磨和毁灭他们。正如它自己是用肚子爬行、不具备属灵的意念一样,它也在我们的想像面前生动地描绘这转瞬即逝的世界及其诱惑和享乐,同时也进入灵魂与之交谈,谈论那些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它向我们提出世俗的荣耀,它向我们提出财富,它向我们提出饱食,它向我们提出肉体的不洁之乐——正如圣瓦西里大帝所言,对于这些,它不仅产生了共鸣,而且它自己作为一个无形体的灵,竟然成了它们的始作俑者65。它在幻想中呈现所有这些,同时又指引我们以违法的手段去实现那些违法的幻想。它使我们陷入忧伤、懈怠、绝望——简而言之,它不懈地图谋我们的灭亡,无论是藉著看似正当还是不正当的手段:藉著公然的罪恶,也藉著披著善行外衣、涂抹著享乐诱饵的罪恶。「胜过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约翰一书 5:4),圣约翰神学家如此说道。信心——这战胜世界的工具——同时也是战胜堕落天使的工具。谁若以信心的慧眼洞察上帝圣言所宣告的永恒,谁会不对这世上短暂的优势心生冷淡呢?谁若真是我们主耶稣基督的门徒,谁会愿意为了一时的罪恶享乐而践踏祂那至圣的诫命呢?这种享乐在尝到之前看似诱人,但在尝过之后却显得污秽且致命。当藉著上帝圣言的力量,永恒的庄严景象已铭刻在他的灵魂之中,一切尘世的图画在它面前都显得苍白、微不足道时,邪恶的灵魂所描绘的、旨在使观者陷入懈怠和绝望的尘世优势和享乐的魅惑景象,甚至尘世苦难的可怕景象,又能对基督的门徒产生何种力量呢?圣约翰神学家宣告「胜过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他以此来欢迎那些战胜了世界的基督的真儿女,祝贺他们战胜了堕落的天使和它手下的一众恶灵:「我写信给你们,青年人,」他说,「因为你们已经胜过了那恶者」(约翰一书 2:13)。此处所称的「青年人」,是指那些藉著神圣恩典而得以更新的基督徒。当基督的仆人在与恶灵的争战中表现出应有的勇气和坚定时,神圣的恩典便会降临到他的灵魂中,并赐予胜利,那时他的「年岁返老还童如鹰」(诗篇 102:5),那是不衰老的青春,是他受造之时蒙造物主所装饰的,但在自愿堕落之时,他却以无法治愈的衰朽取代了它。「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唯独遵行上帝旨意的,是永远常存」(约翰一书 2:15-17)。
蒙爱的弟兄们!我们为何不能成为世界与世主(the world-ruler)的得胜者呢?那些与我们相似、身披肉躯和人性软弱的人们已然胜过了他们;不仅是英勇的男子,还有瘦弱的长者、柔弱的妇女,甚至幼小的孩童,都战胜了它。他们既已得胜,便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借口,若我们遭受失败,我们也无可推诿。 那同样的世界,带著它的诱惑,曾立在他们面前;那同样的无形之蛇,曾围绕在他们身边爬行,竭尽全力要将他们的灵魂拖下、安置于尘土之中。那些得胜者的心与思念,却是向上的! 他们以禁食护卫自己的身体,制伏并止息了身体对属世享乐的牵引!藉著禁食,他们使心神得以恒常保持警醒和儆醒,使它能够不倦地追随和观察魔鬼的种种诡计! 藉著禁食使身体轻省,也使心神轻省,他们便使心神得以藉著纯洁而恒久的祷告,依附于主(诗篇 134:3)。他们获得了神圣的帮助,使他们的信心从听闻中苏醒,将听闻而来的信心化为确据、化为属灵的能力——并藉著这能力,对世界和恶灵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圣约翰神学家(即圣使徒约翰)教导我们,这样的信心,他称之为对神的坦然无惧(或「胆量」),并且他从自己的神圣经验中汲取教诲,这信心是藉著蒙垂听的祷告而获得的(约翰一书 5:14-15)。圣使徒保罗说,藉著这样的信心,义人仿佛能看见那看不见的神(希伯来书 11:27)。 当神显现于眼前时,世界自然就从目光中隐退了!这转瞬即逝的世界变得如同不存在一般,世主便再也没有可依靠之处来发动他的战争了。 「弟兄们,你们要警醒,要儆醒!因为你们的对头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你们要抵挡他,坚固于信心,拿著信心的盾牌。」这信心是主动的信心(active faith),是活泼的信心(living faith),是恩典的信心(grace-filled faith)。唯有藉著饶恕邻人的过犯,即以怜悯与谦卑,预备自己与恶灵争战的基督勇士,才配得这信心;他们穿上禁食与祷告的军装,进入这场争战。阿们。
О благодатном сопряжении поста, молитвы и милостыни как пути к правде и спасению.
论恩典之下的禁食、祷告与施舍的结合,乃是通往公义与救赎的道路。
大斋期第五周教诲。论禁食与慈悲及祷告之结合
「善哉,」天使长拉斐尔对多俾亚们说,「祷告与禁食,并施舍及公义,都是美善的。」(多俾亚传道书 12:8)这样的禁食是极大的美善! 它是罪人们的福祉,是他们脱离肉体状态的唯一门径,使他们得以进入悔改的救赎牧场,并恒久居留于这救赎的牧场中。 它不仅是罪人们的极大福祉:它也是义人们的极大福祉,是他们手中的巨大兵器。在他们世间旅途的全部时日里,他们不曾抛弃禁食,借此保守自己于洁净与圣洁之中。 他们的禁食建立在慈悲之上;他们的禁食被视为祷告的根基;他们藉著信心的祷告(雅各书 5:15),领受他们所祈求的一切(马可福音 11:24)。
我们这肉身——正如可敬的马尔克66智者所教导的——取自泥土,其本性与泥土相似:它需要耕耘。如同撒在未曾以农具耕耘的田地里的种子,会腐坏而不能结出任何果实一样,若不以禁食预备肉身、预备心灵,祷告也仍将毫无结果。心神的分散与沉重、冷漠、心肠的刚硬、在想象中不断浮现的虚妄与罪恶的幻想,会毁坏过度饱食者的祷告。反之,如同在经过农具仔细耕耘,却未播撒有益种子的田地里,稗子会特别有力地生长,同样,在禁食者的心中,若他只满足于肉体的苦修,却不用属灵的苦修,即祷告,来护卫心神,那么自负与高傲的稗子便会茂密而有力地生长。高傲与自负在不理智、严苛的禁食者身上,总是与轻视和论断邻人相连,与特别容易被冒犯的能力相连,最终则与自我欺骗、傲慢和沉沦相连。禁食,这强有力的工具——当它被任其自流,当它从工具转变成仿佛是生命的终极目标,转变成虚荣的目标时——便成为了苦修者的自杀工具。法利赛人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禁食,并且禁食很多,结果却对自己有害(马太福音 9:14)。「主说:我所拣选的禁食,并非如此;人若把头低下像苇子,用麻布和炉灰铺在自己以下,这也不可称为可悦纳的禁食。主说:我所拣选的禁食,并非如此:而是要解开一切不义的捆绑,拆除一切强暴索取的轭,使被压迫的得享自由,撕碎一切不义的契约。将你的饼分给饥饿的人,将无家可归的穷人领进你的家;你若看见赤身露体的人,就给他穿上衣服,对你本族的骨肉,不可置之不理。那时,你的光就会破晓而出,你的治愈将迅速显现;你的公义将走在你前面,主的荣耀将环绕你。那时你呼求,神必听见;你正在祷告时,他必说:我来了」(以赛亚书 58:5-9)。先知要求禁食之前和禁食之时都应伴随着怜悯;他应许说,将禁食与怜悯结合的苦修者的祷告,将立即蒙受垂听,这样的苦修者将得蒙上帝的恩典眷顾。
圣灵在各处都颁布了律法,将斋戒与祷告结合起来。「你们要一心归向我,」主藉著另一位先知的口向罪人呼唤,劝勉并鼓励他们悔改,「以斋戒、哭泣和哀号;并撕裂你们的心肠,不要撕裂你们的衣服,归向你们的主——你们的上帝……你们要在锡安吹响号角,分别为圣,宣告医治。」(约珥书 2:12-15)。尼尼微人悔改的经历,展现了斋戒与祷告的力量。上帝对他们的判决已经宣告,先知约拿也已向他们传达;先知已经离开城,专注地望著城,每时每刻都在等待这可怕预言的应验。但尼尼微人藉著悔改寻求庇护,他们证明了悔改的真诚:舍弃邪恶的行为,加强斋戒,加强祷告,「上帝就后悔,不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了」(约拿书 3:10)。在新约中,主宣告说,当「新郎从他们中间被接去」——即主升天之时(路加福音 5:35),斋戒将成为祂所有门徒共同的修持。主的门徒耶稣在地上怎能不斋戒、怎能不哭泣、怎能不披上忧伤的衣裳呢?当他们的至宝,唯一的至宝,远离他们时;当通往祂的路途充满艰难,被数量众多、恶毒无比的强盗所攻击时!
所有圣徒皆在世间以禁食与祷告度日。 故此,根据《福音书》的见证,女先知圣安娜,法努厄尔的女儿,片刻不离圣殿,昼夜以禁食和祈祷事奉上帝(路加福音 2:37)。 圣经记载伟大的犹滴,「在守寡的日子,常常禁食」,她对祷告有切身的理解,深知其力量;她藉著祷告达成了对上帝活泼的信心,又藉著这信心成就了奇妙的壮举(犹滴传道书 8:6)。 「我以禁食刻苦我心」(诗篇 68:11),受上帝默示的大卫说——可见此功修何等有力;「我以禁食刻苦己心」——这功修如何抵制那因饱食而生的自满与虚浮! 藉著禁食,「我的祷告归回我心」(诗篇 34:13);若无禁食,祷告便成为心神散乱的悲惨祭品,而心神散乱正是与饱足相伴的。 圣使徒保罗在列举上帝真正仆人的标记时,在这些标记中提到了「时常禁食」(哥林多后书 5:5)和「恒切祷告」(罗马书 12:12,歌罗西书 4:2)。他为自己作见证,他在世间的生活充满了不懈的功修、匮乏与忧患;他提到了因境遇所迫而必须忍受的饥渴,以及他用以制伏并奴役自己身体的、那自愿的、不断的禁食(哥林多后书 11:27,哥林多前书 9:27)。 福音传道者路加在《使徒行传》中描述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升天之后,圣使徒们与至圣童贞诞神女,以及其他在主世间游行时跟随祂的妇女们,在耶路撒冷一同聚集的情景,他写道:「这些人同心合意,恒切祷告」(使徒行传 1:14)。 从这些话语中可以明显看出,他们的祷告极为持久,不曾间断,若无禁食的助益,这是无法成就的。使徒们的生活方式正是如此!殉道者的生活方式正是如此!可敬者的生活方式正是如此!这曾经是、现在也是将不间断的祷告与不断的禁食结合起来。 他们对弟兄、对爱他们的人和恨他们的人所发的怜悯与爱,是神圣的,是超越人类本性的,是源自于主自己心胸的。他们不仅同情所有身心灵所需匮乏的人,不仅饶恕了一切冒犯与最沉重的侮辱;他们更乐于为拯救邻人,为拯救他们的仇敌,舍弃自己的性命。
在生命的重要境遇和艰难之中,在开始伟大的事业之前,在巨大的悲痛来临之际,上帝的圣者们都会加倍他们的斋戒和祷告。我们的救主、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已亲自向我们展示了这两种榜样。在出去传道和拯救人类之前,主退隐到旷野,在那里禁食了四十天四十夜。 「祂禁食,」蒙福者提奥菲拉克特说,「是乐意向我们显示,斋戒是巨大的武器,无论在试探之中还是对抗邪魔之时。正如饮食增多是各种罪恶的开端,节制便是各种美德的开端。」67 引领人走向斋戒的修持和对抗魔鬼的修持的,是圣灵。68 在拣选十二使徒之前,这些使徒被预定要将普世引向信仰和救赎,主登上了僻静的山,整夜都在祷告(路加福音 6:12);在使拉撒路复活之前,主向上帝圣父献上感谢,因祂垂听了自己的祷告。「我原知道,」祂说,「你常常听我,因为圣父与圣子的旨意是同一个神圣的旨意,但我为周围站立的众人说了这话,叫他们信是你差了我来。」(约翰福音 11:42) 同样,在拣选使徒之前,主本不需要祷告,但祂转向祷告,并在其中整夜停留,按照圣教父们的理解,69 祂以自己的行动为我们的行动树立榜样,向我们显示,上帝接纳我们简短的祷告,但在重要的场合和开端之前,特别是长时间和特别恳切的祷告,对我们是有益、必需、不可或缺的。 在受难和十字架死亡之前,主乐意顺服于此以救赎人类,祂来到客西马尼园,即叛徒将要出现的地方,在自己身上显明了出于圣父和圣子同一不分割的旨意所献上的自愿祭品。借此,祂向我们显示,我们应当接纳从高处降于我们的一切灾祸,将其视为我们不可分割的份内之事,要以舍己、顺服上帝的旨意、相信全能的上帝来接纳,这位上帝不倦地看顾着我们,连我们所有的头发都已被数算,在祂面前,「我的骨骼,」正如先知所说,「在隐秘处被造,我的形体在地的深处,都不能向你隐藏。」(诗篇 138:15) 主向我们显示了在灾祸来临时,我们能够也必须藉以坚固人性软弱的方法。祂转向了强化的祷告。祂告诫被睡意征服的门徒:「你们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试探。」(马太福音 26:41) 为了使降临的灾祸不致包围人、不致占据人、不致吞噬人,祷告是必要的。在灾祸之中,为了战胜灾祸,需要那种属灵的力量,那种藉着祷告而来的神圣而坚不可摧的平安。 为了战胜撒旦,它以忧伤、绝望和沮丧的意念,试图动摇和毁灭按上帝旨意遭受灾祸的人,为了使我们的信心在灾祸之中不致衰竭,祷告是必要的。我们需要祷告,好使我们在悲痛之中,能够按照使徒的教导,感受「各样的喜乐,他命令我们在遭遇各种试炼时,要拥有这喜乐。」(雅各书 1:2) 只有藉着斋戒预先洁净的人才能从祷告中获得恩典的安慰,也只有藉着斋戒保持自身洁净的人才能保住这安慰。
主所树立的榜样,祂忠实的仆人们过去一直效仿,将来也会继续追随。早在旧约时代,受基督之灵引导的圣大卫,在生命中遭遇特别艰难的情境时,便加深了自己的禁食与祈祷(撒母耳记下 12:16,诗篇 34:13)。 与他相似,圣先知但以理,从先知耶利米的书中领悟到,上帝为被掳的犹太人留在巴比伦所限定的年数已经满了,他们归回耶路撒冷的时候已经到来。于是,他以恳切的祷告转向上帝,祈求犹太人获得解救,并以禁食来加强他的祈祷:「我便面向主神,在禁食、穿麻衣、蒙灰尘中,寻求祷告和恳求。我向我的主神祷告、认罪」(但以理书 9:3-4)。 禁食与祈祷使人达到的状态,特别适宜领受上帝的恩惠与神圣的启示。正是这样,百夫长科尔内留的施舍、祷告与禁食呈现在上帝面前,为他带来了至大的恩典:认识基督。「我正禁食,在我家中守下午三点的祷告,」这位百夫长对宗徒彼得讲述自己时说,「忽然,有一个人穿着光明的衣服,站在我面前。」那是天使(使徒行传 10:30)。 同样,当宗徒彼得正在祷告并感到饥饿时,他看见一块巨大的布幔从天而降,这布幔象征着被上帝接纳进入基督信仰,并在基督里获得救赎的外邦世界(使徒行传 10:11)。 又如,「他们侍奉主,并禁食的时候」(使徒行传 13:2),圣灵启示说,祂已拣选保罗和巴尔纳巴去向外邦人传讲基督教,并命令要将他们分别为圣,差派他们去执行这项事工。宗徒们在祷告和禁食中听到了圣灵的命令后,在执行这命令之前,再次诉诸禁食和祷告,为的是这借由禁食和祷告所领受的命令,也能借由它们的力量得以执行。「于是禁食祷告,按手在他们头上,就打发他们去了」(使徒行传 13:3),宗徒行传的作者说道。 保罗和巴尔纳巴的事工取得了怎样的成功,这是众所周知的!他们的事工以在当时所知晓的整个世界中播种下基督教而告终。 无数的证据和例子表明:上帝所有的圣者,正是在他们藉着禁食使自己脱离物质的束缚,藉着纯净的祷告,以裸露的心智——没有任何幻想的污秽,不被任何外在的思虑所分扰——在深沉的敬畏与平安中侍立在不可见、不可知的上帝面前时,才得以蒙受神圣的启示。
蒙受爱戴的弟兄们!在知晓了精神兵器——即施舍、禁食和祈祷——的意义与力量之后,让我们快快束上这些兵器。让我们习得仁慈,穿上良善,依照宗徒的教导与劝勉(歌罗西书 3:12)。愿怜悯成为我们品格的显著特征,我们行为恒常的显著特征70。在仁慈之外,我们将不寻求公义71。
那源自于受损人性的怜悯,与公义相悖;而那从福音诫命倾泻而出的怜悯,尽管其丰盛,却与上帝的公义紧密相连,是其表达(诗篇八十四:11–14,八十八:15)。我们不仅在圣教会所指定的圣斋期间,要以适度的饮食、特定品质的食物来谦抑我们的身体,就是在其余的日子里,也要审慎地用度饮食,适应实质的需要,以维系身体的力量和健康。 藉著禁食使身体顺服于精神,使我们的精神因良善而如同天使一般,并以祷告为其添上羽翼:让我们的精神养成这有福的习惯,迅速而频繁地向至高上帝趋近,为我们的开端祈求上帝的祝福,为我们的行动作为祈求上帝的帮助72。我们将不迟延地看见上帝成为我们活动的襄助者和引导者。这还不够!我们若常将思虑升举至上帝,将会渐次洁净我们的道德途径,使之脱离一切不法之事,不仅是粗糙的,也包括在思想和感受中所行的细微之恶。 一个呼求上帝帮助的人,怎敢呼求祂去帮助一件邪恶之事呢?一个将自己的恳求呈献于万王之王眼目之前的人,岂能不先思虑,这恳求是否配得上那穿透人心隐秘、以同样清晰度观看一切可见与不可见之事的君王和神圣目光呢?「我们若照祂的旨意求甚么,祂就听我们」(约翰一书五:14),使徒如此说。一个每时每刻归向上帝的人,怎能不获得这样的确信和感受:他是在上帝的眼目之下生活,他的每一行为、灵魂的每一个动静,都被那位全视和遍在的上帝所看见呢?这种确信与感受必然会带来基督徒精神上的精进。愿慈悲的主将这精进赐予我们,以荣耀祂的名,并成就我们的救赎。阿门。
Торжественный вход Царя Славы в Иерусалим: Пророчество, Смысл и Духовное Восшествие на Нас.
光荣之王的荣耀入城耶路撒冷:预言、意义与灵性升登于我人之上。
第一篇讲道:在棕枝主日
「锡安的居民啊,要大大喜乐!耶路撒冷的居民啊,要宣扬!看哪,你的君王来到你这里,他是公义的,并施行拯救,他谦逊温和,骑在驴驹和一匹幼驴上。」(撒迦利亚书 9:9)
早在事件发生四百多年以前,上帝的先知便已预言了我们今日所记念和庆祝的这一事件。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在世间结束祂的宣讲之后,庄严地进入了君王之城耶路撒冷——这座敬拜真神的城市,这座尤其属于上帝的城市。主以君王和胜利者的身份完成了这次入城,为的是以一次决定性的壮举来为祂的事工加冕:以死亡战胜死亡,藉着亲自承受咒诅来解除人类所背负的咒诅。祂骑着「驴驹,是从来没有人骑过的」[路加福音 19:30]进入君王之城,为要藉着登上十字架,将我们先祖所失落的君王尊严归还给人类。那未经驯服的驴驹,在这位奇妙的骑者座下变得驯服。使徒们将他们的衣服搭在驴驹上;迎着主而来并与主同行的众多百姓,在狂喜中高呼:「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奉主名来的君王是应当称颂的!」[马太福音 21:9,路加福音 19:38]。奉主的名所宣告的君王,是出于主的意旨,而非出于偶然,亦非出于人的认知和意愿。然而,仅仅过了四天,同一批百姓却对今日所宣告的这位君王高呼:「钉祂十字架!钉祂十字架!我们没有王,只有凯撒!」[路加福音 23:21,约翰福音 19:15]。
主骑乘在未驯服的驴驹进入耶路撒冷,此举有何深意?根据圣教父的解释,这具有深邃的、预言性的含义。全知之主早已预见到犹太人将来最终的背离。祂在律法初次颁予以色列人于西奈山时,就已借由他们受神启示的立法者之口,预言了这次背离。「他们犯罪了,」摩西论及犹太人将来对圣子人身的冒犯,仿佛这事已经成就一般,「他们犯罪了!他们不是祂的儿女,乃是败坏的一代:这是一个悖逆和败坏的世代,你们以此报答主吗?他们是毁灭劝诫的民族,他们之中没有技巧,他们不明白也不领悟。他们的葡萄树来自所多玛的葡萄园,他们的枝条来自蛾摩拉。与此相反:『诸天哪,你们要与祂一同欢乐』——与圣子——『愿神的众使者都拜祂:列国啊,你们要与祂的百姓一同欢乐,愿神的众子都归顺祂』」(申命记 32:5-6,28,32,43,希伯来书 1:6)。 骑乘在未经驾驭的驴驹进入耶路撒冷,是摩西预言的重申,但不是以言辞,而是以象征来重申。摩西预先宣告了外邦人将因主而欢欣,而犹太人将被弃绝:在此,那未经驯服的驴驹,「从来没有人骑过它」,象征著外邦人。使徒们的衣服,是基督的教诲,借由他们传授给了外邦人,而主灵性上骑乘在外邦人之上,成为了他们的神。祂引导他们进入耶路撒冷,进入祂教会的怀抱,进入永恒的、非人手所造的神之城,进入救恩与福乐之城。 那些被弃绝的犹太人就在眼前。他们口中宣称:「以色列的王!」但在心里,在他们的公议会中,却早已决定谋杀救主。 「驴驹」还有另一层含义。它象征著每一个被无理性欲望所驱使、失去了属灵自由、因著偏爱与习性而被束缚在肉体生命中的人。基督的教诲解开了驴驹的系绳,即解除了罪恶和肉体意志的执行。随后,使徒们将驴驹牵引到基督面前,将衣服铺在驴驹上;主骑在它上面,藉著它完成了进入耶路撒冷之举。这意味著:一个人抛弃了罪恶的生活之后,就被引导到福音面前,如同披上使徒的衣服一般,领受了关于基督及其诫命更详尽、更精微的认识。那时,主就以灵性的显现和灵性的居所骑在他身上,正如祂乐意应许的那样:「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所爱:我也要爱他,并且向他显现...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约翰福音 14:21,23)。 主的来临伴随著超乎言辞和领悟的平安,那是恩典的平安,配得上祂的施予者——主。这种平安与堕落之人天然的宁静毫无可比性,堕落之人可以从肉体享乐中感受到平静和愉悦,甚至可以将自己的麻木不仁、将自己的永恒死亡视为平静。 主骑乘在顺服于祂、接受了祂至圣教诲之人的天然秉性之上,并藉著骑乘他,引导他进入属灵的神之城,进入平安之城,进入耶路撒冷,那城的建造者是神,而非人。那承载主的灵魂,受到圣灵的迎接。圣灵向她提供属灵的、不朽的、永远的喜乐。「锡安的女子啊,应当大大欢喜,大大欢喜!」圣教会的女儿啊:因为你不属于任何人,只属于神。「耶路撒冷的女子啊,应当宣告!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他是公义的,并且施行拯救,他是谦和的,骑在负轭的驴驹和少壮的驴驹上。」 你,在自身中感受到了基督恩典的平安,并成为了这平安的女儿,你以属灵的青春焕然一新,并亲身体验了基督的国度。在你里面,情欲已被那驾驭你的骑者之恩典力量所驯服;你天然的秉性无法违背其天然的法则,无法转变和变成放纵的情欲! 从主那里汲取你所有的思想、所有的感受、所有的活动,你能够并且有义务在「教会之中」向你的弟兄们传讲主的名,歌颂主(诗篇 21:23)。你既然由圣灵所生,是圣灵的女儿,就有能力瞻仰你君王的属灵行进,有能力瞻仰你君王的公义。「祂心里柔和谦卑」(马太福音 11:29),「祂必引导谦和的人行公义,将祂的道路教训他们」(诗篇 24:9)。 我们的神是灵,无可与任何受造之灵相比,正如祂在所有方面都与一切受造之物无限不同:圣洁的受造之灵是祂的宝座和车辆。祂骑乘在基路伯之上并前行;祂也骑乘在那些顺服于祂,并将自己的天然秉性全然献给祂的蒙福人类灵魂之上并前行。君王骑乘在这样的灵魂之上,进入圣洁的神之城,并引导圣洁的灵魂进入其中。 「和散那在至高之处!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以色列的王。」阿们。
Воззвание Святаго Духа: о принятии Царя Славы через взятие вечных врат греха умом.
圣灵的呼召:关于借由心神夺取罪愆之永恒门户,以迎接荣耀之君王。
第二讲:棕枝主日
「众城门哪,你们要抬起头来!永久的门户,你们要被举起!荣耀的君王将要进来。」(诗篇 23:7)圣神藉著受其启发的先知之口,制定并宣告了这项律法。
亲爱的弟兄们!
上主表露祂全然圣洁的意愿,愿居于我们之内。尤当于此刻这节庆中宣扬我们伟大上帝的旨意,在此日,我们记念主进入耶路撒冷城,进入和平之城,进入事奉上主的真实之城;耶路撒冷是虔敬灵魂的象征。「众城门哪,你们要抬起头来!永久的门户啊,你们要被举起!那荣耀的王将要进来!」
圣使徒(格林多前书二:14)曾言,对于圣言,我们需以灵性来理解和阐释。让我们呼求自上而来的神圣恩典,并在主内思量主对我们的呼唤:「众城门哪,你们要抬起头来!永久的门户啊,你们要被举起!那荣耀的王将要进来!」
谁是「众首领」(князья)?此处上帝的圣言向他们发出呼唤。在人的身与心、他所有的能力与天赋之中,主宰和掌管他生命的是他的心思(ум)。心思是这小世界——人——中的主宰、君王、祭司和首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是上帝的真理。真理唯独由心思领受,因此上帝的圣言,邀请人们去接受救主之时,就向他们的本源、向他们的精神、向他们的心思发出呼唤,说道:「众首领啊,抬起你们的门户」(Возмите врата, князи, ваша)。当我们心思朝向真理,当我们心思居留在圣洁的真理——基督——之中时,就构成了我们救赎的本质。
吩咐我们当攻取何种门户,方能使荣耀之君(Царь Славы)得以进入上帝所建立的城邑——即人的心灵?此门户便是罪:「先知言,『你们的罪孽使你们与你们的上帝隔绝;你们的罪恶使祂掩面不听你们』」(以赛亚书 59:2)。
这些门被称为「永恒」:我们从根源、从先祖那里感染到的罪是无穷无尽的。救主为它画上了句号。但即使现在,对于那些不承认救主,或口头承认祂却在生活中否认祂的人来说,罪仍然是无穷无尽、永恒的。「列位君王,请举起你们的门;永恒之门,请被举起。」
那么,在上帝的邀请和命令之中,「拿起」(возмите)这个表达又意味著什么呢?通常,大门会被打开,但在这里,却立下了拿起它们的规矩。的确!对于这些大门——对于罪孽来说,「打开」(отверзите)这个词被证明是不够的,必须使用「拿起」这个词:需要拿起大门,将其夺走,彻底地毁灭。「对罪孽的忏悔,」一位伟大的教父说道,「在于承认自己的罪孽,为此忏悔,并且不再重蹈覆辙」73。只有进入那果断弃绝罪孽,并以忏悔彻底洁净自己的灵魂,「荣耀的君王」才会「进入」。
圣灵,在命其取去门扉时,也命令门扉被取去:「永恒的门扉,你们当被举起。」这标志着:对于起初放下罪恶和罪恶生活而言,人自身的意愿与努力是必需的;然而,人罪恶的赦免、从罪恶习性的强暴中得解放、从堕落本性所习染的罪恶品质中得洁净,皆是通过至圣与全能的上帝之灵的行动而成就的。「永恒的门扉,你们当被举起!」当「永恒的门扉」被举起时,「荣耀的君王便进入这灵魂」。
对于耶路撒冷而言,我们所追忆和庆祝的,是救赎者、拯救者、我们的主和上帝耶稣基督荣入圣城,这是多么令人渴望而又充满喜悦的盛事。 亲爱的弟兄们!我们所有人都能蒙受这至大的幸福,只要我们渴望它,并以全心全意去追求它。 让我们转离罪恶,因为罪恶使主转离我们;让我们藉著真诚而实在的悔改,转离罪恶! 我们的思想、我们心灵的感受、我们的言语、我们的行为,都应当表达出基督的诫命,这些诫命教导我们如何精确地远离邪恶,并如何正当地行出上帝所悦纳的良善。 借由这样的行事为人,我们将使自己成为堪与基督相配的家宅、圣殿、城邑。「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约翰福音 14:23)。 「众城门哪,你们要抬起头来!永久的门户,你们要被举起!那荣耀的王将要进来。」阿们。
О чудном Хлебе Небесном, укрепляющем сердце человеческое, и о великом Таинстве Тела и Крови Христовых, дарующих живот вечный.
论奇妙之天上圣粮,如何坚固人心,并论基督圣体与宝血之伟大奥迹,如何赐予永恒生命。
在圣周四礼仪中的讲道。论基督神圣之奥秘
「食物使人心得健壮」(诗篇 103:15),先知如此预言某种奇妙的食粮,它与强化身体的普通物质食粮不同,理应是为了坚固人心。我们的心需要被坚固!当我们堕落时,它受到可怕的震撼,并无法自行停止颤动。它不断地被各种情欲所动摇。堕落之人在其盲目中,徒然且空虚地宣扬人类意志的坚定。这种坚定并不存在:意志被那胜过它的罪恶的暴力所牵引。人实在需要,需要那预言中的奇妙食粮,好能坚固那动摇且衰弱的人心74。
使人的心灵得以坚固的是「从天上降下的粮,生命的粮」(约翰福音 6:48,58)。这粮就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祂说:「我就是生命的粮,是从天上降下的。人若吃了这粮,就必永远活著。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舍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约翰福音 6:51,56)。
此等设立何其奇妙!人性之理智,面对超乎自然、难以领悟之设立,自然会陷入迷惘。那些心为肉体思虑与不信所蒙蔽之人,听闻此等设立,却不愿从上帝那里获得对此神圣设立的解释,反倒对这神圣设立妄下判断,给自己招致了定罪与灭亡。「这话甚难,」他们说,「谁能听得进去呢?」(约翰福音 6:60)「从此,他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约翰福音 6:66)这些徒有基督徒之名,仅仅恪守基督徒外在习俗,而于生活与心性上与基督教相悖之人,如今也因这伟大的奥秘而受到疑虑的侵扰。 倘若这话出自凡人,那必是严酷之言;若凡人说这话,顺从之便绝无可能。但这言语是出自上帝,祂以其无尽之良善,取了人性,为要拯救世人,故此,这话必然充盈着良善。这言语是出自那位取了人性以拯救世人的上帝,因此,对这话的关注与评断不应流于表面。对这话的顺从,必须以信心,全心全意地领受,如同领受道成肉身的上帝一般。 上帝取了人性,这对世人而言是不可理解的;同样不可理解的,是这位神人(Theanthropos)的设立与作为:它们使人——这在不法中受孕、在罪中诞生,注定要永远灭亡、永远被囚禁于阴间黑暗深渊的人——与上帝联合,藉着恩典成为上帝(god by grace),被提升至天国,获得永恒的居所与永恒的福乐。 那些定罪并拒绝神人之言语和设立之人,亦即定罪并拒绝了那「是灵,是生命」(约翰福音 6:63)的圣言(Logos),他们定罪并拒绝了那将「灵和生命」授予基督门徒的设立。「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主说,「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约翰福音 6:53) 「我们必须学习,」圣约翰·金口(Ioannis Chrysostomos)说,「圣奥秘的奇妙特性与作用:它们是什么?为何被传授?它们有何益处?我们是与主耶稣基督之身体合为一体的身体,我们是『祂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创世记 2:23)。领受奥秘教诲之人啊!请留心所言:我们与主的全圣之肉身结合,不仅藉着爱,更是藉着奥秘本身。主的全圣之肉身成为我们的食物!祂赐予我们这食物,是为显明祂对我们的爱。祂将自己与我们混合,并在我们里面揉合了祂的身体,使我们与祂联合,如同身体与头联合一般:此乃那不可言喻之爱的特性。约伯预示着主,他论及那些特别爱戴他的仆人,他们为表达对他的深切爱意,曾说:『谁能将他的肉分给我吃呢?』(约伯记 31:31)基督为我们成就了此事,将我们引入最伟大的爱中,并向我们彰显祂的爱,祂赐予渴慕之人,不仅能看见祂,还能触摸祂,吃祂,与祂联合,成就一切愿望」75。 主为我们取代了我们的始祖亚当,我们从亚当那里生而趋向死亡;祂成为我们的宗祖,以祂自己的肉与血,取代了我们从亚当那里继承来的肉与血。此等主的作为,在虔敬地默观上帝道成肉身以救赎世人之时,虽仍是不可理解、超乎自然,却也变得清晰而自然。那堕落且被弃绝之本性的污秽肉与血,必须在这位神人所更新的本性中,被神人全圣的肉与血所取代76。
「良善、全善与至善之神,」圣约翰·大马士革人(伊奥安尼斯·达玛斯基诺斯)如此论述神学,「因其全然是良善,借由他良善的无限丰盛,他不能忍受良善,亦即他的本质,独自存留,而无人分享这本质」77。这是被圣灵之光照亮的凡人心智,对于神之作为的观点;这是这心智对于神之作为的解释;这心智如此向自身解释神之作为:神之作为与神之作为的开端,唯有神能精确而完全清晰地领悟。受上天光照的凡人心智发出如下神圣的宣告78。神之美意已成,让全备的良善,即神的本体,映照于其他受造物中,如同太阳将光芒照在其所触及之物上。为此,神首先创造了灵体和他们所居之世界,然后是感官世界,最后是人类,人类以其灵魂而属于所造的灵体,以其肉身,即灵魂所披戴的躯壳,而属于感官世界。神是生命,是自存的生命,他将生命倾注于所有活著和存在的万物之中。世界的生命是自存生命——神——在其中的映照。灵体、人类和所有其他受造物,从造物主手中出来时都是完美的,相对于他们有限的本性而言是完美的,充满了完整的良善,没有丝毫邪恶的掺杂。受造物中与其本性相称的良善,是无限造物主无限良善的映照。受造物有限的完美,是全备完美的映照,而全备完美是独一造物主的特质。在受造物中,灵体和人类成为神最近切和最清晰的映照。在他们的本质中,造物主铭刻了他的形象;他以那些品质来妆饰这形象,这些品质在无限和整体上构成了神的本质。神是良善:他也使有理性的受造物成为良善。神是至慧:他也使有理性的受造物成为至慧。为使肖似更为决定性,他将他的圣灵赐予有理性的受造物,借此将他们的灵、他们的整个存在与他自己连结起来。
恶(Зло)由有理智受造物之自由意志所生。诸灵于自身中孕育恶,并将其诞入其否定性之存在。彼等将恶毒传予整个人类,以恶传染了人类之根——始祖,藉著许诺等同于神之境地而诱惑了始祖。在此,上帝之良善以最为惊人之方式显现。为将人类从堕落与沉沦中拯救出来,三位一体之神以其一圣者之位格接纳了人性,于自身中并借由自身更新了人,从而赋予了人与祂自身之联合,此联合远比受造之时所赐予的更为紧密。圣子按其本性为上帝之子,祂道成肉身,成为人类之始祖,亦借由恩典使人类成为上帝之子。 受造物堕落后所屈从的,那如禽兽般的怀孕与生产,被弃绝了:可以说,它在洗礼中被圣灵所生之再生所遮盖。「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约翰福音 3:6)。重生之人从肉身转变为灵,并非本性上之改变,乃是性状上之转变:基督徒既由亚当而生入死亡,便借由洗礼而生入生命,由上帝而生,成为上帝之儿女(约翰福音 1:12-13)。他们的「存在」被称为「再生之存在」(пакибытием),且确是「再生之存在」(马太福音 19:28,提多书 3:5);此乃进入永生之存在,一种全然异于那生入死亡之存在;此乃第二次之存在,在首次之存在因堕落、因永恒之死亡而失落之后,第二次所赋予之存在。 与「再生之存在」相应之食物,亦被赐予此种境地。正如生入「再生之存在」是借由圣灵所生,同样,那供应给被更新之人(обновленному человеку)的滋养,亦由圣灵所预备。此滋养乃是神人之肉与血。圣约翰·大马士革(Иоанн Дамаскин)曾言:「主之肉身乃是赐生命之圣灵,因其由赐生命之圣灵所孕育;吾言此,并非为消灭(否定)肉身之本性,乃是为展示其完全之神性与赐生命之力」79。
上帝取人性者(Богочеловек),既是全备无缺的上帝,就外表而言,对于因堕落而受制于肉体感觉的人类,祂仅仅是人。圣洁的人们,藉着洗礼成为上帝的儿女,成为属灵的人,以合乎上帝心意的生活,保守并发展了这种嗣子的身份与属灵的状态,对于因堕落而受制于肉体外在感觉的人类,他们仍是普通的人,与其他众人并无二致。基督的神圣奥秘(Святые Христовы тайны),既是上帝取人性者的身体与宝血,既是圣灵,对肉体感觉而言,仍保留着面包与葡萄酒的外表。所见者是面包和葡萄酒,所闻者是面包和葡萄酒,所触者是面包和葡萄酒,所尝者是面包和葡萄酒。神圣奥秘借着自身的作为而显明、彰显。 上帝被道成肉身所遮蔽,祂正是如此被显明:祂借着自身的作为而彰显并被见证。上帝的圣徒们,圣灵的器皿,也是如此被显明:他们借着作为而彰显并被揭示。外表是深深的谦卑,被朴素所覆盖,远离矫饰,远离炫耀——但其作为却是超自然的、神圣的!神圣的作为提升了这奇妙谦卑外表的尊贵。 确实如此!上帝在道成肉身和祂的地上生活中,以不可言喻的方式谦卑了自己:祂所有的作为都不可言喻地谦卑,在祂的谦卑中,又不可言喻地庄严而威严。这也适用于神圣奥秘。在外表上,有什么能比这赐给更新之人的食物更为谦卑、更为寻常呢?但这却是那不寻常、奇妙、可畏的食物,其中圣灵被赐予作为食粮,其中上帝取人性者被赐予作为食粮? 祂说:「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吃我的人,就要永远活着。」(约翰福音 6:56-57) 一位伟大的教父说:「领受至圣身体与至圣宝血的人,与天使、大天使和上界能力一同站立,身披基督的皇家紫袍,腰束属灵的兵器。我这样说,尚未表达其伟大:他们被披戴的正是君王本身。」80 在设立预表性的祭祀时,曾允许食用经火烹制的肉类,但禁止食用血。禁止的原因被宣告:「因为凡肉体的生命,就在于它的血。」(利未记 17:11) 当新约的祭献被献上,这祭献是以旧约的祭祀为微弱的影儿所预表的;当新约的祭献由那既是祭物又是祭司的主所献上时,上帝发出了关于祭献之血的另一种命令。「你们都喝这个,」主命令众人,呼唤所有的人,「因为这是我立新约的血。」(马太福音 26:27-28) 所有人都被邀请来领受基督的宝血!这一邀请是基于与先前禁令相同的原因。在基督的宝血中,有祂的灵魂。在领受神圣奥秘时,能清晰地感受到基督的灵魂触及领受者的灵魂,基督的灵魂与领受者的灵魂相联合。 无需言语,无需言语的教导,灵魂便开始在自身内感受到那与它堕落本性相异的安宁、温柔、谦卑、对众人的爱、对腐朽和转瞬即逝之物的冷淡,以及对未来世代的向往。这些感受被注入,被播撒在灵魂中,来自基督的灵魂,正如祂所说:「你们当学我的样式,因为我心里柔和谦卑,这样,你们的灵魂就必得享安息。」(马太福音 11:29) 圣约翰·雷梯威客(Иоанн Лествичник)解释救主的话时说:「不是向天使学习,不是向人学习,不是从书本学习,而是向我学习,从我与你们的亲近,从我在你们身上的光芒和作为,学习我心里是柔和谦卑的,心念、思维方式都是如此,你们就会从内在的挣扎中获得安歇,你们的灵魂也会从那由堕落之灵带来的意念所产生的重担和困扰中得到解脱。」81 这就是神圣奥秘的作为:它们在对我们施加作用的同时,也对我们看不见的、不懈的仇敌,即邪魔,施加作用,保护它们自己的器皿——那配得将它们容纳于自身的人。 这外表是物质的,借口领受的食物,却能抵抗邪灵,如同以锁链将它们捆绑!这外表上陈列着面包和葡萄酒的筵席,却与邪灵争战,将它们践踏!先知向着上帝,遥指基督徒的祭坛,在狂喜中呼喊:「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诗篇 22:5)82 这种神圣奥秘的作为,对于过着静修生活,并遭受魔鬼意念加倍侵袭的修士们来说,尤为知晓。「他们因着恶毒魔鬼的毒液而燃烧,」伟大的圣皮门(Пимен Великий)从自己的经验中表达,「他们迫不及待地期待安息日和主日,好来到生命活水的泉源——主的身体与宝血——借此洁净自己,脱离仇敌灌给他们的苦毒。」83 堕落的灵也深知神圣奥秘的力量。它们为此战栗,为此憎恨,嫉妒领受圣体者,以魔鬼所能有的那种嫉妒来嫉妒。它们常常疯狂地攻击预备领受圣体的人,掠夺他们的思绪,在心中注入冷漠与刚硬,带来沉重的罪恶回忆与幻想,试图玷污良心,使基督徒陷入困惑,阻碍领受圣体;在领受圣体后,邪灵们也常常进行类似的攻击,目的仍是使人陷入困惑、扰乱,旨在动摇信仰,播撒神圣奥秘的领受毫无益处的念头。 这场邪恶之灵对领受圣体者发起的看不见的战争,证明了神圣奥秘的至高重要性与益处。仇敌如此竭力阻止人获得这宝藏,这宝藏何等宝贵!仇敌如此狂暴地试图从人手中夺取这宝藏,这宝藏何等珍贵! 让我们以信仰坚定自己,勇敢地抵挡我们的对头。让我们在预备领受神圣奥秘时,尽力保持警醒;在领受神圣奥秘之后,也尽力保持警醒。不要惧怕邪灵侵袭所引起的灵魂风暴!不要让沮丧和困惑掌控我们。神圣奥秘的作为,必将显现在忍耐的修道者灵魂中,如同太阳在天空云雾消散之后显现一样。 圣大卫在心中由仇敌引起的骚动平息之后,说道:「我的眼将得见我的仇敌。」(诗篇 53:9)那领受圣体的人,在摆脱邪灵侵袭之后,也会为自己作出同样的告白,因为神圣奥秘的作为将使这些邪灵在他面前更加清晰地显露。 凡是带着专注与敬畏、以应有的预备和信心领受圣体的人,即使不是在领受之后立刻,也会在一段时间后,感受到自身的变化。奇妙的平安降临到心智和心灵;身体的肢体被平静所覆盖;恩典的印记落在脸上;思想和情感被神圣的、属灵的纽带所约束,禁止不理智的放纵与轻浮,使之受到驾驭。 在持续虔诚而警醒的生活中,神圣奥秘的作为变得更加清晰、更容易感受、更加丰沛。圣经将这作为比作膏抹头部,即心智,以属灵的油,比作那带有权柄、如同王室的杯,以源自圣灵、源自基督的感受,有力地使灵魂沉醉。 在持续警醒和虔诚的生活中,上帝向世人显明的、赐予天上食粮的不可思议之慈爱,将部分变得可以领会。这「上帝的恩慈,将以其超自然的力量,追逐那尽可能常领受、尽可能配得领受的人,使他在地上生命的每一天都趋向救赎,并使他居住在主天上的居所,直到永恒长久的日子」(诗篇 22:5-6)。
物质之饼乃属天之粮的表征,而葡萄酒乃真实属灵饮品的表征。物质之饼与酒的作用,乃是基督之身体与宝血作用的表征84。饼被食用时,借由消化作用,以人所不知、不可思议的方式,将其精华汁液输送到身体中。其作用的方式虽是未知且不可思议的,但其作用的结果,故而其作用本身,却是显而易见的。葡萄酒的作用与饼相类,主要作用于血液。它从自身释放出气体,改变血液的状态,借由血液作用于灵魂,作用于心智,作用于心。 物质之饼与酒的作用是物质性的。身体的力量借由饼得以维持和坚固;酒作用于血液,能激发其活性,协助饼滋养和强健身体。身体若缺乏物质的食物,必然会成为死亡的祭品。 属灵之粮——基督的身体——坚固人的心,坚固他的全体,坚固意志,坚固心智,使灵魂与身体的愿望和倾向得以纯正,使人类的自然禀赋从因堕落而感染的病痛中得释放,这些病痛被称为情欲,即苦难与疾病。属灵之饮协助属灵之粮。它将基督属性的特质赋予灵魂。基督取了人类所有的属性,除了罪;基督神圣人性的属性不受罪的玷污,是纯洁无瑕的;因与神性联合,它们是神圣的。饮用基督宝血的灵魂,便借由这些被神化的属性得以滋养。 「正如物质之酒,」圣马尔谷说,「渗透饮用者所有的肢体,酒在他里面,他在酒里面;同样地,饮用基督宝血的人,被神性之灵所滋润,与(基督)完全的灵魂融为一体,而这灵魂亦在他里面,如此得以成圣,便成为配得上主的人」85。 远离领受圣奥秘的人,便是与基督隔绝,被任凭于自身,任凭于那被永恒死亡所击伤的本性。唯有基督,作为全能之神,在人里面,在他的心智与心中,消灭永恒的死亡。祂进入人那不可进入的宝藏室,在那里以死亡击杀死亡。若此事不成就,永恒的死亡便存留于人里面,作为永恒毁灭的开端与凭证。凡拥有并存留著这开端与凭证——永恒死亡——的人,无法逃脱永恒的毁灭。
啊!至仁慈的吾主对品尝祂的至圣体与血、对藉其而得滋养的邀请,变得多么清晰、多么自然。这邀请是最具说服力的,它与伟大的应许和巨大的警示相连。吾主以祂对我们不可言喻的爱,以祂的刑罚替代我们的刑罚,以祂至圣的尊荣替代我们被玷污的尊荣,从而拯救了我们;同样是出于这不可言喻的爱,在祂所建立的奇妙秩序和体系中,祂召唤我们通过领受圣奥秘,进入与祂最亲密的合一,作为我们救赎最可靠、最必要的条件。 「祂说,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约翰福音 6:27) 「我父把那从天上来的真粮赐给你们。因为神的粮,就是那从天上降下来、赐生命给世界的。」(约翰福音 6:32-33) 「我就是生命的粮。」(约翰福音 6:48) 「我就是生命的粮,是从天上降下来的;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约翰福音 6:51) 「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约翰福音 6:55)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约翰福音 6:53) 领受圣奥秘被定为每日之事86。每日领受基督的生命,应当每日以属灵的生命使基督徒重获生机。「经常领受生命,」巴西略大帝(瓦西里·维利基)曾说,「这除了意味着经常的重获生机外,还能意味着什么呢?」87 经常领受圣事,除了意味着在自身中更新神人( Богочеловек )的属性,除了意味着以这些属性更新自己外,还能意味着什么呢?持续不断地维护和滋养的更新,将被同化。借此更新,由堕落所带来的陈旧被消灭殆尽;永恒的死亡被基督内住的永恒生命所战胜并致死,这生命源自基督并涌流而出;生命——基督,便定居于人心中。
圣使徒保罗所描述的上帝圣言的特殊作用,圣奥秘同样拥有。这是自然的!正如基督在上帝圣言中运行,圣神在上帝圣言中运行,基督与圣神一同运行,彼此协作,从同一个、同等尊荣、同性同体的本原——圣父——运行,他们也在圣奥秘中如此运行。 「上帝的圣言是生活的,有力的,比任何双刃的剑更锋利,直透入魂与神,关节与骨髓的深处,并且能判断人心的思念和意念」(希伯来书 4:12),伟大的保罗如此宣扬。关于圣奥秘,也应当如此说! 「它们进入我们的本质,」圣约翰·达马斯金(约安·达马斯金)说,「为的是保守和洁净我们脱离一切污秽,为的是驱逐我们身上的一切伤害。然而,如果它们在我们里面遇到了假冒的黄金,它们就用审判的火来洁净它,以免我们在未来的世代中不得平安地被定罪:它们用疾病和各种苦难来洁净。」88 领受圣奥秘的人应当知道,当他领受它们时,他「为自己吃喝了一个审判」(哥林多前书 11:29),正如使徒所说。 这个审判使度着取悦上帝生活的人得蒙称义,将属灵的赏赐分给他们,倾注给他们;它审判那些取悦上帝不够的人的过失,用暂时的惩罚医治这些过失,以避免永恒的惩罚;它以可怕的刑罚打击那些敢于亲近圣奥秘,却度着故意犯罪、违背基督诫命的生活的人。
基于此,凡渴望接近神圣奥秘(圣体圣事)的人,皆被嘱咐要作最周详的准备。「人当省察自己,」使徒说,「然后吃这饼,喝这杯。」(哥林多前书 11:28)人应深入自省,细心察看、探究自身;应借由告解和悔改,洁净自身的罪愆,将其从自身根除;更应纠正那偏离基督诫命之道、即使是极细微的偏差,藉着回归此道,在灵魂中立下全心竭力持守此道的决心,并借由阅读、研习圣言,热切的祈祷,以及更频繁地领受神圣奥秘来巩固此决心。 一方面,人应思忖人类的渺小、贫乏、罪恶与堕落;另一方面,则应思忖上帝的伟大,救主那不可言喻的良善,祂为我们献上自己的身体被杀,流出自己的宝血;救主那不可言喻的爱,祂以自己的圣体圣血喂养我们,借此喂养使我们进入与祂最亲密的合一。 借由如此的省察和审断自身,心才能生出痛悔,使基督徒以真诚承认自身不配的心,预备好自己,得以配领神圣奥秘。圣父们已在领圣体前的祷文中阐述了这种自我省察,借此帮助我们的昏昧和刚硬,他们以谦卑,这我们救主所极度珍爱的德行,将我们的灵魂披戴,如同婚筵的礼服。「凡自卑的,必被升高」(路加福音 18:14),救主说,「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约翰福音 6:51)。
只有在持续虔诚的生活中,或在对罪恶生活的彻底悔悟和坚决弃绝之后——这种悔悟和弃绝须经由遵照圣教会教诲所行的忏悔而得到见证和印证——方能有份于领受圣奥秘的尊荣。 一种散漫、疏忽的生活,不被上帝的圣言所照亮和引导,而是听凭个人理性的见解、贪恋罪恶的心灵和肉体的牵引,这种生活虽然留给人一个虚妄的基督徒之名,却使他失去了对上帝和自身的深刻认识,失去了对圣奥秘应有的理解,失去了领受圣奥秘前应有的预备、领受时应有的心境与状态,以及领受后必须的保守。 「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哥林多前书 11:29)。他没有给予主的身体应有的尊崇,没有预备好自己的器皿来领受这至大、至圣的宝藏。这至为救赎的宝藏,也因其不可言喻的圣洁而成为至为可畏的宝藏。 如果我们能按照基督的诫命过着警醒的生活,仔细地遵行它们,并藉着忏悔仔细地医治遵行中的疏漏,那么上帝的审判就不会惩罚我们。「我们若是省察自己,就不至于受审判了」(哥林多前书 11:31)。 因着不配领受圣奥秘而引发的上帝的审判,惩罚的是轻浮和不够良善的生活。这种惩罚是带着怜悯的,是在今世施加刑罚,目的是为了在永恒中获得救恩。「我们受审判,乃是被主惩戒,免得我们和世人一同定罪」(哥林多前书 11:32)。 使徒列举了哥林多人因在不够蒙上帝喜悦的生活中不配领受圣奥秘而遭受的刑罚,他说:「因此,因着不够配得上领受圣奥秘的缘故,你们中间有好些软弱的与患病的,死了的也不少」(哥林多前书 11:30),即有相当数量的人去世了。
另有一种意义,乃是生活于故意和蓄意的罪恶之中、陷于致死之罪中、不信或有异端邪说之人,不配领受圣奥秘(圣体血)。在这种状态下领受圣奥秘者,所犯下的是一种罪行,招致的已非改正性的惩罚,而是决定性的刑罚,招致永恒的苦楚89。此罪行等同于杀害「道成人身」者所犯下的罪行90——那些以侮辱之词谩骂祂、掌击祂的面颊、以唾沫覆盖祂的脸庞、以残酷的鞭笞、钉子和十字架撕裂祂身体的人。「所以无论何人,」伟大的保罗说,「不按规矩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体和血了」(哥林多前书 11:27)。「因为我们得知真道以后,若故意犯罪,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惟有战兢等候审判和那烧灭众敌人的烈火。人干犯摩西的律法,凭两三个见证人,尚且不得怜恤而死;何况人践踏神的儿子,将那使他成圣之约的血当作平常,又亵慢施恩的圣灵,你们想,他要受的刑罚该是多么重呢?」(希伯来书 10:27-29)。「人应当自己省察」(哥林多前书 11:28),在未接近圣奥秘之前,应当仔细审视自己——如果他沉溺于罪恶的污秽中,就当远离这可怕的领受,以免以最深重的罪过:即对基督的圣奥秘的侮辱、对基督的侮辱,来完成并印证自己的罪恶。在胆敢进入神子婚筵之前,当先顾虑自己的灵魂衣裳:它借着我们悔改之时主那不可言喻的怜悯,得以洗净,从罪恶的污点中洁净出来,无论这些污点如何。可敬者马可·波德维日尼克提出了以下论述:「在撒种与收割之间,定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因此我们不相信报应」91。几乎所有不配领受圣奥秘的人,都容易陷入这种不信。他们从罪恶的恶臭中接近基督的奥秘,领受奥秘之后又跌入罪恶的恶臭,看不见自己身上有即刻的惩罚,于是就认为绝不会有任何惩罚随之而来。这是错误的结论!犹太人曾被预言将因弑神之罪遭受决定性的刑罚;但这刑罚是在这最可怕的罪行发生几十年之后才降临。上帝那不可言喻的怜悯和恒久忍耐仍在等待他们的悔改。这种怜悯和恒久忍耐也在等待我们的悔改。刑罚一再延迟,一再推迟,但它必然会降临在那些不肯悔改的、故意的、顽固的罪人身上。我们最常看到它的开端,是在猝死之中,或是在那种剥夺了悔改可能性的疾病所导致的死亡之中。真正的刑罚,则是在阴间的国度里执行。「不要自欺,」使徒说,「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加拉太书 6:7-8)。
今日,在逾越节的预表性筵席尝毕,接着又举行了晚间的宴席之后,在基督即将走向为我们带来救赎的苦难之前,由这位神而人者设立了圣体圣事(Eucharistia)的奥秘92。十二使徒是这次晚宴的参与者。为了追忆并庆祝这一伟大的事件,神圣的教会在大斋期的濯足节(Великий четверток)会将她的儿女们聚集到她的怀抱中,参加圣神礼仪(Божественная Литургия)。这与平日不同,圣礼在下午的晚间时分举行,以便圣事的施行和领受圣体圣血(Святым Тайнам)正好是在主第一次施行这奥秘,并宣告邀请众人领受祂的圣体与圣血的同一时刻。因此,这一伟大的事件,通过追忆它时的环境布置,鲜活地铭刻在我们的灵魂中,而主所留下的「你们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哥林多前书 11:24)这一遗训也得以特别精确地执行。 圣巴西略大牧(Василий Великий)引述圣经和圣传的记载,叙述道:「主,当祂即将走向那自愿的、永恒可记、赐予生命的死亡时,在祂为世界的生命而舍弃自己的那一夜,祂拿起圣洁无瑕的双手上的饼,指示给父上帝,祝谢、祝福、祝圣、擘开,然后分给祂的门徒和使徒,说:『你们拿去吃吧: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擘开的』(哥林多前书 11:24,马太福音 26:26),为的是罪得赦免。同样,祂拿起葡萄树的果子所酿的杯,调和、祝谢、祝福、祝圣,然后分给祂的圣门徒和使徒,说:『你们都喝这个吧,这是我新约的血,为你们、为许多人流出的,为的是罪得赦免』(马太福音 26:27-28)」93。 这身体和血是神而人者真实的圣体和圣血,是祂从至圣童贞女那里取来的;这身体和血是神圣的,因为它们真实地与神性结合了94。圣约翰·大马士革(Иоанн Дамаскин)说:「并非升天之体从天上降下,而是饼和酒本身被转化成了上帝的圣体和圣血。如果你要问这是如何成就的,你只需听闻:这是由圣灵成就的,正如主藉着圣灵从至圣的诞神女(Богородицы)那里为自己和在自己里面构成了肉身一样。我们对此无知更多;我们只知道上帝的道是真实的、有效的、全能的。祂作为的方式是不可探究的」95。 「你们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世界的救主在楼上的房间与祂所拣选的门徒单独相处,举行最后的晚餐时,对他们说了这句话。主的这一命令至今仍在普世、在所有属于正教会的圣殿中得以执行。这是一个多么全能的命令啊!它被赋予了十二个最普通的渔夫和税吏;它是在一次谦卑的、临终前的晚宴上颁布的,那次晚宴中宣告了许多即将立即应验的痛苦预言;它是在夜晚的寂静和昏暗中,在楼上的房间——构成房屋上层、独立部分的房间——的幽静中颁布的,但它在全地发挥作用,穿越了世纪,穿越了千年。
神圣礼仪在其整个过程之中,以其全部的仪式,呈现出对主的一系列连贯的回忆与纪念。就连预备饼与酒以供祝圣,也是从这纪念开始。 神父身着全套祭服,在开始神圣礼仪之前,要举行「奉献礼」(Proskomedia)——这是奉献饼和酒,并预备它们成为举行礼仪所需形态的仪式。神父取用奉献饼(Prosfora),用圣矛在其上划十字圣号三次,并三次诵念以下话语:「为纪念我们的主、我们的神、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96。在接下来的行动中,他说道,主「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羔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祂也是这样不开口」(以赛亚书 53:7)97。接着,又纪念了主受难的不同事件。 这些预备好的饼和酒,因着至圣的回忆而得以祝圣,获得了基督圣体与宝血的「象征」98的意义和称谓。 随后,神圣礼仪便开始了。在主教或神父呼求圣灵降临并祝圣这些「象征」之后,这些基督圣体与宝血的「象征」便变质(transsubstantiate)成为基督的圣体与宝血。 在举行这伟大的奥秘(sacrament)之时,要咏唱以下诗歌:「我们歌颂祢,我们称颂祢,我们感谢祢,并向祢祈求,我们的神。」这诗歌乃是重复主在最后的晚餐上,祝圣饼和酒并使之变质成为祂的圣体和宝血时所说出的祝福、感谢和赞美。 在举行这伟大的奥秘时,容不下其他的话语。这奥秘是不可思议的,是无法解释的。在它面前,无论人智还是天使的智慧都应当怀着敬畏之心,因着满溢的敬畏而保持静默。即使允许发出言语和声音,也只应当表达出唯一的感谢和赞美,它们与敬畏的静默是等同和同义的。
此一恩赐的珍贵、神圣、崇高与神性,可以借由对上帝的感恩与颂赞,得到难以言喻的阐明。
此圣奥秘之宏大,将相应之职责托付予吾辈。吾辈非仅当将灵魂,亦当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罗马书 12:1)。「身体献与主,主为身体」(哥林多前书 6:13)。「你们的身体是基督的肢体」(哥林多前书 6:15),使徒如此言说。人之命定,无论灵魂抑或身体,皆当成为上帝之居所(哥林多后书 6:16),神性之器皿(帖撒罗尼迦前书 4:4)。与此命定相符,灵魂必须被调和,身体亦当被调和。灵魂若从撒旦处借得其情性,实不可能、绝不可能接纳上帝!身体若为不洁之情欲所主宰,实不可能接纳上帝。上帝已严厉警告,禁止如此接纳。凡践踏上帝之禁令者,凡践踏上帝之宏大者,凡践踏上帝自身者,所犯之罪重逾无量。
我们要使我们的身体,脱离那粗陋、脱离那罪恶的贪欲、追求与迷恋。我们要洁净我们的灵魂,不仅要洁净那些专属于灵魂的激情:诸如愤怒、贪恋钱财、虚荣心以及其他类似的,也要洁净那些身体传染给灵魂的激情,诸如贪食纵欲与淫荡好色。我们要洁净那属于我们精神的污秽,洁净那虚假、亵渎上帝的思想,洁净那错误的感触,所有这些都构成了自欺、盲目、与永恒死亡的殛毙。我们的解放是藉著神圣的真理所成就的(约翰福音 8:32)。我们的解放与洁净是藉著在饮食上节制过度,藉著警醒,藉著虔诚的站立与跪拜,藉著约束那不谨慎与好奇的:目光、触觉、听觉以及其他肉体的感官所成就的,因为罪恶由此进入灵魂,玷污了身体与灵魂。我们的解放与洁净是藉著上帝的圣言所成就的(哥林多前书 11:29)。我们要以阅读上帝的圣言来喂养自己,在我们内心激发上帝的圣言,使之成为行动,藉著按照主所昭示给我们的旨意与遗训去行,使上帝的圣言得以运作。我们应当时常藉著虔诚的沉思与默观,在我们的记忆中更新我们救主的受难,祂在十字架上的死亡,借此我们从旧有的死亡中被赎回,以及祂的尘世生活——那是谦卑与爱的不断表达——祂在匮乏中度过,充满了忧患。我们要坚定地立志,要明智且敬畏上帝地度过我们这短暂的尘世客旅。我们要用它来预备自己进入永恒,预备自己面对上帝的审判。为此,我们需要对自己保持细心的警醒,需要按照福音的教导细心调整自己,需要藉著忏悔细心修正过失与偏离。世人之子的狂欢是可怕的,他们对朽坏之物的持续分心与多虑,他们对虚妄世界诱惑的沉醉。在这种状态中,潜藏著灭亡的条件。永恒的死亡已经为那些自愿的牺牲者敞开了黑暗、阴森的巨口,在上帝许可的第一个示意下,在上帝等候罪人悔改的恒久忍耐结束后,在上帝坚决地离弃那些不肯悔改的罪人时,它就准备好要吞噬与吞灭他们了。我们要惧怕陷入这种确实可怕的境地!我们要及时且适时地将我们所有的力量都投向上帝,以便永远归属于祂,并在归属于祂之中,在时间与永恒中寻获我们的救赎与至福。在这样的生命行径中,当它持续不断,并以此证明我们对上帝的忠诚时,神圣的恩典就会覆庇我们,坚固我们那摇摆不定的苦修,改变并重塑它,赐予我们一种新的、强大的、属灵的、属天的苦修——藉著这种苦修,祂引导我们进入快速且丰盛的进步。即便是在人自身的苦修中——恩典也协助人自身的苦修,只是没有显现出来——上帝的仆人,虽然仍在与激情搏斗,但当他在灵魂的破碎与完全意识到自身的不配中领受基督的圣体与宝血时,他已经是堪当地领受了。基督的圣体与宝血有助于他的苦修,那殉道般的苦修:它们按照祂慈悲的神圣审判洁净并惩戒他,焚烧并消灭他自身无法察觉,也无法自行消灭的污秽。当苦修者被恩典所覆庇后,基督的圣体与宝血就会赋予他生命,在他内心唤起新的、直到那时对他而言完全陌生的、属灵的、更高的理解与感触,启示神圣的奥秘,充满圣灵的作为,赐予谦卑,其深度与由此产生的奇妙安宁,是无法与受制于激情与堕落之灵的痛苦所带来的谦卑相比的。「但与主连合的,便是与主成为一灵了」(哥林多前书 6:17)。主是灵,主将那与祂紧密相连的人,与祂自己联合,使之成为灵,尽管这个人仍活在肉身中;这个人成为属灵的,从主的灵中汲取属灵的特质,同时,那些兽性的特质,如同从愈合的伤口脱落的痂皮一般,从他身上分离并脱落,这些特质是堕落传染给他的。按照福音诫命的生活,在破碎灵魂中的祈祷,引导人与主联合;这种联合是藉著神圣的恩典与领受基督至圣的神圣圣体与宝血而达至圆满的。
上主曾以从天而降的吗哪,喂养祂蒙拣选的子民——以色列人,那时这民族正旅经旷野,从埃及前往应许之地:「祂降下吗哪给他们吃,」经文说,「并将天上的粮食赐给他们。人吃了天使的食物。」(诗篇 77:24-25,约翰福音 6:32)。这粮食预表了基督,祂以自己的圣言(马太福音 4:4)、自己的圣体和宝血,喂养那些在流放的幽谷中漂泊的基督徒,他们前行并上升至天上的家园,尽管障碍重重、苦难多端、灾祸无数。 埃及象征着人类堕落的状态,即被罪恶和堕落之灵奴役的状态。出埃及象征着弃绝罪恶的生活,接受对基督的信仰,开始遵照基督的诫命而生活。应许之地是天堂;旷野之旅是尘世的生命;天上的粮食是基督。「因为上主的粮,就是那从天上降下来,赐生命给世界的。」(约翰福音 6:33)。 「你们的祖宗,」基督对新以色列人谈论旧以色列人时说,「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叫人吃了就不死。」(约翰福音 6:49-50)——无论是尘世生命中,还是在灵魂与肉体分离、肉体死亡之后,都不会遭受永远的死亡。阿门。
Великое Зрелище Распятия: Сын Божий, вочеловечившийся, обруганный и убитый человеками.
伟大的受难景象:上帝之子,成为人,被世人辱骂与杀害。
圣周五晚课讲道
「所有聚集观看这景象的民众,看见所发生的事,都捶著自己的胸膛回去了。」(路加福音 23:48)。
那是一个怎样的景象,使观看之人陷入完全的困惑?那是一个怎样的景象,使观看之人的口舌缄默无语,同时又震撼他们的灵魂?他们来到这景象前,是为满足好奇心;他们离开这景象时,却捶胸顿足,带着可怕的困惑离去……这景象究竟是什么?
这景象并非仅有人类目睹——上帝所有的天使也以恐惧和至深的虔敬凝视着它;天上的事物已不再吸引他们的注意;他们的目光投向并紧系于这在地上显现的景象。太阳看到了它从未见过的,且因无法承受所见而遮蔽了它的光芒,如同人在面对眼睛无法忍受的景象时闭上双眼;它穿上了深沉的黑暗,以黑暗表达出忧伤,这忧伤如死亡一般苦涩。大地在它之上所发生的事件下颤抖和震动。旧约教会撕裂了它那华丽的幔子;正如在不可避免、决定性的灾难中,最珍贵的衣裳也会被撕裂而不被顾惜。「所有前来观看这景象的民众,看到所发生的一切,捶胸顿足,转身离去」……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这是我们如今在追忆中所默观的景象,在正进行的教会侍奉中,在我们眼前所摆放的神圣圣像里。这景象是上帝之子,自天而降,为救赎世人而成为肉身,却为世人所辱骂、所杀害。
何种感受,若非惊怖之情,能完全笼罩人心于此景象?何种境地,若非全然困惑之态,能成为心灵之境?何言能于此景象中道出?凡人之言,岂非未出唇齿即已滞于口中?「凡来观此景象之众人,目睹所行之事,皆捶胸而回。」
那些前来观看救主、观看祂悬于十字架木上,如同熟透而赤红的果实的人们,他们带着试探的念头,带着虚妄而膨胀的自负而来,如今却捶胸而回,满是困惑与惊骇。 信仰在他们心中沉默不语。 向他们发出呼喊的是那黯淡了的太阳,向他们发出呼喊的是那颤抖了的大地,向他们发出呼喊的是那崩裂的磐石,它们发出巨响,裂开并耸立在死者墓穴之上,那些死者因救主的死亡而突然获得了生命。 那些徒然好奇的人们在惊恐中归去:这种惊恐并非源于那已完成的弑神之罪——而是源于那无知觉的、颤栗的自然的威严目光与声音,自然表达了它对上帝的认识,而人却未能认识祂。 「他们捶着自己的胸膛归去」(Биюще перси своя, возвращахуся),他们为自己、为自己的血肉之躯而恐惧,正是为了满足这血肉,上帝—人(Богочеловека)的宝血被倾流,身体被撕裂。
当那些安息于律法,夸耀自己对律法拥有广泛而精确知识的犹太人,看到律法和先知所预言的事件,看到他们自己无意识地充当祭司所献上的那自愿的祭物时,他们感到困惑不解;当犹太人困惑不解,怀著恐惧和对自身灾难的黑暗预感而折返时——一个外邦人,一位百夫长,他始终不离地站在十字架和祭物面前。他无法离去,因为他统管著守卫这祭物的士兵;他被赐予了这个幸运的「无法离去」,因为在他的心中隐藏著一份信德,这信德对鉴察人心者(Сердцеведца)来说是显明的。当大自然宣告了它对上帝的告白时,百夫长回应了大自然那奥秘的声音,以一个公开的、众人面前的告白,回应了大自然那奥秘的告白。「这人真是神的儿子。」他对眼前被处决的、悬挂在那里的陌生人说道,认出这位被处决的陌生人就是上帝(马太福音 27:54)。
那些以熟知律法字句和自己外表仪式上的义行而自傲的犹太人,在木头上被钉死的「人子」和「神子」面前感到困惑不解。一方面,地震、圣殿幔子的裂开、正午时分降临的深沉黑暗等异象震撼着他们;另一方面,肉体的理智和骄傲的自我欺骗又使他们盲目和刚硬,这些观念将弥赛亚描绘成一位拥有世间荣耀光辉、华丽的君王、宇宙的征服者、率领着无数军队、被众多奢华朝臣环绕的人物。就在这时,一位外邦的士兵承认这位被处决的异乡人是神;就在这时,一位刑事罪犯也承认祂是神。 「从十字架上下来吧!」那些盲目的犹太大祭司和文士们嘲弄着这位「神人」,他们不明白自己献上了怎样一个至圣的祭品,怎样一个至圣全能的燔祭给神。「从十字架上下来吧,好让我们看见就相信!」(马可福音 15:30,32) 就在这时,这个粗鄙无知的强盗承认祂是神,因为祂升上十字架是出于祂神圣的公义,而非出于祂自身的罪恶。他用肉眼看见了一个赤裸的人,与自己一同被钉在身旁,遭受着同样的命运,一个无助的穷人,被宗教和世俗权柄所定罪,被折磨、被处死,并且仍在承受着一切仇恨言辞的折磨和苦害;然而,他却用心灵的谦卑之眼看见了神。世间强大、荣耀、有智慧、自以为义的人们向神倾泻着侮辱和嘲笑,而这个强盗却向祂发出了适时而成功的祈祷:「主啊,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路加福音 23:42)
永贞童女、上帝之母,立于十字架旁,立于被钉于其上的吾主身侧。悲恸如剑,刺穿圣心:此乃圣洁长者西美翁之预言,正在应验99,圣洁领受上帝者曾向至圣童女言说(路加福音 2:35)。然圣母深知,在十字架上所成就者,乃人类之救赎;圣母深知,其圣子、上帝之子,乐意登上十字架,为被弃绝之人类,献上和解之祭;圣母深知,吾主借由死亡完成人类之救赎后,必将复活,并使人类与其一同复活;圣母深知此一切——故而默然无语。面对事件之宏伟,圣母默然无语;源于过量之悲苦,圣母默然无语;面对正在成就之上主旨意,圣母默然无语,因无有声音可违逆其定旨。
主所爱的门徒站在十字架旁。他凝视著十字架的高度——在不可思议的自愿牺牲之爱中,默观著神圣的爱。神圣的爱是神学的泉源。她是圣灵的恩赐,而神学也是圣灵的恩赐(罗马书 5:5)。她向使徒们启示了救赎的奥秘意义。「神的爱催逼著我们,」基督的门徒和使者在论述神学时说道:「我们如此判断:若一人为众人死,则众人皆已死」(哥林多后书 5:14)。由于主对人类所怀有的无限之爱,这爱唯有主能拥有,全人类在主的位格中受难于十字架上,并在主的位格中死去。既然人类在他里面受难,也就在他里面得称为义;既然在他里面死去,也就在他里面得以活化。主的死亡成了生命的泉源。
突然间,被钉十字架的主发出了声音,自十字架向常贞女言说:「妇人,看,你的儿子。」接着,祂向那受钟爱的门徒言说:「看,你的母亲。」(约翰福音 19:26-27)。主在十字架的木头上,废除了我们先祖在乐园之树下所犯的罪愆,借由祂那赋予生命的死亡,祂使人类诞生进入新的生命。主取得了人类始祖的权柄,并宣布祂按人性而言的母亲,亦是祂的门徒,以及祂所有门徒——基督徒族群——的母亲。旧亚当被新亚当取代,堕落的夏娃被无瑕的玛利亚取代。「只是过犯不如恩赐,」使徒说,「若因一人的过犯,众人都死了,何况神的恩典,与因耶稣基督一人恩典中的赏赐,岂不更加倍地临到众人吗?」(罗马书 5:15)。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居中,那无数且不可言喻的恩泽倾注于人类:所成就的不仅是人类的救赎,更是使他们被收养为上帝的儿女。
在领受了这伟大事件的默观之光后,我等挚爱的弟兄们,让我们回到各自的家中,并带走那些深沉而有益于救赎的思虑,让这些思虑叩击我们的心扉。我们回忆了,我们活生生地默观了那神圣之爱的作为,这作为超越了言语,超越了理解。 殉道者们以他们的热血洪流来回应这爱,他们将血倾流如水;可敬者们以他们对肉体连同「情欲与贪欲」(加拉太书 5:24)的治死来回应这爱;许多罪人以泪水、以心灵的叹息、以对自己罪过的忏悔来回应这爱,并从中汲取了灵魂的痊愈;许多受苦于忧伤与疾病的人,也回应了这爱,而这爱以神圣的慰藉将他们的忧伤调和。 愿我们也回应我们主对我们的爱,以对祂之爱的同感:即是,以祂至圣的诫命来生活。这是祂向我们所求的爱之标记,也唯独是祂所接纳的爱之标记。「人若爱我,」(祂说,)「就必遵守我的道:不爱我的,就不遵守我的话。」(约翰福音 14:23-24) 如果我们不以对祂的爱来回应主对我们的爱,那么,难道那神人之血为我们白白地流了吗?难道祂那至圣的身体为我们白白地受尽折磨了吗?难道那伟大的祭牲白白地被放在十字架的祭坛上并被宰献了吗? 祂为我们的救赎所作的代祷是全能的;祂对那些藐视祂的人所发出的控诉也是全能的。义人亚伯的血声从地上升到天上,来到上帝面前,控告了那流他血的人;而这伟大祭牲的声音,却回荡在诸天之中,在神性的宝座之上,那伟大的祭牲正坐于其上。祂控诉的声音,同时也是上帝的谕旨,宣告著对上帝之子的仇敌与轻蔑者永远的刑罚。 「我血有什么益处?我归于朽坏时,有何益处?」(诗篇 29:10)至圣的祭牲这样宣告,祂控告那些被祂所救赎的基督徒,那些领受了祂的代价在自己里面,却又将祂和自己一同投入罪恶的恶臭之中的人。 这种可怕的罪行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就是那「取了基督的肢体——即是自己被基督救赎且属于基督的灵魂与身体,却使它们成为妓女的肢体」(哥林多前书 6:15),以与罪恶的各种结合来行事的人。「岂不知,」使徒说,「你们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若有人毁坏神的殿,神必要毁坏那人。」(哥林多前书 3:16-17)阿们。
Блаженство не видевших, но уверовавших, и стяжание живой веры через послушание заповедям Христовым.
未曾目睹却已笃信者的福分,以及借由遵行基督诫命而获得的活泼信德。
复活节次周主日讲道:论基督信仰
「那没有看见却相信的人,是有福的。」(约翰福音 20:29)
这些话是主对着祂那忠诚的门徒说的,这位门徒曾拒绝相信主的复活,当时是他的弟兄、众使徒将主复活的事告诉了他;主对着这位门徒说了这些话,他曾声称,除非他亲自确证这奇妙无比、对全人类又如此重大的事件,否则他不会相信主的复活。 「我们看见了主,」那些圣使徒们喜悦地对圣使徒托马斯(Фома,即多马)说。在祂复活的当天晚上,主曾向他们显现,祂进入那间楼房,却没有打开房门。楼房为了提防犹太人的仇恨而紧紧关闭并上锁,他们刚刚犯下弑神之罪,并采取了一切措施来阻止先前所预言的复活。 「我非看见祂手上的钉痕,」托马斯回答道,他因这最喜悦的消息而感到困惑,「又用指头探入那钉痕,又用手探入祂的肋旁,我总不信。」(约翰福音 20:25)。 这并非表达了敌对上帝的不信,而是表达了难以言喻的喜乐;这是灵魂面对那超越人类心智的事件的伟大,面对那改变了人类境况的事件的伟大所发出的表达。人类与基督一同,并在基督里复活了。
至善的主并未耽延,即刻将他所渴慕的凭证赐予了他所爱的门徒。在祂首次向众使徒显现一周之后,主再次向他们显现,那时他们又聚集在一起,多马也在其中。因惧怕犹太人,门是关闭的,如同先前一样。使徒们突然看见主站在他们中间。 祂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 接着,祂转向多马,对他说:「伸过你的指头来,看看我的手;伸出你的手来,探入我的肋旁;不要作不信的人,而要作信的人」(约翰福音 20:26-27)。 主用这些话表明,祂以其神性的无所不在,那时也身处于祂的门徒之中,就在多马以为祂不在场,并在他们述说祂复活之事时,表露其困惑不解的心境之时。多马渴望得到复活的凭证:他得到了无可比拟的更高层次的凭证,以至于他不再关注复活的凭证。 「我的主!我的神!」多马呼喊道(约翰福音 20:28)。 「既已确信您的神性,我便不再寻求复活的凭证。对于您这位全能的神而言,一切超越人类理解的作为皆是可能的。」
主对宗徒的表白所回应的是,祂称颂了那些未曾亲眼看见却已信服的人。主也记念了我们,记念了所有未曾以肉眼瞻仰祂的人!祂记念了我们,这些在空间与时间上都远离祂的人!祂记念我们,正是在祂取了人性、为人类献上自身为祭、并已因复活的荣耀而得光荣,站在祂圣徒宗徒们中间的时候!主也未曾忘记我们,这些此时此刻在祂圣殿中,记念着一个与我们相隔十八个世纪之久事件的人。我们也是有福的,虽然未曾亲见祂,却信服于祂!我们之中那些信服于祂的人是有福的!这事物的精髓,就在于信心。信心使人亲近上帝,使人归属于上帝;信心将使人得见上帝的面容,并在今世生命的末日、永恒之日的开端,将人安置在上帝宝座的右侧,以得享永远瞻仰上帝、永远在上帝中得享喜悦、永远与上帝一同为王的福分。
「那些没有看见却相信的人,是有福的。」主用这些话,将世上所有时代的一切信徒,与众使徒合而为一。当祂为了使徒们向父献上祷告,在祂走向为我们带来救赎的苦难之前,祂便将所有真基督徒与使徒们联合起来。「我所求的不单是这些人,」祂说,我所求的不单是使徒们,「也是那些因他们的话而信我的人」(约翰福音 17:20)。因此,在此处也是如此:祂使教会的所有儿女都分享使徒的福分。「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它们看得见,」祂对使徒们说,「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它们听得见。我实在告诉你们,有许多旧约的先知和义人,切望看见你们所看见的,却没有看见;切望听见你们所听见的,却没有听见」(马太福音 13:16-17)。这些有福的亲眼见证者和圣道的仆人,将他们所见所闻的传给了我们(路加福音 1:3),当「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圣道的一位亲眼见证者说,「我们也见过祂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充满了恩典和真理」(约翰福音 1:14)。使徒们清晰的叙述,使我们仿佛也成了那些事件的目击者,而使徒们正是它们的亲眼见证人。借着教会的圣事,我们得以与主进入实质的契合,并借着这些圣事而持守在这契合之中。对肉眼不可见的上帝,活泼的信心使祂显现在灵魂之眼——理智——面前(希伯来书 11:27)。按照主的诫命生活,为我们带来了主奥秘的显现。当主的门徒——从福音中形成并被理智所接纳的观念——聚集在心中,关闭心门,以防犹太人——那些敌对主、否认祂至圣教诲的思虑——潜入其中时,祂便在心灵深处以属灵的方式显现。
作为圣使徒境地的分享者,我们敢于断言,我们的境地比旧约时代的义人更为有福。他们相信那将要来的救赎主,而我们相信那位已经降临并完成了救赎的主。恩典的诸般恩赐曾应许给他们,而我们已丰盛地领受了这些恩赐,并将它们握在手中,按照我们的意愿使用它们。施恩者是无限的富足和慷慨。如果我们感到有所匮乏,那责任全在于我们,仅仅在于我们。对恩典诸般恩赐缺乏感受,是由于我们信心上的软弱;更坦率地说:是由于我们对信心的弃绝。
我们为何没有信德? 盖因我们未曾接受,亦不愿付出任何努力来研习基督宗教,来借由听闻(罗马书 10:17)获取信德——此信德带来对基督宗教清晰的理论认知;来借由行为(雅各书 2:18)获取信德——此信德带来对基督宗教实践的认知。 借由这两种认知,获取它们的人得以提升,被上帝亲自提升。因为他以他力所能及、在他掌控范围之内的见证,证明了自己渴慕认识上帝的真诚。他被提升至奥秘、本质性的属灵认知,此认知恒常与活泼的信德相连。「有了我的诫命又遵守的人,这人就是爱我的人,」主说,「爱我的人,我父要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我要亲自向他显现」(约翰福音 14:21)。
基督教可比拟作一优美广袤之海港,凡各等尺寸、各式构造之舟楫,皆可同享停泊之便利。于此港湾中,卑微渔人之小舟得其庇护,载负百货之巨贾商船亦得其庇所,武装无数毁灭与死亡器具之钢铁巨舰亦得其容身,乃至帝王显贵为隆重与游乐之行而设之华丽游艇,亦得其安歇。基督教以其衷怀接纳人,无论其年岁、境况、地位、才具、教育程度如何:皆接纳而拯救之。 「你若口称主耶稣为主,心信神叫祂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罗马书 10:9-10)。凡以全心之真诚,于正教教会之怀中接受基督教者,即得拯救,因唯有此教会,方存留真实之基督教。所有人类皆以同一代价——基督——赎回,而于救赎之事工中,唯一有意义者,乃赎罪之代价。此代价施予每一愿意被赎、相信此代价之意义并承认此意义之人,不分彼此,不偏待人。承认赎罪代价之意义,即同时否认自身一切之价值与尊严。赎罪之代价,乃于舍己之条件下施予。最单纯之人,于属世之元素中毫无发展者,借基督教之居间,与最有学问之士、与智者同等得救。 基督教作为全善上帝之恩赐,充盈满足一切所需:发自内心之真诚信仰,可为婴孩与单纯之人取代理解力,而智者若依正当途径(哥林多前书 3:18)就近基督教,必于其中寻得无穷之深度,与不可企及之智慧高度。于基督教中,隐藏着真实之神学,与纯正之心理学及形而上学。唯有基督徒,方能获取人可及之正确认知,关于人自身、关于圣洁与被弃之灵,以及关于肉眼所不见之世界。由基督教所赐予之启迪,形成了一种对人类学识之看法,此看法正是上帝对学问之看法。「今世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此意念构成了彼等之学识,「都是虚妄的」(哥林多前书 3:19-20)。 这些意念,或说认知,仅关乎暂且与虚妄之事,导致拥有者陷入虚荣、骄傲、自欺,将生命消磨于仅关乎朽坏与短暂之事之忧虑,陷入罪恶之生活,以至弃绝并遗忘上帝与永恒。而当人未被基督之光照亮,却敢于论断属灵之事时,其心智便如同徘徊于幽暗、无边之旷野,非但无法获得真实之认知——此乃其绝无可能获得者——反而编造臆想与幻梦,以晦涩与复杂之言辞包裹之,并以此欺骗自身与近人,将本应视为心智狂乱与损伤之处,却全盘认作智慧。
奇哉,那些与基督同时代的人,亲见祂、亲闻祂至圣的教诲、亲睹祂惊人的神迹,却不信祂,其心灵之盲昧与刚硬,实令人惊愕。 先知站于七个世纪之前,如同立于遥远高山之巅,惊异于世人之麻木不仁,对著这群活著的死者大众呼喊:「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领悟」(马太福音 13:14)。 同样地,现今许多人对基督教亦不信,尽管它闪耀著至为清晰的真理之光,这也同样令人诧异。圣经解释了这种不信的原因,说:「因为这百姓心里脂油满了」(马太福音 13:15)。他们的心,因著属世的生活,变得肉体化、变得迟钝;它对一切属灵、永恒和神圣之事,变得盲目、聋聩,变得死寂。
对基督教的研习,以全然的确定与果决,证明了它的真理性。由正确研习基督教所获得的信念,即基督教所传授的关于所有不可见事物存在的信念,远比感官所给予的、关于可见事物存在的信念更为强烈。这个信念是如此真实,以至于千千万万的人舍弃了可见之物,为要获得不可见之物;他们毫不犹豫地以鲜血印证这信念,也毫不畏惧那极度残酷的刑罚,尽管狂妄与癫狂曾试图以此强迫他们否认自己的信仰。
纵然是最粗略地瞥视基督教的创立与传播,也令人惊叹不已。它向整个宇宙宣告:基督教的建立绝非出于人手,而是神圣的设立。主既取了人性,却乐意显现于世,并非带着地上辉煌的荣耀,而是处在属世的卑微境地。祂按肉身出自王族;但这族系久已从君王的宝座高处跌落,从王宫中迁出,进入茅舍,归入寻常百姓之列,其地位乃是藉双手劳作以谋生计的平民。 神人既未借助任何属人的力量与光荣,也未采纳任何属人的智慧。祂并未受过教育(约翰福音 7:15)。祂在三十岁时开始传道,从同样的平民阶层中拣选了十二位门徒,祂自己也属于这一阶层。这些门徒都是极朴实、未受教育、不识字的人,正如福音书以堕落本性的起初发展而言,称他们为婴孩(使徒行传 4:13)。这些便是将要成为基督教奠基者的人。
这位导师向这些门徒立下了何种遗命,又预示了何种将来? 祂立下遗命,要他们在祂身上认出那位道成肉身的上帝,并将这信念传予整个世界;使整个世界转向服事和敬拜祂,同时摧毁世上一切的宗教。 祂也立下遗命,要求他们和所有信祂的人,为了信靠祂并与祂联合,必须弃绝世俗的享乐,并弃绝自我。 论及祂自己,祂说祂将遭受罪犯所受的羞辱之刑,然后将万物都吸引归向自己。 论及他们,祂说他们将被万人憎恶、遭受逼迫、甚至被杀害;祂说他们将以自己的教诲得获所有世人,克服并践踏世上有权势者和有智慧者;祂说他们被差遣,如同羊进入狼群(马太福音 10:16);祂说经过这场争战,这些羊群将成为决定性的胜利者。
依照尘世的思辨,基督教的设立是全然不合情理的;开创者的设想——不过是为幻想和虚荣所惑之人的空想;其实现所凭借的工具和手段——微不足道,荒诞不经,甚至可笑;在这项方方面面都与世间万物格格不入的事业中,人们看到了它的不可能,看到了毁灭与开端同时并存。导师仅仅用了三年时间来教导门徒;他未曾费心让他们至少掌握读写能力,而这对于阅读《圣经》是必要的;他们的生计亦未得到任何保障:相反地,他要求他们不蓄财物,并以应许代替现成的物质资助,承诺上帝的旨意(Промыслом Божиим)会为他们提供今生所需的一切。
在基督教本身的确立中,一个人类理智无法解释的景象被观照;随后,一个同样奇异的景象,展现于紧随确立之后发生的事件。事件始于耶路撒冷,并在极短的时间内 ох盖了整个世界。 神人被钉于十字架的木头上。在那个时代,十字架上的死刑等同于现今绞刑架上的处决。绞刑架用于处决那些被希望以死亡方式本身加以羞辱的刑事罪犯。 神人,赤裸地悬挂在十字架上,被辱骂所环绕,开始了祂所预言的对人类的征服:「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翰福音 12:32)。当祂悬挂在十字架上时,一个与祂一同被钉的强盗承认祂是主,而看守祂的百夫长则承认祂是神的儿子。 在主升天后十天,圣灵降临在使徒们身上:他们充满了多样的智慧;那些对自己的语言掌握不正确、不识字的人,开始讲述世上所有的语言,开始行出最令人惊奇的神迹,开始解释他们从未读过的《圣经》。数以千计的犹太人接受了基督教。 因使徒们的成功而感到困惑的公会,由大祭司和其他犹太民族中最受尊敬、最有学识的人士组成,将这些未受过教育的使徒召到面前审问,听取了他们的回复和教义,对此他们无可反驳。找不到话语来反驳那表达真理的话语,公会转而诉诸威胁、殴打、囚禁和用石头砸死,以此暴露了自己的软弱和对手们的强大力量。 继公会之后,希律王起来反对使徒们,并为了公会最大的安慰(使徒行传 12:3),斩去其中一位使徒的头。耶路撒冷的迫害迫使许多基督的门徒离开。他们分散到世界各地,到处播种基督教,用自己的鲜血浇灌种子。 在二十年间,基督教 ох盖了整个世界。在基督复活五十年后,基督徒数量如此众多,以至于在罗马皇帝图拉真的一支东方军队中,就有一万一千名基督徒。他将他们全部处死,无一例外100,这令那些理智清醒的人感到惊讶,他们认为消灭自己的军队是极大的鲁莽。基督徒部队的首领罗米尔先是遭受 жестоко 的鞭打,然后被斩首。一万人被钉在亚拉腊山附近的旷野十字架上;其余的人则以各种方式被杀害。图拉真的行为在后来也有人效仿。
罗马的皇帝们,宇宙的主宰,以不和解的仇恨与暴政武装自己,对抗基督教。无论是凯尔特人,还是马科曼尼人,无论是阿提拉,还是盖塞里克,他们剿灭的罗马帝国人口,都不及那些迫害基督教的皇帝们所剿灭的多101。三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狼群与羔羊之间持续着血腥的争斗。一方动用刀剑、烈火、野兽、窒息的牢狱、饥饿与干渴,以及一切折磨和杀戮的手段;而另一方则以精神的力量、信德的力量、上帝(上帝)的力量来抗争,承受着最可怕的拷打,为信仰而慷慨就义。胜利为这场三世纪的争斗戴上了桂冠,在第四个世纪之初,基督的信仰成为了世间的主导。那些有权势的、有智慧的地上之人,都向着这些不识字的渔夫们的教诲俯首;所有的民族都向其俯首。十字架,这个曾是耻辱刑罚的标记,变成了最高荣誉的标记:君王与大主教们将其佩戴在头顶和胸前;它加冕于真上帝(上帝)的圣殿之上;它成为了每一位正教基督徒的标记,他们信德、希望与爱德的标记。谁能不在基督教的建立中,承认那超越人类理性与力量的上帝(上帝)的旨意、上帝(上帝)的能力、上帝(上帝)的作为呢?那不可能的、超自然的事情完成了,上帝(上帝)的创始与工作完成了。
从总体来看,基督教正是如此。若对基督教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则会导向一种更明确的信念,即其神圣性。最强烈的信念源于按照福音的诫命而生活,正如先知所说:「我藉着你的训词,得以明白」(诗篇 118:104)。由遵行诫命而产生的信念,是在人灵魂深处起作用的信念:它比任何来自外部的信念都更有力量。福音的诫命使灵魂得享平安、得以复苏、获得坚固。那些亲身感受到诫命之功效的人,便获得了对主耶稣基督的活泼信心,并以确定而坚决的告白,在主面前表达出这颗心所存的保证:「你有永生之道,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约翰福音 6:68-69)。
「将你的指头伸到这里来,」救主对那在信德中摇摆不定的门徒、那位因上帝之作为的伟大而心生困惑的门徒说,「伸出你的手来,……不要不信,总要信。」(约翰福音 20:27)。「你们摸我看看」(路加福音 24:39);开始遵照我诫命的指示去行,以顺从我旨意的生命来触摸我,你们就会看见我这位不可见者,你们将以心灵的属灵感受看见我;每个如此触摸我的人,都将确信我,并在寻获我的狂喜中,与我所爱的使徒一同呼喊:「我的主,我的神!」(约翰福音 20:28)。阿们。
Благоговейное размышление о подвиге святых жен и Иосифа с Никодимом при погребении Господа и таинстве нечувствия сердца, преображаемого благодатью.
虔敬沉思:圣女们、约瑟和尼哥德慕在安葬吾主时的功行,以及由恩典所转化之心灵麻木(nečuvstvie)的奥秘。
涂香妇女主日讲道:论及人之神魂的死寂
今日的《福音》(马可福音 16:1-8,路加福音 23:54-56,24:1-11,马太福音 28:1-10)所宣扬的,是圣洁妇女们的功业。她们在神人之子于世间游历时追随祂,目睹了祂的苦难,并亲身经历了祂的安葬。安葬是在星期五的傍晚完成的。 当犹太人的恶意如同从喷发的埃特纳火山中涌出的炽热熔岩般倾泻而出,不仅针对主,也针对所有亲近祂的人时;当圣使徒们被迫躲藏,或只能远远地观望这令人惊叹的事件时;当那位唯一的、因爱而无所畏惧的挚友,不离不弃地守候在主身边时;有一位门徒,他一向隐秘,由于惧怕公会的迫害,总是隐藏着他心中的信仰,他就是公会的尊贵成员约瑟。他突然间蔑视了一切的阻碍、犹豫和困惑,这些曾束缚和困扰着他的事物,他来到那冷酷而残忍的彼拉多面前,求取被羞辱处死者的遗体,他得到了遗体,并怀着虔敬与尊崇安葬了这具遗体。《福音》赋予了约瑟的行动以慷慨、勇敢的意义。事实也确实如此。 面对着施行了弑神之罪的公会,面对着参与了弑神之罪的耶路撒冷,这位公会成员将那被人类杀害的神人之子的遗体从十字架上卸下,运送到一个靠近城门和城墙的花园里。在那幽静与安宁之中,在树荫之下,在一个凿刻于完整的岩石中的新墓穴里,他倾注了丰盛的香料和膏油,将那具救赎了所有人类身体和灵魂的遗体安放其中。他用至洁的细麻布包裹了这遗体,如同包裹并珍藏着宝贵的财物。 另一位公会成员尼哥底母也参与了主的安葬,他曾于夜间来见主,并承认主是上帝的使者。 约瑟将一块巨石推到墓穴的门口——在《福音》中,这「门」指的是进入洞穴的低矮开口——然后他离开了,仿佛已经圆满地完成了他的职责。公会一直监视着约瑟的行动。在他离去之后,公会便急忙派人看守墓穴,并在封堵入口的石头上加盖了印记。 主的安葬,由祂的追随者和仇敌共同见证。 一些公会成员在狂乱和暴怒之中,犯下了极大的罪恶,却也在不自觉中完成了一场最伟大的献祭(使徒行传 3:17-18):他们藉着宰杀这至圣的祭物,救赎了人类,结束了那徒然的、预表性的祭祀序列,并使得这些祭祀及其设立本身变得不再必要。 而另一些公会成员,作为所有旧约义人的代表,以合乎上帝心意的方式和精神,侍奉了人类救赎主的安葬,并以此行动终结和印证了旧约之子的虔诚事业。 从那时起,新约的行动者们开始了他们独有的侍奉。
圣洁的妇女们在英勇的舍己上,并不逊于约瑟。她们在星期五参加了安葬,但她们认为在安息日——这安歇的日子——打扰那在神圣的幽暗和墓穴之封闭中所安歇的主的身体,是不被允许的。妇女们原打算以倾倒香膏于主的身体来表达她们对主的虔诚。在星期五从安葬之地回来后,她们立即购买了大量的芳香混合物,并等待着接下来的安息日之后的那一天,被称为七日的第一日,即主日。在这一天,太阳刚一升起,虔诚的妇女们就前往了坟墓。在路上,她们想起有块大石头被滚到坟墓入口处。这使她们忧虑,妇女们开始彼此说:「谁给我们把石头从墓门滚开呢?石头原来是很大的。」(马可福音 16:3-4) 当她们来到坟墓时,令她们惊奇的是,她们看到石头已经被滚开了。滚开它的是一位光芒四射、有能力的天使:他在主复活之后,从天降到那容纳了穹苍所不能容纳者的坟墓,使守卫们惊恐万状,同时也打破了封印,移开了那块沉重的石头。他坐在石头上,等待着妇女们的到来。当她们来到时,他向她们宣告了主的复活,并吩咐她们去告诉使徒们。因为她们对神人(基督)的虔诚,因为她们决意要尊崇那受到士兵守卫、并受到公会仇恨密切监视的至圣身体,这些圣洁的妇女们,作为人类中的第一批,得到了基督复活的准确而确凿的消息,并成为了复活的第一批有力的传扬者,因为她们是从天使口中听到这消息的。在至全至美的上帝那里,没有偏袒:所有的人在祂面前都是平等的,而在人类中,凡是以更大的舍己之心奔向神的人,将得到特别的、丰盛的、具有属灵之美感的上帝恩赐。「谁给我们把石头从墓门滚开呢?」圣洁妇女们的这些话语,有着它自身的奥秘意义。它如此具有教益性,以至于对邻人的爱和对他们灵魂益处的渴望,不允许我们对此保持沉默。
坟墓,即是吾人之心。心曾为圣殿,今却化为坟墓。基督借由洗礼之圣事进入其中,为要居于我等之内,并由我等发出行动。彼时,此心便得蒙圣化,成为上帝之殿。然我等却使旧人复苏,并恒常依从我等堕落之意愿与受谎言毒害之理性之牵引而行,从而夺去了基督行动之机会。藉洗礼而引入之基督,仍持续居于我等之内,却如同被我等之行为所创伤、所致死一般。此非人手所造之上帝圣殿,转变为一狭窄幽暗之坟墓。在坟墓之入口,一块「极其巨大」的石头被滚压过来。上帝之仇敌在坟墓旁设置了卫兵,用印记封固了被石头堵住的开口,将石头封印在磐石之上,以便除了重量之外,具有表征意义的印记也禁止人触碰此石。上帝之仇敌亲身监督此「致死」状态之保持!祂们深思熟虑并设置了所有障碍,为要阻止复活,妨碍复活,使复活成为不可能之事。
那块「石头」乃是灵魂中的一种病症,它使所有其他的病症得以毫发无损地存留,圣教父们称之为「不觉知」(нечувствие)102。许多人会说:「这是何种罪愆?我们闻所未闻。」按照教父们的定义,「不觉知」即是属灵感受的死灭,是人类精神对于属灵事物的无形死亡,同时对于物质事物的生活却全然发展。有时,由于长期的身体疾病,所有的力量都会耗尽,身体的一切机能都会枯萎,此时,疾病因找不到滋养而停止折磨体质;它离开病人,留给他的是衰竭,如同死灭一般,无法进行任何活动,原因在于受苦的煎熬,在于那可怕、无声的病态,它不以任何特别的痛苦表现出来。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人类的精神上。长期的疏忽生活,沉浸于不断的纷乱之中,在持续的主动犯罪之中,忘却了上帝、忘却了永恒,对福音的诫命与教诲不加留意或仅作最表层的关注,这一切都夺去了我们精神对于属灵事物的同感,使它对这些事物而言形同死灭。那些属灵的事物虽然存在,却对它不再存在,因为它对它们的生活已经终止:它所有的力量都指向了唯一的物质、短暂、虚妄、罪恶之物。
凡是愿意公正而深入地审察自己灵魂景况的人,都会在其中察觉到一种不觉知(不敏感)的病症,会察觉到它意义的广泛性,会察觉到它的沉重与重要性,并会承认:它是灵性死亡的彰显与证明。当我们想阅读上帝圣言时,何等的厌倦袭击了我们!我们所读的一切,如何显得难以理解、不值得注意、甚至怪异!我们如何渴望能尽快从这阅读中解脱出来!这是因为什么呢?乃是因为我们对上帝圣言没有共鸣。
当我们站立祈祷之时,所感受到的却是何等的干涸与冰冷!我们多么急切地想要结束我们这肤浅、充满散乱心神的祷告啊!这又是为何呢?乃因我们与上帝相隔绝:我们对上帝的存在所持的是一种死寂的信仰;祂在我们的感受之中并不存在。 永恒为何被我们遗忘?难道我们被排除于那些应当进入其无边领域的人们之外了吗?死亡难道不像它临到其他人那样,正与我们面对面地逼近吗?这是为何呢?乃因我们以全副心灵依恋于物质,从不思想,也不愿思想永恒,失去了对永恒宝贵的预感,却获得了对我们这尘世旅途的虚妄感受。这虚妄的感受将尘世生命呈现为无穷无尽。 我们被这虚妄的感受所欺骗和吸引,以至于按照它来安排我们所有的行动,将灵魂和肉身的能力献祭于腐朽,丝毫不关心那等待著我们的另一世界,尽管我们必然要成为那世界的永恒居民。 为何我们口中如泉水般涌流出空谈、嬉笑、论断邻人、以及对他们的刻薄嘲讽呢?为何我们毫不费力地在极为空虚的娱乐中度过许多时辰,却不觉得满足,反而试图以另一种虚妄的消遣来取代前一种,却不愿将最短暂的时间用来审视自己的罪过、为之哭泣呢? 乃因我们已对罪恶产生了共鸣,对一切虚妄之事,对一切将罪恶引入人内、并将罪恶存留于人内的事物产生了共鸣;乃因我们已失去了对一切将上帝所喜悦的德行引入人内、增长并存留于人内的操练的共鸣。 这不感受性是由敌对于上帝的世界以及敌对于上帝的堕落天使在我们自由意志的协同下,植入灵魂之中的。它藉著依照世界的原则生活而增长并坚固;它藉著追随自己堕落的理性和意志,藉著离弃事奉上帝,以及藉著敷衍了事地事奉上帝而增长并坚固。当这不感受性在灵魂中停留并成为其品质时,世界和世界的掌权者们便将他们的印记加盖于这块石头之上。 这印记乃在于人类精神与堕落灵体之间的相通,在于人类精神接纳了由堕落灵体在其上所产生的印象,在于屈服于被弃绝灵体强制的影响与支配之下。
「谁能为我们把石头从坟墓门口滚开呢?」 这是一个充满了关切、忧伤与困惑的问题。那些抛弃了服事世界与罪恶,转而归向主耶稣的灵魂,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份关切、这份忧伤、这份困惑。在他们的眼前,不敏感的弊病,以其全部的可怕和意义,显露了出来。他们渴望以痛悔之心祷告,渴望专心研读圣言而不再阅读其他一切书籍,渴望持续不断地反省自己的罪恶,持续不断地为此而痛苦忧伤。简而言之,他们渴望归属于上帝,成为上帝的子民——然而,他们却在自己内心遭遇到了一种出乎意料、为事奉世界者所不知的阻力:心灵的麻木。 这颗心,曾被先前那漫不经心的生活所击伤,如同受了致命的创伤一般,没有显露出任何生命的迹象。心智徒然收集关于死亡、上帝的审判、自身众多罪愆、地狱的痛苦、天堂的福乐等思虑;心智徒然试图用这些思虑叩击心房:然而,它对这些思虑却毫无共鸣,仿佛地狱、天堂、上帝的审判、罪愆、以及那堕落与灭亡的处境,与这颗心毫无关联。它沉睡在深沉的睡眠之中,那是死亡的睡眠;它沉睡著,被罪恶的毒液所浸透、所麻醉。 「谁能为我们把石头从坟墓门口滚开呢? 这块石头——极其巨大。」
根据圣教父们的训示,为要消除「无感」(нечувствие),人必须持续不断、忍耐不懈地对抗「无感」;必须保持恒久、虔敬、警醒的生活。藉着这样的生活,「无感」的生活便受到侵扰;然而,单凭人自身的努力,却无法将这人类灵性之死亡彻底杀死:「无感」乃是借由神圣恩典的作用而被消灭。 神的使者,遵照神的命令,降临援助那劳苦困顿的灵魂,将那硬化的石头从心上挪开,使心充满「谦卑感念」(умиление),并向灵魂宣告复活,而这复活正是持续的「谦卑感念」所常有的结果103。「谦卑感念」是心灵在关乎神与永恒之事上开始活化的首要标记。「谦卑感念」是什么? 「谦卑感念」是人对自己、对自身的悲惨境况、对堕落的境况、对永恒死亡的境况所感受到的怜悯和同情。关于那些因着圣使徒彼得的宣讲而达到此种心境,并倾向接受基督教的耶路撒冷人,圣经记载他们「觉得扎心」(使徒行传 2:37)。
主的圣体,并不需要那些带着香膏的妇女们所献的馨香膏油。祂以自身的复活,先行了那膏抹的仪式。然而,那些圣洁的妇女们,以她们及时购买的香膏,以她们在太阳初升的第一缕光芒中,早早地走向那赐予生命的坟墓,以她们对来自公议会的邪恶与恐吓,以及那看守着坟墓和被埋葬者的武装卫兵的蔑视,展现并亲身证实了她们对主发自内心深处的忠诚。她们的献礼虽然成了多余,却获得了百倍的赏赐:她们得以见到天使显现,这景象是前所未见的;她们获得了关于道成肉身之神子的复活,以及与祂一同复活的人类的好消息,这消息是无比真实而丰盛的。
我们的生命、我们一切的力量与才能,用以事奉上帝,并非为了上帝祂自己而必须。祂并不需要这些,但这对我们却是必需的。让我们将这些奉献出来,如同将馨香的香膏献于主的坟墓一般。当及时买下香膏——即良善的意愿。从我们的青年时期起,就当弃绝一切为罪所献的祭;以此为代价买下香膏——即良善的意愿。事奉罪孽与事奉上帝绝不可能相合:前者会摧毁后者。切勿让罪恶使我们心灵中对上帝和一切属神之事的感应僵死!切勿让罪恶以其印记钤盖我们,以暴力获得对我们的支配。 凡从纯洁无邪的青年时期起就开始事奉上帝,并以恒心持守这事奉的人,便持续地受着圣灵的感化,被从祂那里发出的恩典、至圣的印记所钤盖;他终会在适当时刻获得对基督复活的切实认识,在基督内,他的心灵得以复活,并因着上帝的拣选与谕令,成为向他的弟兄们宣扬复活的传道者。 至于那些因无知或受诱惑而沦为罪的奴仆,与堕落的灵相交,并与他们同列,在心灵中失去了与上帝和诸天居者的联系的人,他当以悔改来医治自己。 我们切勿将自己的医治日复一日地拖延,以免死亡不期而至,将我们突然夺走;以免我们被发现不配进入永不终止的安息与庆典的居所;以免我们像无用的稗子一样,被投入地狱永燃不灭、永不烧尽的火焰之中。 对积重难返的疾患进行医治,其速度和便利程度,并不像无知之人所想象的那样。上帝的慈悲赐予我们悔改的时间,并非没有缘由;所有圣者都恳求上帝赐予他们悔改的时间,也并非没有缘由。 需要时间来抹除罪恶的印记;需要时间来受圣灵的印记所钤盖;需要时间来洁净自身的污秽;需要时间来穿上美德的衣袍,以诸天居者所拥有的那些为上帝所爱的品质来妆饰自己。
基督在预备妥当的人心中复活,而坟墓——这颗心——再次转变为上帝的殿堂。「上主啊,求你兴起,我的上帝啊,求你拯救我!」(诗篇 3:8);在这奥秘而又实在的复活之中,蕴含著我的救恩。阿门。
Грех как корень всех скорбей и бедствий: благоговейное принятие наказания Божия к исправлению жизни и спасению.
罪恶乃是众般忧苦与灾祸的根源:敬虔领受上帝的惩罚,以求生命的修正与救赎。
在瘫子主日的教诲:论上帝的惩罚
「看哪,你已经痊愈了,不可再犯罪,免得你遭遇的更加严重」(约翰福音 5:14)。这是主向被祂治愈的瘫痪之人所发出的诫命,正如我们今日在福音书中所听到的。
亲爱的弟兄们!这份上主的遗训对于我们具有至关紧要的意义。它向我们宣告,我们所遭受的疾病与世间生活的其他灾难,皆因我们的罪过。然而,当上帝使我们脱离疾病或灾难之后,如果我们再次开始过著罪恶的生活,我们便会再次遭受灾难,这些灾难将比上帝先前为惩罚和训诫我们而降予的那些,更为沉重。
罪,是人在今世和永恒中所有悲苦的缘由。悲苦仿佛是罪的自然结果,是罪的自然属性,正如同身体疾病所产生的痛苦,是这些疾病不可避免的属性,是其固有的作用。广义而言,罪,即人类的堕落,或其永恒的死亡,无一例外地笼罩著所有世人;有些罪构成整个世人社会的悲哀境遇;最终,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激情,其专属的特殊罪过。罪,以所有这些不同的形式,是所有悲苦和灾祸的开端,无论是全人类所遭受的,是人类社会所遭受的,还是每个个体所特别遭受的。
堕落之境,永死之境,全人类因此受染、受击、被杀,乃是人类所有其他罪愆之源——无论是公众的罪愆还是个人的罪愆。我们的本性被罪恶之毒所扰乱,获得了犯罪的能力,获得了趋向罪恶的引力,服从了罪恶的暴力,不能不从自身产生罪恶,在任何一种活动中都离不开罪恶。未曾被更新的世人,无人能不犯罪,即便他不想犯罪亦然(罗马书 7:14-23)。
吾主公义已为全人类之罪愆定下三项刑罚。其中两项已然成就,尚有一项将要应验。 首项刑罚是永恒之死,全人类在其根源,即其始祖之中,因于乐园不顺从吾主而承受此罚。 第二项刑罚是普世洪水,因人类容让肉欲胜过精神,将自身降至无言生灵之生命与地位。 末项刑罚将是这可见世界之毁灭与终结,因其背离救赎主,因人类彻底转向与被弃天使相交。
此种特殊的罪愆,往往笼罩整个人类社会,并招致上帝的惩罚。例如,索多玛人因其犯罪地纵欲顺从肉体,而被从天而降的火焰焚烧殆尽;又如,以色列人因转向崇拜偶像,而屡次被交给异邦人;再如,在宏伟壮丽的耶路撒冷城中,即便其由奇妙的石头所建,也没有一块石头留在另一块石头之上,城中的居民也因拒绝救主并犯下弑神之罪,而死于罗马人的刀剑之下。罪恶具有传染性:对于个别之人而言,很难抵抗整个社会所热衷的罪恶。
人因自身所犯之罪而受罚,此罪由上帝之公义另行惩治,其例可见于被主治愈的那个瘫痪者,他所经历的漫长病痛。
说了这么多,关于整个人类种族的罪性,以及人类社会之罪性,都是眼下必须知晓且可能阐述的部分。现在,我们当特别关注那份每人各自拥有的「私人的罪性」。这种审视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且益处良多。它能对我们的行为产生救赎性的影响,使其不再走上不法的道路,而转向遵循上帝的旨意。 借由上帝律法的光照,我们将明白:上帝在拥有无限慈悲的同时,也拥有完全的公义,祂必将为罪恶的生活施以相应的惩罚。这种确信将激励我们竭尽全力,以使自己摆脱自身情欲的诱惑,摆脱社会败坏习俗的牵引,从而得以从上帝暂时的和永远的刑罚中解脱出来。
众圣教父104确言,在救赎尚未完成之前,所有人类都为罪所役,虽心有不愿,却仍行罪恶之意。而在圣洁的受洗中,蒙受了由道成肉身之神人所施行的对人类的救赎,并信入基督的人,便不再受罪恶的强暴胁迫,反而获得了自由:这自由使他们或可抵拒罪恶,或可顺从罪恶的诱惑。那些甘愿屈服于罪恶的人,便再度失去自由,并重陷于罪恶的暴力支配之下(马太福音 12:43-45)。那些在上帝圣言的引导下,与罪恶争战、抵御罪恶的人,终将在适当之时获得对罪恶性的全然胜利。战胜自身的罪恶性,亦即是战胜永恒的死亡。获得此胜利的人,便能轻易地避开公共的罪恶引诱。我们在圣殉道者身上便能见到这一点:他们战胜了自身的罪恶,从而抵御了大众的谬误,揭露了它,并毫不迟疑地以鲜血来印证其圣洁的见证。然而,那被自身的罪恶所诱惑和蒙蔽的人,则必然会被公共的罪恶情绪所牵引:他无法清晰地洞察它,无法如其所是地理解它,亦无法以舍己之心弃绝它,因为他的心已属于它。与罪恶争战这一功修的本质,亦是每一位基督徒所必须履行的功修,其核心在于与罪恶搏斗,割断与罪恶的友谊,并在灵魂深处,在心思和心田中战胜它,使肉身亦不能不与此相契合。「永恒的死亡,」圣马卡里大尊者言道,「隐藏于心坎之内:人虽外表鲜活,却因此而死。那在心之隐秘处由死亡转入生命的人,便将永远活着,永不再死。即便他们的肉身会与灵魂暂时分离,但它们是已蒙圣化之体,并将在荣耀中复活。正因如此,我们将圣者的死亡称为安眠」105。
圣徒们,无一例外,尽管已经战胜了永恒的死亡,并在这短暂的生命中就已展现了永恒的生命,却仍经受了许多沉重而艰难的忧患与试探(希伯来书 12:8)。这是为何?吸引上帝惩罚乃是罪人的本性;那么,上帝的杖为何不放过上帝的选民,反而以击打临到他们?依据《圣经》和圣教父们的教导,这个问题可以如此解答。虽然罪恶性在义人身上已被战胜,虽然永恒的死亡因著圣灵在他们内的临在而被消灭,但在他们整个尘世旅程中,他们并未被赋予善的不可改变性:选择善与恶的自由也未曾从他们身上夺去106。善的不可改变性是未来世界的特质。世间生命直到它最后一刻,都是自愿与非自愿之功苦的竞技场。 「我克制己身,叫身服我,」伟大的保罗说,「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哥林多前书 9:27)。使徒所说的是那个被神圣恩典所盐腌和圣化的身体,连毒蛇最恶的毒液也未能伤害它,甚至他的衣物能产生医治。而这样一个身体仍需要被奴役和克制,以防被克制的激情再次苏醒,永恒的死亡再次复活!只要基督徒,即使他是圣灵的器皿,仍流浪于世间,永恒的死亡就有可能在他内复活,罪恶性有可能再次笼罩他的身体和灵魂。但仅凭侍奉上帝者自身的功苦,并不足以制服根植于本性、不断企图恢复其主宰地位的堕落:他们需要来自上帝的帮助。上帝以祂的恩典和父辈惩戒之杖来帮助他们,其程度与各人所获恩典相称。伟大的保罗见证说:「免得我过于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体上,就是撒旦的使者,要攻击我」(哥林多后书 12:7),这是因著他极高的属灵进展,因著他所领受的诸多神圣启示,因著他所拥有的诸多属灵恩赐,以及因著他所行的诸多奇迹。我们的本性被罪恶之毒所败坏如此之深,以至于上帝恩典的丰盛临在,甚至可能成为人骄傲与毁灭的原因。当保罗向世界宣讲基督,以神迹证明其宣讲的真理时,他遇到的不是荣誉、不是赞美、也不是无条件的顺从:撒旦的使者在各处为他预备诡计、抵抗、轻蔑、迫害、灾难和死亡。认识到这一切是出于上帝的允许,保罗感叹:「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迫害、困苦为可喜乐的」(哥林多后书 12:10)。保罗认为克制自己的身体是必要的,以免因对身体的放纵而产生肉体的情欲:而上帝天意的眼睛则看到,有必要以忧患来护卫保罗的灵魂免于骄傲。尊贵的马卡里奥斯大师指出107,最纯洁的人性自身也带有某种骄傲的成分。这就是上帝的仆人让自己承受自愿的匮乏和忧患的原因,同时也承受著天意允许的各种忧患与试探,天意以忧患来帮助上帝仆人的功苦,以忧患来保护他们的功苦免于罪恶的败坏。 对于所有圣徒而言,尘世的生命之路是一条充满艰辛、荆棘丛生、充满匮乏、环绕著无数灾难的道路。「又有被鞭打、被捆锁、被监禁、被石头打死、被锯锯死、受试探、被刀剑杀害的;他们穿著绵羊皮、山羊皮各处奔跑,受穷乏、患难、苦害,在旷野、山岭、山洞、地穴中漂流;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希伯来书 11:35-38)。蒙福的西美翁·梅塔夫拉斯托斯在圣大殉道者厄夫斯塔菲奥斯(Eustathios)的生平传记中评论道:「上帝不喜悦祂的仆人,就是那些祂已在天堂为他们预备了永恒、不变的尊荣和荣耀的人,在这个多变和不稳定的世界里,继续享受虚妄和短暂的尊崇」108。这是为何?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在尘世崇高与安乐的顶峰中安然无损于自己的灵魂。即使有人在道德上与天使无异,也会动摇109。在我们的心灵中,因著我们的堕落,被植入了改变的能力110。我们不能不让我们的精神状态与我们外在的环境和物质地位相适应和顺从。「我的心紧贴尘土!」(诗篇 118:25;参见:诗篇 137:7)先知代表每一个堕落的人向上帝忏悔:将我从尘土中举起,将我与它分离,引领我进入救恩的是「你的右手」,你至圣的圣言和你至圣的天意,以忧患来调和我的短暂幸福,同时以充满恩典的属灵慰藉来安慰我,在我的心中注入对天堂的向往。若无上帝的这份帮助,凭借我不幸的倾向,我无法仅靠自身力量来抵御,我的心智和心灵就会专注于物质,并会可怕、毁灭性地欺骗自己,忘记永恒,忘记在那永恒中为我预备的福乐,并将它们不可挽回地失去。
那些真诚事奉上帝的人,以谦卑顺服上帝的心,怀着感恩与颂赞,领受了上帝的护理所允许加诸于他们的苦难。他们「欢喜」,正如圣使徒保罗所言,欢喜他们的苦难;他们认为这些苦难对自己有益、必要、不可或缺;他们承认这些苦难的降临是正确且有益的。他们将自己的意志与上帝的意志联合起来:在确切的意义上,他们欢喜接受上帝所降下的惩罚和教诲。
圣者们正是怀著这样一种心灵的意向,抱著这样一种思维的方式,来面对降临于他们的苦难。属灵的慰藉与喜悦,以及借由对未来永世的感受而带来的心灵更新,乃是谦卑心所启发出的心态所结成的果实。 我们这些罪人,对于迎面而来的忧患,又能说些什么呢?首先,这些忧患的初始根源是什么呢? 正如我们所见,人类苦难的初始根源在于罪孽。因此,任何一个罪人在忧患降临时,若能立刻转向自己的罪过,思想之,承认自己的罪,谴责自己的罪,并因著自己的罪而谴责自身,承认这忧患乃是上帝公义的惩罚,那么他所行便十分正确。 忧患还有另一个根源:那就是上帝对软弱人类的怜悯。上帝容许罪人经历忧患,是为激发他们醒悟过来,使他们能在那难以抑制的沉沦中停下脚步,想起永恒,想起自身与永恒的关系,想起上帝,以及自己对祂应尽的本分。 上帝允许罪人经历忧患,这表明这些罪人尚未被遗忘,尚未被上帝弃绝,这表明在他们身上仍可见到悔改、改过与得救的能力。
受上主惩戒的罪人哪,要振作起来:「因为主所爱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祂所收纳的儿子。」(希伯来书 12:6)。圣经向我们宣告此言,以开导、安慰并坚固我们。「当接受管教,免得有时上主发怒,你们就从义路中消亡。」(诗篇 2:12)。要以自觉配得惩戒之心来接受管教;要以颂赞惩罚之情来接受管教,颂赞那公义且在其公义中满有怜悯之上主;要以公正审视过往生命、忏悔罪过、以悔罪之泪洗净罪愆、并修正行为之姿来接受管教。 你们的行为,往往在外在的修正上需求甚微,但在内在的修正上却需求甚巨:在思想模式、方向、动机、意图的修正上需求甚巨。你们因自己的罪过而偏离了义路:不要因埋怨、在自己与世人面前违心地辩解、绝望、灰心丧志、或亵渎上主而彻底失却此路。 这由上主亲自施予、用以引导你们重归敬虔之路的帮助,不可将其转化为彻底的混乱,转化为自我毁灭的工具。否则,上主将向你们发怒。祂必向你们转面,视你们如同陌生人;祂必不再向你们降下苦难,视你们如同被遗忘和被弃绝的(希伯来书 12:8);祂将任凭你们依照你们爱罪之心的欲望耗尽尘世生命,并命令死亡如同收割稗子般骤然收获你们这些,因著自己的自由意志与选择,已然成为地狱之火的附属品。
以合宜的方式忍受神所容许临到他们的试炼之人,便得以亲近神,获得向祂的坦然无惧,并成为祂的亲近之人,正如使徒所见证的:「你们若忍受责罚,神就待你们如同儿子」(希伯来书 12:7)。神以属灵的福益充实那在谦卑心神中忍受忧患的人,祂倾听其热切的祷告,并时常转去刑杖和惩罚之鞭,倘若这些对他获得更大的属灵进益不再需要。这事发生在那个得了医治的瘫痪者身上,他曾在所罗门廊下躺了三十八年,在众多其他病人之中,他们如同这瘫痪者一样,等待天使之手使水翻腾,带来治愈。这是何等因疾病与贫困而被迫忍受的苦难境况!显然,受疾病所击打的人没有其他的医治方法,因此他们决定长久等待这一年一次的神迹,这神迹能为一切疾病带来确凿而完全的治愈,但仅限于一位病人。这瘫痪者的疾病是对罪的惩罚,这从主给予那得了医治的人的训示中可见:「看哪,你已经痊愈了,不可再犯罪,免得你遭遇更严重的事。」
主曾将诫命赐予得愈的瘫痪者,令其不再重蹈覆辙,陷于那些招致病痛惩罚的罪恶之中;祂亦将同样的诫命赐予了那位蒙祂赦罪的罪妇。「去吧,」世界的救主对那位被地上义人判处以石击毙的妇人说道,「从今以后,不要再犯罪了」(约翰福音 8:11)。灵魂的痊愈与身体的康复,都是仁慈的主在同一个条件下所赐予的。这妇人的罪是致死的罪;显然,瘫痪者的罪也属于致死之罪的范畴。正是这些罪恶,最能招致上主的惩罚。对于沉沦于致死之罪深渊的人,需要上主特别的帮助,而这帮助则显现为公然的惩罚,以及隐密的呼唤人悔改。人被召唤去悔改,或借由降临于他的疾病,如同发生在瘫痪者身上的那样;或借由容许人所施加的迫害,如同大卫所遭遇的那样;或借由其他某种方式。无论上主的惩罚以何种形式显现,人都应当谦卑地接受它,并立即努力去实现上主发送惩罚所蕴含的神圣目的:投奔悔改的良药,在自己心中立下誓约,戒绝那招致主手惩罚的罪恶。我们的良心会忠实地向我们指出这罪。上主的赦罪与免除我们因罪受罚的苦难,唯独在我们离弃那对我们有害、在上主面前可憎的罪恶的条件下,才会赐予我们。
回归到那招致了吾等神怒、却又蒙神治愈与赦免的罪愆,乃是巨大苦难之肇因,尤其乃是那永恒、逝后之苦难。那瘫痪之人因其罪受病苦折磨达三十八年之久。这惩罚是何其沉重!然而,吾主却预告了更为严厉的惩罚,为那回归罪恶之人。这惩罚,比起那将病者终生束缚于床榻、遭受诸般匮乏的疾病,还要更为沉重,究竟是甚么?无他,正是那等待著所有不悔改、不改过之罪人的地狱永恒之苦。阿门。
О Божественном призвании к истинному поклонению Духом и Истиною во Христе.
在基督里,藉著圣灵与真理,蒙受上主的呼召,达至真正的敬拜。
撒玛利亚妇人主日讲道:论以心神与真理敬拜吾主
「那以心神和真理朝拜父的,才是真正朝拜的人,因为父寻找的就是这样朝拜祂的人。」(若望福音 四:23)
心爱的弟兄们哪! 今日我们在福音中听闻,那真神的真实仆役们是以心灵和诚实敬拜祂。神正在寻觅,也就是说,祂渴望拥有这样的敬拜者。如果神渴望拥有这样的敬拜者,那么显然,祂只悦纳这样的敬拜者和仆役,也唯有这样的敬拜者和仆役方能得祂喜悦。 此一教导乃是神的圣子亲自向我们宣布的。 我们相信基督的教导! 我们以全心全意的爱来接受基督这至圣的教义! 为了能确切地追随祂,让我们思量,以心灵和诚实敬拜父神究竟是何意。
真理即是吾主耶稣基督,正如祂为自己所作的见证:「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翰福音 14:6)。真理即是上帝的圣言:「你的话就是真理」(约翰福音 17:17,歌罗西书 1:16)。这圣言从亘古就与上帝同在,为上帝所言说,也面向着上帝;这圣言就是上帝,这圣言就是万有——可见与不可见——的创造者(约翰福音 1:1,3,歌罗西书 1:16)。这「圣言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我们也见过祂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满有恩典和真理」(约翰福音 1:14)。「从来没有人见过上帝,惟有在父怀里的上帝独生子,将祂阐明出来」(约翰福音 1:18)。上帝的儿子、上帝的圣言,在世人面前阐明了上帝,向世人完全显明了上帝;上帝的儿子向世人显明了他们所不能及的真理,藉着丰沛地赐予神圣恩典,无可争辩地见证并印证了这真理。「从祂的丰盛里,我们都领受了,而且恩上加恩:因为恩典和真理都是藉着耶稣基督来的」(约翰福音 1:16-17)。这意味着:藉着耶稣基督所带来的,并非只是对恩典和真理某种或多或少详细而清晰的概念,而是恩典本身、真理本身,实实在在地被赐予了世人,被栽种在了世人之中。我们因此成了神圣本性的有份者(彼得后书 1:4)。
真理有其固有的圣灵。这圣灵被称作真理之灵(约翰福音 15:26,16:13)。祂是从父所发出的圣灵(约翰福音 15:26)。祂是神圣的圣灵(约翰福音 14:26)。祂是子的灵(加拉太书 4:6),因祂与子不离不弃、同在共存,祂与父和子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不可混淆的独一神性实体。 领受真理,同时就是领受圣灵:正因如此,至圣的真理宣示祂将从父那里差遣圣灵到祂的门徒那里。真理的圣灵自然会临在于圣真理所行之处,并印证其作为。同样地,圣灵在哪里运行,真理的彰显就必丰盛,正如主对祂的门徒所说:「但真理的圣灵来了,祂要引导你们进入一切真理」(约翰福音 16:13)。 主描绘了神圣的道与神圣的灵之间奇妙的关系,祂论及圣灵说:「祂要荣耀我,因为祂要从我所领受的,并将它传给你们。凡父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的」(约翰福音 16:14-15)。圣灵向世人宣示并显明与祂本性相同的子——这圣灵是被世人因对与圣灵本性相同的子的信心而吸引而来的。 圣灵在灵性上建造真基督徒,并使他们转变为神的居所(以弗所书 2:22);祂在内里的人心中描绘并安置基督(以弗所书 3:16-17)。祂使世人被神收为嗣子,使他们与基督相似,将基督的属性安置在他们里面(约翰福音 14:6)。 被神收为嗣子的人,在他们的祷告中与神亲近,如同与父亲亲近一般,因为圣灵完全清晰且可感知地向祂所更新之人的灵(罗马书 8:16)见证此人已与神联合,被神收为嗣子。使徒说:「你们既为儿子,神就差祂儿子的灵进入你们的心,呼叫:『阿爸!父!』」(加拉太书 4:6)。 正是这样敬拜的人被承认为神真正的敬拜者!神寻求并接纳这样以圣灵与真理敬拜祂的人。在真基督教之外,既没有对神的认识,也没有对神的敬拜。主说:「若不藉著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 14:6)。 对于不信主耶稣基督的人来说,没有神:「凡否认子的,就没有父」(约翰一书 2:23),「不信子的,将看不见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约翰福音 3:36)。除非藉著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这独一的中保和代求者,这神与人之间交通的唯一途径,否则不可能接近神,不可能进入与神的任何相通! 若没有圣灵的中介,就没有对主耶稣基督真实的认识!使徒说:「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人能说『耶稣是主』」(哥林多前书 12:3)。「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罗马书 8:9)。 在基督教之外,没有配得上天国的美德!「善,」尊敬的马尔库斯·隐修士说,「除非在基督耶稣和圣灵里,否则既不能被相信,也不能被实行」111。 那些源于我们堕落本性的、自然的、人性的善行,是不配神的,在我们堕落的本性中,善与恶混杂,善多半在大量的恶中几乎难以察觉。堕落的本性仅倾向于恶,正如神亲自所见证的:「人从小时心里常怀著恶念」(创世记 8:21)。「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你们的儿女」(路加福音 11:13,马太福音 7:11)。这就是人性自然的良善及其所生之行为在福音和神面前的价值。 堕落的本性徒然夸耀自己响亮而伟大的善行!这种自夸是可怕盲目的见证!这种自夸是那些由虚荣所激发和滋养的人的响亮行为品质的不自觉的谴责。这些粉饰坟墓所散发出的骄傲的臭气,令神厌恶:谦卑的香气才蒙祂悦纳。
因此缘故,主命堕落而盲昧的人类弃绝其本性,这人类不察觉自身痛苦的堕落,反倒视其为某种辉煌的凯旋,并寻求发展此一凯旋。为得救赎,必须弃绝罪恶!但罪恶已如此深植于我们,以致化为本性,化为我们自身的灵魂。为弃绝罪恶,弃绝堕落的本性,弃绝灵魂(马太福音 10:39),便成为绝对必要的:不仅要弃绝明显的恶行,也要弃绝那为世人所敬重和颂扬的旧人的善行;绝对需要以基督的理性取代自身的思念模式,并以殷勤遵行基督的诫命,取代循着情欲的牵引和肉体智慧的指引而行的活动。 「你们若常在我的话语中,」主说,「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也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翰福音 8:31-32)。这是何等卓越而深刻的话语!由此直接推导出的结果是:罪恶仅借着不正确和虚假的观念来奴役人。同样显而易见的是,这些观念的有害谬误,恰在于将本质上并非良善的,认作良善;将本质上是致人于死的邪恶,不认作邪恶。 「出于神的,必听神的话语」(约翰福音 8:47),主说。弟兄们!让我们在我们的主神面前谦卑!与那刚硬、弃绝主及其教训的犹太人相反,我们要以顺服主至圣和救赎的教训,来表达我们的服从!弃绝那由我们堕落的本性和与神为敌的世界所提供的思念模式吧!采纳主在祂圣福音中所提供的思念模式吧!跟随真理,我们便能继承真理。真理使人心智摆脱罪恶所桎梏的、那不可见的谬误之锁链。 不仅如此:全能的真理,在赐予心智属灵自由之后,以从上而来的生命——即神的话语——更新它、活化它,并将它引向基督诫命的道路,「使那虚谎的道远离」它(诗篇 119:29)。被真理活化的灵魂,与受感示的先知一同歌唱:「祢既开广我心,我就奔跑祢命令的道。上主啊,求祢将祢律例的道指教我,我必遵守,到底。求祢使我悟性,我便遵守祢的律法,且要一心遵守」(诗篇 119:32-34)。这样的灵魂必然成为圣灵的参与者,圣灵不可能不在神圣真理同在并掌权之处同在;圣灵在祂与至圣真理的奥秘会谈中,如此论及自身:「凡敬畏祢,守祢训词的人,我都与他们作伴」(诗篇 119:63)112。
人只要停留在自己堕落的本性中,便会沉浸在最深重无明的黑暗里:他不知道该如何祷告,也不知道他应当祷告什么(罗马书 8:26),他无法侍奉上帝。唯有对基督的信仰能带来对真理的认识;借由遵行基督的诫命所表达出的信仰,会吸引圣灵的恩典进入信徒的心中,正如受神启示的先知所言:「我张口,气喘,因我切慕祢的诫命」(诗篇 118:131)。唯有真正的基督徒,一位在信仰与行为上皆为基督徒的人,才能成为上帝真正的敬拜者,以心灵与诚实敬拜并侍奉上帝,如同祂是我们的父。阿们。
Смиренномудрие как верное видение себя и спасительное отвержение пагубного самомнения.
谦卑心乃是诚实观照自身,并救赎性地摈弃有害自负的途径。
在盲人主日(关于那生来是瞎子的主日)的教诲:论自负与谦卑智慧
挚爱的弟兄们!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在治愈生来瞎眼之人后——今日我们已在神圣的《福音书》中听闻此事——曾说:「我为审判到这世上来,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能看见的反而瞎了眼。」(约翰福音 9:39) 主的这些话语,世上那些骄傲的智者和自以为义之人,例如那些犹太的法利赛人,无法等闲视之。他们的自爱和对自己的高傲看法,让他们感到自己受到了冒犯。对于主的话语,他们以一个问题来回应,其中既流露出愤慨、自负、嘲讽,以及对主的憎恶,更夹杂着对祂的蔑视。 「难道我们也瞎了眼吗?」他们问道。 主以对法利赛人问题的回答,向他们描绘了他们灵魂的状态,而这正是他们提出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若是你们瞎了眼,」祂对他们说,「就没有罪了;但如今你们说『我们能看见』,所以你们的罪还在。」(约翰福音 9:40-41)
自负是何等可怕的心灵疾患啊!在世间事务中,它使心高气傲者失去亲友的帮助与建议;而在上帝的事工,即拯救之事中,它曾使,且正使那些傲慢的法利赛人失去那最珍贵的宝藏——由上帝之子从天降下的上帝恩赐,使他们失去那神圣的启示,以及与接受此启示相连的、与上帝最蒙福的相契相通。
法利赛人自诩为能看见的人,意即他们对真正的认识上帝之道已感到满意,并认为自己已对此了若指掌,无需任何进一步的长进或教导;基于此,他们拒绝了由上帝亲自传授的关于上帝的教诲。
与骄傲以及骄傲在人类精神中最特殊的表现——自负——相对立的美德,是谦卑。正如骄傲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疾病,是心思的罪,谦卑同样是一种美好且蒙福的精神状态,是主要属于心思的美德。因此,在《圣经》和圣教父的著作中,它常常被称为「谦卑的心」(смиренномудрием)。 什么是谦卑的心?谦卑的心是人对「人」(人性)的正确认识,因此,它是人对自身的正确认识。谦卑,或谦卑的心,其直接作用在于:人对「人」(人性)和对自身的正确认识,使人与自己、与人类社会、与社会中的激情、缺陷、弊端、与个人的和公共的环境相和睦——与大地和天空相和睦。 谦卑这一美德得名于它所产生的内在的、心灵的平安。当我们只关注这种美德在我们心中所产生的、使人安宁、喜悦、蒙福的状态时,我们称之为「谦卑」。而当我们打算连同这种状态一起指出其源头时,我们称之为「谦卑的心」。
亲爱的弟兄们,请不要以为我们所给出的这个定义是武断的,在这个定义中,我们将谦卑(смиренномудрие)称为一个人对整个人类,尤其是对自己,所抱持的正确思想方式。对谦卑和谦卑心(смиренномудрию)做出这样的定义,是主亲自指明的。祂说:「你们若明白真理,真理就必叫你们得自由」(约翰福音 8:31-32)。但由真理所赐予的属灵自由,不正是灵魂神圣的恩典之平安吗?不正是神圣的谦卑吗?不正是福音所教导的谦卑心吗?神圣的真理就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约翰福音 14:6)。祂宣告说:「你们当从我,从神圣的真理,学习,因为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就必得享安息」(马太福音 11:29)。谦卑心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人类所抱持的思想方式,它由神圣的真理所启发和教导113。自负(Самомнение)是痛苦且有害的自欺,是致命的欺骗,被蒙蔽的人类借此欺骗自己,而恶魔也借此欺骗他们。
人类骄傲与自负的观点和根基是虚妄的。骄傲之人视自己为自主之存在,而非上帝的创造;他视地上生命为永无止境,而死亡与永恒则为虚妄不存。上帝的护理对他而言并不存在:他承认人类的理性才是世界的统治者。他所有的思虑都匍匐于大地;他的生命全然献祭于尘世,他渴望在尘世中建立对罪恶无休止的享乐。正是为了这个疯狂、无法实现的目标,盲目的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倾尽全力地追逐。
相反地,对死亡的忆念一路伴随著谦卑睿智者走过尘世生命的路途,教导他在世上为永恒而行事,并且,奇妙的是,这忆念以一种特别的福祉鼓舞著他的诸般行为。谦卑睿智者为美德而行,而非出于情欲的驱动,也不是为了满足情欲;因此,他的行为不可能不对人类社会有益。谦卑睿智者视自己为宏大宇宙、流逝与将来的人类时间、世代和事件中的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谦卑睿智者的心智与心灵能够接纳神圣的基督教教义,并在基督徒的美德中不断精进;谦卑睿智者的心智与心灵看见并感受到人性的堕落,因此能够承认并接纳救赎主。
谦卑不认为堕落的人性中有什么值得称赞之处;它默观人性是上帝卓越的创造,但同时也默观那渗透并毒害了人整个存在的罪恶;谦卑承认上帝创造的辉煌,同时也承认被罪扭曲的受造物的丑陋;它为这灾祸持续地悲叹。它视大地为自己的流亡之地,并努力通过悔改,重新获得因自负而失去的天国。 然而,骄傲和自负——它们为人类招致了堕落和毁灭——却看不见也不承认人性中的堕落:它们只看到其中的优点、完美和优美;它们甚至将灵魂的病痛和各种情欲视为美德。这种对人性的看法使得救赎主的观念变得完全多余和陌生。 骄傲者的视像是可怕的盲目;而谦卑者的「不看见」却是看见真理的能力。主的这句话就是指此:「我到这世上来,是为了审判,使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能看见的反而变成瞎眼的。」谦卑的人接受了主,并被神圣之光照亮;那些自满的骄傲者却拒绝了祂,并因着拒绝和亵渎上帝而更加阴暗。
在清澈的夜空中,无数繁星闪耀着明亮的光芒,彼此争辉,光芒万丈;然而,当太阳出现时,众星便隐匿无踪,仿佛全然不存在一般,尽管实际上它们都仍留在自己的位置上。人类的德行亦是如此,当它们相互比较时,自有其光芒;但当神圣的良善显现时,它们便在神性之光前消逝了。使徒在论述族长亚伯拉罕的德行时说道,亚伯拉罕「可以夸口,却不是在神面前。若是向着神,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罗马书 4:2-3]。那些夸耀自己肉身源自亚伯拉罕,却在灵性上与他疏远了的法利赛人,本应如此行。与亚伯拉罕的行为方式相反,他们执意要保留旧人的虚妄美德,因此变得无法认识自己,也无法认识神。他们听到了主的可怕宣判:「若是你们是瞎眼的,也就是说,如果你们承认自己的盲目,你们就没有罪。但如今,你们虽然是瞎眼的,却说,我们能看见:所以你们的罪仍然存在。」你们将这罪归于自己,并以你们的自负将其铭刻于心。
圣使徒保罗在年轻时曾受法利赛人的教养;但他并未随从法利赛人的刚硬与自傲。正如他为教诲我们而论及自己时所言:「就律法说,是法利赛人;就律法上的义说,是无可指摘的。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腓立比书 3:5-8)。
亲爱的弟兄们! 让我们效法圣使徒保罗和上帝的其他圣悦者:借着谦卑,彻底弃绝有害的自负,从而亲近上帝。 借着谦卑,我们紧紧依附于上帝;借着谦卑,我们吸引我们上帝的垂顾和怜悯,祂曾说:「我所看顾的,唯独是那谦和、谦卑和敬畏我言语的人。」(以赛亚书 66:2) 借着我们对自己罪愆的看见和承认,我们将自己纳入上帝所爱的罪人行列;借着弃绝自负,我们将自己排除在虚假义人的行列之外,否则上帝将弃绝我们,祂曾说:「我来不是召义人,而是召罪人悔改。」(马太福音 9:13) 愿我们的心借由谦卑被建立为上帝的属灵祭坛114,而至高上帝的祭司——我们的心智——愿向祂献上属灵的祭物,愿献上痛悔的祭、悔改的祭、忏悔的祭、祷告的祭、慈悲的祭,以谦卑充满每一样祭物:因为「忧伤痛悔的心,上帝必不轻看」(诗篇 50:19)。阿门。
О благоговейном исповедании Господа и спасительном самоотвержении ради Него.
敬虔地告白吾主,并为祂舍弃自我的救赎之道。
所有圣徒主日,即五旬节后第一周的教诲。蒙神拣选者的征兆
「凡在人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凡在人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马太福音 10:32-33) 这话是主对当时站在祂面前的门徒们说的;这话是无所不见的主,将遥远的未来视如现今的主,对祂所有时代和地域的门徒们无一例外说的;这话也是主对你们说的,你们这些站在祂的圣殿中,藉著神圣的洗礼将自己名列于祂门徒之中的人。 如同闪电迅速划过天际,从一边到另一边,光芒丝毫不减,主的这项谕令也穿越了十八个世纪到达我们,它今日在福音书中以完全的力量和清晰向我们宣示。 主的门徒,不仅仅是那些以祂的名义被称为基督徒的人,也不仅是那些承诺事奉祂的人:门徒是那些真正承认祂为他们的主的人,承认祂是他们完全自主的统治者和永恒的君王,以顺从主之教训的方式跟随祂的教导,以执行主之诫命的方式遵行祂的诫命。 这承认( исповедание)必须由心思、心灵、言语、行为以及整个生命来完成。羞耻、胆怯、犹豫,在承认之时是不能容忍的。承认需要果断的自我牺牲。它必须是庄严的。它必须仿佛在一个公开的戏台上,在全人类面前,在圣洁的天使和堕落的天使面前,在天上和地下的目光注视下完成。 「我们成了给世人和天使观看的戏景。」(哥林多前书 4:9)圣使徒保罗谈及自己和其他圣使徒时如此说。使徒们不以此为耻,也不因此惧怕在众人面前承认这位被羞辱处决的神人,这位被教会和世俗法庭判罪的神人。他们不以此为耻,也不因此惧怕在教会和世俗法庭面前,在世上权势者和有智慧者面前,在暴君和折磨者面前,在酷刑和处决面前,在暴力死亡面前承认祂。 圣殉道者们也向主献上了同样的承认,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浇灌了大地,以圣洁的见证宣告了对真神的认识和敬拜,使整个大地响彻真理。 可敬的修士们藉著无形的殉道和一生的持续自我牺牲来承认主:他们是大地与上天、天使与人类的联系纽带,在世上居留期间却归属于上天,在世上居留期间就进入了与天使的团契和他们的行列。 那些在世间努力奋斗的神的圣徒们,他们以轻视和践踏世间的准则来承认主,福音书中的话语可以如此公正地应用于他们:「这些人在世上,却不属于世界。」(约翰福音 17:11,16) 对主的承认,伴随著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果断而完全的弃绝,是所有圣徒的标志。
凡在世间游历之时,以主所遗之告白来告白主,并以生活证明其确实告白主为其主、为其神者,主必告白其为祂之门徒,为祂之亲近者。此告白不仅是在全宇宙面前的告白,更是在父神面前的告白。神子在父神面前对人的告白,便是将此人引入与神最为亲密之合一中(约翰福音 14:20)。
由神所定、悦乐于神的,人对神的承认,乃是神拣选此人之标记。被纳入选民之数,乃是人良善意愿之果实。
软弱、含糊的宣认不被接纳,而被弃绝,视作无用,视作不配于神。单单在灵魂隐秘处的宣认是不够的——必须以口和言语来宣认。单单以言语宣认是不够的——必须以行为和生命来宣认。「凡在这淫乱罪恶的世代,以我和我的话为耻的,」主说,「人子在他父的荣耀里,同圣天使降临的时候,也要以那人为耻」(马可福音 8:38)。不仅应当宣认主,不仅应当承认祂的神性与主权——也应当宣认祂的教诲,应当宣认祂的诫命。诫命是通过遵行来宣认的。在与人类社会公认习俗相反的情况下遵行诫命,便是在人前宣认主和祂的话语。人类社会被称为罪恶和淫乱的,因为它的大多数都偏离了敬虔的生活,将对神的爱出卖和交换成了对罪恶的爱。在世上盛行,具有凌驾于一切法律之上之律法意义的习俗,是与蒙神悦纳的生活相悖和敌对的。蒙神悦纳的生活成了骄傲世界憎恨和嘲笑的对象。为了逃避世界的仇恨、它的逼迫和它的箭矢,软弱、未被信心坚固的心,就倾向于取悦人,背叛了主的教诲,将自己排除在蒙拣选者的数目之外。
主以威严之言、以威严之定命,及时地向祂的门徒宣告,坚固他们对祂和祂教导的忠诚:「凡在人前承认我的,我也必在我在天上的父面前承认他。凡在人前否认我的,我也必在我在天上的父面前否认他。」
对于人类社会的依赖,要弱于对于家庭的依赖。摆脱对社会要求的顺从,要比摆脱对家庭要求的顺从更为容易。家庭的要求有自然法则作为辅助,而当这些要求与上帝的法则相一致时,则有上帝自身的法则来辅助它们。基督的仆人常常被彼此矛盾的要求所困惑,不知应当承认执行其中哪一项才是蒙上帝所喜悦的。预见到此种困惑的主,以全然令人满意的方式来解除它。祂以上述言辞,又以下列言语补充:「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马太福音 10:37)。「谁若将父母之意或任何血亲之意置于我的旨意之上,谁若将他们的思维模式和他们的见解置于我的教诲之上,谁若宁愿讨好他们而不愿讨好我,则他不配于我。」
忠诚的译者在此。 那些作用于基督徒外部,阻碍和妨碍他宣认基督的困难和障碍,与他自内部所遭遇的困难和障碍相比,微不足道。那存活于心智、心灵、身体中的罪,与宣认基督,即以遵行祂诫命的方式来宣认,是截然对立的;罪顽固地抵抗这种遵行。 即便那最自然的良善,因被罪所损害,也阻碍了宣认,它极力想把宣认堕落本性的优点带入宣认基督之中,并与之混合。这种混合会使对基督的宣认化为乌有,它将堕落本性的沦陷归结为不完全的,并夺去了基督的意义。因为基督的意义是全然完美的,它不容许任何掺杂,它要求人认识到本性因堕落而遭受的彻底损害115。
躲避人群的社会,躲避亲族——或许是可能的,但要往何处逃离自己?要往何处隐藏自己的本性?又当如何摆脱它? 为了从堕落本性的奴役中得到释放,主所命令的是将本性钉上十字架,亦即弃绝它的理性和它的意愿,将心灵的行为和内心的意向都钉在福音的诫命之上。 因此,「凡属基督耶稣的人,是已经把肉体,连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了」(加五:24):他们已经将属肉体的思虑和堕落本性的意愿钉上十字架,因为这些是罪恶的意向和罪恶生命的根基和建筑之处,无论是对于灵魂还是肉体。 因此,世界为使徒被钉在十字架上,使徒也为世界被钉在十字架上(加六:14)。 圣大卫曾如此向上帝祈祷,以求获得这种受难的能力与力量:「求你以你的敬畏将我的肉身钉住」(诗一一八:120),亦即我的属肉体思虑和我的意愿,使它们处于静止!「求你将你的话语,为你的仆人立定,使他敬畏」(诗一一八:38),好使我在可见与不可见的活动中,唯独以你的话语作为坚定的指引。 主说:「凡为我与福音丧掉生命的,」(太十:39;可八:35)那以基督教诲之剑使自己堕落本性死灭的人,「必得著生命,必拯救生命」。 反之,那依照堕落本性的理解和意向而行事,并错误地将其视为良善的人,「那得著生命的,反要丧掉生命。凡不背起他的十字架,不将我的诫命之轭加于自身,而在舍弃自我中随从我的,却随从自己的,就不配作我的门徒」(太十:38-39)。
圣教会为要以最圆满的方式阐明上帝选民在时间中与永恒里的命运,今日定规诵读(在我们听闻了那出自上帝之口、可畏、公正、决绝的定论之后)主对圣使徒伯多禄(彼得)提问的答复。 「伯多禄就回答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一切跟随祢了,将来我们要得什么呢?』」(马太福音 19:27) 主应许给予十二使徒特别的尊荣。由于神人是唯一永恒的以色列之王,亦即是所有基督徒(这属灵的以色列,将由地上万民组成并居住于应许之地——天国)的君王,因此,借由神人使徒的中介,万民得以顺服于神人,这些使徒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这新以色列、这永恒天国子民的首领与审判者。 在向使徒们宣告了他们在人类「再生」状态中的地位(马太福音 19:28)之后,主又补充道: 「『凡为我和福音的缘故,撇下房屋,或是兄弟、姊妹、父亲、母亲、妻子、儿女、田地的,今世在逼迫中要得百倍,在来世要得永生。』」(马可福音 10:29-30,马太福音 19:29) 「逼迫」即是指尘世的生命。尘世之所以是「逼迫」,乃因人类因违犯上帝的诫命而被贬于大地,并屈从于在这地上苦难的漂泊。对于基督的追随者而言,尘世是流放之地与流放之时,因为掌管世界的恶者在其中作王,罪恶的权势在其中占据优势,这权势与基督的追随者为敌,以持续不断、残酷的迫害追逼他们。他们遭受著来自内在与外在的各种罪恶的折磨:那些渴求他们灭亡的堕落灵体,以狂乱的恶意和难以置信的诡诈与他们作对;大多数人——那些自愿为堕落灵体所奴役、成为它们盲目可怜工具的人——也受迷惑与他们作对;他们自身的热情与迷恋也与他们作对。
在这短暂的流放之中,基督的追随者们将得到百倍于他们为基督及其教导所舍弃的一切。他们能真切地领受至圣之灵的恩典。 在神圣恩典所赐予的慰藉面前,世上所有的欢乐、所有的享乐都显得微不足道;在属灵的财富和属灵的荣耀面前,世上所有的财富和一切的荣耀都黯然失色;在上帝圣徒的眼中,罪恶和肉体的欢愉不过是令人作呕的污秽,充满了致命的苦涩;世上那些光荣和富有之人的境况,如同被粉饰的坟墓,外表光鲜亮丽,内里却充满了腐朽和恶臭——这些特质与每一具尸体形影不离。 一颗被永恒死亡——与基督隔绝——所击打的灵魂,理应被称为一具尸体。
凡尘间的诸般福泽与优势,皆将舍弃人、留驻于大地,当人依照那无可避免、不容拒绝的死亡法则,离开尘世,毫无回头地迁往永恒之境时。神圣的恩典则依循另一准则:它伴随在此地已获取恩典之人,进入彼岸的领域。当人卸下身体,如同挣脱桎梏一般——恩典,这先前仿佛被肉体所拘束者,便广阔且庄严地开展。它成为神之选民的凭证与见证。当他立于审判台前,那等待著每个人于其死后降临的审判,并呈献他的见证与凭证时,届时,与此相符,作为它们合乎逻辑的结果,天上的属灵、永恒、难以言喻且无有穷尽的财富、光华与欢愉,便赐予他。「在来世,他将继承永恒的生命」(马太福音 19:29,马可福音 10:30),主曾如此言说,这生命是如此丰盈且美好,以至于那属肉体之人,其判断未知事物仅依据对已知事物的观念,无法通过自身的判断来构成任何关于它的概念。愿我们亦能因著忠实地承认主,而获准继承这生命,这生命是由那以自身救赎我们的、不可测度、无有穷尽的慈悲之主,为我们所有人所预备的。阿们。
О необходимости самоотвержения, покаяния и смирения как единственном пути к усвоению Христа.
论及自我牺牲、忏悔与谦卑的必要性,乃是领受基督的唯一途径。
第四周的星期六教诲:领受基督的条件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对法利赛人说:「康健的人用不著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你们去学习,『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是什么意思;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叫他们悔改。」(马太福音 9:12-13,何西阿书 6:6)
【尊敬的兄弟们!】 凡是渴望成为真正的基督徒——即是说,信入基督、领受基督、并被基督所领受的人,他必须弃绝自己(马太福音 16:24)。 他必须承认自己的罪孽是罪孽,而自己的「义行」不过是那与罪孽有份、犯下逾越之罪的灵魂,其臭秽不堪的污秽破布。伟大的先知(以赛亚书 64:6)就是这样论述堕落之人的「义行」的。 我们的「义」,本在未堕落的纯洁状态中极其优美,却因着堕落而被玷污,变得毫无价值。这就像一块精美珍贵的布料,一旦浸染了邪恶、污秽的物质,便全然丧失了其固有的价值。 凡弃绝自己、并从这种「自我弃绝」的状态中归向基督的人,基督必接纳:祂以自己取代他,从而将他救赎;祂又将他与自己联合,从而拯救了他。
若保有自身的罪性,则不可能得与基督相合。祂唯与洁净者相合,即那些藉著悔改而由不洁变为洁净的人。
与基督相合的果效之所以不能成就,不仅是因为人未曾放下他的罪性;即便是人未曾放下他的义性,也同样不能成就。那些以自己的义为义的「义人」,他们否认基督,基督也弃绝他们116。「你们去,」祂说,「学习『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是什么意思?我来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悔改。」
「你们去吧!」以下的思想便被这句话所涵盖:「你们退去!你们没有能力来到我这里。你们的思想方式、你们的灵魂心绪,使你们不适合接受我。你们需要预备。你们需要预先明白、感受、意识、学习、并承认你们的堕落。」 这堕落是可怕的。上帝的话语:「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说明]了它。这些话语具有这样的意义:「你们不能献祭:你们的一切意念、情感、行为都印有罪的烙印,浸透了罪,与罪连结、混杂在一起;你们的一切意念、情感、行为都不配那至圣的上帝,不能蒙祂的悦纳。因此,上帝向你们宣告,祂不仅不要求你们献祭,而且也不乐意你们献上。不要用那对你们有害的欺骗来欺骗自己;上帝乐意怜悯你们;上帝乐意拯救你们;上帝乐意亲自救赎你们。无论在人,还是在天使那里,都没有修正这被罪败坏的人性的方法。唯有上帝,凭借祂的全能,才能医治这永恒死亡的无法痊愈的创伤。 认识你们堕落的深渊;认识你们败坏的严重性;完全弃绝对自己的倚靠;对自己生发怜悯之心,你们缺乏这种怜悯,仅仅是因为你们的自负、自欺、刚硬和盲目!获得怜恤:将你们对自身的行动与上帝的行动结合起来;以你们的行动来协助上帝的行动。 刚硬的心哪,软化吧!怜悯你们自己和全人类吧:你们,以及所有毫无例外的人,都是因自愿弃绝造物主而被造物主所弃绝的受造物,是在这人间——地狱的门槛上——蠕动、骚动、受苦的不幸受造物;是这地上不断繁衍,不断被死亡收割,被大地吞噬的受造物;是因在乐园中反抗上帝而被驱逐到地上的受造物。 恨恶你们的罪,离开那罪恶的生活。这还不够;承认你们的本性已被罪扭曲,那在其中产生并从中而出的义,与那被毁损、被歪曲的本性是相称的(诗篇 50:7)。将你们的义视为罪;将它们视为对自己而言并非所得,而是极大的亏损(腓立比书 3:7-9)。对于那些想要坚守自己之义的人来说,这些义成了获得上帝之义的不可逾越的障碍(罗马书 10:3)。 敬畏并顺服地将你们那骄傲、徒有其名的理性,俯伏在上帝的真理面前。这真理是从天上带给人类的,是由道成肉身的上帝带来的:它将那些否认自己、否认自己的罪和自己的义,并全然沉浸在悔改的洁净之池中,进入神圣真理117的独特引导下的人们,提升到天上。 你们的善行,应当仅仅是上帝那至圣旨意的实现,而非你们那败坏的旨意的实现!让它们成为你们偿还给上帝的债务,这债务是无法偿清的,无论是因为那位你们所亏欠者的完美,还是因为你们自身的有限、软弱和有罪。」
谦卑与自谦卑而生的悔改,乃是基督得以被接纳的唯一条件!谦卑与悔改,乃是换取基督知识的唯一代价!谦卑与悔改,乃是可以亲近基督、与祂合一的唯一道德状态!谦卑与悔改,乃是上帝向堕落人类寻求并接纳的唯一献祭(诗篇 50:18-19)。那些被骄傲、错误的自我认知所感染,认为悔改对自己是多余的,将自己排除在罪人行列之外的人,主必拒绝。他们不能成为基督徒。「那自认为并宣称自己是健康的人,即那些虚假地认为自己健康的人,不需要医生——主,而是那些病人」,那些承认自己有病的人需要。世界的救主向全人类宣告关于祂自己:「我来,不是召义人,而是召罪人悔改。」 阿门。
О вере и маловерии апостола Петра, шествующего по волнам житейского моря и спасаемого призыванием Господа.
论使徒彼得的信与不信:他行走于人生的波涛之上,藉着呼求主而得救。
第九主日讲道:在人的忧患中,上主是他的帮助者
圣使徒彼得,正如我们今日在福音书中所听到的(马太福音 14:22-34),有一次看见主在汹涌的海面上行走,便恳求主允许他也能踏水而行。「主啊,」彼得说,「请吩咐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彼得得到了全能之主的命令后,便从船上下来,开始在水面上行走,那水仿佛在他的脚下凝固了一般。只要彼得相信主的命令,只要他专注于这命令,他就一直在那潮湿的元素上行走,如同在旱地上一样。但风非常猛烈,波浪高高扬起。彼得因此分了心,心中生出了恐惧,这恐惧如果仅从表面上看,或许可以称之为自然而有理的,于是他开始下沉。这时,他向主呼求:「主啊,救我!」主便向他伸出手,将他从沉溺中解救出来,并说:「小信的人哪,你为什么怀疑呢?」
我们所有人都行走在尘世海洋的变幻不定的波涛之上,这波涛被各种世事无常所摇撼和搅动。我们所有人都行走在尘世海洋的波涛之上,踏着它们走向死亡之门,走向上帝的审判。在我们脚下是何等靠不住的元素!我们无法知晓,在最短暂的时间之后,我们会遭遇什么。我们生命中最剧烈的变迁,都是出乎意料、突如其来地发生。不只是死亡如盗贼般潜近:几乎所有灾祸都以同样的方式潜近。海洋被强风所吹袭、被强风所颠覆,这些风因不明的原因从不同方向兴起;而我们的生命也遭受着多重的侵袭,这些侵袭来自邪恶的灵和被它们引诱的人;我们遭受着多重的灾祸,因着未曾预料的事件,因着某种神秘的环境凑合。我们不可能预见和预知,邪恶会策划出什么,什么会成为灾祸的缘由和工具,试探会从何处生发。多数情况下,我们既不能预先阻止它们,也不能将它们避开。
还有另一片海,那片海是无形的——在我们心意的步履之下。这片海被另一些风所吹袭和搅动。这海就是我们的心,其中混杂着各种各样的感受。在堕落的人身上,这些感受已被罪恶所感染,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的作用是错误的。一个老旧的人,尚未被上帝的恩典所更新,他很少能按照福音诫命的指示去行事,即使能做到,也是带着勉强和在实行上有着明显的疏漏。被罪恶所损害的感受,其错误的运作是最为偏执的,常常是充满激情的。当心灵的疾病温和地作用时,感受就会被一种适度的错误所印记,这被称为偏执;然而,当疾病以其全部的发展来作用时,感受就转变成了激情(或「情欲」)。我们的感受受到意念的影响,这些意念既有源自我们自身的,也有由恶毒之灵、人类的仇敌带给我们的。有时,忧愁向我们猛袭;有时,我们被愤怒所激怒;有时,我们被情欲所诱惑;有时,我们被虚荣和骄傲所掳获。这风——意念的冲击——常常如此猛烈,以至于我们找不到抵挡它的方法,我们迷失方向,陷入沮丧,陷入绝望,靠近毁灭。
对于任何一位明白了自己无论在外部生活还是在精神生活之中,都行走于海浪之上的人,我们当以何言相慰? 我们当说,他乃是奉了他之上帝的命令而行。 为了训诫我等,圣彼得正是奉此命令而行,并且在他坚信自己是依循着上帝的命令而行之时,他并未沉溺。 我们也当相信,上帝使我们从虚无之中被召入存在,祂赐予并预定给了我们尘世生命的历程,并命令我们在这历程之中遵行祂的旨意,且应许以祂的护理不倦地看顾祂忠实的仆人。 我们也当相信,我们作为祂的受造物,完全处于祂的旨意之中,若无此全能全圣之旨意的颔首,则没有任何事情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受此思想指引,我们将能自由而大胆地完成我们在海上的旅程。 「经上说:『两只麻雀,不是卖一个铜钱吗?若是你们的父不许,一只也不会掉在地上;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所以,你们不要害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贵重得多。』」 (马太福音 10:29-31)。
世人本是软弱的。为了安慰与教导这些软弱之人,圣彼得被允许在信仰中动摇,并遭受危险。当人世间的考量取代了对上帝的信仰时,那人在尘世海洋的波涛中就陷于苦难。他正在受苦!他看不见凭借人的方法可以脱离困境的出路,而对上帝的忆念却被一种不可思议的遗忘所窃夺。使徒彼得开始沉溺时,向主大声呼求;我们也应当如此,从四面八方包围我们的困厄环境中,强迫自己忆起上帝,以最恳切的祷告转向上帝,祈求救赎。救赎不会迟延。它将会到来,凡是看见它的人,都将在良心中听见温和的责备之声:「小信的人啊!你为什么怀疑呢?」试探对我们是必要的。它们是上帝的摄理所允许临到我们的,好让我们因它们的压迫,转而投奔被我们所遗忘的上帝,并切实地认识祂。「要在患难之日求告我,」上帝劝慰著受苦之人,「我必搭救你,你也要荣耀我」(诗篇 49:15)。「你也要荣耀我」,也就是说,你将亲身认识我,以活泼的认识来认识我,并以活泼的信仰来相信我。对于那死的、依照字面上的认识,我显得似乎是不存在的。」主将手伸给正在沉溺的彼得,为要拯救他;为了将我们从困境中拉出来,上帝摄理的作为就显现出来,特别清晰且可触摸。患难的震撼,与它们所带来的对上帝的认识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在患难中的煎熬是短暂的;对上帝的实质认识,与对祂的归属相结合,乃是永恒的珍宝,是所有永恒福祉的保证。
同样地,当心灵的风暴兴起,当因着罪恶的思想而搅扰和破坏了内心的平静时,也应当如此行。这些思虑多半披着正义的外衣,竭力以各种方式迷惑人;但却可凭着它们所带来的困惑,凭着它们所夺走的内心平安而被识破。情欲的风暴是可怕的,它比一切外在的灾难更为可怕。内在的灾难比外在的更危险。在看得见的风暴中,太阳被云层遮蔽;在心灵的风暴中,被浓密的思想云雾遮盖的理性也变得昏暗。圣经和圣父们的教诲被遗忘;灵魂的小舟被各种情欲感受的波浪淹没(马太福音 8:24)。无论是与朋友的交谈,还是有益于灵魂的阅读,都无法产生良善的作用。灵魂被浑浊的湿气充满,无法接纳任何事物。唯一得救的方法只剩下加倍的祈祷。人应当像使徒彼得那样,全心全意地向主呼求。 「他若求告我,」主说,「我就应允他;他在患难中,我要与他同在;我要搭救他,使他尊荣。我要以长寿满足他,将我的救恩显明给他」(诗篇 90:15-16)。 这是何等令人安慰的应许!这是何等多的安慰应许!祂应许要垂听那呼求上帝的人。预见未来的上帝宣告说,祂以神圣的旨意,早已与那呼求祂的人同在。接着,祂应许要将呼求者从患难中搭救出来,并使其尊荣,以神圣的恩典使其尊荣。这些应许以蒙福的永恒之应许作为冠冕,并藉着在灵魂中建立天国——那蒙福永恒的保证——来显明祂的救恩。世界的救主将祂的手伸向那沉沦的彼得,为要拯救他脱离溺水;祂将神圣的恩典降于祂的仆人,借此触及他们的精神,拯救那在汹涌情欲风暴中沉沦和灭亡的人。
当主平息了风暴,「那时,船上的人都来朝拜祂,说:『祢真是神的儿子。』」当因著呼唤主的名,心中的风暴得以平息,那激起风暴的风——即邪魔的思虑——也随之退去时,那时,心灵的思念便将朝拜奉献给神的儿子,以心神奉献朝拜,并因著对神的儿子、对神、对世界救主的确信,在心灵的宝库之中所得的确信,而宣认祂。
外在的诱惑,借由显现祂对我们的眷顾,使我们得以认识上帝;使我们生发对上帝眷顾的信心;在心中灌输对上帝的敬畏,以及对上帝的崇敬,视祂为可见与可见者;引导人遵从上帝的诫命而生活,远离那触怒上帝的罪恶。心灵的诱惑则带来更深刻的认识。遭受这些诱惑、并从中获得实践性的教诲和启迪的,最主要的、几乎是唯一的,是那些全然奉献自己事奉上帝,并在静默中借由心思祷告,使自己的灵魂向人敞开的上帝的仆役们。 「那些坐船下海,即在上帝圣言与教会圣传的引导之下,绝非凭借任意的推想或苦行,在众多水域中,即在心思意念和心灵感受中劳作的人,他们看见了上帝的作为,以及祂在心灵深处的奇妙大能。上帝以祂至为智慧和至善的方式,允许人经历内心的争战:祂发出命令,狂风骤起,波涛翻腾:浪涛上腾至天,又下沉至深渊。因着魔鬼意念所产生的狂风——这暴烈的灵——所引发的恐怖情感波动,隐修士们的灵魂在邪恶中消融:他们感到混乱、动摇,他们的一切智慧都被吞噬,因为风暴所带来的黑暗,因为许多沉重思虑的侵袭,因为可怕的困惑,因为那些人类理智无法解决的疑难。在他们患难之时,他们向主呼求,祂便从他们的困境中将他们领出。祂吩咐风暴,风暴便归于平静,海浪也止息了。在内心争战之后,通常会获得灵性的安慰:他们因着风暴的平息而欢喜,祂便引导他们到达祂所愿的港湾。那些受过内心争战教导的人,获得了对上帝至圣旨意的认识,渐渐学会了常存其中。对上帝旨意的认识和顺服,是灵魂的港湾:灵魂在这港湾中找到了安宁,并确信了自己的救恩。那些蒙主暗中教导、认识善与恶的人,借由在自身经历罪恶的作用和那消灭罪恶作用的恩典之作用,在充满感恩和赞美的祷告中,向主述说祂的仁慈,向世人,向自己的弟兄,在有益于灵魂的交谈中,述说祂的奇妙大能。他们要在众人的教会中高举祂,并在长老的座位上赞美祂。」(诗篇 106:23-33)
「使徒曾说,『爱神的人,万事都互相效力,叫他们得益处』」(罗马书 8:28),这不仅指外在的忧患与苦难,也包括由情欲的叛乱和风暴所产生的忧患。这些忧患使人意识到自身的堕落,将他从高傲自大、自以为是的境地引导至自知与谦卑的状态,揭示出救赎主的绝对必要性,使他在自我否定中伏拜于救赎主的脚下。
我们不当因见到自身中情欲的悖逆而心生困扰,如同那些不识自我者常因此而惑乱一般。我们已为罪所损害,情欲于我们而言已成习性,正如疾病的各种显现乃是其自然之相。当情欲勃发之时,须立即以祷告和哭泣投奔于神,以坚毅抵挡情欲,并以忍耐之心等候自神而来的护佑。 情欲不仅困扰那些受其辖制之人,亦干扰那些在德行上有所精进者。这乃是出乎神的容许,为使软弱之人不致因安住于德行而生出骄矜与傲慢118。 风平浪静许久之后,骇人之暴风骤起之事,亦非罕见;那些自以为身在安全港湾者,或将骤然发现自己置身于波涛汹涌、一望无际的大海之上。人之无情欲之境,唯有当躯体安息于墓穴之中,灵魂离开这充满诱惑、绊跌与欺瞒之世界时,方可视为安稳无虞。 「主啊,救我们,我们丧命啦!」(马太福音 8:25)在另一次航行海中之时,救主门徒们曾如此向世界的救主呼喊,他们唤醒了祂,当时海上起了大风暴,波浪淹没了小舟,而救主却在安睡。救主的安睡,象征着我们对神的遗忘。试炼能使遗忘消散。被忆念且被呼求前来相助的神,「就斥责风和海。全善全能的祂,遂赐予大大的平静」(马太福音 8:26),予所有在忧患之时忆念祂、呼求祂相助之人。阿们。
Благоговейное созерцание чудесного союза суда, милости и веры в Божественном законе.
对神圣律法中审判、怜悯与信德这奇妙结合的恭敬默观。
第十一周的周二教谕。关于救主的话:「律法中更重要的:公义、怜悯与信实」(马太福音 23:23)。
人间的仁慈几乎总会破坏公义,而公义又会消除仁慈。然而,在神圣的律法中,审判与慈悲却以一种奇妙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构成了受神圣恩典荫庇的心灵进行属灵默观的对象。被允许进入这种默观的心灵会陷入神圣的狂喜,并与大卫一同歌唱:「我要歌颂祢的慈爱和公义,上主啊,我要向祢歌唱;我要在正直的道路上行事明智」(诗篇 100:1-2)。
为什么人的仁慈与人的公义彼此相悖,而源自福音的仁慈与审判却处于不可分割的联盟之中?这是因为人的仁慈与人的公义建立在人那堕落的理智、堕落的意志和堕落的精神之上。这仁慈与公义带有堕落的印记;它们所流淌出的后果,也配得上它们的性质。人的仁慈与公义缺乏正确性、缺乏纯洁、缺乏圣洁,它们被罪所玷污。 福音教义赋予人的「仁慈与审判」,建立在对上帝的信仰之上,建立在通过行为、通过全部品行所表达的活泼的信德之上。「仁慈与审判」是在「纯全的道路上」得以理解的,也就是说,它们唯有在纯全、虔敬的生活中才能领悟。 「律法中更重要的,就是公义、怜悯和信德,」世界的救主对那些盲目的义人说道,将他们从自身的、有害的义中,从按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意志所行的行为中引开,将他们带向救赎的上帝的公义,带向按上帝的意志和理智所行的行为。弟兄们,我们难道不需要也留意主的教诲吗?我们可曾思量过这「律法中更重要的」,这律法中至关紧要的「公义、怜悯和信德」?我们在生活中是否曾缺少了这教诲的指引,这被救主赋予了如此重要意义的教诲?我们的活动是否因此而成为一连串的错误,而我们的行为是否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迷误呢?
那合乎神意的生活,必须完全建立在信德之上。「义人必因信得生」(希伯来书 10:38),圣经如此说:「上主的言语正直,祂一切所行的,尽都在信实之中」(诗篇 32:4)。「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希伯来书 11:6)。圣彼得·达马斯金(Петр Дамаскин)说:「信德是一切美善的根基,是神奥秘之门,是战胜仇敌毫不费力的胜利,是一种比所有其他美德都更需要的德行,是祷告的翅膀,是神居于灵魂之中的原因」119。信德教导我们按照福音的诫命,而非按照堕落的意志和理智所发出的暗示,来引导我们的一切行动。按照福音所引导的活动,会逐渐将人从情欲的辖制中解放出来。他不再被诱惑和迷惑,在他温和的性情中,既不被愤怒所扰乱,也不被贪欲所扰乱,所显现的是心意的统治,心意因著神圣的恩典而恢复了权柄。「祂必按公平引导谦卑人,将祂的道路教训他们」(诗篇 24:9)。那些过著罪恶生活、被情欲所辖制和致死的人,是与神的这种恩惠无关的:「恶人在审判的时候必站立不住,罪人在义人的会中也是如此」(诗篇 1:5);他们将无法获得属灵的理解力,这种理解力单单赐予神的仆役,并在适当的时候,成为神仆役功绩的冠冕。「上主啊,王——你仆人的心意——必因你的能力欢喜,因你的救恩,他的快乐何其大」(诗篇 20:2),因他看到自己战胜了情欲,看到自己恢复了权柄,看到自己的心灵感受顺服于他自己。心意顺服于神,是心灵顺服于心意的缘由。当心意顺服于神,心灵便顺服于心意。温和( кротость)就在于此。温和是什么?温和是谦卑地归顺于神,与信德相结合,并蒙受神圣恩典的荫庇:「因为王倚靠上主,因至高者的慈爱,必不摇动」(诗篇 20:8)。这位王——心意——不再像他曾被情欲所奴役时那样,偏离公义与明智;他不再被愤怒或病态的依恋所迷惑,这些依恋是因罪而生病的爱的表达;他不再被虚荣的谄媚、自负与骄傲的暗示所迷惑;他也不在忧愁和沮丧的打击下衰弱。他完全居住在福音的教导之中,并按照这教导管理自己。从对自身正确的看法,以及在自身内部正确的行动中,他获得了对人性的正确看法,开始了对待人性的正确行动。
人被造为良善的;圣洁的心灵平安和持续的良善是他的自然属性。它们因堕落而动摇,而受损,堕落将各种凶猛的激情带入了灵魂。激情是混乱的原因。在救赎主重造人时,当我们的激情被祂创造性的全能所遏制时,随着理性恢复对心灵的掌控,平安与良善也重返心中。它们如同被逐出故土的人,在久别之后回到心中,彼此喜悦,互相问候:「慈爱和诚实彼此相遇,公义和平安彼此相亲」(诗篇 84:11)。我们在道成肉身之神—人( Богочеловека)的行事方式中看到了慈爱与公义奇妙的结合:这种行事方式反映在基督真实门徒的行为之中。愤怒对良善的破坏以及各种激情感受对心灵平安的破坏,总是使灵魂陷入不正确的状态,总是伴随着理性对自身权力的丧失,总是对审慎的破坏,对属灵理性的背离。通过信心获得判断,即属灵理性的人,借着属灵理性披上了「怜悯、恩慈、谦卑、温柔、忍耐」(歌罗西书 3:12),使自己的行为具有合乎神意的正确性和公义,按照造物主的旨意管理灵魂和身体的力量,以自己的行为、以信心的行为来成就自己的救恩和永恒的福乐,信心是属灵理性不可分离的伴侣和同居者。「有一种理性先于信心,」圣以撒叙利亚人说,「也有一种理性由信心而生。先于信心的理性是自然理性;由信心而生的理性是属灵理性」120。只要信心在起作用,只要人以福音的诫命为指导,属灵理性就在他里面闪耀。随着信心的作用停止,遵循福音教导的活动就停止了,开始按照自己的考虑和心意的暗示行事;理性从属灵状态的高度下降到属肉体(плотское)的状态,良善的感觉离开心房,被驱逐而激怒的激情进入其中,平安被各种骚乱所取代。在自己灵魂中体验过这里所述的对立状态的人,就会亲身体验到主训诫的实质性重要性,亲身体验到信心与属灵理性及慈爱的结合。「律法中更大的事:公义、怜悯和信心」。在这些美德的结合中,蕴含着人的更新和救赎。
主所赐之训诲,于每一位基督徒皆有益于灵魂之救赎,而对于蒙受上帝圣意、肩负管理其弟兄之责的基督徒而言,则尤为有益且不可或缺。若不恪守上述三项美德,则不可能有蒙受上帝喜悦、明智且有益于公众之管理。掌权者必将沦为其自身情欲之玩物,并成为被其亲近之人所驱使之情欲的工具,而这些人则试图通过掌权者来满足其情欲。由此便会涌现出无数的社会灾祸。掌权者本人常因此而遭受打击,甚至灭亡;而由其所管理之群体,则必然会遭受可怕的损害,或彻底毁坏。
掌权者们!请听吾主所赐予正直、睿智、世间强者的训诫:「律法中更重要的,是公义、怜悯和信德。」 家庭的父亲们、教会与俗世的首领们、人民的导师们!请听吾主的训诫:「律法中更重要的,是公义、怜悯和信德。」 请听此训诫并遵行。 治理者首先有责任在自身内重建合法、由上帝预先定下的管理秩序,以便获得驾驭自身的权柄。否则,他怎能约束自己,不被偏爱与情欲所驱使?怎能约束自己,不按错误的观念行事?此类行为的后果便是社会的混乱;此类行为的后果便是个人和公共的恶行,这些恶行往往会滋长到极大的程度。 获得了驾驭自身的权柄后,治理者必须获得驾驭次要、从属的施政者们的情欲的权柄,以便不被他们的情欲、他们徒有虚名的智慧、他们的谄媚、他们的谗言所诱惑,以免治理者沦为奴仆,力量反被用作工具。唯有在属灵智慧的光照下,他方能识破近人中的奸诈、欺骗、背叛、恶意图谋、诽谤、自私自利。 当治理者被近人的情欲所诱惑时,他会立即在很大程度上丧失自身的权柄,采取错误的观点,片面而错误地判断,被置于一个错误的方向上,从而产生与其相符的行为。许多心地善良、意图纯洁、甚至虔诚深厚的治理者,因丧失了公义,屈服于心怀恶意的诡诈影响,犯下了罪行,成为了沉重且广泛灾难的根源。 没有公义和正直之处,便不可能有怜悯。为了施行怜悯之事,必须正直;唯有正直,才能给予万物应有的价值,才能施予真实的怜悯,而正是这「怜悯,唯独这怜悯,在人的审判中蒙上帝称赞」[雅各书 2:13]。 带偏爱倾向的行为,即便披着至善之事的伪装,其本质上也总是邪恶的:它们为罪恶加冕,它们践踏美德,践踏个人和公共的福祉。「你们不要凭外貌断定,而要按公义判断」[约翰福音 7:24],吾主说。 不要被甜言蜜语所诱惑,不要被口中闪耀的天堂般微笑所诱惑,不要被任何外表所诱惑,不要以肉体的智慧来判断,要使你们的理性正直而圣洁,并要凭他们的果子来判断人[马太福音 7:16]。 「你们是凭肉体判断」[约翰福音 8:15],是出于你们徒有虚名的智慧,出于你们的罪性,因此你们的判断是错误的,对自己和近人都有害处。「如果我判断,我的判断是真实的」[约翰福音 8:16],吾主说。 让我们努力使我们的判断成为上帝审判的工具,如此我们的判断将得以洁净,摆脱缺陷;我们越是精确地以福音的诫命为指导,它就越能从中被洁净。福音的诫命既能指导人在判断中保持正直,也能揭露其判断的缺失。 源自属灵智慧的正直,充满智慧、平静和良善;它远离残忍;它不会对犯罪的人们燃起怒火;它怜悯他们,慈悲他们;它坚决地医治和约束罪过;它以更有效、更明智的措施取代那些无意义和不人道的惩罚。 「上帝啊,愿你将你的审判赐给君王,」[诗篇 71:1]君王先知曾祈祷,「将你的公义赐给王室之子:使他凭公义审判你的百姓,凭正直审判你的穷人。他必审判百姓中的穷人,拯救困苦人的子女,并制服毁谤者」[诗篇 71:2,4]。 审判,即属灵的智慧,是上帝的恩赐。我们当以信德之行追求它,以信德的祈祷向上帝求取。圣洁的君王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子求取属灵的智慧。这是值得效法的行为! 世间的治理者们!为你们自己和你们的下属向上帝求取这份恩赐。求得了这份恩赐,便借着它向人类倾注真正的福惠!在近人的幸福中找到你们自己的幸福! 借着审判,约束那试图诱惑、欺骗、陷害、毁灭你们的邪恶!借着审判,获得评价美德和真正功绩的能力,获得对配得怜悯之人施予怜悯的能力,获得保护自己免受巨大道德罪行侵扰的能力:即不以鲁莽且对人类有害的怜悯去认可和加强美德之敌。 如此的怜悯,是沉重的罪恶!
每一位基督徒都能也应当为自己诵读这位受膏先知(即大卫王)的祷词。 在他(大卫王)的名下,基督徒可将「王」理解为自己的心智(*ум*),将「王之子」理解为由心智所产生的行动。 在他(大卫王)的名下,基督徒可将「民众」和「贫者」理解为神所赐予人的、因堕落而变得贫乏的灵魂特质。 「诽谤者」指的是那虚假的理性(*лжеименный разум*),以及那助长它的堕落天使——它是虚假理性的始作俑者和源头;它们不断地试图以扭曲的面貌展现美德与邪恶,它们反对并抵触神的圣言,它们诽谤神的圣言,它们狂妄地企图将神的智慧描绘成愚昧(哥林多前书 1:18-25)。 「神啊,将您的审判赐予王,将您的公义赐予王之子」:如同那律法所彰显的——审判、怜悯和信实。阿门。
О Богоугодном Суде и Рассуждении как основании добродетелей и защите от осуждения ближнего и злодеяний.
论神所喜悦的审判与思辨,作为众德之基与抵御论断邻人及恶行的卫护。
基于以下经文之教诲:「所多玛与蛾摩拉之呼号,于我前甚增,其罪恶极大。我将下降,必察看他们所行,是否真如那达到我耳的呼号。」(创世记 十八:二十至二十一)
喔,何其多的人被关于邻人的恶毒流言和诽谤所蛊惑!许多最良善、立意最佳,乃至最聪明的人们,却因被恶毒流言所欺骗,轻信了诽谤,轻率地成了恶意与图谋不轨的工具,而铸下了滔天大恶。这是为何呢?这是因为他们忘却了所有美德的根基,忘却了那合乎上帝心意的判断(马太福音 23:23)。弃绝判断自然会导向不经思考的行动。人类的历史无可辩驳地见证,良善之人的恶行,皆是不经思考的行动,或者说,是未经判断便施行的行动。
圣教父们121为了引导我们脱离此类行为,邀请我们特别留意吾主上帝的圣言:「所多玛与蛾摩拉的呼号,已在我面前增多,他们的罪恶甚是深重。我现下要下去,查看他们所行的,是否完全如同那来到我耳中的呼号。」让我们思量吾主上帝所说之话的深义,将这些话铭记于心,并以之指导我们的行止,从而避免大小的恶行,因为许多恶行往往仅仅是由于不加思量而 совершаемых(造成)的。
所多玛和蛾摩拉城坐落在巴勒斯坦福地之下、一片最肥沃的谷地之中。圣经将这片谷地的丰饶比作埃及,又将其自然的非凡秀美比作乐园(创世记 13:10)。居民们因地上财富丰裕,便沉溺于贪食之欲。对于我们而言,古人将贪食发展到了何种程度是难以理解的,因他们拥有我们所无法领会的身体力量与健康122。「所多玛的罪孽在于骄傲,在于饱食面包,在于丰足的酒」(以西结书 16:49)。过度的饱食通常会形成肉体状态,这与属肉体的思虑——即那「与无知的牲畜同列,效法它们」之人(诗篇 48:13)的思想方式——是密不可分的。属肉体思虑那不可或缺的、主要的、本质的特征就是骄傲,它是一切罪恶和恶行的门户。骄傲的人与敬拜上帝无涉,与敬畏上帝无涉,与尊重上帝的律法和公民的律法无涉,与尊重邻人、他们的益处、福祉乃至生命本身无涉,与认识自我无涉,与美德无涉,他是人类和自己的仇敌与作恶者。他有能力行一切的不法之事,仿佛他有某种特殊的权利去实施这些事一样。骄傲之人,其心如石化,其思维如魔鬼。由于过度饱食,属肉体的状态在所多玛人中发展起来;而骄傲则成了这属肉体状态的灵魂123。盲目的骄傲与属肉体状态的结合,诞生了它们特有的后代——那永不满足、不受约束的淫乱。这种淫乱不满足于自然的满足:它渴望非自然的,并以狂暴的姿态奔向它。「在所多玛的人,」圣经说,「恶,且在上主面前罪大恶极」(创世记 13:13)。他们的罪恶没有因强力的医治而痊愈。所多玛人并没有醒悟,也没有为他们的罪恶生活而悔改,无论是在被外族和外邦君王奴役了十二年之后(创世记 14:4),还是在他们的军队被击败、大量公民被掳之后(创世记 14:10-12)。这些不肯悔改的罪人,被罪恶无可挽回地卷走,他们招来了天上的惩罚。「所多玛和蛾摩拉的呼冤声在我面前甚大,」上帝对祂所爱的先知宣告,「他们的罪恶极其深重。我现在要下去,看看他们所行的,是否正如那达到我耳中的呼声一样。」
上帝以人的形象向人显现124,使人能够领受祂的言语;祂也采用人类的言语方式,使祂的言语因其易于理解和适用性,能够造福所有的人,即便是最简单的人。全知、全视、无所不在的上帝说:「我现今要下去,察看。」我要下去,察看在所多玛和蛾摩拉所发生的那些大罪恶,关于它们的传闻已升到我这里。这些话语中隐含着一个念头:「我不相信传闻;我打算亲自查证,亲自察看。」这些话语中包含着对我们的教导:我们不应该轻易相信诽谤者或诽谤某些人的言辞;我们不应该急于论断邻人,不应该急于惩罚和处决,不应该急于承担严厉和残忍的责任,不应该急于从事刽子手的行当和尊严,除非我们亲眼看见,确切地知道邻人所受的指控。心智贫乏、轻率的人,以及软弱、不崇高的灵魂,很容易仓促相信诽谤者的言辞,对被诽谤者心生怒气,以报复和惩罚向他猛扑过去,而不去查证这诽谤是否公正。恶人的邪恶往往是恶毒流言的开端,而轻率者的轻信则是这种流言传播的原因。邪恶阴险之徒捏造诽谤,并将其传给轻率和愚昧的人,以便在人类社会中播种;有时,微不足道的过失,微小的罪过,会因添油加醋、用刻薄的嘲讽和恶意揣测来装饰叙述,而被转化为弥天大罪。如此一来,美德在人类社会面前被展示为罪恶,而如同小刺的缺陷则被当作如同梁木的罪行。邪恶最常如此行事,以掩盖自己:它将黑色的外衣披在邻人的行为上,假装为这种行为所困扰,假装谴责它,以便将自己的行为描绘得光明。我们需要清醒,需要谨慎,需要上帝所吩咐的判断,以免谎言被当作真实,以免将不存在的事物赋予存在,以免将微不足道的变为巨大的,将可原谅的变为不可原谅的。恶毒的传闻必须以自己的判断来检验。上帝教导我们这一点,祂将自己的神圣行动作为榜样。「所多玛和蛾摩拉的呼声,祂说,在我面前增多,他们的罪恶极其重大。我现今要下去察看,他们所行的,果真尽像那达到我耳中的呼声一样。」作为全知者,祂精确地知晓所多玛人和蛾摩拉人的罪恶,但祂将自己置于有限受造物的行动中,以便我们按照我们的有限性行事,不僭取与无限存在者相应的行动,无限者的听觉和视觉不会出错,祂不受欺骗和迷惑。听到所多玛的呼声,上帝没有立即伸出手来施行惩罚,而是在惩罚之前,以最精确的调查来查证此事,尽管此事即便不经调查,祂也已精确知晓。放弃判断——那是正确和真正良善行动的唯一基础——是巨大罪恶的原因。沉溺于虚妄的人,那些未将生命奉献给虔诚、人类的福祉、蒙上帝喜悦的人,不断地陷入这种错误。他们甚至没有注意到,他们的行为方式因其所源自的开端之虚假而虚假。他们不知道这个开端的虚假,因为他们不知道,也不愿知道上帝的律法。他们行不义之事,如同行公义一般;他们犯下罪恶,却以为自己在行伟大的善事,或者至少是公义之事。「愚昧人的道路,在自己眼中看为正直,」圣经说(箴言 12:15)。
此等行止之例,吾人可于法老臣仆、朝廷命官彭特弗里之所为见之。其所为,乃针对贞洁良善之约瑟者也。彭特弗里之妻,心生罪恶之欲,恋慕约瑟,求之不得,遂因报复之念,在其夫面前诬告无辜之义者。彭特弗里未经任何盘问与查证,即将约瑟投入监狱。 彭特弗里之行,在其视之,似极为有据且正当,此乃因其素习此等行事方式之故。是以,在约瑟于狱中受苦之漫长时日里,他甚至未曾思及查核此事,直至约瑟蒙受上帝之神圣护佑而被引出牢狱125。异教之人,不识真主,犯此大错,且此错与恶行相连,实不为奇。然而,圣洁之士亦曾陷于此失,此乃因他们忘却了:对被控者之处置与刑罚,必须先经审判。 因忘此理,与使徒同等之君士坦丁大帝,将其良善、为众人所爱之子克里斯普处死。克里斯普被其继母福斯塔所诬告,其缘由正与埃及妇人诬告约瑟之事相类。后真相大白。皇帝深陷哀痛,痛哭流涕,忏悔其鲁莽之举,并不得不于处死无辜者之后,亦将有罪者处刑。福斯塔被夺去性命。 由此产生两桩杀戮,一桩为义,一桩为不义;其根源皆在于舍弃上帝所命之审判,而凭借谗言,草率仓促行事126。
在亚历山大宗主教圣约翰·米洛斯蒂沃(仁慈者约翰)的《生平》中,我们读到以下这段既具教益又令人警惕的故事。 有一位修士,带着一位年轻、容貌极美的女子,在亚历山大城中行走了数日。许多目睹此事的人都起了诱惑,以为他带着她行不洁之事,便将此事禀告了宗主教。宗主教立刻下令将两人抓获,并严加鞭打,然后投入狱中127。 当夜晚降临时,这位修士在梦中显现给宗主教,露出了他那被无情鞭笞而伤痕累累的背部。「主啊,你对此满意吗?」他问道,「你从使徒那里学到的牧养基督羊群之道,难道是『不是出于勉强,而是出于甘心,照着上帝的意思』(彼得前书 5:2)吗?请相信我,你像凡人一样犯了错。」说完这些话,修士便离开了。 宗主教醒来,开始思考这个异象;他明白自己犯了罪过,便坐在床上,为自己那欠缺思考和过于草率的行为而忧愁和悔恨。 待到清晨,他下令将修士带到他面前,以便看清他,并确认是否就是梦中显现的那位。修士极度艰难地走了进来,因为他受了重伤,几乎无法移动。宗主教一看见他,就如同死了一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清醒过来后,请求修士脱下衣服,以确认他是否像梦中所见的那样伤痕累累。修士艰难地同意脱下衣服。当他脱下时,众人发现他是一名阉人,因为他年轻,从外表上看不出来。宗主教看到他那受尽折磨的身体,深感痛惜,并召来那些诬告他的人,将他们逐出教会三年。 他对修士请求原谅,说道:「兄弟!请原谅我,因为我是在无知中做了这件事。我在上帝面前和在你面前都犯了罪。然而,你也不应该如此公然地带着一位女子在城中行走,以免俗人受诱惑:毕竟你身上穿着修士的形象。」 那时,修士以极大的谦卑回答说:「请相信我,主啊,我将把整件事情如实地告诉你。在此之前,我人在加沙,正要去朝拜圣殉道者塞勒斯和约翰的坟墓时,在傍晚遇见了这位女子。她跪倒在我脚前,流着泪恳求我允许她与我同行。我拒绝了她,并打算离她而去。但她却跟在我身后说:『我凭着亚伯拉罕的上帝,那位来拯救罪人、将要审判活人和死人的上帝来恳求你,不要撇下我。』」 听到这话,我对她说:「女子,你为何如此恳求我?」她哭泣着回答我:「我是个犹太人。我想放弃我祖先那邪恶的信仰,成为一名基督徒;父亲,我恳求你,不要抛弃我,请拯救我这渴望信仰基督的灵魂。」 听到这些,我惧怕上帝的审判,便带上她,教导她神圣的信仰。我们来到圣殉道者的坟墓,我在教堂里为她施了洗,然后以一颗纯朴的心与她同行,打算将她安置在一所女修道院里。」 宗主教听了这话,叹了口气说:「上帝隐藏的仆人何其多啊!而我们这些可怜人却并不认识他们。」他在众人面前讲述了夜里所见的异象。他拿了一百枚金币要送给修士,但修士不愿接受任何一枚,他说:「如果一位修士相信上帝会眷顾他,他就不需要黄金;如果他爱黄金,他就不相信上帝的存在。」说完这话,修士向宗主教鞠躬,然后离开了。 宗主教从这痛苦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小心翼翼地避免轻率地论断近人,并以此教导他自己的理性的羊群128。 在我们因堕落而产生的诸多心灵上的疾病中,有一种表现为:看不见自己的过失,竭力隐藏它们,同时又渴望看见、揭露和惩罚近人的过失129。当我们缺乏揭露近人过失的手段,或因为近人身上根本不存在我们希望看到的那些过失时,我们便诉诸捏造,用华丽和尖刻的言辞来掩饰、粉饰和支撑这些谎言。 我们自己的过失在我们看来是可原谅的、微不足道的;而我们却努力夸大近人的过失,使之显得应受一切指责和惩罚。这种心灵上的疾病在那些不省察自己的人身上发展到了极致;但在那些关注自己救恩的人身上也依然存在。我们需要对自己保持警惕,才能避免被这种病症所迷惑。 圣大卫曾犯下严重的罪过,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如同那些陷入罪恶深渊的人常有的情况——无法达到意识和悔改的状态。主命令先知拿单去斥责大卫。先知用一个比喻向国王描绘了他的罪过,在这个比喻中,罪和犯罪者都被掩盖了起来,——然后请求对犯罪者进行审判和惩罚。大卫立刻宣判了一个远超法律严格要求的判决(撒母耳记下 12:1-14)。 这就是我们堕落本性的特质!对于自己的罪,我们寻求宽容和怜悯;对于近人的罪,我们要求追究和惩罚。我们需要审慎和谨慎;我们需要警惕我们自己。 不要根据你因听闻、传言、谣言或你自己肤浅观察而形成的意见和推断来论断,而要效法上帝,祂曾说:「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罪恶声闻于我,其罪甚重。我必降下,要看看他们所行的,是否完全像那达到我耳中的呼声一样。」 你必须以最精确的方式核实清楚,然后,只有在法律要求你论断时,你才决定论断。法律禁止随意地论断近人,除非是法律所要求的。 嫉妒、仇恨和诽谤曾将最伟大的义人——甚至包括上帝的道成人身者自己——呈现为最邪恶的歹徒。
合乎上帝心意的判断,不仅应当先行于我们一切与邻人相关的行为,以避免定罪和谴责无辜与公义之人,或避免对那些全然不需如此严苛措施的过犯采取残忍的手段;它更应当先行于我们所有的行为,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圣教父们将这种判断称作「属灵的明辨」,这是一种首要的美德,一切其他美德的正确性,乃至它们全部的价值,都系于此130。美德可能是不正确的,而邪恶也可能披上美德的面具。我们本性的良善是与恶相混杂并被其所败坏的;由于我们的败坏,我们绝不能信赖我们心中所显现的善念,也不能信赖那些乍看之下良善的心灵冲动。我们的有限性以及我们堕落的状态,都要求我们的行为必须以审视为前提。
敬虔者卡西安·罗马人向我们传达了圣安东尼大帝关于灵性分辨的如下卓绝教导。 曾有一次,众多圣洁的长者从周围的旷野和修道院聚集到这位事奉上帝的圣徒身边。在一场持续整夜的长谈中,他们探讨了什么样的德行能保守修士免于自欺和魔鬼的罗网。 有些长者指出禁食和守夜,因为通过它们,心意得以澄净,并在获得纯洁之后,可以更容易地亲近上帝。另一些人提到不贪恋财物和轻视世间资产,因为如此一来,心意解除了种种世俗牵挂的束缚,便能轻易地归属于上帝。还有人更看重施舍,他们援引了主的话:「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太 二十五:34),等等。 听完所有人的意见后,伟大的安东尼回答说:「你们所说的一切,对于寻求上帝的人来说,都是必需且有益的;然而,不可能赋予这些德行以决定性的优势,原因在于我们看到许多人在禁食和守夜中度过一生,退隐至旷野,严格地持守不贪恋财物,将所有资产分施作慈善,甚至因施舍而陷入极度的贫困,但后来却不幸地从德行中堕落,跌入罪恶的生活,甚至背弃了信仰本身。 造成他们灵魂崩溃的原因是什么?依我看,无非就是他们没有分辨的恩赐。 分辨教导人凡事都要避免过度,并行走在君王的大道上。它不容许人因无度的节制而从右侧被掳掠,也不容许人因对身体过度的纵容而从左侧被拖垮。对于灵魂而言,它就是眼目和灯盏,正如福音的教导:「眼睛就是身上的灯。所以,你的眼睛若单一,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邪恶,全身就黑暗」(太 六:22–23)。 事实正是如此!分辨审视人的一切意念和行为,它会除去一切邪恶的、不合上帝心意的思虑和意图,并使我们远离迷惑。这可以借由神圣的经文来证明。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扫罗,因为缺乏分辨,心意被蒙蔽,无法理解顺服上帝的诫命比献上自发的祭物更蒙上帝喜悦;他竟因自己以为能取悦上帝之事而惹怒了上帝。如果扫罗具备分辨之光,他就不会遭此厄运。 使徒称分辨为太阳:「不可含怒到日落」(弗 四:26)。 分辨在经文中被称为我们人生的掌舵,如经上所说:「无人引导,民便如叶子散落」(箴 言 十一:14)。 在经文中,它也被称为谋划(或建议),没有它,我们不该做任何事。连那使人心快乐的属灵之酒,也被禁止在没有谋划的情况下饮用:「凡事都要凭谋划而行;饮酒亦当凭谋划」(箴 言 三十一:4)。又说:「人若行事没有谋划,如同城墙被拆毁而没有防御」(箴 言 二十五:28)。 在分辨之中,汇聚著智慧、悟性、以及分辨善恶的属灵感官(希伯来书 五:14),没有这些,我们的内在居所就无法建立,属灵的财富也无法积累(箴 言 二十四:3–4)。由此清晰可见,没有分辨的恩赐,任何德行都无法确立,也无法坚定不移地持续到底。 众德之母和守护者——就是分辨。」 其他教父们都赞同伟大的安东尼的这一论断和见解131。
神圣的明辨力借由阅读《圣经》而获得,尤以《新约》为要,亦借由阅读圣教父的著作,这些著作须与基督徒所度之生活方式相符。 身处俗世的基督徒,当阅读那些为所有基督徒撰写了教诲的教父著作;在修道院共同生活的基督徒,当沉浸于为共同生活之隐修士所作的教父训示;而居于静处的基督徒,则当潜心于圣隐修者教诲之深奥,他们恒常处于自省之中,并由属灵、恩典的自我观照,进阶至属灵、恩典的对上帝的观照。 生活必须与阅读相辅相成,正如经文所言:「只是你们要作行道的人,不要单作听道的人,自己欺哄自己。」(雅各书 1:22)。生活必须与阅读相称,使阅读能够借由实践而得以实现,以免它仅仅激发起徒劳的幻想,导致心神亢奋和自我欺骗。 「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诗篇 118:105),《圣经》如此言说,将「脚」泛指一切活动,「路」指基督徒具体的行径,「光」则指属灵的明辨力。在学习上帝的律法时,在亲自努力去遵行上帝的律法时,必须借由热切谦卑的祷告,恳求来自上天的恩典光照。《圣经》亦教导我们如此行:「求你不要叫我偏离你的命令!」(诗篇 118:10)「求你将你的律例教训我!」(诗篇 118:12)「求你开我的眼睛,使我看出你律法中的奇妙!」(诗篇 118:18)「求你不要向我隐瞒你的命令。」(诗篇 118:19)。
神圣《圣经》与诸圣教父所赐予的救赎性教导,是要求我们在一切行动之先,以合乎神意的判断来指引我们所有的意图、所有的思虑、所有心灵的渴慕与趋向,并按照上帝的圣言与上帝的智慧,来引导我们的内在与外在生活。 若无此判断,我们的行为便无法成为明智、有德、或合乎神意的。若无此判断,我们必将不断地遭受来自外界的欺骗,以及内在的自我迷惑。 愿敬畏上帝之心引导我们进入清醒与谨慎;而对上帝圣言的学习,以及依循上帝圣言的生活,则能赋予我们属灵的明辨,此即通往众德之殿与属灵宝藏库之门。 主所言之语必将、必将无疑地实现在我们身上:「因为你们用甚么判断判断人,也必照样被判断;你们用甚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照样量给你们」(马太福音 7:2)!阿门。
О стяжании вечного спасения: о необходимости живой веры во Христа и пребывания в истине Святой Православной Церкви.
论获取永恒的救赎:关于对基督抱持活泼信德的必要性,以及安住在神圣正教教会真理之中的必要性。
第十二周的教诲:论及救赎
「良善的老师,」有个年轻人问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我该做甚么善事,才能得著永生呢?」 (马太福音 19:16) 也就是说,我该做甚么才能得救呢? 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这个问题应当特别占据每一个人在其世间旅途中所思所想! 就像驶过茫茫大海的旅人,眼前和记忆中不断浮现著宁静的港湾,我们也应当如此,当我们在人生的海洋上乘风破浪时,必须不断地在心灵的眼中瞻望永恒,并在这短暂的生命中安排我们在永恒里的命运。 我们在地上所获得的何种所得,能永远成为我们不可剥夺的财产呢? 那就是我们的救恩。 谁把地上的生命用于积累财富,谁在过渡到永恒时就会留下财富。 谁把地上的生命用于获取尊荣和荣耀,谁就会被残酷的死亡夺去它们。 然而,谁把地上的生命用于获取救恩,谁就会带著他的救恩进入永恒,并在天堂里永远以他在地上所获得的所得为乐。
我心爱的弟兄们!我们当做甚么才能得救?这个问题,在福音书中有极为圆满的答案。主已经宣告:对于那些不信基督的人,得救的必要条件是信基督;而对于那些信基督的人,得救的必要条件是按照上帝的诫命生活。不信基督的人将永远灭亡,而口称信基督、却不遵行祂至圣诫命、并因此在行为上否认祂的人,也将永远灭亡。换言之:得救需要对基督有活泼的信心。
当犹太人问主说:「我们当行甚么,才算做神的工呢?」主回答他们:「信神所差来的,这就是做神的工了。」(约翰福音 6:29) 活泼的信心,即对基督的信心,本身就是一种工作,而且是如此广阔的神圣工作,以至于救赎借此得以完全成就。这样的信心藉著人的全部生命、整个本质而表达出来;它涵盖了人的思想、心灵的感受,以及他的一切活动。「拥有这样信心的,就有永生。」(约翰福音 6:47) 「认识祢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祢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翰福音 17:3) 活泼的信心是看见并认识神(希伯来书 11:27)。活泼的信心是将生命完全奉献于虔诚,并向世界死灭。活泼的信心是神的恩赐。主的圣使徒们曾向主求此伟大恩赐,当时他们对祂说:「加增我们的信心!」(路加福音 17:5) 唯有藉著活泼的信心,人才能够弃绝其堕落本性中虚假的优越之处,在理智和行为上,成为主忠实的门徒和追随者,这与更新后的本性是相称的。
精神之殿堂,其中珍藏且源源不断地传授着精神的宝藏——真正的信仰,便是那独一、神圣的东正教会。因此,为了救赎,人必须归属于东正教会;主曾说,不顺从教会者,「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马太福音 18:17)。 有些人轻忽地将心智的罪视为微不足道的小过,这是徒然的!灵高于体多少,灵所行的美德就超越体所行的美德多少;灵高于体多少,灵所接纳并完成的罪恶,就比体所行的罪恶更沉重、更具毁灭性多少。身体的罪是显而易见的;心灵的罪却往往难以察觉,对于沉溺于世间俗务之人来说,有时甚至完全隐匿。正因如此,它才更为可怕;它的打击才更准确无误;它所造成的创伤才更难以治愈!那曾被罪恶念头击倒的光明天使,变成了幽暗的邪魔,被逐出天上的居所,坠入地狱深渊。他引诱了无数的天使和无数的人类,因为他们允许自己的思想方式被虚假的见解所感染。主称那堕落的天使为谎言之父,也称他为杀人者,因为他没有持守真理(约翰福音 8:44)。谎言是永恒死亡的根源和原因;反之,真理则是救赎的根源和原因,正如主自己所定(约翰福音 8:32)。 神圣的真理珍藏于神圣教会的怀抱之中。归属并顺从教会,人便能对上帝、对人类、对善、对恶,进而对救赎,拥有正确的思想方式。显然,若对救赎没有正确的思想方式,便不可能获得救赎本身。救赎的开端是真理!救赎的开端是正确的思想!而走向灭亡的凭据,则是以虚假的念头偏离真理。 凡偏离神圣真理的教导,并接纳与此教导相悖的虚假念头,都伴随着可怕的亵渎上帝和背弃上帝的罪恶。我们从始祖的堕落中看到了这方面的经验性证明,他们的堕落始于接纳一个虚假的念头;我们从所有的异端中看到了这方面的经验性证明。其中有些异端亵渎了上帝,试图否认我主耶稣基督的神性,并歪曲关于祂道成肉身的全圣教义;另一些异端亵渎了上帝,将神性的尊荣归于人类132;还有些异端亵渎了上帝,称圣灵为受造物;另一些异端亵渎了上帝,否认圣灵在教会圣事中的作用,称其为人为的虚构133。最后,有些人亵渎了上帝,要求轻忽遵行基督的诫命,他们狡猾地对信仰的教义保持沉默,却同时扼杀了信仰,而信仰的生命,却必然需要信仰的行为。「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雅各书 2:20),使徒如此说。 根据使徒的教导,在世界末日临近之前,那最巨大的灾难必将降临在那些「不领受爱真理的心,使他们得救」的人身上。「故此,上帝就让他们受迷惑,就是容许在最邪恶之人的面目上出现欺骗之举,叫他们相信虚谎,使一切不信真理、倒喜爱不义的人,都被定罪」(帖撒罗尼迦后书 2:10-12)。当人们承认那恶人之中的恶者为神时,他们便以此暴露并承认了自己理性的价值,以及自己内心意向的价值。我们的思想方式,或者说我们的理性,只有当它完全持守在真理之中,借着对基督的活泼信仰而升华时,才能是属灵的134。偏离真理,便是从属灵的天空坠入肉体的思辨,坠入假知识,坠入灭亡。
亲爱的弟兄们!让我们向主献上至诚恳切的祷告,如同使徒们所献上的那样,祈求祂赐予我们那唯一的救赎之道——活泼的信心。在借由祷告恳求获赐此恩赐时,我们也要以自身努力去获取这无价之宝,来证明我们愿望的真诚。 「要离恶行善」(诗篇 33:14,36:27,彼得前书 3:11)。我们要以强力使我们的心脱离罪恶,并以强力使它习得美德。如今我们站在圣殿中,面对那无形的上帝,并有机会向祂求取我们救赎所需的一切;但那时刻终将到来,届时我们将与全人类一同站立在祂的面前,为我们在世上的生命交账。我们要警醒,以免那时我们献给上帝的,仅仅是一个虚妄的基督徒之名,却没有上帝向基督徒所要求的善行。祂应许要给那些伪善的基督徒一个可怕的答复,并且祂会如此行。 祂说:「那时我要向他们宣告: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马太福音 7:23)。阿门。
О пагубе отвержения Сына Божия и необходимости бдительного пребывания в Его благости.
论弃绝上帝圣子之祸害及警醒常住于祂恩泽之必要。
第十三周讲道:论世人背离上帝之缘由
「信子(神之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必不得见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约翰福音 3:36)。诚然不谬的神之圣言如此定论。
此神圣言语(Слово Божие)的宣示,既针对具体的人,亦针对整个民族。它在以色列民族身上得到了特别清晰的彰显。以色列民族最初被选为上帝的子民,后来却成了被特别摈弃的民族。在以色列民族的腹中,道成肉身的神人(Богочеловек)降临,并完成了人类的救赎;祂未曾向任何其他民族宣讲祂神圣的福音;祂将自己所有的恩惠唯独倾注于这个被拣选的民族;然而,这个被拣选的民族却拒绝了神人。 十五个世纪前,以色列那受神默示的立法者曾徒劳地向他们宣告,倘若他们违背上帝,将遭受可怕的刑罚。整整一千年前,以色列那尊贵的先知也曾徒劳地向以色列发出劝诫,要他们接纳上帝赐予人类的救赎者:「你们要领受训诲——要亲吻子135——免得上主发怒,你们就在正路上灭亡,因为祂的怒气快要燃起」(诗篇 2:12)。 摩西的律法每逢安息日被诵读,大卫的诗篇每次礼拜都被咏唱,圣洁立法者的警告和圣洁君王的劝诫也徒劳地被重复:犹太人拒绝了救主,他们向道成肉身的上帝伸出了弑神之手。他们将全然完美的上帝列入罪犯之列,并以羞辱的方式将其处死,视祂为一名刑事犯,罪犯中的罪魁。
在可怕的罪恶发生之后,这罪恶在人类所有的恶行中无有匹俦,上帝的震怒便毫不迟延地燃起:它很快便爆发了,正如圣灵所预言的那样。通常,对人类的惩罚源于他们自己对上帝诫命的违背,源于他们自身的迷失。犹太人的遭遇亦是如此。他们全神贯注于他们暂时的、地上的地位,梦想着非凡的世俗兴盛,正是为了这地位与兴盛,为了对它们的一厢情愿的空虚梦想,他们拒绝了弥赛亚。显而易见,对这短暂地位的看法和对更宏大公民发展的梦想,构成了最为粗鄙和荒谬的迷误。那在属灵意义上所应许的,犹太人却期望它在物质的、暂时的意义上实现,这对上帝是极大的贬抑,对人类则毫无益处。他们,这被拣选的民族,本被预定成为所有其他那些陷入愚蠢、可笑和可怜的偶像崇拜之民族的关注与默观对象。上帝的祝福,体现在以色列人所赢得的奇妙胜利上,那是任何其他民族都不曾获得的;体现在他们地上的福乐中,那是任何其他民族都不曾享有的;这祝福是对普世万民,对那些沉溺于感官享乐、只受感官证据影响的世人,无可辩驳的见证:犹太人所敬拜的上帝,是独一的真神。正如经验所显示的,那些理智而有洞察力地观察犹太人的民族,正是受到了这种印象(犹滴传道书 5:5-24)。上帝拣选以色列人作为祂子民的时刻,正与列国全面转向偶像崇拜的时期相吻合。藉着默观上帝那特殊的眷顾和全能,这些在被拣选的民族身上明显且切实地彰显出来,地上所有的民族都在为无异议地接受救赎主——那位神人——做准备,祂将诞生于被拣选的民族之中,成为他们的首领与君王,同时也是整个堕落人类的首领、君王与救主。
作为全然全善、全能全力的上帝,这道成肉身的神人,为这受苦受难的世界带来了丰盛满溢的祝福,这恩赐价值不可估量,份量无法衡量,是唯有那无限圆满、全然全善的上帝才配施予的恩赐。 如此的上帝之祝福所结的果实,必然不再是短暂易逝、属世属物的福祉。因为即使人获得并拥有了这些福乐,死亡也必然会将它们夺走,而在此之前,地上的各种变故也常常会使人失去它们。 借由这道成肉身的神人带给人类的上帝之祝福,所结的果实乃是:人类与上帝和好(路加福音 2:14),借由上帝之性体取了人性,造物主之性体取了受造物之性体,使得人性也得以拥有神性(彼得后书 1:4)。 这祝福的果实,便是人类成为上帝的义子:上帝之子取了人性,成为人子,并使祂的弟兄,这些人类的儿子们,也得以成为上帝的儿子们。 这祝福的果实,便是人类那不可剥夺、永恒不朽的至福,它超越一切理解,超越一切愿求;人类本是在罪孽中怀胎,在罪恶中出生,但他们不再坠入地底的阴森地牢,受永恒的折磨,而是升上天堂,进入乐园,与众基路冰(Cherubim)和众撒拉弗(Seraphim)一同环绕在上帝的宝座周围,而那坐在宝座上的,正是那位人子,祂本是上帝,却因着对人类那不可思议的大爱,愿意也成为人136。 面对这些永恒的、属天的、神圣的恩赐,那些短暂的、属地的、必朽的福祉又算得了什么呢?它们比虚无更虚无。它们的意义是否定的,而人若赋予它们肯定的意义,就必须为了它们而失去永恒的福祉,——就必须遭受犹太人所遭受的灾难。 犹太人被赐予了暂时的福祉,它们如同影子,预示着那真实的、永恒的福祉;然而,他们却甘愿停留在影子之中,并拒绝了那实质的福祉——那从天上投下粗糙影子,映照在粗俗人类之中的福祉,本意是为了吸引人类归向天国。 因此,这道成肉身的神人命令人类舍弃暂时的福祉。不仅如此:祂要求人类承认自己是堕落且失丧的,承认大地只是他们暂时的流放与惩罚之地,是地狱的阴森地牢和永恒折磨的门槛;祂要求人类心无旁骛,奔向上帝与永恒,将大地视作短暂的客栈或注定要毁灭的囚牢;祂要求人类甘心乐意地顺服现世生命中的一切苦难,藉着这种顺服,他们以行动告白了自己的堕落和对救赎主的需要,将荣耀归于惩罚他们的上帝之公义,并得以配得上帝的怜悯。 这样的教导并不受犹太人欢迎。对于那些追求和崇尚地上福乐的人来说,「十字架的道理」成了绊脚石。他们将自己在地上的地位视作宝贵、独一无二的产业,值得付出一切代价去维护。为了替自己对这位神圣使者(指耶稣)的行为进行辩护,他们提出了要努力维护这地位的完整无缺(约翰福音 11:49-50)。永恒和属灵的福祉被他们遗忘了。 在他们的盲目和迷误之中,他们追逐着地上昌盛的念想,追逐着那据称是上帝之言应许给以色列民族的普世统治。于是,犹太人反抗了当时普世的主宰——强大的罗马人。反抗的结果引发了战争。战争以叛乱者被击败告终,耶路撒冷被攻陷并被摧毁,无数犹太人丧生,而那些从刀剑下幸存的人则被俘虏并分散到世界各地137。
正如我们先前所言,在十五个世纪以前,以色列的立法者、那位见神面的摩西,已然预言了他们将因破坏与上帝的盟约而遭受可怕的惩罚。在事件发生前的十五个世纪,这位见神面者以生动而可怖的画面,描绘了这一事件,其精确与详尽非同寻常;他描绘得如此清晰,仿佛此事已在他眼前发生。当以色列人正准备进入应许之地的疆界,将自己组织成一个民族和国家时,就在这应许之地前,这位受神启示的立法者向以色列发出严厉的预言,论及他们终将在应许之地所遭遇的命运: 「上主必从远方地极,带一国之民攻击你,如鹰飞而直扑:这民的言语你不明白,这民面目凶悍,不顾恤年老的,也不怜悯年幼的」(申命记 28:49-50)。 摩西所描绘的罗马人,那时尚未存在,但已存在于上帝的预定之中,是如此的真切;他准确地描绘了他们的军事特性,将之比作鹰的迅猛、凶残和力量,这正是罗马人自己所意识到的,他们以鹰来装饰自己的军旗。 「这面目凶悍之民」,摩西继续向以色列预言这个尚未诞生的民族,「必吃尽你牲畜的生产,和你土地的出产,以致不给你留下五谷、新酒、新油,以及你牛群和羊群中的一切,直到将你灭绝。他必在你四境之内围困你,直到你所倚靠的那些高大坚固的城墙被攻破,在你全地之内围困你。你神上主所赐给你遍地的城邑,他都要围困」(申命记 28:51-52)。 这预言准确地应验了:罗马人接连攻陷并摧毁了犹太的堡垒,蹂躏了这片土地,随后逼近耶路撒冷。耶路撒冷被经年的橄榄树园环绕,占地甚广。罗马人为了制造攻城器械和满足军营其他需要,砍伐了这些园子,从而将这片华美的土地变成了一片荒芜的沙漠。经过长时间的围困,他们攻下了这座城,焚烧了那著名的圣殿,摧毁了建筑物和城墙,未留下一块石头在另一块石头上。摩西如此描绘被围困者在围城期间所遭遇的可怕灾难: 「在你的围困和急难之中,就是仇敌使你所受的困苦中,你必吃你本身所生的,就是你神上主所赐给你的儿女之肉」(申命记 28:53)。 这一切都降临在以色列身上,他们以弑神之罪填满了他们的不义。 「你们中间柔弱娇嫩的妇人,」摩西继续发出可怕的预言,「因幼嫩娇惯,连脚踏地的习惯都没有,她必恶眼看待她怀中的丈夫,以及她的儿女。并恶眼看待从她两腿之间出来的胎衣和她所要生的婴孩,因为在急难困苦之中,就是仇敌在你各城中所施的困苦,她因一无所有,就偷偷地吃他们」(申命记 28:56-57)。 犹太祭司约瑟夫斯·弗拉维乌斯(Josephus Flavius),曾参与并描述这场战争,他记述说,一位名叫马利亚的年轻富有的妇人,来自约旦河东,来到耶路撒冷过逾越节,却因罗马人突然四面包围而无法离开。城中充斥的暴乱者抢劫了她,甚至夺走了她的食物。马利亚被逼到绝境和绝望之中,杀死了自己的幼子,预备了这可怕的食物,并食用了。暴乱者被食物的气味吸引,闯入她的住处;他们拔出刀剑,要求马利亚交出她所预备的食物。「我为你们也留了一部分,」马利亚对他们说,展示了剩下的、她未吃尽的部分。这些恶人被眼前出乎意料的景象吓坏了,跑出了马利亚的住处,并将他们所见的传遍了全城。饥荒在被围困的城中肆虐;饥荒之外又加上了传染病。在围城期间,超过一百万犹太人死于暴力;约十万人被俘虏。俘虏们被装上船,运到埃及,在人口稠密的亚历山大港的市场上,以极低廉的价格被当作奴隶贩卖。罗马人的这一行为,也应验了摩西的预言。立法者向以色列,这个刚刚完成艰苦的四十年旅程、从埃及经过阿拉伯沙漠前往迦南之地的民族预言: 「上主必用船只使你归回埃及,走我曾对你说『你不得再见』的路。在那里,你们必卖身给仇敌作奴婢,却无人购买」(申命记 28:68)。 在提图斯(Titus),这位征服者首领,在攻陷耶路撒冷之后所举行的公众庆典上,两千五百名犹太俘虏在凯撒利亚死于火、野兽或角斗士的剑下。在随后的另一次在贝里图斯(Beritus)的庆典上,又有大量的犹太人被处死。他们的首领西缅(Simeon)和约翰(John),以及七百名最著名的公民,被凯旋地带入罗马,并被判处死刑,视为叛乱者。其余的犹太人,被分散到当时已知的世界各地,遭受严密的监视、怀疑、压迫和迫害。 「上主必使你分散在万民中,从地极直到地极……」摩西继续这奇妙的预言,「你在这些国中,却不得安宁,你的脚掌也无歇息之地。上主必使你在那里心惊胆战,眼目失明,精神消耗。你的性命必悬而未定,你昼夜惊恐,不得安享你的性命。早晨你必说:『巴不得到晚上才好!』晚上你必说:『巴不得到早晨才好!』都因你心里所恐惧的,和你眼目所见到的惊吓」(申命记 28:64-67)。 这预言以惊人的准确性应验在雅各的众多后裔身上,他们分散在地面上,至今仍在应验。所有民族都曾并仍在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犹太人;他们的处境因着各国政府对他们的不同看法而不断动摇;他们经常遭受沉重的迫害,常常以数万计的人数灭亡。他们的国土遭受了上帝的忿怒。那原是流淌着奶与蜜的应许之地,圣经称它为丰饶之地。在如此小的地域内,曾居住着数百万的居民,他们不仅生活富裕,还将地里的出产盈余贩卖给邻近的民族(列王纪上 5:9,使徒行传 12:20)。后来,应许之地的土壤改变了,失去了它蒙福的肥沃。从前居住着数百万人的地方,现在只居住了数万人,生活非常贫乏。所有访问过巴勒斯坦的旅行者都一致证实了这一点。 让我们再次听摩西的预言,再次听他数算那为这个拒绝上帝拣选的选民所预备的惩罚: 「那地的外邦人」,摩西说,「就是从远方来的外国人,看见那地所受的灾害——曾经的应许之地——和上主所降在其上的病症,又看见遍地有硫磺、有盐卤,都被烧焦,没有耕种,不发青,连草木也不生长……万国的人必说:『上主为何向此地如此行呢?』他们必说:『是因这民离弃了上主他们列祖之神的约,就是他与他们列祖所立的约』」(申命记 29:22-25)。 以色列人曾多次离弃上帝,转向偶像崇拜。为了这些暂时的偏离,他们遭受了暂时的惩罚,其中最长的一次是他们在巴比伦的七十年被掳。然而,当他们拒绝弥赛亚,犯下弑神之罪后,他们最终破坏了与上帝的盟约。为了这可怕的罪行,他们承受着可怕的惩罚。他们承受这惩罚已近两千年,却仍顽固地与道成肉身的神保持着不可和解的敌对。正是这种敌对,支撑并印证了他们的被弃绝。
犹太人对待救赎主之举止,当得那痛苦、不绝的哭泣!他们的盲目、他们的固执、他们的刚硬,当得最高的关注!那导致这盲目、刚硬与固执的原因,当得审慎的探究。人竟能堕落得如此之深!他竟能被蒙蔽到何种地步!他竟能陷入何种迷误与罪恶的诱惑,他竟能做出何等罪行!犹太人对待救赎主的行径,既属此民族,无疑亦属全人类138;正因如此,它更应得到关注、深刻的沉思与探究。 道成肉身之神在世人眼前行出了最令人惊异的神迹:祂治愈了无法治愈的病痛,祂使死人复活,祂命令水、风、大地和天空——而世人却不信祂;他们拒绝了祂;他们在祂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仇敌,他们在祂身上看到了神的对头,律法的践踏者!如此不可思议的盲目,如此不可理解的蒙昧,如此缺乏理性的固执与刚硬,究竟是因何而起? 我们回答:是因不道德的生活。 「光来到世间,」救主论及自身时说,「世人爱黑暗,胜于爱光,因他们的行为是恶的。凡行恶的,都恨恶光,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暴露出来,因为这些行为是邪恶的:但行真理的,就来就光,为要显明他的行为,是靠神而行的」(约翰福音 3:19-21)。 主以强有力、无可辩驳的话语向犹太人确证自身,而他们以亵渎来回应。祂提出无可争议的神性证据,而他们则拿起石头,企图杀死祂。祂劝导他们停止向人求荣耀,因为求此荣耀,就不可能求独一之神的荣耀,人在此情况下便无法相信(约翰福音 5:44);祂劝导他们行善事、弃绝贪爱钱财之心,因为贪财就不能侍奉神,法利赛人却嘲笑主;对于他们那爱恋罪恶的心灵来说,这关于德行的教导显得如此怪异和不合时宜(路加福音 16:13-14)。 「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主称呼耶路撒冷的居民时说,「你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马太福音 23:37)。
在众多警醒犹太人的方法中,也包括了主向犹太人的大祭司和长老们所讲述的那个比喻,也就是我们今天在福音书中所听到的。在这个比喻中,主阐明了那等待著犹太人的可怕惩罚,因为他们正在图谋弑神之罪139。 「有一个家主,」主说,「栽了一个葡萄园,周围圈上篱笆,里面挖了一个压酒池,盖了一座楼,租给园户,就往外国去了。」(马太福音 21:33) 这位家主,或称一家之主,就是上帝,是可见与不可见世界的创造者和拥有者;祂被称作「人」,是为了表达祂那不可言喻的爱人之心,因为这爱,祂首先照著自己的形像和样式创造了人,然后祂自己也乐意成为人,却从未停止为上帝。 葡萄园就是祂的教会,由祂栽种在人类之中,并如篱笆一般,由祂的护佑所环绕;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她(马太福音 16:18)。 压酒池指的是旧约的献祭,其中有动物的血流出,而那座楼指的则是上帝所赐予的律法。上帝将祂的教会交托给了以色列民,尤其是交给了他们的领袖,在基督的时代,这些领袖就是大祭司们。 如此安排之后,家主「往外国去了」:这个行动表明,那交托给以色列人的教会,在他们的管理之下停留了很长一段时间。 「收果子的时候近了,就打发他的仆人到园户那里去,要收果子。园户拿住仆人,打了一个,杀了一个,用石头打死了一个。家主又打发别的仆人去,比先前更多;园户还是照样待他们。」(马太福音 21:34-36) 主所说的家主的仆人,指的是那些在不同时期被差遣到以色列的先知们。 「后来,」比喻继续说,「家主又打发他的儿子到他们那里去,心里说:『他们必尊敬我的儿子。』」(马太福音 21:37) 这些话表明,差遣先知和差遣圣子之间毫无可比性。差遣圣子远远高于差遣先知,以至于那些不听从并殴打先知(他们自己的弟兄)的犹太人,理应对这位道成肉身的上帝表示无可置疑的顺服。 但是,「园户看见他儿子,就彼此说:『这是承受产业的。来罢,我们杀他,占他的产业!』他们就拿住他,推出葡萄园外,杀了。」(马太福音 21:38-39) 在这些话中,洞察人心的主揭示了他们图谋弑神的隐秘原因:大祭司们担心失去他们在教会中的权力、他们的地位,以及他们与教会权力及地位相关联的世俗利益。主直言不讳地告诉犹太人的大祭司们,他们将如何对待祂——而他们,确实将主带出了城外,并在那里将祂处死了。 这个比喻对他们来说仍不够清晰;主讲完之后,又加了一个问题:「园主来的时候,要怎样处治这些园户呢?」他们回答祂说:「要下毒手除灭那些恶人,将葡萄园另租给那按著时候交果子的园户。」(马太福音 21:40-41) 这时,主才公开地向他们宣布,「上帝的国必从你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马太福音 21:43) 取代以色列人的那个民族,是由许多民族组成的,被称为基督徒和新以色列,而那迄今为止被称为葡萄园的教会,则被称为上帝的国度:在旧约教会的怀抱中,只有救恩的预表——而在新约教会的怀抱中,救恩是丰盛且极其丰富地被赐予的。
新的以色列之组成,乃是由那些信奉基督的犹太人所构成,「那蒙恩典拣选的余民」(罗十一:5),他们是由信靠吾主之犹太人所组成,十二使徒则居于其首。在吾主耶稣基督救赎人类以前,犹太人构成了一个蒙拣选的民族,他们回避并厌弃与其他民族交往,这交往是摩西律法所禁止的。他们根据律法的指示,视全人类为被弃绝的,与他们交往则会玷污自身。在吾主救赎人类之后,犹太人较诸其他民族的优越性,以及他们与其他民族之差异,都已消弭。每一人之救赎代价,即是吾主耶稣基督。「使徒说:『犹太人和希腊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众人同有一位主,祂对一切求告祂的人是富足的。因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罗十:12–13)。「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祂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罗十:9–10)。那竖立起属灵的活石建筑、天国、新约教会、蒙神圣化之子民、圣洁的新以色列的房角石,就是吾主耶稣基督。这位君王先知、亦是神人肉身之先祖曾说:「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诗一一七:22)。吾主在讲完比喻之后,提醒犹太人的祭司长这诗篇作者的言论:「经上说:『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这事出于主,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凡跌在这石头上的,必要跌碎;这石头掉在谁身上,就要把谁砸得稀烂』」(太二十一:42–44)。那些建造者或工人——祭司长和文士——轻忽了吾主;但神的智慧如此安排,使神人以祂的甘愿受死和复活,在祂仇敌和反对者眼前,成为新约教会最坚固、不动摇、最广大的根基,这教会在耶路撒冷中心形成,并从耶路撒冷扩展至全宇宙。根据教会导师的解释,这房角(隅石)是两个先前未曾联合之民族,即犹太人和外邦人的联合:他们在基督里合而为一,组成了教会,基督是这教会的根基和元首(林前三:11;弗五:23)。那些信奉基督的人,当他们看见罗马军队围绕耶路撒冷时,便按照吾主的训诫(路二十一:20),离开了这注定毁灭的城市。这样的离开是完全可能的,因为罗马人第一次围困耶路撒冷后,就撤退了,离开了犹太地;但不久他们便返回,开始了正规而顽强的围攻,执行了那由弑神者自己招致于自身及其后裔的惩罚(太二十七:25)。犹太人绊倒在那属灵的石头上,便粉身碎骨,而降于他们身上的神之忿怒,将他们碾为尘土,这象征著他们国家的灭亡,无数百姓的丧生,以及那些从暴力死亡中幸存者被掳和分散至普世(太二十一:43;路二十一:24)。但在时间中的这些惩罚,与神之敌人在永恒中所受的惩罚相比,则微不足道。
圣使徒保罗,在致书信于外邦人出身的基督徒时,指出犹太人可悲的堕落,并说:「若有几根枝子被折了下来,你这野橄榄,被接在其中,得与它们一同分享橄榄根的肥汁,就不要向着枝子夸耀……不要心高气傲,倒要惧怕。因为神既然不爱惜那本性的枝子,恐怕他也不爱惜你。所以,你看神恩慈和严厉:他向那跌倒的人是严厉的;向你却是恩慈的,只要你持守在他的恩慈里;不然,你也要被砍下来。」(罗马书 11:17-22) 让我们注意这警诫!让我们注意与这警诫相连的可怕威胁!犹太人弃绝救主的原因,在于他们不道德的生活,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这种生活持续不断地违犯和践踏神的律法;让我们远离导致背弃的原因,以免陷入背弃本身。「每一次,」沃罗涅日的圣主教提洪说道,「罪人同意他所沉溺的罪恶时,他的心就每一次弃绝基督;他每一次以行为实行罪恶时,就每一次献祭给偶像。」持续的罪恶生活就是持续地弃绝基督,即使它没有用言语和口舌说出。 然而,唉!它已经说出,并且早已开始说出。口舌和言语无法不显露出秘密的心灵背弃和弃绝:它们仿佛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对基督的弃绝已经藉着各种异端教义说出,这些教义140以异端方式弃绝基督,却用不属于异端的基督教名义来掩饰;对基督的弃绝也藉着各种源于堕落人类理性、自诩为光、并排斥真光——基督——的教义说出;对基督的弃绝不仅藉着放荡的生活说出,也藉着对神的诫命不加注意的生活说出。 「上主的命令清洁,能明亮眼睛」(诗篇 18:9),并且唯有借助它才能看见救赎主;唯有行公义的人才能接受救赎主(使徒行传 10:35)并与救赎主保持相通(约翰福音 15:10)。
新以色列在末世之时背弃救主,其发展将极为广阔,正如使徒所预告的:「那大罪先到,」然后,作为背弃的后果和果实,「那大罪人,就是沉沦之子,将显现」(帖撒罗尼迦后书 2:3)。他将胆敢自称是所应许的弥赛亚,要求人们像对神一样敬拜他,并从那些已预备好接受敌基督之人那里得到敬拜,他们或明或暗地背弃了基督。这背弃将如此广阔,以致因「不法之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马太福音 24:12)。这意味着:罪恶的引诱和榜样将大量增加,以致将无数人卷入罪恶的生活。对基督的信仰将几乎不存在,正如主自己所宣告的:「人子来的时候,遇得见世上有信德吗?」(路加福音 18:8)。物质的、暂时的追求和享乐将完全吸引人类的注意力。「正如挪亚的日子,」福音书说,「人子降临也要这样。那时候的人又吃又喝,又娶又嫁,到挪亚进方舟的那日,洪水就来了,把他们全都灭了。又好像罗得的日子:人又吃又喝,又买又卖,又耕种,又盖造」(路加福音 17:26-28)。丰裕的地上兴盛和巨大的地上事业,作为众所周知的事物,被上帝之道揭示为末世的标记,以及人类成熟的罪恶性,这种罪恶性在对人类的肤浅和缺乏经验的观察中,多半是不明显和难以理解的。人类绝不愿宣称自己是邪恶的追随者,即使它沉溺于邪恶之中:它不断地努力展现自己是良善的。当它最放纵不法之时,那时它最关心在人眼前称义(路加福音 16:15);那时它最伪善;那时它开始以无耻和大胆宣扬自己的完全和美德(约翰福音 9:28)。对物质和物质兴盛的依恋可以轻易地完全占据一个人,占据他的思想,他的心,夺去他所有的时间和全部力量:由于我的堕落,「我的心紧贴尘土」(诗篇 118:25),自我年少之时起,它本应居于高处。这种依恋使人偏离上帝之道,偏离对死亡和永恒的思念,使人偏离对上帝的信仰和对上帝的认识,以永恒的死亡杀死他。「人若爱世界,」上帝的圣灵对所有人都毫不例外地宣告,即爱地上的生活及其兴盛和享乐,「爱父的心,就没有在他里面了」(约翰一书 2:15)。「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所以凡想要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神为敌了」(雅各书 4:4)。「你们不能事奉神,又事奉玛门,」即事奉神和地上的兴盛(马太福音 6:24)。事奉玛门,特别是当所有的心力都为此奉献之时,就是背弃事奉上帝,是沉沦于最深、不可逃脱的罪恶深渊的可靠标志。正如旧以色列为着地上的优势和对地上丰盛兴盛的虚妄盼望,而牺牲了救赎主提供给他们的属灵尊贵,新以色列也将照圣经的见证,为了地上的、迅速朽坏的兴盛,为了只在虚妄的幻梦中设想的兴盛,而抛弃他们已由救赎主所赐予的属灵尊贵,并以自己堕落的、徒有虚名的理性(帖撒罗尼迦后书 2),来贬低圣灵。对更高地上兴盛的幻梦欺骗了旧以色列,类似的幻梦和类似的追求也将欺骗新以色列。因着拒绝救赎主,暂时的和永恒的灾祸临到了旧以色列:这些灾祸只是可怕灾祸的微弱写照,那灾祸将是新以色列因其罪行所受的惩罚。他们将遭受残酷的暂时和永恒的刑罚,无法逃脱,「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这救恩起先是主亲自讲的,后来是听见的人给我们证实了。神又按自己的旨意,用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并圣灵的恩赐,同他们作见证」(希伯来书 2:3-4)。
「我们当做什么,」在此有人会问,「才不会从救赎主那里失落,而遭受上帝的震怒呢?」对于这个问题,圣使徒保罗回答说:「所以,我们应当更加注意所听见的道,免得我们随流失去。」(希伯来书 2:1)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在对《新约》的特别关注中度过一生。上帝喜悦与我们进入《新约》,祂以圣奥秘将我们与祂自身联合,在《福音书》中向我们宣告祂至圣至全的旨意,并以圣灵显明且可感知的恩赐为《新约》忠诚的儿女加冕。 我们要铭记死亡和上帝的审判,在身体分离之后,我们将立即面临这审判;我们要铭记那将是我们的份额的福乐或悲苦的永恒,它将根据上帝审判的宣判而定。在持续地铭记死亡、上帝的审判以及福乐或苦难的永恒之中,人心对世间生活的态度会改变:人开始视自己为地上的寄居者;在他心中,对世间事物的冷漠和疏远开始滋生;他所有的注意力都转向研究和遵行福音的诫命。 正如旅人在黑夜中迷失于密林,试图循着钟声或号角声找到自己的家,真正的基督徒也通过对基督教诲的关注,努力走出那由肉身生活所产生和滋养的、假冒知识的领域。「在我的寄居之地,我曾以祢的律例为诗歌。上主啊,我在夜间记念祢的名,也遵守祢的律法。」(诗篇 118:54-55)圣先知大卫如此向上帝忏悔,他即使身处王宫和不败英雄的荣耀之中,仍承认自己是地上的客旅,视大地为寄居之地,是他的流浪和流亡之所。 不要以为,通过这样的看法,我们会变成软弱的、对社会没有多大用处的成员。不!在这种看法下,我们以特别的热忱和自我牺牲来履行我们对人类的责任。这是自然的!那时,我们行动的目标唯独是人类的益处,而不是获取世间的优势。 相反,当我们忘记永恒和上帝,只为世间的获取而活在地上时,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在不知不觉中、在我们自己不了解的情况下,践踏良心、职责,践踏伟大上帝的命令,将邻人的福祉、人类的利益、我们自身的永恒命运,献祭给我们自己的自爱和自欺。 主对我们恒忍(彼得后书 3:9):这是显而易见的。「你们当以为我们主的恒忍,是为着拯救。」(彼得后书 3:15)使徒说,也就是说,要知道这种恒忍的原因和目的,是上帝对我们的美意,好叫我们不被那包罗万象的邪恶洪流所卷走,好叫我们在上帝圣言的引导下,成就我们的救恩。 大多数人被被弃之灵的虚假和欺骗性的教义所灌醉(提摩太前书 4:1),因这教义在他们身上的作用而变得昏昧,他们藐视上帝的圣言,不了解,也不愿去了解它。我们需要,极其需要关注上帝的圣言,这圣言甚至在与它为敌的时代和环境中,也借由事件本身得到证明,「免得我们随流失去!」我们需要,我们需要这种关注,才不会无可挽回地失去救恩,这救恩借由我们上帝奇妙的怜悯和奇妙的恒忍,尚未从人类手中夺走,祂为那信靠祂的稀少余民提供了得救的可能性。阿们。
О Суде Божием над земными увеселениями и о стяжании вечного блаженства путем покаяния и исполнения Закона.
论及上帝对属世娱乐的审判,以及藉着悔改和遵行律法以获取永恒福乐。
第二十二主日的讲道:论富人与贫者
蒙福的弟兄们: 世人称他们的娱乐和享乐为「无辜」。知道上帝如何看待它们,又如何评判它们,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必然,必然会在一个不确定、不为人知的时间,离开这短暂的尘世旅程,踏入永恒的领域。在永恒的边界上,我们必须交代如何使用了那有限的时间,这时间是赐予我们以获取救赎的。最终,我们要么因正确使用了世俗生命而升入永恒幸福的居所,要么因滥用它而被永远投入地狱。这个问题已在今日所诵读的《福音书》(路加福音 16:19-31)中得到了解答。上帝的审判已适时宣告。 让我们赶紧接受上帝所教导的思维方式,以免那些颠倒的、蛊惑人心的观念使我们偏离那蒙上帝喜悦的活动,以免它们成为我们遭遇最深重、最永恒之灾祸的初始原因。在界定和决定我们永恒命运时,我们不可轻率!让我们以一切可能的专注,来处理这最重要的事情。它需要这样的专注!它值得这样的专注! 让我们来审视上帝对人的肉体享乐所下的审判定论——这定论是预先宣告的,为的是警示和教诲;让我们依循我们上帝的旨意来引导我们的行动,这样,上帝的最终判词就不会以永恒死亡的裁决来打击我们。 当上帝突然命令和要求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将我们的肉身也遗留在其中时,这个判决就不会打击我们——那时,我们仅以灵魂进入灵性世界,在那里被归入蒙福的灵,或被归入被弃绝的灵。 「有一个人,」《福音书》中的比喻叙事讲述道,「他很富有,身穿紫色袍和细麻布衣,天天奢华宴乐。」《福音书》提出了这位富人生活中的两个特征,供我们虔诚、救赎灵魂地默想:他的奢侈和沉溺于享乐。 与这位拥有地上万物,并沉溺于其中的人相对立的是一个患病和贫穷之人的痛苦境况,他被一切匮乏的重压所折磨。这些截然不同的境况,常常彼此相近地存在,在物质和道德关系上相互关联。在这里,在与富丽堂皇和福祉相邻的地方,苦难也栖居、拥挤着。 「又有一个乞丐,名叫拉撒路,浑身是疮,躺在财主门口,渴望从财主桌上掉下来的零碎食物充饥。」 财主顾不上乞丐。他忙于确保他的宴饮和娱乐不会有任何不足,要满足精致品味和当代时尚或习俗的要求,要满足主人虚荣心的需求——他需要向来访者展示财富,以及所谓的对世事、礼仪、生活艺术的了解,他要满足来访者一切肉体的欲望,他要以各种感官上的满足来满足他们的淫逸。 财主的仆人也无暇顾及乞丐:他们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迅速而毫不懈怠地执行主人的安排和命令上,而主人在他所选择的领域上,想必是以天才般的独创性而光彩夺目的。
唉!一切属世的地位都为死亡所剥夺、所抹去,仿佛从未存在过。「及至那穷人死了,」福音书继续叙述道,「被天使带到亚伯拉罕的怀里;富人也死了,并且被埋葬了。」「被埋葬了」!仅此而已。这是所有献身于大地,为大地而牺牲生命的大人物的生涯终结。多么冰冷的一句话!「被埋葬了」。暂时财富的继承者们,冷漠地送别了这些财富的拥有者到永恒之中。只有在葬礼仪式上,人们才为了合乎礼仪,被迫将悲伤穿戴在脸上。他们很快就会在葬礼后的丰盛筵席上开颜,在那桌上,一杯杯美酒冲刷著逝去的忧伤,迎接著即将到来的欢乐。对于已故者的回忆也将很快消亡!所有人的注意力很快就会完全转向继承者们,并且会听到欢呼声,宣称他们是幸福而令人羡慕的人。这幸福是藉著这位被称为「心头所爱」的人的死亡而获取的。「被埋葬了」:这不仅仅是指身体被埋入浅浅的坟墓,更是指灵魂被埋葬在最深的坟墓,即地狱的深渊之中141。富人在来世的命运,与穷人在来世的命运形成了对比,被一同叙述出来。
此福音书中喻意的故事并未止息。紧随所述,它将诉说一件发生于我们不可见,正等候着我们的世界中的事。那富翁,「在阴间,举目受苦,远远地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他就喊着说:父啊亚伯拉罕,可怜我吧!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这是何等地位的转变!暂时的昌盛被永恒的悲苦取代,而暂时的苦难则被永恒的福乐取代。不久前,那穷人还衣不蔽体,浑身脓疮地躺在富人的门外,渴望以从桌上掉下来的碎屑来止住他饥渴难耐的腹中之空,而不是用那些仆役所享用的更具份量的残羹;不久前,那富人连看都不愿看这穷人一眼,即使经过,也如同未见,转过目光,厌弃他的丑陋;而今,这穷人正享福,正得享福乐;而今,这富人却求这穷人蘸点水在指头尖上,触碰他的舌头,以凉凉他那在阴间火焰中干枯灼热的舌头。由此可见,富人对穷人的境况并非一无所知:他甚至知道他的名字。他对穷人的漠不关心并非源于无知。「亚伯拉罕说:儿啊,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拉撒路也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倒受痛苦。不但如此,在你们与我们之间,有深渊限定,以致人要从我们这边过到你们那边是不能的;要从你们那边过到我们这边也是不能的。」亚伯拉罕以温柔、谦卑和爱来回答这阴间的囚徒。他并未审判这已被上帝定罪、被交付永恒痛苦之人;他没有拒绝与他交谈;他并未否认血肉之亲,称他为儿子;他没有指责他,而只是提醒他地上的生活方式,正是这生活方式使一人得到了永恒的福乐,而另一人得到了永恒的折磨。亚伯拉罕论及死后状态的不可改变性,并未附加任何解释:这是上帝的定规,不应受人的评判,唯凭信心接受,对独一的上帝而言则完全清晰。
蒙受了那慈悲的回应所鼓励,这位地狱的囚徒又向圣宗主教提出了另一个请求: 「我求您,父亲,请差遣拉撒路到我父亲的家中:因为我有五个弟兄:好让他向他们作证,免得他们也来到这受苦之地。」 这个请求揭示了在属灵苦修生活中的缺乏经验。这位缺乏经验的人,为那些同样缺乏经验的人请求了最大的试探:即显现一个来自灵界的存在。这个灵界被上帝向我们封闭,是为了保护我们免受堕落和狡诈的灵的欺骗,它们常化装成光明的天使,以便更容易地欺骗和毁灭世人。宗主教向这位不幸者指明了正确的道路,即学习和遵循上帝律法的道路;宗主教向这位坠入地狱者传达了一个信息,如果他能及时获得并加以利用,这信息本可以保护他免于地狱: 「他们有摩西和众先知,」亚伯拉罕说,「让他们听从他们。」 通过上帝圣言所获得的知识,比通过即便是真实和神圣的异象所获得的知识更为可靠。这从圣使徒彼得的《第二封书信》中可以明显看出。在提到了使徒亲眼目睹的主在塔博尔山上的荣耀变容之后,他说道: 「我们拥有更确凿(更加可靠)的先知之言,你们留意这言语,如同留意那照耀在黑暗之地的明灯,做得很好,直到白日破晓,晨星在你们心中升起」(彼得后书 1:19)。
那身陷地狱的囚徒,因其极度的无知,未能领悟所传授于他的深奥真理。他与那位圣祖展开辩驳,反驳道:「不,我父亚伯拉罕:纵然有从死者中去到他们那里的,他们也会悔改。」亚伯拉罕的回答是:「他们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即使有人从死者中复活,他们也不会相信。」对于那些不愿恰当地了解上帝圣法的人,那些将此生全然耗费于侍奉罪恶和世界的人;那些仅从字面上研习上帝圣法,却忽视以行动来践行,并以其行为践踏圣法的人——对他们而言,即使有蒙福的灵魂从天堂的居所显现,也毫无益处。即使是从那受印记、受兵丁看守的坟墓中复活,也无法唤醒那因罪恶生活和邪恶意愿而消亡的信德能力。 吾主复活了,然而那些犹太的大祭司和长老们做了什么?他们收买了罗马兵丁——这些兵丁原是他们派去守墓的,并带来了关于复活的确切消息——好让兵丁隐瞒并诬蔑吾主的复活。那些兵丁,被恩准看见了超越他们身份的异象,看见了从天而降、电光闪烁的天使,将那封闭著吾主圣体的坟墓上的石头辊开,那情景使他们充满恐惧,以至于他们仆倒在地,如同死人一般。他们做了什么?他们接受了银钱,并受其影响,尽管亲眼目睹了那可怕的神迹,却以谎言的阴影遮盖了这神迹(马太福音二十八:11-15)。 最惊人的神迹、最可怖的异象、乃至最令人愉悦的景象,都不会在心灵上产生有益的影响,若心灵未曾受上帝圣法引导走上救赎之路,便无法获得救恩。然而,若心灵被这从至高之处赐下、作为所有渴望在永恒中获得至福者的指引之明灯所照亮(诗篇一一八:105),那么,它将无需借助异象和神迹,便可抵达这至福。基督教修道史上众多的经验,皆可作为此一论证。
人达致属灵的、永恒的福祉,其首要之因在于悉心研习上帝(上帝)的律法,并依循此律法而生活;而魂魄遭受、永恒苦难的首要之因,则在于不谙上帝(上帝)的律法,依循虚妄之智(lzeimennogo razuma)的暗示与臆想而生活,依循那受堕落状态所败坏、扭曲之意志的牵引而行事。这位不幸的富人,显然对自己、对自己的财产、对人类,简而言之,对万事万物,都抱持着颠倒错谬、虚妄不实的见解。他依循这些见解行事,终至灭亡。他未曾获得真正的神知(bogopoznaniya),不晓得人有何意义,其无限存在的目的何在,其在世间暂居的目的何在,以及他对上帝(上帝)、对自己、对近人、对可见与不可见的世界,负有哪些责任。他被无知所蒙蔽,被堕落的状态、他人的榜样、以及人类社会中习以为常的惯例所遮蔽,竟将肉体一生的生活视为生命,而对灵魂的生命置若罔闻;他一心只想发展肉体的生活,为其提供一切可能的享乐,将灵魂的一切能力都用于侍奉肉体。他如此对待自己的灵魂,也如此对待他的近人:他轻忽了他们。他只看重那些被他用作工具、用来顺遂其意志的人,以及那些协助他达成此意志的人。他将自己的财产在任何方面都视为私有,并认为自己有权随意使用这份产业。圣经的论述则不然。圣经称那些富裕之人仅仅是财产的管理者,这份财产属于上帝(上帝),暂时托付给管理者,让他们按照上帝(上帝)的意愿来管理142。然而,这位富人却将财产和世上的生命全然用于取悦肉体。这些暂时的上帝(上帝)恩赐,本可用来获取永恒的恩赐,却被他弃置于腐朽之中。他宴饮奢华!他并非偶尔为之,并非在特定时节如此,而是日复一日,恒常如此,「日日宴乐,衣着华美」(veselyasya navsyadni svetlo)。他从一种欢愉转向另一种欢愉,不断地分散和消遣自己,不容许自己进行自我反省,以免在反省中揭示出任何悲哀的景象,唤醒任何悲伤的回忆,扰乱其愉悦的心绪。在这样的生活中,上帝(上帝)、永恒、其中的福祉与苦难都被遗忘了——遗忘得如此深切,以至于仿佛它们根本不存在。许多沉溺于肉体生活的人,不仅遗忘了属灵的事物,甚至从这种沉溺中开始否认上帝(上帝)、不可见的世界,乃至自己的灵魂的存在。确实如此!对他们的感官而言,这些事物的存在已经终止。若是可能,他们甚至会否认可见的死亡。他们否认死亡的意义,称其为人的消灭。这种观念使人安于肉体的生活,认可肉体的生活。采纳这种观念的人可以自由地「日日宴乐,衣着华美」(veselitisya navsyadni svetlo),满足一切奇想,践踏一切至圣的职责,一切德行,只要能在世人眼中保持体面与端庄。一个人若如此度过尘世的生命,在时间中使自己与上帝(上帝)疏远,获得了所有与上帝(上帝)为敌的特质,甘愿拒绝归属于上帝(上帝),那么在他离世之后,自然就会去往那被判定为被上帝(上帝)所弃绝之生命体居所的境域;他去那里,正是因为他弃绝了上帝(上帝)。一个与上帝(上帝)疏远的人,即便他并非公然的恶徒,也会被投入地狱的囚室。
福音书中并未提及穷人拉匝禄有何美德;它仅述及他所受的苦难生活,以及天使将他的灵魂带到天堂中被称为亚伯拉罕怀抱之处。圣教父们甚至指出,拉匝禄曾有罪过,因此上帝允许疾病和贫困降临于他。引导他们得出此结论的是关于他的话,即他「领受了恶事」。类似的措辞也用于财主,意指他的财物是由上帝赐予的,绝非他自己的财产,正如许多人错误地认为自己的财产是自己的一样。那么,我们应当在何处寻求拉匝禄获得救恩和永恒福乐的原因?他的美德是什么? 他得救的原因,他的美德,便是忏悔。显然,他如同那位被钉在主右边的强盗一样,意识到自己当受惩罚,为这世间的惩罚而感谢和赞美上帝,并祈求永恒中的怜悯。 我们已经指出,那位祖宗与地狱的囚犯交谈时,既未谈及此囚犯的罪过,也未谈及拉匝禄的义德,而只是指出他们两人在永恒中的境况,是他们世间境况的结果。责备那位被判处永恒痛苦者的罪过,并宣扬那位天堂居所者的功德,已经是多余且不合时宜的:它们只会为这被永恒死亡所击打的人带来新的痛苦,这死亡永远夺去的不是存在本身,而是存在的享乐,它将痛苦与存在相连,这痛苦是如此残酷,如同死亡一般残酷。 这位神圣的祖宗怜悯被上帝惩罚的人;他不敢不仅仅是论断,甚至不敢将自己的论断加诸于上帝的审判之上;他如同对待自己的肢体、人类的一员一样,怜悯在永恒痛苦中受苦的人,他说:「孩子,你要记得你生前享过福,而拉匝禄也同样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却受痛苦。」 这意味著:「上帝曾赐予你巨大的财富,好让你藉著它,如同上帝法律所吩咐的那样,帮助那些有需要和受苦的人,从而成就你的救恩;但你滥用了上帝的恩赐,将它投入到肉体享乐的污秽之中,因此你被投入深渊,投入地狱的火焰。同样,上帝为了洁净拉匝禄的罪过,将贫困和疾病降于他。他善用了这些,意识到自己的罪过,认可并承认上帝的公义,他忏悔了。他被天使带到天堂的居所,享受永恒的福乐,因为他完成了上帝的旨意。」 教父们公允地指出,虽然拉匝禄的这一美德未被明言,但它从后果中显而易见,否则天使不会来到他面前,也不会将他安置在那些蒙上帝喜悦的圣者永恒居所之中143。 尼丰,塞浦路斯孔斯坦提亚的主教,一位极为圣洁的人,有一次与修士们谈论灵魂益处时,提到了以下这件事:「在这个城市里(即君士坦丁堡,圣人在担任主教前居住的地方),有位贵族的一个名叫瓦西里的奴仆,职业是裁缝,性情邪恶,污秽不堪,是个弄臣,将所有的时间都浪费在游戏和肉体罪恶中,尽管他的主人不断劝诫。藉著慈悲上帝奇妙的眷顾,他的救恩以以下的方式成就了:一场大饥荒降临,主人们开始因为食物短缺而赶走他们的奴仆。瓦西里的主人也把他赶走了。被赶走的瓦西里先是卖掉了衣服来买面包,然后开始半裸著身子乞讨。那时是冬天,他饱受寒冷的折磨。最终,他筋疲力尽,躺在街上。他的脚趾渐渐腐烂,随后他的双腿也失去了知觉。瓦西里忍耐地承受著这种状况,认为这是对他罪过的惩罚;他不断重复说:『为一切赞美上帝。』他就这样在街上待了两个月,没有遮蔽,为自己的罪过而叹息和哭泣。 碰巧有一位爱基督的人,名叫尼基弗鲁斯,路过这条街。他看到受苦的瓦西里,便命人把他抬到自己的家中,在那里为他提供了安宁和食物。两周后的一个安息日,生病的瓦西里开始说话:「你们的到来是好的,圣天使们;请稍等片刻,我们就走。」他们说:「不,你必须立刻走,因为主在召唤你。」瓦西里回答:「请再忍耐我一下,让我还清我的债:我向一个朋友借了十个铜币,还没有还;我怕魔鬼会因为这事在空中拦住我。」天使们同意等待。瓦西里设法要到钱,并将其送还给所属之人,之后便将灵魂交托给了上帝」144。
世人在他们尘世生命中,被莫测的定数赋予了种种不同的境遇:或享财富、荣耀、权势、康健;或贫寒困顿,在人群社中如此微不足道,以致人皆可凌辱于他们;或在悲苦中度日,从一重忧患转入另一重,在疾病、放逐、卑微中煎熬。所有这些境遇——绝非偶然:它们,如同待解的课题,如同当作的功课,皆由上主圣眷所安排,为的是使每个人在祂所处的境遇中,藉著遵行上主之旨意,成就自身的救赎。 那些肩负忧患重担的人,应当以谦卑、顺服上主之心去承担,深知这重担乃是上主加于他们的。若他们是有罪之人,则忧患便是在今世对其罪恶的报应。由于他们意识到自身的罪性,并以恬然之态忍受忧患,他们便得以免除在永世中的报应。若他们是无辜之人,则所降或所容许的忧患,既是因上主一挥手之令而临到他们,带著至善的圣神目的,便为他们预备了在永恒中特有的福乐与荣耀。 若对所降的忧患发出怨言,对降下忧患的上主发出怨言,便会泯灭忧患的圣神目的,使人失去救赎,遭受永恒的痛苦。
那些受托掌管世间财富的人,应当特别警惕滥用这些财富。光荣而强大的世人!你们的使命是成为人类的施恩者,并借由造福邻人而成为自身的施恩者。
亚伯拉罕在天上有胸怀,即是居所,他将配得这居所的地上受苦者接纳其中。他在天上的地位,如同他在地上为自己所选择的地位。在地上,他富有,接待陌生人,帮助受压迫和有需要的人。他在天上的蒙福地位,是按照他在地上有德行的生活而安排的。你们也要借着这样的生活,去获得这样的居所和地位,如此才能以公义称其为你们的产业。这些永不会被夺去,而地上的爵位和特权,地上的财富,以及一切地上的福乐,都只是暂时给予保管的。 福音称地上的产业为「不义的」和「别人的」,而天上的产业则为「真实的」和人自己的财产。「你们若在不义的钱财上不忠心,谁还把那真实的钱财托付你们呢?你们若在别人的东西上不忠心,谁还把你们自己的东西给你们呢?」(路加福音 16:11-12)。 暂时的财富被称为「不义的」,因为它乃是堕落的后果。我们若未曾被逐出乐园来到地上——我们在地上逗留的时间极为短暂,是上帝的慈悲所赐予我们以挽回失落乐园的机会——我们就不需要金钱,不需要我们竭力使其奢华的免受自然灾害的保护,也不需要其他转变为奢侈品的辅助之物。暂时的财富被称为「别人的」:它自身会消亡,并不断地从一手转到另一手;它不属于人,它证明了人需要别人的帮助;证明了人的堕落。 它无法被 удержимое!它从未停留,也从未停留在任何人的手中;它总是被给予一个或长或短的期限,在无限的永恒面前,这个期限是同样短暂的。 永恒的财产被称为真实的,因为它不朽坏,不改变,永远属于那一旦获得它的人。它被称为属于人自己的:人被造就是为了拥有和享受它;它是人所固有的。 为了获得那真实、属于你们且不可剥夺的产业,请在支配暂时托付给你们的财物时,对上帝保持忠诚。 不要欺骗自己:不要将地上的财物视为自己的产业! 不要欺骗自己:不要认为自己有权任意支配这财物! 不要欺骗自己:不要认为将这财物用于奢华和娱乐是无罪的! 你们有责任按照那委托你们支配的上帝的吩咐去行事。将你们的财物用于奢华和娱乐,就是践踏上帝的律法,夺取了上帝委托你们分给邻人的东西。沉溺于宴饮和娱乐,你们就是在自我毁灭。你们使精神受制于肉体;你们抑制、扼杀灵魂;忘记了上帝,忘记了永恒,甚至失落了信仰本身。 只发展肉体的感觉,通过精致和过度的饮食,持续的肉体娱乐来增强它们,你们就无法再克制淫荡,会贪得无厌地沉溺其中。在这致命的罪中,你们最终埋葬了自己的救恩。 「有祸了,你们这些滥用自己财富的富人:因为你们已经得了你们的安慰。有祸了,你们这些现在饱足的人:因为你们将要饥饿。有祸了,你们这些现在喜笑的人,因为你们将要悲哀哭泣」(路加福音 6:24-26),救主宣告说。 ——「你们要施舍,为自己预备永不坏的钱囊,用不尽的财宝在天上」(路加福音 12:33)。 在行善中找到乐趣吧!只要你们开始行善,这属灵、圣洁的乐趣就会迎接你们,肉体的乐趣在你们看来就会变得污秽。 从你们所施舍的怜悯开始,活泼的信仰就会在你们里面显现,借着这信仰,你们将亲身体验并认识上帝。怜悯的特质是产生信仰,而信仰的特质是产生怜悯。 克制对肉体情欲的放纵,能使心智洁净,心智对大地和一切属地事物的看法也会改变:它会看到它以前未曾见到的,即在必朽坏的事物中的必朽坏性,在暂时的事物中的暂时性;从那时起,它的思虑开始升向永恒;它发觉及时省察和研究永恒那不可测量的领域是至关重要的。 「要借着那不义的玛门结交朋友」(路加福音 16:9),福音劝诫道,它称物质的财产为不义的玛门,而朋友则是圣天使和那些已经从这里进入永恒的圣徒们,我们应当在世间旅居期间,以有德行的生活和领受神圣恩典来亲近他们。「要借着那不义的玛门结交朋友,到了你们钱财用尽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里去」(路加福音 16:9)! 当死亡的奥秘作用使你们将所有属于大地和取自大地的东西留在地上,当你们将自己的身体也留在地上时,你们确实会缺乏,会在完全的意义上缺乏!愿天上的居民那时接你们进入永恒的居所,进入乐园的宅邸! 愿上帝的慈悲因我们顺从上帝至圣的旨意,使我们配得这些令人向往的居所。阿门。
О драгоценном достоянии христиан, Молитве Господней, как правиле и источнике духовного преуспеяния.
论基督徒的宝贵产业——主祷文:它如何作为属灵精进的规范与源泉。
第二十三周星期二之言。解释主祷文「我们的父」
Заимствовано из отеческих писаний, преимущественно из 9-го собеседования преподобного Кассиана Римлянина
此乃自教父著述中采撷,多取自圣者卡西安·罗马人(Cassian the Roman)之《第九晤谈》(Ninth Conference)
祷告,作为所有基督徒的宝贵产业,构成了圣洁隐士们最主要的职务。她是他们的食粮;她是他们的书卷;她是他们的学问;她是他们的生命。伟大的隐士,主的前驱约翰,曾是祷告的实践者;他亦是祷告的教师。正如我们今日在福音书中所听闻(路加福音 11:1-4,马太福音 6:9-13),这位圣洁的前驱将这伟大的学问,即那使人与上帝联合的学问,传授给了他的门徒。
主之门徒,切愿向主亲自学习祷告。此乃笃实而公允之愿!真诚祷告之真实导师,唯独一神145;至于诸圣导师——即属人者,所传授者不过为祷告之初步观念,指示那得以领受恩典教诲之正确心境,此教诲乃借由传达超乎自然之属灵意念与感受而来。此等意念与感受,源于圣灵,亦由圣灵所赐予。主应允了门徒此一智慧之请,此一于灵魂造就与救赎而言至关重要之请:祂传授了他们祷告,此祷告唯独神方能传授。此言将借由解释此一祷告而得以证明,此祷告区别于诸圣人所撰之祷文,故被称为「主祷文」。
主祷文以呼告「我们在天上的父」开始。在圣洁的人中,有谁敢允许自己和他的弟兄们——那些有罪的、被遗弃的、被魔鬼和永恒死亡所囚禁的人——向神发出这样的呼告呢?显然,无人敢如此。唯独神能允许此事。他允许了;既然他允许,他也必赐予。神的儿子,既已成为人,便使人类成为神的儿女,成为他的弟兄。他以其本性的权利向父神呼告:「我们的父!」并赐予我们恩典的权利,使我们可以亲近神,如同亲近父亲,以这奇妙、令人震撼的开端开始我们对他的祷告,这开端是任何人都绝不敢设想的:「我们在天上的父!」
主祷文之始,乃是上主之恩赐,无穷价值之恩赐,救赎主给予蒙救赎者之恩赐,拯救者给予蒙拯救者之人之恩赐。主祷文所含之祈求,乃是借着救赎为人类所获得之属灵恩赐的祈求。祷文之中,未有一言及于人属肉体、暂时的需求。那命人唯独寻求上帝之国及其正义,并应许凡寻求此国者,一切所需之暂物皆将加添146者,所传授的祷文,正与此诫命和应许相符。
在「我们的父」这一祈祷的呼唤之后,紧接著便指出天父所居之地,祂是无法被任何空间所限定、无所不在、包罗万有的:「我们的父,您在天上的」。借由指出天父居于天上,祈祷的子民便被引领至天国。 忘却一切属世之事;放下对尘世的关注——这是一个短暂的居所;放下对这居所所有附属物的关注,因为它们在你短暂的期限过后都将被取走;将你所有的关注转向你的故土,转向天国,那因堕落而失落、却因救赎而复得的天国。 献上你的祈祷,祈求获赐永恒、属灵、至圣、神圣的福祉,它们以其浩瀚的尊贵,不仅超越人类的理解,也超越天使的理解。这些福祉已为你预备;它们已在等候你。上帝的公义,与祂的良善密不可分,要求你的意愿得以彰显,以接受这些天上的珍宝,借由你的祈祷和你的生命得以彰显。
所有,无有例外,主的仆役,都将会对主祷文的伟大而感到困惑不解。神的右臂播撒著神圣的恩泽。甚至最为公义的人也会承认自己不配领受它们,并认为祈求它们对自己而言是僭越不允许的。罪人意识到自己只配受惩罚,困惑就更会深深地冲击他们。这种困惑可以透过一种解释来解决,而这种解释却会将人从一个困惑引向另一个困惑。主祷文赐予人类,是在他们的救赎尚未完全成就之前;在领受儿子名分之前,在透过洗礼重生之前,在参与神秘晚宴之前,在被圣灵更新之前,他们就被称为儿子,并被召唤享有儿子的权利。主祷文是赐予罪人的147。在神行动作为之处,一切皆有可能,一切都不可思议。
主祷文是赐予罪人的,而他们首先学习求告上帝,他们的父,「愿祂的名被尊为圣」。在这请求中,人承认了自己的罪性与堕落。在这请求中,包含着求得真诚悔改的祈愿。「愿祢的名在我的心灵殿堂中被尊为圣!」我如此祈求,是因为在我自己身上找不到它。我找到的是截然相反:我正处于罪恶和那些发明了罪恶、以罪恶感染了我、以罪恶奴役了我并借着罪恶将我囚禁起来的堕落灵体的悲惨奴役之下。在我的灵魂中,萦绕着那些犯罪的、污秽的思虑和感受。它们是从外部进入的,还是在其中产生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它们是毫无阻碍、威权十足地出现的,而我却没有力量将它们驱逐出去并抛弃。上帝被这些思虑和感受所触怒;至圣的上帝厌弃它们;上帝被它们所亵渎;在它们之中,我与上帝保持着疏离。我需要洁净!我需要悔改!我的天父,请赐予我强有力的悔改,它能将我内心的殿堂从所有的污秽与恶臭中洁净出来,使我能够接受祢所赐予的领养,使我即使在我世上的漂泊之时,也能成为天国的居民。到目前为止,我仍匍匐于地上。愿真正的识神之智进入我的灵魂!愿它圣化我的心思、我的心意、我的全部活动:「愿祢的名在我身上被尊为圣」(马太福音 5:8)。这就是这个请求的意义。我们可以渴求悔改与洁净;我们能够也必须运用所有依赖于我们的方式来获得它们;但它们的获得并非取决于我们。它是上帝的恩赐。我们首先必须恳求天父,愿祂从祂的属灵宝库中赐给我们悔改的恩赐,借着悔改洁净我们罪恶的玷污,以能见上帝(马太福音 5:8)的福乐纯洁来妆饰我们,这纯洁是唯一能够接受真正的识神之智的。「愿祢的名被尊为圣!」
「愿祢的国降临!」 「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路加福音 17:21)。在主祷文中有著多么奇妙的连续性啊!这种连续性描绘了属灵精进的次第、渐进,一个崇高而神圣的系统。在祈求赐予圆满的对神认识之后,主又教导那已被神收为嗣子的人,去祈求神的国降入他的灵魂。祂吩咐人以谦卑而有力的信心祷告来祈求这个国。对于信徒而言,不可能不领受它。神的话语已应许了它: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在谁身上我的名被尊为圣,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约翰福音 14:21)。 「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人若爱我,在谁身上我的名就必被尊为圣,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约翰福音 14:23)。 「愿祢的国降临!」奇妙的祈求;藉著祈求而被激发出奇妙的愿望;这超自然的愿望启发了这大胆的祷告!而且这祷告应验了。它确已应验:诸多经验证明了它的实现。圣徒们所行的伟大神迹,除了归因于神在他们里面居住和运行之外,还能归因于什么呢?圣徒们所显现出的预言能力,揭示隐藏在人心深处奥秘的能力,除了归因于那视遥远未来如同现在、对祂而言毫无奥秘的神在他们里面临在并藉他们发言之外,还能归因于什么呢?圣徒们自己也为此作了见证。使徒保罗向加拉太人写道: 「现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著」(加拉太书 2:20); 他向哥林多人写道: 「你们正是寻求那在我里面说话的基督的凭据」(哥林多后书 13:3)。 当使徒彼得和约翰在耶路撒冷圣殿的美门口医好了一个生来瘸腿的人,众人惊讶地聚集在使徒周围时,他们对众人说: 「以色列人哪,为什么因这事稀奇呢?为什么定睛看我们,以为我们凭自己的能力和虔诚使这人行走呢?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就是我们列祖的神,已经荣耀了祂的仆人耶稣」(使徒行传 3:12-13)。 在《使徒行传》中,我们读到一个惊人的事件:耶路撒冷的基督徒为遵守主的诫命,卖掉他们的财产,将所得的钱财奉献给教会公用,因此教会中没有一个穷人。亚拿尼亚和他的妻子撒非喇也像其他人一样行事。他们卖了属于他们的田地,但经双方同意,私自留下了部分卖地的钱。按照既定的习俗,亚拿尼亚带著钱来,仿佛是全数,把它放在使徒的脚前,以为可以欺骗被圣灵充满的人。那时圣彼得对他说: 「亚拿尼亚,为什么撒但充满了你的心,叫你欺哄圣灵,私自留下卖地的价银呢?田地还没有卖,不是你自己的吗?既卖了,价银不是你作主吗?你心里为什么起这意念呢?你不是欺哄人,乃是欺哄神。」 亚拿尼亚听见这话,就仆倒,断了气。撒非喇也遭受了同样的命运,她意图支持她丈夫的行为,并在居住于使徒们里面的圣灵面前参与了他的罪(使徒行传 5:1-10)。 在基督教的历世历代中,教会历史的碑文上记录了在神的圣徒身上所显现出来的超乎人性的作为,这些作为不属于人的本性,而是属于居住并在圣徒心中掌权的神。 埃及的圣马卡里乌斯长老说:「在那些被神圣之灵的恩典所光照,并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人里面,主——就如同灵魂一般。」这位伟大的教父又说:「圣灵的运行和能力存留在被更新的人里面」148。
在自身之内感知到上帝之国的人,便与这敌视上帝的世界格格不入。在自身之内感知到上帝之国的人,可以出于对近人真挚的爱,盼望上帝之国也能在所有近人心中显现。他可以毫不谬误地期盼,上帝之国在地上可见地降临,从地面上除去罪恶,并在其上确立公义的统治。处于这种境况中,圣徒约安尼斯(约翰)·神学家向主发出了祈祷的回应,当时主正在他神魂的狂喜中与他对话,并应许他将速速再来,以对世界的命运作出终极的裁决:「是啊,主耶稣,请来吧」[Откр. 22:20]:大地充满了不法之事,需要被洁净和更新。 那些尚未充分准备好的人,看到自己的灵魂殿堂仍处于悲伤的空虚之中,没有居住者——上帝,他们所求的却是相反的事。他们请求赐予时间来完成属灵的劳苦,就像那位恳求主人的园丁一样,当时主人正命令砍伐那棵不结果子的、奥秘的无花果树:「主啊,请再容它一年,直到我挖开它周围的土,将它与耗尽其力量的那些癖好隔离开,并施以粪肥」——即谦卑与悔改[Лк. 13:8]。
「愿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天」所指的乃是诸位天上的居者:藉著他们,上帝的旨意得以纯全无瑕、不偏不倚地成就。他们已不将自身的意志混入上帝的旨意之中!他们已不再有独立的意志!他们的意志已与上帝的旨意合而为一。在他们身上,救世主为门徒以及所有追随祂的人类向天父所祈求的,已然实现:「我不但为这些使徒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祢,父啊,在我里面,我在祢里面,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合而为一……愿他们合而为一,如同我们合而为一一样。我在他们里面,祢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地合而为一。」(约翰福音 17:20-23)。 「愿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地」所指的乃是基督徒。我们每个人在诵念此项祈求时,若将「地」这个称谓理解为自己的心,同时不将身体与心149分开,便不会有失。心灵的力量趋向何方,身体的力量便会朝著此方向奔流,身体的渴求也会随之改变,与心灵的渴求相一致,从肉欲和兽性转化为属灵的、圣洁的、如同天使一般的。 人类意志与上帝旨意的完全结合,是上帝的理性受造物所能达到的唯一完善境界。众天使便拥有此种完善。我们的救主乐意我们这些软弱不幸的人类,本出于尘土,在世上短暂的时日中作客漂泊、心绪不定,时日一过便归于尘土,也能够获得圣洁天上的灵体所拥有的。祂命令我们寻求我们尚未能领悟的完善。 在自身感受到上帝国度的人,便学会了不可因此满足;他学会了不可沉湎于无忧无虑和无所作为;他学会了要竭力在自身更丰盛地发展神圣的统治。愿上帝的旨意全然运行在人的一切本质之中,在构成他的所有部分之中,在灵、魂、体之中,借此并在自身将因堕落而分离的这些部分的意志结合起来! 唯有藉著上帝的旨意,被罪毒害的人类意志方能得愈;唯有在上帝的旨意之中并藉著它的媒介,人各个组成部分的愿望——这些愿望已采取了不同且彼此对立的方向150——方能从不和转为和谐,结合为单一的愿望;唯有被上帝的旨意所活化的人类意志,方能脱离尘世,升向天国。 「弟兄们,」圣使徒保罗说,「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著标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稣里召我来得的奖赏。所以我们中间凡是完全的人,都要存这样的心。」(腓立比书 3:13-15)。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此处所言非那会败坏之食物!「所以不要忧虑,说:吃甚么?喝甚么?穿甚么?」(马太福音 6:31);此处所言乃是赐予永生、且永恒常存之食粮,是那由道成肉身之上帝子所赐予世人之新食粮,是那从天降下之生命之粮,是那上帝之粮,能饱足并赐予全世界永生(约翰福音 6:27,33)。「日用」一词意指此粮之品质超越一切现存之物151。其伟大与神圣无穷无尽,不可思议;因领受此粮所获之圣化、尊严,浩瀚无边,无可言喻。上帝子所赐予之粮,即是祂至圣之肉身,祂为「世界的生命」而舍之(约翰福音 6:51)。与这奇妙食粮相伴的,是同样奇妙的饮品。此位神人之肉身赐予信者作食物,祂的宝血作饮品。这位神人,作为一个完全的人,与其他人并无二致;但祂同时也是完全的上帝:在外观上,众人只见到、触摸到一个人,但从其作为中,却认识了上帝。祂亦如此乐意,使其至圣之身与至圣之血,为饼与酒之物质所遮蔽:所见所尝者乃是饼与酒,但在其中所领受、所吃食者,却是主之圣体与宝血。无言无术,能描绘领受神人之圣体与宝血者所提升至的境界。神人如此描绘此境界:「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约翰福音 6:56)。这被这些话语所描绘和阐明之境界,仍然是不可思议、无法解释的:这些话语描绘了人类心智所不能企及之境界的高度。唯独上帝知晓此境:「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是谁」(路加福音 10:22),而那与子合而为一者,对近人、对自己而言,亦无法完全领悟;唯独上帝能充分领悟。
因着食物的价值,也因着那食尝所带给尝食者之作用,主称呼祂的圣肉为唯一真实的食粮,而称祂的圣血为那因救赎而得以更新之人的唯一真实饮品(约翰福音 6:55)。旧亚当子孙的寻常食物,与无言动物所共享的,被消化而毁坏,且不能消除死亡,这「是那败坏的食物」(约翰福音 6:27),当那日用的饼、属天的饼、那能消灭死亡并赐予永生的饼显现时(约翰福音 6:58),它就不配称为食物了。「我们日用的饮食,」——圣福音传道者路加如此写道这祈求——「天天赐给我们」(路加福音 11:3)。这祈求与那诫命相连,它将那现今被极度忽略的每日领受圣奥秘的义务,加诸于基督徒身上。「主说『天天』,是借此表明:若无此饼,我们在灵性生命中便无法度过任何一日。祂说『今日』,是借此表明:此饼应当每日食尝,若前日已受此饼,若在当日不再赐予我们,则仍是不够的。对它的每日需求,要求我们加紧这祈求,并在任何时候都献上它:没有一天我们不需要藉着享用和领受它,来坚固我们内心之人的心」152。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负我们债的人。」 吾主已将至高无上的福祉,那价值连城、超越一切的福祉,因其无尽的慈悲,赐予了罪人;同时,祂亦要求我们对邻人施以怜悯。救赎之奥秘,乃奠基于怜悯之上。此乃上帝对堕落人类所显之慈悲,唯有心灵全然趋向怜悯、体恤堕落人类者,方能领受。 我们若不怜悯自身与世人,不体认自身的罪恶、堕落与灭亡,不体认全人类的罪恶、堕落与灭亡,不体认全人类对上帝慈悲的普遍、全然之需要,便无法领受上帝所赐之救赎。 赦免邻人对我等之罪愆与债务,乃是我等自身之所需:若不如此行,我们绝无法养成领受救赎所需之性情。心肠刚硬,犹如紧闭之铁门!它不会让神圣的恩赐进入我们心中。 吾主在解释救赎的此一特质,以及祷告中设此条件的原因时,说:「因为你们若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你们若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马太福音 6:14-15) 基督徒应当特别留意灵魂中「记仇」此一病患,在它初现之时便将其驱除,不容许它以任何借口盘踞于灵魂之中,无论那借口初看之下似有多幺正当。若我们容许记仇之心作祟,它将使灵魂荒芜,使我们所有的功德和美德徒劳无益,并使我们失去上帝的慈悲。 我们赦免邻人之罪愆,乃是圣灵已居于我等之中、在我等心中掌权、管理和引导我等意愿的标志。 在此之前,需要个人的特别努力来对抗记仇之情欲。上帝会暗中帮助我们对抗此情欲的努力,同时止住明显的帮助,以使我们的自由意志得以清晰展现。 记仇乃根植于骄傲。骄傲甚至潜藏于蒙受恩典洁净的上帝选民之中153。对他们而言,警惕这种内在的毒药,以及由此毒药所生的灵魂杀手——记仇,是必要的。 借由赦免弟兄的债务,我们吸引上帝的恩典进入自身:我们藉著不断地赦免邻人的债务,将恩典常驻于自身。
「不叫我们陷入试探,救我们脱离那恶者。」这祷词的后半句解释了前半句。这里所说的「试探」,指的是那些真正不幸的境遇和灾祸,当我们随心所欲地奔向罪恶时,我们就被交在魔鬼的权势之下,从而灭亡,就像加略人犹大所遭遇的那样。圣经论及他时说:「撒但就入了他的心」(约翰福音 13:27)。这祷词并非教导我们要拒绝那些对我们的救赎所必需的、能保护我们免于情欲和魔鬼的磨难154。宗徒论及他所遭受的沉重磨难时说:「我喜爱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都是为基督的缘故;因为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哥林多后书 12:10)。正如宗徒自己所解释的,这些磨难是出于神的眷顾而允许临到他的,目的是为保护他免于自高(哥林多后书 12:7)。主将磨难赐给祂的追随者作为他们在世上旅居期间的份。「在世上,你们有苦难」(约翰福音 16:33),祂对宗徒们说,这也是对所有基督徒说的:「你们若属世界,世界必爱属自己的。只因你们不属世界,乃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约翰福音 15:19)。「你们也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你们常存忍耐,就必保全你们的灵魂」(路加福音 21:17,19)。圣宗徒保罗在向世人传扬基督教信仰的教义时,也宣讲了「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使徒行传 14:22)。在致希伯来人的书信中,宗徒说,所有蒙神喜悦的人都曾遭受主的惩罚和教诲;而那些不经历这些的人,则被神弃绝,视为与祂无关的外人(希伯来书 12:8)。 「不叫我们陷入试探,救我们脱离那恶者!」不仅不容许情欲辖制我们,使我们屈从于魔鬼,更要求救我们脱离因我们的堕落而身陷的魔鬼之囚笼!不容许我们被自己的罪恶意愿所牵引,因我们满足这意愿,正是欺骗和毁灭自己!不容许我们被虚假的意念和教义所诱惑!不容许我们被贪财、图荣、好权所胜!当我们丰衣足食时,不容许我们沦为耽于肉欲和淫荡的奴隶;而当我们身处匮乏时,不容许我们陷入懦弱和怨言!不容许我们犯罪!当我们过著良善的生活时,不容许骄傲吞噬我们;当我们有所失足时,也不容许绝望和灰心将我们淹没。
主祷文之起始,允许世人以父之名亲近上帝,此即解释了构成此祷文之至高恳求的缘由。儿子可向父亲求取父亲所拥有的一切。而吾人于主祷文中所恳求上帝的,是愿祂将祂自身赐予吾人,作为吾人不可剥夺之产业;是愿祂居于吾人之中,在吾人内建立祂的国度;是愿吾人借此得以在祂内彼此相居,并藉著祂,在万有之上掌权。 主祷文之结语与其起始相应。此恳求之广大无边,奠基于上帝对人类无限之慈爱;对恳求将蒙垂听与应允的确信,则确立于上帝之全能。「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祢的,直到永远。阿们。」以如此信德之言,主祷文得以印证!借此,吾人承认并宣认唯一实有、包罗万有的权柄——即上帝的权柄。 自此项宣认,基督徒得享自由,正如主向那炫耀自己对祂有权柄的盲目彼拉多所宣示:「若不是从上头赐予你的,你对我毫无权柄」(约翰福音 19:11)。属灵的自由乃是臻于完善之基督徒的份位。使徒论及此云:「主的灵在哪里,哪里就得以自由」(哥林多后书 3:17)。155 当藉著悔改而得洁净、藉著恩典而蒙光照的心智,将上帝之全能展现于眼前时,天使与世人之权能便降为虚无(哥林多前书 7:21-23)。届时,那信靠并祈祷之人,便会宣认此伟大之真理:「因为」唯独上帝拥有「国度、权柄、荣耀,直到永远」。
主祷文并未排除我们长时间地处于祷告之中:那长时间的、彻夜不寐的祈祷,于我们是如此必需且有益,主自己就以身作则,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路加福音 11:1,9:18,6:12)。主祷文并未使得圣教会所接受和确立的其他祷文变得不必要或多余:它构成了这些祷文的实质;它为它们提供了准则;它教导我们,在我们其他的祷告中,也应当只向上帝祈求属灵的福祉156。所有由圣父们撰写、在圣教会中使用的祷文,皆满足了这神圣的要求:它们的源泉是圣灵,圣灵在主祷文中充溢地发出话语。我们的救赎主,以祂无价之宝血赎买了我们,使我们得享永恒的福乐,祂并不悦纳我们为任何世俗或暂时之物而烦扰祂157。若是情势所迫,我们必须为暂时之所需而来到神性的威严面前祈求,那么我们应当谨慎而恭敬地进行,不可心神荡漾,不可热切激动,不用华丽辞藻,仅以寥寥数语的谦卑之言,并以将自身与所求之事皆托付于上帝的旨意作为祷告的结尾。肉体的多言与花言巧语在祷告中是被禁止的;祈求世间的福乐与优势也是被禁止的,这类祈求充斥于异教徒和那些与异教徒相似的属世之人的祷告中,他们只顾念地上的和暂时的事物,却忘记了对永恒的关切158。「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外邦人那样多言多语,」主在设立并赐予我们主祷文时如此吩咐道,「他们以为话多了就必蒙垂听。你们不可效法他们;因为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在你们求以先就已经知道了」(马太福音 6:7-8)。「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就是那引人进入祂国度的神圣公义,这些东西,所有世间生活的需要,都必加给你们了」(马太福音 6:33)。阿们。
Благоговейное наставление о совершенной любви к Богу, стяжаемой исполнением заповедей.
敬虔之训:论及借由遵行诫命所获致的对上帝的全然爱慕。
第二十五周的<mark>第一</mark>篇教诲。论对上帝的爱
「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路加福音 10:27,马太福音 22:37)
蒙爱的弟兄们!爱,自然会常常追忆并思念所爱的;爱,自然会常常以心灵与魂神朝向所爱的,奔赴所爱的。不住地忆念所爱、思量所爱,不住地感知自己被所爱吸引,这是圆满之爱的特质。上帝所喜悦的,正是我们以如此圆满之爱爱慕祂。这是自然之事。上帝是圆满的,祂理当以圆满之爱被爱慕。
当我们以公正的视角审视自身时,我们在心中找不到那种对上帝的爱,也找不到拥有那种爱的能力。这意味著什么?这意味著,爱这一属性在我们里面因著堕落而受损了,如同我们其他的属性也因堕落而受损一样。这意味著,我们必须在自身之中耕耘出对上帝的爱,并将其耕耘到上帝诫命对我们所要求的程度。
圣使徒保罗说,上帝的爱藉著圣神倾注在我们心中(罗马书 5:5)。使徒所说的,是关于那至极全备的爱。对于其他一切美德,亦当如是论。无论是信德、谦逊、温良、忍耐,抑或是刚毅,唯有当我们的心藉著圣神得以革新时,这些美德才能在我们内达至圆满。我们藉著力行那系于我们的美德,以及为求获这些美德而热切地祈祷159,以证明我们渴慕获取美德的心愿。
培养对上帝之爱的方式,已在这条诫命本身中被指明:「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路加福音 10:27)
显然:若想全心、全灵、全意地导向上帝,首先必须弃绝罪恶的生活。「圣神教导我们每个人:『离恶行善』(诗篇 33:15);离弃邪恶,唯有那时你才能有能力在自身内培养美德。不可能同时侍奉上帝和罪恶。 侍奉罪恶的人,将罪恶的毒素纳入自身,被它浸染、被它玷污:因此,他无法与上帝契合。如果说心地的纯洁对于眼见是必要的(马太福音 5:8),那么它对于与上帝结合更是不可或缺。 按照至善上帝的美意,神圣的爱将祂的理性受造物——人,与祂合为一体,「与主结合的,便是与主成为一神」(哥林多前书 6:17)。
冰冷而肤浅地事奉上帝,混杂着事奉情欲,口头宣认上帝,却未以行为和内心隐秘的生活来宣认,仅仅履行一些外在的礼仪和教会的规条,这被认为是虚空、败坏灵魂的伪善。 「伪善者!」救主世人如此斥责那些轻忽上帝诫命,却斤斤计较地持守古老遗传,将遗传置于诫命之上的人,「伪善者,依撒意亚指着你们所发的预言是好的,他说:『这百姓用口唇亲近我,用嘴唇尊敬我,他们的心却远离我。他们敬拜我也是徒然,因为他们将人的教训当作道理传授给人』」[马太福音 15:7-9]。教会的规条对于每一位基督徒和基督徒社群都是非常有益且必需的,它们为行为提供了秩序和规范;秩序和规范有助于敬虔的生活,但诫命必须是每一位基督徒和基督徒社群的灵魂。 救主世人为祖传的规条和上帝的诫命都给予了应有的地位和价值。「『这些事(即祖传的规条)是应当做的,』祂说,『那些事(即上帝的诫命)也不可不顾』」[马太福音 23:23]。借着遵守神圣教会的规条,实行诫命变得尤为便利,而借着遵行诫命的生活,严谨遵守教会的规条得以免于虚荣、伪善和肉体的思虑。 上帝的法律是「属灵的」[罗马书 7:14];福音的诫命「是神,是生命」[约翰福音 6:63]。但既然人由灵魂和肉体构成,外在的礼仪和规条便显得必要。它们与法律的精神是结合在一起的。 那些满足于仅仅履行教会的规条和礼仪,却疏忽或不够关注福音诫命的人,因其心智的贫乏,将法律从属灵意义的高度拉低,为自己剥夺了法律的属灵尊严与全部实质,并因其肉体的思虑而丧亡[罗马书 8:6]。
「你当爱主你的神,尽心、尽性。」我们有义务将自己全部的意志导向神。正如我们关心去满足我们所爱之人的愿望,并为此努力去了解他们的愿望、研究他们的倾向一样,我们对待神也应当如此行。我们必须仔细且详尽地了解神的旨意。神的旨意已在神的律法中向我们启示,而这律法就是福音。 先知说:「那人有福了,他不住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也不坐在亵慢人的座位上,他的喜乐却在于主的律法,他昼夜思想祂的律法。」(诗篇 1:1-2) 使徒训诫说:「不要效法这个世代,反要藉著心意的更新而改变,为要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马书 12:2) 我们既已得知神的旨意,就必须去遵行,因为爱要求如此。爱不满足于仅仅研究所爱之人的意愿:它渴望去遵行。它献身于研究是为了遵行;研究之后,便献身于遵行。神自己也认可,对神的旨意的研究和遵行,是爱神的确切标志。 救主说:「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不爱我的,就不遵守我的话。」(约翰福音 14:21,23,24)
「你当爱主你的神,尽心。」 这还不够:「你当爱主你的神,尽性。」 [你当]在你自身中除去一切的分别:愿整个人联合为一,并全然一心一意地归向神。愿此种意向免于二心与动摇;愿此种意向免于偏离任何的私爱,即便这私爱看似最微不足道。一个最微小的私爱能够使基督徒被紧紧地系于地上,并全然夺去他的属灵长进。 唉,我们何等软弱!我们的堕落是如何地败坏了、蒙蔽了我们!我们看到我们所有的弟兄,依次地,各按其时,被神那无法抗拒、无法驳斥的命令召入永恒。当他们离开大地,这客栈、这牢狱、这放逐之地时,他们必然全然放下一切属于大地的事物。我们看见了,我们确知必会轮到我们;但我们过着生活,仿佛从未见过垂死之人,从未听闻死亡的存在;仿佛我们与众不同,注定永远留驻地上。我们用无数的私爱捆绑自己;我们的爱分散于众多事物上,而我们却不顾虑、甚至不思念如何获得对神的爱,如何使自己与祂相契。这对自己是多么可怕的欺骗啊! 当我们的灵魂赤裸着离开此处时,进入新世界之际,唯一能成为我们的希望、唯一的慰藉,便是在世上生命中所获得的与神相契。在此处获得了这份相契,我们便能带到彼处。在那时,它将成为我们获得永恒、不可言喻之福佑的凭证和缘由。对于那些成为祂亲近之人,神还能不赐予他们什么呢?对于那些自愿地、不听从祂呼唤之声而与祂疏远,变得无法与祂同在,无法领受祂宝贵而永恒恩赐的人,祂又能赐予他们什么呢? 永恒的福乐是属灵的、神圣的。只有那事先断绝了与罪的交通,事先进入了与神神圣交通的人,方能承受这福乐。相反地,那获得了与神以及一切神所喜悦之事为敌之性情的人,必然会被神的面所弃绝,被投至所有神之仇敌被投之处。「你当爱主你的神,尽力。」 不仅灵魂的一切力量都当归向神,连身体也当参与这份意向。 身体有能力参与这份意向。对神的渴慕自始便是我们身体的自然属性,身体被造时便带着对神的渴慕。对神的渴慕是属灵且神圣的;身体也是属灵且神圣的。它因堕落而感染了迟钝与败坏;它因堕落而感染了兽性的渴求。救主使它恢复了对属灵渴慕的能力,救主真实的追随者们便利用了这份恩赐,将情欲的渴求从他们的身体中驱逐出去,获得了神圣的渴慕。 神圣的爱是我们的身体所固有的。当它们摆脱了非其自然、与之为敌的罪恶病症时,即便在世间旅居之时,它们也会不断地被吸引向神,与它们的本性相符,并因着荫庇洁净之本性的圣灵的行动;它们尽其所有的力量被吸引向神,将自身的力量与灵魂的力量结合。 在普遍复活时,被圣化的身体,再次接纳被圣化的灵魂,将借着神圣的爱之力量、借着圣灵的力量,飞升入乐园的居所(帖撒罗尼迦前书 4:17);它们将飞升至天堂,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带着祂圣洁的肉身,作为人类的先驱进入了那里。使徒说:「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罗马书 12:1)。「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哥林多前书 15:53)。「所种的是属魂的身体,复活的是属灵的身体」(哥林多前书 15:44)。
「尔当以尔之全思慕恋主尔之上帝。」这诫命的最后部分,是藉著对上帝不间断的忆念来实现的。对那些不熟悉事奉上帝之真谛的心灵而言,不间断地忆念上帝似乎是不可能的,而强迫自己去忆念,则成为沉重难当的负担,令人无法忍受的苦行。然而,福音的诫命却说:「尔当以尔之全思慕恋主尔之上帝,以尔之全心」(马可福音 12:30),「以尔之全思」(马太福音 22:37);它命令吾人之心灵须恒常且全然地仰望上帝,使吾人对上帝的思念永不间断地与吾人同在。「上帝之诫命不为沉重」,忠诚实践诫命者、主之爱徒(约翰一书 5:3)如此见证。若上帝之诫命不为沉重,则这命令事奉上帝者须以心灵和思念寸步不离地与上帝同在的诫命,亦不为沉重。此诫命之所以看似沉重,仅因吾人尚未习得此道,毫无经验之故。它并不沉重,反而是吾人所渴慕的。「我常以主置于我前,盖彼在我右侧,我将不动摇」(诗篇 15:8),先知如是说。对上帝活泼且恒常的忆念,即是观见上帝。被世人遗忘的上帝,对世人而言,仿佛不复存在,隐藏于世人之外:而恒常被忆念的上帝,则仿佛苏醒、显现,这位无所不在、全能的上帝,便与世人同在。当灵性之感应在其内开启,借此感应,上帝之临在得以被觉知,那不可见者遂成为可见者时,灵魂便会改变。灵魂披上了属灵的、胜利的甲胄,具备了坚定不移的勇气、信心、忍耐和警醒不倦。人之生命便开始运行于上帝不寐之眼的注视之下,这眼目坚定不移地注视著吾人所行的一切,以及在吾人身上所发生的一切。生活和行事皆在上帝目光之下的人,会以特别的谨慎来防范罪恶,会以特别的热忱来致力于实践上帝的诫命:他会冷静地看待转瞬即逝的现世福乐,会宽宏大量地忍受尘世生命的变幻无常。当灵魂与肉体分离,进入永恒的时刻来临时,一个充满喜悦与慰藉的意识将呈现在他面前:这意识是,他的尘世生命并非在自我遗忘、自我欺骗、被虚妄与罪恶所迷惑中度过,亦非在遗忘上帝中度过,而是在不间断地忆念祂、实践祂至圣的旨意、并在祂至圣的引导下度过的。
不断忆念上主之始,在于悉心研习上主之律法,专注恭读《福音》与整部《新约》,以及正教诸圣教父之著作。一个人不可能在白日中不时常忆起他曾以特别专注之心神研习过一小时之事。遵行《福音》之诫命,即是忆念上主。因遵行诫命而生之神慰与光照,能激发并温暖心灵,使其更加倍地忆念上主。全然奉献于遵行诫命之生命,即是恒常忆念上主。对于不断忆念上主而言,两个至关重要之助益乃是:不懈地履行个人修持规范(келейное правило),以及尽己所能地频繁前往上主之殿堂,参与公共敬拜。祷告之时,其本身即是特别忆念上主之时,亦是与上主合一之时。在圣殿中及履行个人修持时所获得之祷告心境,将继续伴随并运行于人的一切事务之中,引导心智忆念上主。最后,一个额外且卓越的忆念上主之方式,乃是在任何开始之前,向主作祷告的祈求,恳请祂赐予祝福、教导、帮助与怜悯。此一思维上的灵修操练,乃是主亲自所吩咐的,祂曾向祂的门徒宣告:「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甚么」(约翰福音 15:5)。在任何工作、任何交谈之前呼求主之助佑,乃是上主最伟大的悦纳者们所实行的,他们将这意义深远、神圣、强大,虽非肉眼可见的操练,如同珍贵的宝藏与产业般,遗留给他们的门徒及所有的基督徒。当我们独处时,我们可以心灵和口舌向主呼求;然而,当我们与近人同在时,则应当仅用心灵与主联系。大巴尔萨努菲(Варсонофий Великий)尊者曾说:「没有什么比心智更迅捷了,」160在任何遭遇到的需求中,「将它提升至上主那里。」此一操练的成果将很快向那专注的实践者证明这灵修操练的重要性,证明上主与我们是如此亲近,祂对我们不倦的眷顾,以及那宣说者之信实与全能:「因为他专心爱我,我就要搭救他;因为他知道我的名,我就要保护他。他若求告我,我就应允他」(诗篇 90:14-15)。
这些便是蒙福的行持,借着它们,对上帝的爱得以培育。在圣教父们的著作中161,我们找到了一种教诲,它建立在圣经之上(约翰福音 1:2:5),即对上帝的爱是通过爱上帝的肖像——人——而获得的。这教诲是神圣的!这教诲是真实的!这个教诲与另一个教诲是相通的,即对上帝的爱是通过实行福音的诫命而获得的,因为对邻人的正确的爱在于实行关于他的福音诫命,而绝不在于满足邻人的任性,不在于依照堕落之心的冲动、依照虚假理性的算计和观念来对待他。实行关于世人的福音诫命,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所不理解和不喜欢的;他们寻求并要求人们去实行他们的意志,去满足他们的情欲。他们称这为爱,世俗之子们将这种充满虚伪、诡诈、欺骗的爱,带给那些为了地上的、肉体的兴盛而需要他们的人。圣经将这种错误的爱,这种对爱的扭曲,这种以爱之面具遮掩的仇恨,称作「悦人」。「悦人」不仅消灭了对上帝的爱,甚至消灭了对上帝的记念。「上帝已将悦人者的骨骸拆散」(诗篇 52:6)——即灵魂的全部力量,没有它,任何美德都无法坚定不移。宗徒说:「我若仍旧悦乐于人,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加拉太书 1:10)。
我们对上帝的爱有多少,在祷告中能看得尤为清楚,因为祷告是这种爱的体现,在教父的著作中,它被非常恰当地称为「属灵精进的明镜」162。如果我们在祷告时经常心神涣散,这表明我们的心被世俗的爱恋和忧虑所困,这些羁绊不容许它完全奔向并常住在上帝那里。专心的祷告则表明,心已经挣脱了爱恋的丝线,因此能够自由地朝向上帝,依恋祂,与祂合一。 从心神涣散的祷告过渡到专心致志的祷告,或者说,从爱世界过渡到爱上帝,需要长久的时间,持续的努力,许多的劳作,以及众多的助益。我们需要禁食的助益,需要贞洁和纯净的助益,需要不贪恋财物的助益,需要信心的助益,需要谦卑的助益,需要怜悯的助益,需要神圣恩典的助益。在这些助益的共同作用下,心便从对世界的爱中抽离;人,从堕落和罪性的无形枷锁中被释放出来,以其整个生命奔向上帝。 当他认识到这种境界的崇高和福乐时,他会努力更经常地处于其中。上帝的爱在他身上亲身印证了祂的同在,而他也以专心、持续的祷告来证明他对上帝的爱,这种祷告不会被关于这转瞬即逝世界的对象和事务的思虑所占据。 对上帝之爱的首要属灵显现,是以对上帝的敬畏感开始的,根据《圣经》的见证,敬畏是「智慧的开端」(箴言 1:7)。上帝的智慧,不就是神圣的爱吗?上帝的敬畏自然是爱的开端,也是专心祷告的第一个果实。一个身负无数罪愆和软弱的人,当他感受到上帝的同在,并意识到自己正与上帝面对面站立时,除了恐惧和最深沉的敬畏之外,还能有其他什么样的感受呢? 当我们应地上的君王的特别恩典而被召见时,呈现在他面前,我们首先被恐惧所笼罩。这种恐惧是由王权的高贵,环境的宏丽,以及我们自身在君王面前的微不足道所激发的。渐渐地,在接见的慈祥下,恐惧开始消退,让位于愉悦和喜爱的情感。 在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中,亦是如此。当灵魂中出现能看见上帝的有福的纯净时,最初笼罩灵魂的是恐惧。上帝的敬畏,作为神圣恩典的作用,有其特有的属灵甜美。随着人逐渐与上帝合一,这种甜美增强,最终转化为爱,爱是同一神圣恩典更丰沛的作用。 人尽力而为的努力,将以从上帝而来的恩赐为冠冕。如果人这方没有先行付出努力,如果意志的忠诚没有被亲身证明,那么恩赐就不会从上头降下。如果恩赐没有降下,努力就是徒劳的:它不是被疏忽和三心二意的完成所窃夺和损害,就是被掺杂的虚荣和取悦人心的意图所玷污。
愿上帝那不可言喻的慈悲怜悯,恩赐我们合乎律法并蒙其喜悦地努力奋斗,以求得神圣的爱;又愿祂以爱的恩赐为我们加冕,因为我们对爱有真诚的渴慕,并对爱有正直的追求。 凡是这转瞬即逝的世界中所呈现的一切可作爱恋之物,人对它们的爱恋必然会因着上帝那无可避免的定旨而被断绝,按照这定旨,我们终将在某一时刻与这些事物分离。然而,那获得了对上帝之爱的人,便是获得了上帝,因为上帝既已在此世,在这地上,成为人所爱恋的对象和拥有的财富,祂就将作为这一切而存留,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О правильной любви к себе и ближнему, как средоточии Закона Божия, и об отвержении пагубного самолюбия и человекоугодия.
论对自身与近人的真爱,如何成为上帝律法的核心,并论弃绝贻害的自爱与悦人。
第二篇教诲:在第二十五个主日宣讲。论爱邻舍
「你当爱邻舍如同自己」(路加福音 10:27,马太福音 22:39)。
挚爱的弟兄们!我们主上帝的这条诫命,今日由《福音书》向我们宣告了。《福音书》又补充说,对上帝的爱与对邻人的爱,集中了上帝的全部律法,因为爱是那种由所有其他德行之圆满而生发的品德。「爱是全德的联结」(歌罗西书 3:14),正如使徒所断定的。
显然,要爱邻人如同自己,首先需要以正确的方式爱自己。
我们爱自己吗?尽管这个问题看似怪异——仿佛只是因为多余而显得新颖和有趣——但我们必须承认,在人类中,极少数人真正爱自己。大多数人憎恨自己,竭力为自己招致尽可能多的祸患。若衡量一个人一生中所遭遇的恶行,你会发现,即使是最残忍的敌人,所造成的伤害也远不及这个人自己加给自己的伤害。你们每一个人,若能公正地审视自己的良知,便会发现此言不虚。这是什么缘故呢?为什么我们几乎总是不断地自作自受,为自己带来伤害,而同时又持续不断、贪得无厌地渴求自身的福祉呢?原因在于,我们已用自私取代了对自己的正当之爱。自私教唆我们盲目地去满足我们的欲望,满足我们那堕落的意志,而这意志正受到虚妄的理性与狡诈的良心的引导163。
我们沉溺于私欲、贪婪、虚荣、报复、怀恨,以及一切的罪恶欲求!我们自我阿谀,自我欺骗,以为这样便能满足自爱,然而我们所满足的,不过是我们那永无餍足的自负。我们竭力去满足这自负,却是在对自己施加恶行,毁损自身。
对自己的正当爱慕,在于遵行基督那赋予生命的诫命:「你们当行在祂的诫命中,这就是爱了,」圣者约翰神学家(若望·厄弗所,即使徒约翰)曾言(2约翰一书 1:6)。若你不发怒、不怀恨,便是爱自己。若你不起誓、不撒谎,便是爱自己。若你不冒犯、不掠夺、不报复;若你对邻人恒久忍耐、谦和良善,你便是爱自己。若你祝福咒骂你的人,善待仇恨你的人,为那些加害于你、迫害你的人祷告,你便是爱自己;你是天父的儿子,祂让祂的太阳照耀恶人与善人,降下祂的雨水给义人与不义之人。若你从破碎与谦卑的心中,向上帝献上恳切热诚的祷告,便是爱自己。若你有所节制、不慕虚荣、保持警醒,便是爱自己。若你藉着施舍给贫困的弟兄,将你的财富从地上转移至天上,将你那会朽坏的产业变成不朽的,将那暂时的所有变成永恒且不丧失的产业,便是爱自己。若你仁慈到如此地步,能同情你邻人所有的软弱与缺陷,并拒绝论断与轻视你的邻人,你便是爱自己。当你禁止自己审判与论断你的邻人——对此你毫无权利——那公义又慈悲的上帝,便会免去你因多重罪过所应受的公义审判与公义定罪。凡渴望正当爱自己、不被自私(即被谬妄的理性所引导的、堕落的自我意志)所迷惑与带走的人,必须细心研习福音的诫命,这些诫命蕴含着属灵的理性,并能将遵行者引向新人的觉受。在研习福音诫命之时与之后,必须以全部的警惕与清醒,观察心中的渴望与倾向。通过严格的警醒,我们方能分辨出我们的渴望与倾向。出于习惯与敬畏上帝之心,这种分辨便会转变成一种近似于自然的操练。不仅那些明显违背福音诫命的渴望与倾向必须被拒绝,所有破坏内心平安的渴望与倾向亦然。按照圣教父们基于经验的教导,凡源自上帝旨意的,必伴随着圣洁的平安;反之,凡伴随困惑的,其起始必是罪恶,即便它外表上看似至高的良善164。
那能正确地爱自己的人,方可以合乎神意的方式去爱邻人。世间的儿女,那些为自爱(即自私)所困,且受其奴役的人,他们表达对邻人的爱,是毫无选择地满足邻人的一切愿望。而福音的门徒,他们表达对邻人的爱,则是针对邻人,遵行其主一切至圣的诫命;他们认为,去满足人的愿望和奢求,乃是残害灵魂的谄媚世人(即「人事奉」),他们惧怕这种行为,并避之唯恐不及,就如同他们惧怕并逃离自爱一样。自爱,是对于自身之爱的扭曲;而谄媚世人,则是对于邻人之爱的扭曲。自爱者败坏自己,而谄媚世人者则败坏自己,也败坏邻人。自爱是一种痛苦的自我欺骗;而谄媚世人,则加紧努力,要让邻人也成为这种自我欺骗的同伴。
弟兄们,切莫以为爱会因着舍己而沾染了不属于它的严苛,也切莫以为爱会因着一味遵行福音的诫命而失却了温暖,变得冰冷而机械。绝非如此!福音的诫命将属肉体的火从心中驱逐出去,这种火在遇到任何一点点——有时哪怕是最微小的——逆境时,都会很快熄灭;然而,福音的诫命却将属灵的火引入心中,这火不仅人类的恶行无法熄灭,就连堕落天使们最猛烈的攻击也无法将其扑灭(罗马书 8:38-39)。圣哉!首位殉道者司提反(Stephan)就是以这圣火熊熊燃烧。他被那些杀害他的人拉到城外,被乱石击打,但他仍在祷告。致命的击打接踵而至;因着那些残暴的攻击,司提反半死地跪倒在地,然而在这与生命分离的时刻,他对邻人的爱之火在他心中燃烧得更加热烈。他「大声」为那些杀害他的人呼喊:「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使徒行传 7:60)。首位殉道者说完这些话,便将他的灵魂交托给主了。他心中最后的悸动,是对邻人的爱之悸动;他最后的言语和行为,是为那些杀害他的人所作的祷告。
抵御自爱与媚俗的隐秘争战,最初总与艰难困苦和竭力挣扎相连;我们的心,如同我们祖先与先祖的心一般,自从我们的始祖堕入罪恶之境以来,「时常抗拒圣灵」(使徒行传 7:51)。它们不肯承认自己的堕落,反而顽固地捍卫其悲惨的境况,视之为全然满足、完美胜利的状态。然而,每一次战胜自爱与媚俗,心灵都会得到属灵安慰的奖赏;一旦品尝了这安慰,它便能更勇敢地投入争战,更容易地战胜自我,以及那已然习染的堕落。频繁的胜利,引来圣恩更频繁的眷顾与安慰,此时,人便开始热忱地践踏自悦与任性,沿著诫命之道,追寻福音的完全,并在心灵深处向主告白与歌颂:「你既扩充我心,我就奔跑你的命令」(诗篇 118:32)。
弟兄们哪!让我们在福音的引导之下,勇敢地投身于与自爱的争战。福音描绘了那善良又全备的上帝的旨意,新亚当——基督,隐秘地居于其中,并将与祂的亲缘关系赐予祂所有真正渴慕这份亲缘的儿女。让我们学会以正直和圣洁的方式爱自己;如此,我们才能对我们的邻人践行我们伟大上帝至圣的诫命:「你要爱邻舍如同自己。」阿们。
О необходимости бдительности против лихоимства и о безумии уповающего на земное богатство.
论警醒防范贪婪的必要性,以及仰赖世上财富者的愚昧。
第二十六主日的教诲。论贪婪(或译:不义之财)
亲爱的弟兄们!
我们的上主耶稣基督在地上游历时,曾有一次,一位无名氏因兄弟之间在分割家产时起了争执,便向上主投诉(路加福音 12:13-21)。上主的国度「不属这世界」(约翰福音 18:36)。上主以温柔与谦卑的态度,回答了这位请求祂在属世之事上主持公道的人:「人哪!谁立我作你们的审判官,或作分家产的呢?」属肉身之事,并非这降生成人的上帝圣言被差遣至地上的目的!随后,上主将这对争讼的兄弟引向对自身、对地上生命及其财物的正确认知,祂又补充道:「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婪;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意思是,地上生命的长短并非取决于财产的多寡。贪婪之情是奸诈的:上主吩咐人要警醒防范,以免它不知不觉地潜入灵魂。贪婪之情是有害的:上主吩咐人要保守自己,远离它。这情欲,为求在灵魂中打开门户,通常会向人描绘长寿的生命、多病的晚年,以及可能降临于人的种种变故与意外;在这些情境下,积累的财物似乎将成为唯一的、全能的帮助之源。上主为要击破贪婪之情在其萌芽之初,即其所依赖和建立的根本思想,祂指出这些想法完全是错误和虚假的,并阐明地上生命的长短及其变故,与积累多余的财产丝毫没有关联。地上生命的长久和福祉并非源于丰富的财物;它们乃源于上帝的祝福。当上帝的恩典从人身上离去时,无法抵挡的、可怕的灾难便会降临于他,即使他身处于一切丰盛与权势之中,也会被击倒。当上帝之手惩罚时,财富以冰冷的眼光看待它那虚假的占有者,并以无情的目光回应他痛苦、告别的眼神——当他违背心愿,与这必朽坏的产业分离时,所投射出的目光。
思想和梦想的虚妄性,引诱着人,当他全心依恋财富并将其作为倚靠时,主(基督)在祂所讲的一个比喻中生动地描绘了这种情形。这个比喻是在教导人要提防贪婪之后,对两兄弟说的。 「有一个财主,田产丰盛——比喻如此开始——他心里思想。」丰收的成果对财主产生的第一个作用是,他陷入了特别的沉思。对于那些骤然致富或财富突然大幅增加的人来说,这几乎是常有的事。财主独自沉思,自言自语道:「我该怎么办?」我该做什么?……蒙福的保加利亚的提奥菲拉克特(Феофилакт Болгарский)公正地指出,过度的财富与赤贫相似。两者都因其困境而发出呼喊:我该做什么?赤贫的困境是身体必需品的缺乏,而财富的困境则是它们的盈余。 「我该怎么办,」财主问自己,「因为我没有地方收藏我的出产,」我没有地方存放我所获得的财富。最后,他想出了要做的事情,仿佛为自己的机智而欣喜,他激动而果断地说:「我要这样做:我要拆了我的仓房,盖更大的,把我的五谷和一切财物都收藏在那里。然后我要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啊,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供多年享用:只管安歇、吃喝、快乐吧。』」 这瞎眼的财主没有想到神,没有想到永恒,没有想到他的贫穷的弟兄;他只想到自己,他的想法对自己是毁灭性的,因为他忘记了灵魂的使命,在他自己的梦想中,为灵魂规划了完全臣服于肉体的命运。他没有想到神,神赐福于他,也呼唤他去行善。他没有想到永恒,那里需要预先以施舍的方式送去一部分财产,免得他在那里成为一个贫穷的人,不配进入天国的殿堂。 财主用多么虚假的梦想来取悦自己!他说他的财产够用很多年,他的意思是他的生命也会持续这么久,甚至更久;他将自己的安排建立在这个徒劳、摇摇晃晃的梦想之上。这种自我欺骗的状态是所有贪爱钱财和贪爱世界之人的共同特征。地上的生命在他们看来是永恒的。死亡的念头与他们完全无关,仿佛死亡是永远不会降临到他们身上的事。 被蒙蔽的财主将他的致富建立在什么样的假定之上?他,正如世人所言,「想要好好享受生活」。在这个意义上,「好好享受生活」是什么意思?这意味着:甜美地、大量地吃喝,沉溺于消遣和娱乐,行淫,奢华放纵,虚荣,满足自己所有的欲望和怪癖。 如果我们更仔细地审视这个世界,我们会发现福音中关于财主的比喻可以作为我们所有人的镜子:我们并非总是被财主的梦想所吸引,但在某些时候,我们或多或少地会被它们所吸引。
当那富人带著欢愉如此梦想著他即将开始的罪恶生活时,上帝的判决突然向他发出了。上帝对他说:「无知的人哪!就在今夜,你的灵魂将被夺去:你所预备的,将归于谁呢?」 这发生在富人身上的事,也会发生在每个忘却上帝、将自己完全投入侍奉罪恶的人身上。就在这样的人达到他欲望的终点、以最好的方式安排好自己的境况时,上帝却遣送来死亡,或者允许某些变故发生,——于是,最稳固的尘世福祉也随之崩塌。主也藉著祂用来结束这比喻的话语表达了这一点:「凡为自己积财,却不在上帝面前富足的,也是这样。」这就是贪爱银钱、贪婪、以及总体而言过度追求财富的后果,这种追求完全是在自私自利的驱使下进行的。 主称这个自私自利的富人为无知的人,因为这个富人被自私蒙蔽,在自我欺骗中,看似只为自己谋利,但实际上却是与自己为敌,将自己从受造为永恒、应当在地上为天国行事、应当永远让灵魂主宰肉体的人之崇高尊严中贬低了。在上帝面前富足,意味著过一种蒙上帝喜悦的生活。按照福音的诫命所指导的地上活动,能为灵魂带来不朽的财富:对上帝和自身的认识、信心、谦卑、以及对上帝和邻人的爱。这样的活动能正确地支配世间的财产,将其视为上帝的恩赐,并藉著正确的支配,将必朽的财物转变为不朽的,将自己的宝藏从地上转移到天上。 借由施予怜悯将自己必朽的财物转移到天上,基督徒便会不知不觉地将他的心也转移到天上,正如主自己所见证的:「因为你们的财宝在哪里,你们的心也在那里。」(路加福音 12:34)这样的基督徒将会以他的思虑、向往、感受来居住在天上,正如使徒所居住的那样,他在世间停留时就曾宣告自己:「我们的家乡是在天上。」(腓立比书 3:20)阿们。
О том, как Царствие Божие внутрь нас грядет и как избежать обольщения мира в преддверии Второго Пришествия Христова.
论及上帝之国如何在吾人内心降临,以及在基督第二次降临的前夕,如何避免被这世界的迷惑所引诱。
第二十六周周一的教诲。论天国
那些专注于属世生活、全心依恋大地之人的肉体之人,他们对上帝的律法仅有肤浅的了解,停留在字面,仅限于学校里的学习;他们在精神、内心、生活和行为上,都与上帝的律法格格不入。简而言之,法利赛人质问主说:「上帝的国几时来到?」(路加福音 17:20)这个问题,当然不是出自内心的真诚,也不是为了良善的目的;它是轻率地提出的,出于好奇,想知道会得到怎样的回答。阴险而恶毒的法利赛人希望主能给他们一个方便的机会来指控祂。他们对弥赛亚的理解,是一位威严的君王和声名赫赫的征服者,但他们眼中的弥赛亚,却是一位贫困的旅人,连枕头的地方都没有。法利赛人提出这个问题,是以此掩盖他们的嘲讽,并借此表达他们那属肉体的智慧,这种智慧与上帝的智慧是格格不入且为敌对的(罗马书 8:7)。
吾主赐予了一个答复,它适用于所有无一例外的属肉之人,那些依恋世界、在不息的俗务烦扰和物质享乐中度过罪恶生活的人。这位神人回答了法利赛人:「神的国降临不是凭着眼见的现象,也就是说,神的国不会以肉眼可见的方式降临;人也不得说:看哪,在这里;看哪,在那里。因为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路加福音 17:20-21)。这意味着:人需放下属肉和罪恶的生活,继而借着悔改和遵行福音的诫命,洁净并装饰灵魂的殿堂;此事成就后,圣灵便会庇护它,完成最终的洁净和装饰。神会降临到这样的殿堂中,并在其中建立祂属灵的、不可见的,但同时又完全可感知和可认知的国度。凡在自己内里领受了神之国度的人,才能对神人的第二次降临有清晰的概念,才能认出并避开敌基督,或与他对抗。然而,凡未在自己内里领受神之国度的人,将无法认出敌基督;他必将以一种自己不解的方式,成为他的追随者;他将无法认出世界末日的临近以及基督即将到来的可畏的第二次降临;它将使他措手不及。没有任何人类的教导,没有任何言语上的教导,足以教导那些需要于灵魂内室、需要从神自己那里获得的教诲。凡在自己内里获得了神之国度的人,有圣灵作为引导者,祂教导受祂引导的人「一切的真理」(约翰福音 16:13),不容许他被那为更易欺骗而披上真理外衣的谎言所欺骗。一位蒙福的修士在谈论敌基督时,说得非常准确:「许多人将要相信敌基督,并将赞美他,视他为强大的神。那些心中常有神、心被光照的人,将以纯洁的信心看见真理并认出他。因为对于所有拥有神圣异象和神圣理性的人来说,那时暴君的降临将是可理解的。然而,那些心智常在于今世事物、热爱地上之事的人,这将是不可理解的:因为他们被俗世的事务束缚。纵使他们听见这番话,也不会相信,反而会厌恶说这话的人」165。他们将认为他是个疯子,只配鄙视和怜悯。人类被其属肉的智慧所蒙蔽,根本不会相信主的第二次降临。「在末后的日子,必有好讥诮的人,随从自己的私欲出来讥诮说:『主再临的应许在哪里呢?因为自从列祖睡了以来,万物与创造之初仍是一样』」(彼得后书 3:3-4)。
当法利赛人悖离主时,主便告诉祂的门徒,世界的终结以及主第二次降临的征兆,将是不寻常的物质发展:人们将遗忘上帝,遗忘天国,遗忘永恒,并在他们的迷惑中,仿佛在这世间得以永存,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于尘世,用以获取至高无上且永不变更的福祉。这般行径,有何能比之更愚昧呢?那降临并不断降临于所有世人身上的死亡,岂不正见证着我们是为永恒所造,在这世上不过是转瞬即逝的客旅,因此,我们对永恒的关切,理应是首要且至大的挂虑,而对尘世的忧虑则应极为适度吗?尽管这般行径全然悖逆情理,它终将在这世上显现,以无可避免地成就神圣的预言。若是它已经显现,那么,既然它与上帝之道为敌,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清晰的证据,证明上帝之道的确凿不虚。 「正如挪亚的日子怎样,」主宣告说,「人子降临的日子也要怎样。」(路加福音 17:26) 「人子的日子」所指的,便是那先于祂降临的时期,以祂的降临为终结——亦即永恒不落之日的开始,时间与时期的终结。时间将随着标志它的现象的终结而告终:当白日、黑夜、清晨、黄昏、周、月、年、世纪,都被一个永恒的日子所取代时,便不再有时间。 「正如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降临的日子也要怎样。那时的人又吃又喝,又娶又嫁,到挪亚进方舟的那日,洪水就来了,把他们全都灭了。又好像罗得的日子,人又吃又喝,又买又卖,又耕种,又盖造。」(路加福音 17:26-28) 圣经叙述,挪亚的同代人与罗得的同城居民沉溺于无度的败德。败德源于偏离上帝,源于全心全意地投身于地上的事务和物质的发展。一个终日且专一地忙碌于属世事务和物质发展的人,何时能思念上帝,何时能耕耘自己的救赎呢?然而,任何一个轻忽认识上帝、不顾自身救赎的人,全然专注于按肉体和为肉体安排自己的暂世境况,都会以一种连自己也难以理解和察觉的方式,发展其堕落的本性;使他那非物质的灵魂变得仿佛物质一般;他被蒙蔽,与上帝隔绝;他全然成为罪,全然成为肉体;他被上帝弃绝,因他已完全毁坏了造物主召他从虚无中进入存在所赋予的目的。 「我的灵必不永远住在他里面,因为他们是属乎肉体的。」主论到挪亚的同代人说(创世记 6:3)。 普遍的败德,连同滋生它的丰裕物质发展,将成为世代终结和基督可畏审判临近的征兆。届时,不只是贪图享乐将占据主导!败德,在这个词的广义上,将成为人类在这个世上停留的最后时期的专属。 「因为那时人会,」圣使徒保罗说,「专爱自己,贪爱钱财,自夸,傲慢,毁谤,违背父母,忘恩负义,不圣洁,无亲情,不和解,好说谗言,不能自制,性情凶暴,不爱良善,卖主卖友,任意妄为,心高气傲,爱宴乐过于爱上帝,有敬虔的外貌,却弃绝了敬虔的实质。」(提摩太后书 3:2-5) 罪将达至其完全的发展,而它将因此更显可怖,其统治将更加稳固,因为敬虔的表象仍将被保留。谁能明白,在这外表上繁茂的敬虔之中,其全部的本质和力量已被全然摧毁呢?就如同在基督时代犹太人的宗教中,这些本质和力量已被摧毁一般,而当时的民众对此却丝毫无法理解,甚至连犹太人的文士、利未人、大祭司也未能明白,他们因着自己的学识和知识而自高自大。然而,这种学识和知识,仅在于用那致人死命的字句研习上帝的律法,其生活却与上帝的诫命背道而驰:这样的生活使信仰成为死的。人类将不会察觉到自己在道德和精神上的悲惨境况;相反,他们将大肆宣扬自己的进步,因着在属物质的发展上,为着时间与尘世所取得的成就而目眩神迷,却拒绝了为着灵魂、永恒和上帝的基督教式发展。当世人宣告并颂扬自己的进步,宣扬最高福祉和不可动摇的平静安宁的建立时,「那时忽然的毁灭就临到他们了」(帖撒罗尼迦前书 5:3);那时,世界的终结将突然降临,而世界在它的蒙昧中,在对属世进步的沉醉中,绝不会料到。由于世界的盲目,「主的日子来到,好像夜间的贼一样」(帖撒罗尼迦前书 5:2)。主指出了这种盲目,将祂降临的时刻称作「夜里」(路加福音 17:34)。 在上帝的旨意中,当世界,即人类,完全拒绝了上帝赐予他们在地上旅居的目的时,当他们为这次旅居选择了一个出于自我的目的,一个毫无意义的目的时,世界为何还要继续存在下去呢?这个目的正在被选择!在这种目的之下,短暂的尘世生命被当作了永恒,人类耗尽身心灵所有的力量,不是为了预备自己迎向永恒;他们耗尽这些力量,将其献祭给一个无法实现的、荒谬的幻想;他们耗尽这些力量,在这地上的客栈,在这我们的牢狱中,仿佛在一个最坚固的永恒居所中,营造最高的肉体福祉和福乐。这虚假的幻想残酷地欺骗着它的追随者:它对待他们,如同一个不人道的暴君,一个残忍的恶魔。它就是恶魔!没有什么比它更邪恶,没有什么比它更狡诈、更虚谎。它是堕落的灵对人类的嘲弄。这致命的幻想在地上生命的全程中谄媚着人类;在生命的尽头,它背叛他们,将他们交予现实,让他们一无所有。他们进入永恒,却毫无预备,对永恒一无所知。不仅如此:他们进入永恒时,所抱持的心态与永恒的属灵福乐,与他们在永恒中的幸福,全然为敌。对于这样的稗子,在时间界限之外,何处可容身呢?在宇宙中,除了地狱的深渊,没有也不可能有其他地方容纳他们:他们必须在那里被隐藏,不让宇宙的目光所见。
索洛维茨修道院的修士们传述了可敬的佐西玛长老给门徒的答复。门徒们曾问他:当敌基督降临时,我们如何才能认出他?可敬的长老说:「当你们听闻基督已来到地上或已显现于地上时,你们就当知道,这是敌基督。」 这是最确切的答复!世人,或者说全人类,将不会认出敌基督:他们会承认他是基督,会宣告他是基督。因此,当基督降临的传闻开始传播、扩散并日益高涨时,这将成为一个可靠的征兆,表明敌基督已经显现,并已开始履行那预定并被允许给他的使命。 可敬的佐西玛长老的答复是基于救主的话语。世界的救主,在向祂的门徒们揭示预示祂第二次降临即将来临的征兆时,祂说:「那时,若有人对你们说:『看哪,基督在这里!』或『基督在那里!』你们不要信。若有人对你们说:『看哪,他在旷野里!』你们不要出去;或说:『看哪,他在内室里!』(即在房屋的某个隐秘隔间里),你们也不要信。因为人子的降临,如同闪电从东方发出,直照到西方一样。」(马太福音 24:23-27,路加福音 17:23-24)。 人们将不需要,也不可能彼此传递关于上帝之子降临的消息。祂将突然显现;祂将凭藉祂的全能,在同一时刻向所有的人和整个大地显现。 那些学者的反对意见——即根据地球球形的自然构造,上帝之子不可能在同一时刻向全人类显现——是毫无立足之地的。如果全能的上帝通过祂全能和全智的命令,将大地和整个世界从虚无中引出,而不需要事先与学者们商议,那么,难道祂不能出于同样的原因,凭藉祂无限的能力和智慧,在同一时刻向人类显现吗?即使实现这一目的的方式,对于地上所有的学者来说都是不可及的,也理当如此? 「主将从天而降,」圣伊望·大马士革尼说,「祂降临的方式,正如同圣使徒们看见祂升天时一样(使徒行传 1:11);祂将以完全的上帝和完全的人的身份,带着荣耀和能力降临。任何人都不应期望祂来自地上,而都应期望祂来自天上,正如祂自己所证实的那样」166。
主以如下的训诫与遗命,结束了关于世界末日和祂第二次降临的教导:「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的心被贪食、醉酒和今生的思虑重负,那日子就忽然临到你们,如同网罗临到全地面上一切居住的人」(路加福音 21:34-35)。在主的这些话语中,在主的这份遗命里,在祂的这个劝告和诫命中,禁止了属肉体的生活和对世间事务的过度沉溺,因为所有这一切共同将人从属灵的转变为属肉体和物质的,使人忘记永恒和上帝,并引向跌入一切罪恶之中。在一个没有被记念上帝和敬畏上帝所护卫和印证的心中,各种情欲都很容易进入;道德的黑暗进入其中,对上帝的无知也进入其中。对于那些过着属肉体、有罪的生活,被其陶醉、被其迷惑的人,主的降临将如同一张网罗临到。这张网罗将笼罩全人类。没有人能够逃脱或溜走。知道这一点,我们当恒久保持警醒。藉着频繁、不间断、充满感动和哀哭的祷告投奔上帝,并藉着按上帝的旨意生活,获得并保持自身内的天国,我们就能藉着上帝的恩典和力量,从罪恶和世界统治者的枷锁与诡计中解脱出来。我们就能怀着美好的盼望和属灵的确据,在蒙受怜悯和得救的确据中,站立在那不偏不倚的审判者面前,祂将对我们宣判,决定我们永恒的命运。阿们。
О присутствии Господа Иисуса Христа посреди нас и недуге фарисейского лицемерия, препятствующем истинному Богопознанию.
论主耶稣基督在我们中间的临在,以及法利赛式伪善的病症如何阻碍真正的认识上帝。
第二十七周的教诲:解释当日的福音书:耶稣在某个会堂里于安息日教导众人
蒙爱的弟兄们!我们听闻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在安息日(此日于旧约教会中,具有新约教会中复活日或称主日所具有的意义)忙于教导民众(路加福音 13:10-17),这实在令人欣慰。如今,我们聚集在此圣殿中,奉我们主耶稣基督之名,在他离开尘世十八个世纪之后,也正在做着同样的事情。我们肉身的眼睛虽然看不见我们的主,但我们却以信心的眼光仰望他、看见他:我们听闻他那由神圣福音所宣扬的教导;使徒们以圣洁的朴实和非凡的清晰所描述的、伴随他地上旅程的种种事件,鲜明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它们仿佛正在我们面前发生。藉着神圣的奥秘,我们被安置于与主的不断相通之中;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默想他、以他的至圣诫命为导向的活动、持续的祷告关系,以及对他的呼求,来增强和发展这种相通。确实如此: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在我们中间。他只对那些否认他同在的人而言才不存在。这不是狂热想象的产物!这不是诱人的幻梦!主亲自对他的门徒说:「看哪,我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 28:20)。凡看不见主同在的人,就不是基督的门徒。
以肉眼瞻仰上主毫无裨益,若心智盲昧,若信心——此属灵视力之力量——未曾发动。反之,当信心发动之时,天国便敞开,人便能得见圣子在父之右,祂以神性遍及一切,充满万有,无可描绘167。没有任何事物能阻碍我们获得信心!愿我们获得信心,便能获得神视。愿我们不再满足于那软弱无力的、字面上的对神的认识;愿我们将松弛的双手伸向信心的工作;愿我们获得活泼的、付诸实践的信心——上主唯独向此等信心显现。
当心神盲昧之时,肉眼亦随之变得麻木不仁、视而不见。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在世之时,曾行出最为惊人的神迹,以确证其神性;这些征兆是如此地显明、如此地可触及,以至于那位取了肉身的神之神性,本应在那些最为迟钝、最为囿于感官之人面前,亦变得清晰无疑。然而,人们睁大了双眼,却一无所见。福音书的作者仿佛带着惊愕与困惑,又仿佛是为同时代的人而慨叹、为他们而心痛,如此说道:「他(耶稣)在他们面前行了许多神迹,他们还是不信他。」(约翰福音 12:37) 随后,福音书的作者揭示了这种盲昧的根源:心神的昏暗与心灵的刚硬,皆源于罪恶的生活,它们使得感官之眼的敏锐与健全,对于认识真理而言,变得毫无用处。(约翰福音 12:40,约翰福音 3:19-20)
今日福音所叙述的这个事件,令人心生敬畏。主在向众人讲完教诲之后,便以医治一位长久受重疾折磨的妇人来印证这教诲。那些不明白祂话语的人,或许能明白这神迹;那些未能像圣彼得那样,从祂「永生之道」(约翰福音 6:68)中认出上帝的人,至少可以像尼哥德慕(约翰福音 3:2)或那位被医治的瞎子(约翰福音 9:33)那样,通过所成就的记号认出这位蒙上帝喜悦的人。 眼前的景象既凄惨、又具教益,且令人震撼。那堕落的天使,人类因堕落而顺从并附属于它,将一位妇人以一种奇特、极度耗竭的疾病捆绑住了。这位妇人弯腰曲背,在这种佝偻的状态中度过了十八年,无法伸直肢体,无法使自己从这种被迫的、不自然的姿势中得到任何休憩。 主对这位妇人说:「妇人,你脱离了你的病痛。」 祂将手按在她身上,她立刻直起身来,并颂赞上帝。(路加福音 13:12-13)
正当那位轻易地将压在自己身上的重负抖落的妇人,在狂喜中颂赞上帝之时;正当聚集的民众沉浸在公义喜悦的感觉之中,因着那显然彰显的、将受难者从那压迫并耗竭她的苦难中解救出来的神圣恩典的明显作为,就在此时,会堂的长老勃然大怒。他看不见神迹!他看不见医治!他看不见人类的救赎者和拯救者!他看不见运行的圣灵!他甚至看不见一个蒙上帝悦纳的人:他的心眼被某种不可理解、不可测度的地狱权势所扭曲!他在上帝的作为中看见了对上帝律法的冒犯。他吹毛求疵地在那不费吹灰之力的医治病患中找到了劳作和工作,并在自欺之中,将那命人一周六日辛勤劳作、禁止在安息日劳作的上帝诫命,指向了这次医治。事情的实质在于,这位会堂的长老是个法利赛人,至少他的心性如此;当他看见一位在他看来是上帝的仆人,以神迹来印证他有力的话语时,他便燃起了嫉妒之火。嫉妒的原因是骄傲和虚荣:这位长老想要以自己的属地公义在民意中居于首位。而那显现的天上公义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这首位;这位长老为了保住自己错误的优先地位,便起来反对天上公义,竭力诋毁、中伤它,好用公正的面具来遮盖自己行为的卑劣,他装作是律法的热心维护者。
那鉴察人心的主耶稣斥责了法利赛人。祂称他们的行为是伪善。伪善,企图满足自己的情欲,完全为罪恶效力,却渴望在世人眼前维持一副美德的面具。在我们的情欲之中,虚荣心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寻求沉醉于人的赞美之中。它不在乎这赞美是否公正,也不在乎获取赞美的途径是否正确,以任何方式获得赞美——这就是虚荣的伪君子的全部目的。他已经将上帝遗忘:伪君子既不能信,也不能认识上帝。「你们互相受荣耀,却不寻求从独一之上帝而来的荣耀,你们怎能信呢?」主对犹太人说,他们之中相当大且主要的一部分人感染了法利赛主义(约翰福音 5:44)。
那犹太会堂的首领,就是今日福音中所提到的那人,以他的亲身经历证明了伪善者无能相信基督,也无能接受救赎主。这个虚荣的灵魂,渴求赞美与世人的尊敬,并自认为配得这一切,他无法忍受那在众人面前所成就的奇迹,吸引了人们不由自主的赞扬与惊叹。这个灵魂因此嫉妒沸腾。否认奇迹是不可能的:于是他转而试图贬低它、轻视它,将对上帝奇迹的指控,归结于它违反了上帝的律法。这个伪善者毅然决然地投入了与上帝的对抗,毅然决然地着手亵渎圣灵,并说出了亵渎之言。如果行奇迹的人是一位蒙受恩宠的人,那么这位法利赛人就贬低并亵渎了圣灵的恩典。但如果行奇迹的人是神人,那么这位法利赛人就公然地与上帝对抗。真正的奇迹,人凭自己是无法成就的:它是借由至圣上帝的旨意与作为而成就的,因此绝不可能违背上帝的旨意与上帝的律法。这位法利赛人对上帝神迹的指控与贬低,仅仅暴露了他心灵的昏暗与内心的刚硬,而这些都是由罪恶的生活所造成的。
法利赛人那种鲁莽、可怖的行径,竟敢在救主面前公然指摘救主的作为,这应当获得我们特别的关注,应当以热切而无法平息的泪水来哀悼。我们应当以这样的泪水来哀悼,因为这种行径源自我们众人共有的堕落与弃绝。我们应当特别关注此事,以便衡量其全部的沉重,并因其确实的可怖与极度的痛苦而心生畏惧,从而得以避开它。时至今日,基督仍在行动;时至今日,圣灵仍在基督教的诸般奥秘中行施拯救的圣迹!时至今日,上帝在世人之中仍有其亵渎者、反对者和仇敌。
凡属罪恶的生活方式,其本质皆为抵抗并反对上帝;凡属罪恶的生活方式,皆为违犯上帝的律法,皆为弃绝上帝的旨意。「凡犯罪的,」使徒说,「也是行不法的事:罪就是不法」(约翰一书 3:4)。虚伪乃是特别阻碍人认识基督和基督教的罪性。归向基督的开端,在于认识自己的罪性,认识自己的堕落;由此种自视,人始承认自己需要救赎主,并藉着谦卑、信心和悔改来到基督面前。然而,伪善者,因受着世人不易察觉的情欲——虚荣、骄傲、贪爱钱财、嫉妒、诡诈、恶毒——的困扰,又以虚伪和伪装来遮掩它们,故此他与撒旦一样,没有能力承认自己是罪人。习性使德行与情欲如同天赋一般,虚伪亦然,因着习以为常,便成了仿佛自然的品性。被虚伪所占据的人,不再视虚伪为戕害灵魂的至恶之疵,他行虚伪之事,仿佛是在行公义之事。伪善者的灵魂被盲目所击中:因此,主称法利赛人为「愚拙的」和「瞎眼的」(马太福音 23:16-26)。伪善者就是那不幸的、自以为义的、却被上帝弃绝的「义人」:「我来,」救主说,「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叫他们悔改」(马太福音 9:13)。此处的「义人」并非指法利赛人真为义人,而是因为他们自认为义,他们以琐细的精准遵守上帝律法中的仪文规定,却践踏其精髓,即:全心、全意、全人按着上帝的旨意定向。主赐予世人悔改之德,使人与上帝和好;那些完全自满,且期待弥赛亚主要是一位征服者,将以丰厚的肉身赏赐来为他们肉体的、荒谬的、充满骄傲与恶毒的义行加冕的人,他们怎能接受这份属灵的恩赐呢?在他们的昏昧与刚硬之中,法利赛人甚至夸耀自己无能认识和接受救赎主:「难道官长中或法利赛人中,有信祂的吗?」他们说(约翰福音 7:48)。主亦指出他们对真认识上帝的无能:「我实在告诉你们,」祂对他们说,「税吏和娼妓倒比你们先进上帝的国」(马太福音 21:31)。公然的罪人,犯了致死之罪的罪人,招致世人蔑视与憎恶的罪人,比那外表行为无可指责,却内心深处自我满足的伪善「义人」,更有悔改的能力。法利赛主义是人类精神中一种可怕的疾病,类似于那堕落天使所患的疾病,那天使将他的堕落如同珍宝一般为自己存留。「你们要提防,」主吩咐祂的门徒,「法利赛人的酵,就是虚伪」(路加福音 12:1)。虚伪被称为「酵」,因为它一旦潜入灵魂,便会渗透一个人的所有思想、所有情感、所有行为,成为他的品性,仿佛是他的灵魂一般。
渴望保护自己免受虚伪之害的人,首先,应当依照我主之遗训,将一切善行隐秘地完成(马太福音 6:1-6);其次,他必须弃绝论断近人。论断近人乃是虚伪之征兆,正如至圣福音所昭示的(马太福音 7:5)。为了不论断近人,人应当拒绝评判近人,因此,在禁止论断近人的福音诫命中,首先禁止了对他的评判。「你们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路加福音 6:37)。人先是容许自己评判近人之所行,然后便不由自主地陷入论断。我们若不播下种子,稗子就不会生长;我们若禁止自己不必要的对近人的评判,论断便不会出现。此处或许有人会问:论断近人与虚伪之间有何关联?此关联显而易见。论断并贬低近人的人,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显为义人,也许他并未用言语说出,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都是罪人:任何将自己显为义人的行为,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是虚伪。
当我们为友好的交谈而相聚时,往往——即便不是总是如此——这谈话的大部分内容都充斥着对邻人的非议、嘲弄、诽谤、贬抑和诋毁。尖酸刻薄的言语如江水般倾泻而出;笑声和哄笑响起,仿佛是赞同的标志;在这不幸的自我遗忘和自我欺骗的时刻,我们的灵魂沾染了魔鬼的习性,并饱饮着伪善的毒液。神圣的《福音书》在此也追索着罪恶,寻求我们的救赎:「凡是人所说的闲话,」它警示我们,「在审判的日子,必为这话供出情由;因为要凭你的话定你为义,也要凭你的话定你有罪。」(马太福音 12:36-37)。弟兄们,让我们细察罪恶的开端,让我们保守自己远离罪恶的萌芽:如此我们就能避开罪恶的发展。罪恶的种子,例如闲话,乍看起来微不足道:它们不知不觉地播撒在灵魂的心田里。然而,当这些种子发出嫩芽,尤其是当嫩芽强壮并成熟时,罪恶就会完全占据整个人,而要消灭这罪恶就变得极其困难了。
「那禁止自己口舌说人长短之人,」一位伟大的圣教父曾言,「乃是保守其心灵远离诸般情欲。那保守其心灵远离诸般情欲之人,他每时每刻都得见主。那将心灵之目专注于自己内在之人,他就在自身中看见属灵的晨曦。」168 弟兄们,当神圣之光照亮我们灵魂的内室时,我们将看见什么呢?我们将看见我们无数的罪愆。那圣经向我们所启示的,我们始祖的堕落,我们将在我们自身之中看见并触及169;我们将在自身中看见并触及那对救赎者的迫切需要。当我们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里认识了救赎主,我们就将宣认祂;当我们认识并宣认之后,我们就将瞻仰祂,并以那合宜、配得的敬拜,敬拜我们的上帝、我们的创造者和我们的救主。阿们。
Притча о Великой Вечере: Изображение Царствия Божия, призыва к нему и отказа званных.
伟大筵席的比喻:描绘天国,对天国的呼召,以及蒙召者的拒绝。
第二十八主日训言:讲解当日福音书:《某人设盛筵,邀请许多宾客》
我亲爱的弟兄们!今日的《福音书》(路加福音 14:16-24)将向我们讲述一位不知名的主人,他设下了一场盛大的筵席,并邀请了众多宾客。接着,《福音书》又呈现了一个奇特的境况:赴宴的并非最初受邀的那些人,而是全然不同的一群人。这场丰盛的筵席是在傍晚时分设下的,因此被称为「大筵席」。我们称傍晚为一天中夜幕降临前的最后几个时辰。
大神宴之喻——这是一幅生动的寓言画卷,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借此描绘了由天父「从创世以来」(马太福音 25:34)为祂的选民预备的上帝之国,同时也描绘了蒙召进入这国度的人类是如何接受这国度的福音的。
我们所有人,无一例外,都面临着死亡;我们所有人都必须通过死亡之门,步入永恒,并永远居于永恒之中。尘世的生命是永恒的门廊。它——仿佛是华丽广袤的宫殿前,一间狭小而闷热的前厅。在永恒中,上帝的国度为我们预备好了;在祂的国度之外——是无尽的悲伤、永不停止的苦难——是永不得安慰、永不平息的哀哭和切齿。倘若明天、一周后、一月后,将要发生一件决定我们尘世命运的事件,或为我们的益处,或为我们的损害,我们难道不会采取一切措施、一切努力、一切预防,以期使事件导向对我们有利的结果吗?那么,让我们关注我们在永恒中的命运吧。让我们摒弃使我们沉沦的,那灰心和遗忘的睡梦;让我们摒弃盲目,摒弃自我欺骗,那使人以为自己在地上的生命是无限的幻觉。让我们相信那最可靠的真理。让我们相信,我们所有人都将面临不可避免的死亡。正如我们必将死去是确凿无疑的,我们关心自己在阴间国度的命运也是绝对必要的。为此,让我们查考我们主关于「盛大筵席」的比喻。
谁是晚宴的设立者呢?神圣的福音称他为「某个特定的人」(「человеком некиим」),即一个不为人知、身份未明的人。显而易见:他就是上帝。在比喻中,祂以自己的形象——一个「人」——来代替了自己。然而,由于人们遗忘了上帝,失去了对祂真实的认识,对祂正确的理解,因此上帝在称自己为「人」时,也同时称之为「某个不为人知的人」:「某人设盛大筵席,广邀宾客」(«человек некий сотвори вечерю велию, и зва многи»)。 被邀请者人数众多,象征着全人类,无一例外,都被上帝预定享受永恒的福乐。 弟兄们!我们都是蒙召的!没有一个人被遗忘!没有人有理由或权利沉溺于哀叹和沮丧之中。
当渴慕的筵席时分到来,设宴的主人就打发「仆人」去传告那些受邀之人。筵席的时辰,以及这位独特的「仆人」的面容,都蕴含著深远的意义。在圣路加所写的福音书的希腊文本中,「仆人」一词前带有冠词 Τόv δοῦλοv。按照这种语言的特性,这赋予了「仆人」一词一种特殊、独有的含义。在这里,主耶稣基督独特且专门地将自己称作上帝的仆人170。祂,在神性上与父和圣灵同等,但在人性上,却是唯一、真正的上帝的仆人。唯有祂完全彻底地执行了上帝的旨意,洁净无瑕,远离一切罪恶。其余的圣洁之人——他们的圣洁是相对的(罗马书 4:2);人类的圣洁,就人类的可能性而言,只是最小限度的罪性。这位唯一的上帝的仆人,在比喻中呈现为拯救人类的唯一行事者;先知、使徒、教会的教师们,都只是圣言的仆役,祂的工具:「万物藉著祂而有,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著祂造的」(约翰福音 1:3)。邀请受邀者的时间——是晚上。这意味著:我们的主耶稣基督降临地上,是在可见世界生命的最后几个时辰。自从这最为有福的事件以来,十八个世纪已经流逝;世界的生命尚未终止:「但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彼得后书 3:8)。上帝的夜晚在持续,在延展,为的是让所有受邀者都能及时聚集在祂的晚宴上,使被选召的人中,没有一人会错失这盛宴。
上帝的眷顾在比喻中就是如此描绘其对待世人的方式;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世人对待上帝的行为又是如何描绘的。所有被召者,仿佛是串通一气,都找借口,拒绝了晚宴。这是怎样的一种密谋?又是怎样的一种全然反对上帝的同心合意呢?这是普遍堕落的行为所致;这也是人对自身堕落状态的钟爱、自愿停留其中的明证;这也是灵魂因罪而被致死的标记,它不能也不愿从死亡的沉睡中醒来,即便听闻了上帝圣子的呼唤之声。那些被召者提出了他们尘世间的关联,作为不愿前来赴宴的原因。有人把学术、公职或古怪的追求看得无比重要,以至于认为可以轻慢上帝;有人沉溺于家庭事务,而遗忘了上帝;还有人最终被情欲所诱惑,深陷于粗鄙的肉体享乐之中,从而完全与上帝疏远。并非只有明显的罪恶才会夺走我们的属灵财宝;当灵魂完全被尘世间的任何事务、任何地位所吸引和束缚时,它们也会将其夺走。
那些受邀之人拒绝参与这筵席。设宴的主人派遣同一位仆人去城中的街巷、道路与十字路口,召集那些残疾的、贫穷的、跛脚的、失明的人,说服他们,并带他们来赴这筵席。
受召者,福音称之为犹太人,因他们是藉著律法和先知,预先被邀请进入基督信仰的。那些流浪于街头巷尾的无家可归的穷人、残疾者、行旅者,或是在路上劳苦,或是在十字路口停驻以选择道路,他们象征著外邦人,他们身处家园之外、教会之外、对上帝的认识之外。他们所列举的身体上的缺陷,应当从灵魂的角度去理解。受召的犹太人坚决地拒绝了;紧随其后被召唤的外邦人,则需要极大的努力才能说服他们前来赴宴:需要数百年的时光、无数的牺牲和整条河流般的鲜血,上帝的圣言才能说服他们接受基督信仰。
在基督信仰之中,那些被称为「受邀者」的人,必定是世间光荣显赫、富甲一方、学识渊博、事事亨通之士:上帝所赐予他们的超越他人的优势,以及伴随这些优势而来的认识上帝与侍奉上帝的便利,无疑彰显了上帝对他们救赎与至高福乐的呼召…… 唉!此情此景,令人不禁潸然泪下!那些受邀之人,却如同顽石一般,对那呼唤者毫不留意。似乎只有那些遭受灾难、病痛、赤贫与匮乏之苦的人——只有那些世俗意义上的残疾者和贫贱者——才能够听从上帝的话语:正如使徒所言,他们是世俗智慧所不识的「愚拙之人」,是「软弱的、出身卑微的、世间受人轻视的」(哥林多前书 1:27)。而这些世间受人轻视之人,必须在上帝圣言的引导之下,藉着祂大能的协助,方能抵御与自身堕落展开的激烈争战,强力使自己顺服于上帝,强力为自己争取救赎。这比喻描绘得何其真切:那位奇妙的仆人必须劝说和说服那些贫穷者、盲者、瘸者和残疾者,让他们前来赴宴。 我们的堕落已经与我们血肉相连,并且为我们所喜爱:要与之分离,是何等艰难。我们自身的本性已变得无力行善,若没有救主,它便无法成就任何真实、完整的良善:「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约翰福音 15:5),祂如此说道。我们自身所行的善,已被邪恶的混杂所玷污。它不可能不如此:因为它的源头——堕落人性的本性——本身就是善与恶的混合体,并不断地生出与自身相符的行为。
上主以一个严厉的判词结束了这则比喻。祂以那全视之眼洞察了人类对于祂在现世与未来的漠不关心,于是说道:「被召者众,选上者寡。」(路加福音 14:24)仁慈的上帝呼召所有人得救,但听从祂的人却极其稀少。因着上帝对我们那不可言喻的爱,我们所有人都属于被召者之列,但我们当中极少数人能被纳入选上者的数目,因为被纳入选上者的数目乃是取决于我们自身的自由意志。阿们。
Благоговейное размышление о добродетели благодарения: наставление к славословию Бога за все Его благодеяния и скорби, дабы стяжать живую веру.
恭敬默想感恩之德:劝勉赞美上帝赐予的一切恩惠与苦楚,以求得活泼的信心。
第二十九主日训诲:论对上帝的感恩与赞美
我们主耶稣基督治愈十个麻风病人的事迹,就是今日在福音书中所诵读的(路加福音 17:12-19),神圣的教会已规定在所有场合诵读,当我们因所蒙受的恩惠或诸般恩惠,向神献上公众的感谢时。在十个蒙受救主治愈的麻风病人中,只有一人思量着要向救主献上感谢;其余九人,在获得恩惠,目睹神慈爱与全能的奇妙印记临到他们身上之后,却未曾赋予他们骤然的痊愈,或是那位以祂的命令成就了这不治之症骤然痊愈的主宰,以任何属灵的价值。
主已宣判了那些忘恩负义、心肠刚硬、心思与心灵已死之人的行为。当其中一个麻风病患在得蒙治愈之后,回到主那里,大声颂赞上帝,俯伏在救主脚前,向祂献上感谢并赞美祂时,主便说:「洁净了的岂不是十个人吗?那九个在哪里呢?怎么竟寻不出回来将荣耀归给上帝的呢?」(路加福音 17:17-18)这些话语有着深刻的意义。圣子上帝,按祂的人性来说,并不向人寻求祂自己的荣耀:祂所寻求的,是为了人的益处,使他们能以应有的方式尊崇上帝。那些倾向于真实敬拜上帝的人,哦,奇迹!他们寻见了以人性遮蔽自身的上帝,寻见了救主,并在祂里面寻得了自己的救赎。那些在内心深处起初就摒弃上帝的人,便拒绝了救主。主对那些憎恨并亵渎祂的犹太人说:「倘若上帝是你们的父,你们就会爱我了;因为我本是出于上帝,也来到世间。出于上帝的人,必听上帝的话;你们不听,正是因为你们不是出于上帝。」(约翰福音 8:42,47)
感恩——在世人之间,这是一种罕见的德行。不幸的是,在我们中间,常常听到伴随着庄严笑声的得意呼喊:「我从某某人那里骗到了这样那样的东西!」这声呼喊表达了灵魂中可怕的堕落。这声呼喊意味着什么呢?它表明,人们以谄媚、伪装以及其他类似手段骗取了恩惠,而那个受了欺骗并施予恩惠的人,却因他自己的恩惠而遭受了凌辱。在某些身体的疾患中,可以观察到一种不可理喻的任性。这种任性也存在于灵魂的疾患之中。恩惠常常在受惠者心中播下对施恩者不共戴天、狂热的仇恨。这种反常的怪异现象是如此常见,以至于形成了一句民间谚语:「不曾喂养,不曾灌饮,便不会招来仇敌。」我们所中毒的罪恶之毒是强烈的;被它感染的人,不仅能憎恨他们的施恩者——世人,他们甚至能憎恨上帝。他们已经通过无数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
与上帝为敌的表现 对上帝的敌意表现为:轻忽上帝的诫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智生活。救主曾说:「不爱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话。」(约翰福音 14:24)。 我们为何轻忽上帝的诫命?我们为何遗忘上帝?我们为何不认识祂? 这是因为我们既不默想上帝,也不反思自身;我们轻率地度日,只顾追逐虚妄之事。 可见的受造之物宣扬着全能、全善、全智的上帝;我们自身也宣扬着祂。我们没有经过自己的意志和知觉,就领受了生命,以及灵魂和身体的全部能力,领受了物质生存和精神塑造的一切资源。我们无法凭空创造出任何东西:我们只能用已有的资源来创造;创造的能力本身就植根于我们的本性之中,绝非我们自己获取的。 我们内外都被赋予了默想上帝、感谢祂的缘由。 《圣经》和圣父们的著作向我们揭示了上帝对人类那数不尽、意义深远的恩惠,这些恩惠激励我们感谢上帝。 感谢上帝有着其独特的功效:它能生发并坚固信心,使我们亲近上帝。忘恩负义和遗忘上帝则会摧毁信心,使我们远离上帝。 使徒说,真正信靠基督的人「在他里面生根建造,信心坚固,带着感谢之心,越发丰盛。」(歌罗西书 2:7)。
由于感谢上主能给人带来实质的灵魂益处,故上主命令我们应当殷勤操练对祂的感恩,在自身中培养对上主的感激之情。「凡事谢恩,」使徒说道;他宣称:「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帖撒罗尼迦前书 5:18)。
圣使徒说,他所宣扬的,即凡事谢恩的上帝旨意,乃是上帝在基督耶稣里的旨意,他借此表达了以下意思:「新约中关于谢恩的诫命——是奥秘的、属灵的、神圣的;它源于基督道成肉身之奥秘,并以此奥秘为基础。」 上帝人子在世上的生命,是在缺乏和忧患中度过的。借此,祂圣化了真信祂之人的缺乏和忧患,并将地上的缺乏和忧患,提升到超越地上的福乐之上。祂没有参与地上的福乐。 谢恩的诫命与肉体的思虑是格格不入的:它唯独被属灵的理性所理解;它是在属灵理性的光照下得以成就的。肉体的思虑即便有时谢恩,也只是为着物质的恩惠而谢恩;在试探中,它会感到困惑;它会抱怨和亵渎;上帝的诫命却命令我们要为一切谢恩,甚至要为忧患谢恩。 它命令我们为忧患谢恩,视忧患为基督的一部分;它命令我们为福乐和顺利谢恩,视其为上帝对我们软弱的体恤。「耶稣,为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圣,也曾在营外受苦。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到祂那里去,忍受祂所受的凌辱。我们在这里本没有常存的城,乃是寻求那将来的城」(希伯来书 13:12-14)。 「因为你们蒙恩,在基督的事上,不但在祂,也为祂受苦」(腓立比书 1:29)。 礼物自然会引出谢恩。如果为基督所受的忧患是上帝所赐的礼物,是上帝赐予真正基督徒的,那么基督徒就有责任藉着对忧患的谢恩,以经验证明自己的基督教信仰,必须藉着对礼物的谢恩而承认并接受上帝的礼物。 藉着谢恩,信心得以坚固,基督教信仰深奥的奥秘得以开启,藉着恩典的平安和属灵的安慰之作用,广博而清晰的上帝认知被引入灵魂,这些都是谢恩必然的结果。「不断谢恩的口,」一位伟大的教父说,「从上帝那里领受祝福;那常存谢恩之心的人,有神圣的恩典居于其中。恩典先于谦卑;刑罚先于自满。那不断渴求感谢上帝的心,将恩典吸引到自身;那不断在心中涌动的抱怨念头,则给灵魂招来试探171。领受礼物者的谢恩,鼓励施予礼物者赐予更多、更大的礼物。唯有缺乏谢恩时,礼物才会停止加增。愚昧人眼中看为小的分,在他看来却是少许」172。 与我们引用的这位教父相似,所有正教教会的教父都如此论述。他们教导我们要为生活中发生的一切,无论是喜乐的还是痛苦的,都感谢上帝173。 信心教导我们,一切临到我们身上的事,都是出于上帝至善和至慧的护理,是为了我们实质的益处174。信心就这样引导我们感谢上帝,而从谢恩中,信心又得以倍增。我们因着理性的确信而开始谢恩,藉着谢恩而激发起内心的确信。
在基督徒面前,展开了一片广阔的感恩与颂赞的园地。这位基督徒按照福音的诫命,度着虔敬的生活,不容自己被虚妄的依恋和忧虑所蒙蔽,并恒久地仰望着永恒的港湾。一切暂时的事物,都循着自身的次序流逝。未来变成了现在,现在又成了过去。所有已发生之事都已过去,不会再回转;所有未来之事都将在极短的时间内来临,好变成过去。
唯有那将尘世生命视为客旅,无论在思维方式、内心感受,抑或由此而生的行动中,皆以客旅之姿度过的人,方能不住地赞美和感谢上帝。圣者达味便拥有此种感受;这感受是圣灵所赐予他的,他便从灵魂深处向上帝发出赞美与感谢,他被赞美与感谢所环绕,为之陶醉。「我的心哪,你要称颂上主!」受感召的达味说,「凡在我里面的,也要称颂祂的圣名。我的心哪,你要称颂上主!不可忘记祂的一切恩惠!」(诗篇 102:1-2)。「上主啊,我要一心称谢祢!我要传扬祢一切奇妙的作为!」(诗篇 9:2)。「我的上帝,我的王啊,我要尊崇祢!我要永永远远称颂祢的名。我要天天称颂祢,也要永永远远赞美祢的名!」(诗篇 144:1-2)。圣者达味将赞美上帝的原因归于上帝无限的威严:「上主本为大,当受大赞美;其伟大是无法测度的。」(诗篇 144:3)。达味从上帝的作为中洞见了上帝的威严:「上主我的上帝啊,祢至为伟大!祢以光为衣披上,铺张穹苍如幔子;祢将地立在根基上。」(诗篇 103:1-2,5及以下)。这可见的受造物,被称作上帝的衣裳是极为恰当的;不可见的上帝,披上这件衣裳,便得以显现:「祢披戴着荣耀与威严。」(诗篇 103:1)。我们所见的自然是多么壮丽!它宣扬着上帝的存在,宣扬着上帝的全能、智慧和慈爱。无论是宏伟的创造,还是微小的生命,都有其法则;揭示这些法则的片鳞只爪,便是人类心智的光荣,然而人类心智必须承认,它所揭示的,在未揭示的面前,是何等微不足道。在人类有限的能力之下,所能揭示的仅是极微小的一部分;无数的奥秘仍旧隐藏着;无数的隐藏之物,因着揭示的不可能性,便永远无法被揭示。人类的心智,虽能测量和计算行星在浩瀚苍穹中的轨迹,却在一株微不足道、被双脚随意践踏的小草面前止步不前,感到困惑不解。它无法解释这小草的生命何在,它如何用根从大地汲取汁液,这些汁液又如何分解、如何产生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气味、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味道。太阳的光芒意味着什么?电又是一种怎样的现象?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提出无数。我们看见作用;作用证明了法则的存在;而法则的不可理解性,使其对人类心智而言是隐蔽的。那些已被揭示的法则,以及已被揭示的、超乎理解的法则的存在,既是人类心智的劳作与光荣,也清楚地证明了它们是由至高无上的智慧所创造和确立的。这智慧是无限的,因为它的产物——自然——便是无限的。「上主啊,祢的作为何等伟大!祢都以智慧造成。」(诗篇 103:24);唯有愚昧和狂妄之徒,才会宣称这些依循最智慧法则而存在的受造物,是偶然而生的产物,是愚昧的产物。那些自夸拥有智慧的无神论者,当他们发现他们归因于愚昧偶然性的法则中的任何一条时,却以愚昧来诽谤这智慧的作为。有何种诽谤会比这种自相矛盾的诽谤更荒谬呢?
在可见的自然界中所默观的上帝伟大的作为,引人赞美颂扬上帝:「这代和那代要颂扬你的作为,也要传扬你的能力。他们要述说你圣德荣耀的威严,也要宣扬你的伟大。」(诗篇 144:4-6)「凡人所能知道的上帝之事,上帝已向他们显明。因为自从创世以来,上帝那不可见的事,借着所造之物,人凭着思想就可以领悟知晓,就是祂永恒的能力和神性,使人无可推诿。」(罗马书 1:19-20)这使得所有未能从默观可见受造之物而认识和承认上帝的人,都无可推诿。 可见的自然界被导向服事我们:天上的光体、空气和无数其他的气体、大地、海洋、河流、动物、植被、金属、矿物,都被导向这项服事。 啊,尘世的旅人!请你观看这自然界,这间你在短暂的尘世生命中所栖居的客栈和接待所——请你以纯净的心思观看它,这纯净的心思是借由道德高尚的生活和远离畜类般的生活所形成的;请你观看围绕着你的丰盛美善!从这样的观照中,灵魂自然会充满对上帝的感恩。所有以基督徒生活所赋予的心境来默观自然界的人,都经历了此事。先知曾预言他们:「他们要传述你丰盛恩惠的记念,并因你的公义而欢呼。上主有恩典,有怜悯,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上主善待万有,祂的慈悲临到祂一切的作为。上主啊,愿你一切的作为都称谢你;愿你的圣徒都称颂你。」(诗篇 144:7-10)。
看见上帝在可见的自然界中清晰地显现,并向祂献上敬拜、颂赞与感恩,这是赋予所有人的恩典;然而,只有极少数人看见了祂:看见祂的是那些没有因散漫的、属世的生活,或接纳虚假的思想而剥夺自己视力的人;是那些没有在这些有害引导者的带领下,步入彻底与上帝为敌、以各种形式弃绝上帝的虚假方向和虚假行动之中的人。 上帝以祂无限的良善,以另一种方式向世人显现,祂以无可比拟的更近的方式显现,为要使世人能亲近祂、归属于祂、与祂联合,并在祂里面寻得他们的救赎与福乐,从他们因自愿堕落而陷入的灭亡与永恒灾难中得以解脱。 上帝并非身着华丽的服饰——如同在可见的自然界中一般——显现于世人,尽管祂在这君王的紫袍中仍是超越一切所能包容的;祂是以谦卑的人子形象显现,取了人性,承担了我们所有的软弱,即我们堕落的后果,唯独没有那导致堕落的罪。上帝以人性为衣显现,出现在我们被流放之地,祂在其中度过了祂的一生,如同流亡者所当度过的那样——在匮乏、忧伤和迫害之中。祂在十字架的木头上,以暴力的死亡结束了这一生。 这位神人以祂的生与死,承认了上帝的公义,正是这公义使世人从乐园被贬谪到地上。祂承认了世人在上帝面前的罪责,因为承认这罪责是世人与上帝和好的必要且唯一的条件。 所有渴望成为真基督徒的人,都必须承认这罪责,首先是内心深处的意识,然后是口舌与言语,最后是行动或生活。每个人都必须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基督;否则,无人能成为基督的门徒。
基督徒在默想上帝圣言道成肉身,以及祂所成就的人类救赎的伟大恩典时,心中涌起敬畏。这份默想激发出对上帝丰沛的赞美与感恩;这份默想也燃起对依照福音诫命生活的炽热热忱,去沿着那窄小而忧患的道路跟随基督。当基督徒踏上这条窄路,他便能看清那在宽阔大道上盛行的、带来毁灭的诱惑。当他尝到救主所赐予、用来滋养行走在忧患之路上的人们的属灵慰藉——如同祂曾在旷野中以吗哪供养以色列人——那时,他就会厌弃那充满埃及的肉体和罪恶的享乐。 在基督徒的匮乏和苦难中,他被无法言喻的赞美和感恩所环绕,上帝的护理借此使他远离对罪恶的同情与奴役,并使他得以加入基督追随者的行列。人未曾为自己的地上福祉向神献上如此高声的赞美,如同圣殉道者们为他们所遭受的酷刑和处决所献上的那样,上帝借此赐予他们机会,去印证对基督的认信,并进入与基督最紧密的联合。从华丽的宫殿和奢侈的宴席中,未曾响起过如此的赞美与感恩之声,如同从简陋的修道院茅舍、从他们的匮乏和苦难中,以及从那些禁食者简朴的餐桌上所发出的那样。禁食者品尝着他们微薄的食物,只为在服事灵魂时支撑身体,他们警惕着免于饱食,因饱食会使灵魂沦为肉体的奴隶。 人因着肉体的思虑和肉体的生活,遗忘了上帝,遗忘了祂的恩惠,那伟大的救赎工作被如同厚实的幕布般遮蔽起来。这一切唯有向那「把肉体连同它的激情和欲望都钉在十字架上的人」才得以显明(加拉太书 5:24)。我们唯有在十字架上,才能认信并赞美上帝;而在地上的福乐中,我们却容易弃绝祂。
弟兄们!让我们耕耘那看不见的感恩之功,献于上帝。此功绩将提醒我们,我们已然遗忘的上帝;此功绩将向我们揭示,那隐藏于我们眼前的上帝的伟大,揭示祂向普世人类、以及向每一位个体之人所施予的、那不可言喻和不可计数的恩泽;此功绩将在我们心中培植对上帝活泼的信心;此功绩将赐予我们上帝,而祂本不在我们之中,是我们的冷漠和疏忽将祂从我们身边夺去。邪恶的意念玷污、败坏人(马太福音 15:19);圣洁的意念则使其成圣、使之得生。「乖僻的意念使人与上帝隔绝」(智慧篇 1:3);圣洁的意念则引人归向祂。从这些意念中,生出蒙上帝喜悦的言语与行为。那明智的麻风病人,正是因着圣洁的意念被带到救主面前,向祂献上赞美与感恩,并听到了祂关于其得救的确证:「你的信心救了你」(路加福音 17:19)。我们亦可通过蒙上帝喜悦的意念,其中感恩与颂赞上帝占有尊荣之位,得以亲近上帝,得以藉着祂所吩咐的圣言和圣行而蒙祂喜悦,并借此获得对上帝活泼的信心,以活泼的信心赢得救赎。阿门。
Смиренное размышление о суетности требования знамений с небес и величии Слова Божия.
卑微的沉思:关于要求来自天上的神迹的虚妄,以及上帝圣言的伟大。
第二十九周星期一讲道:论奇迹与神迹
今日,圣福音向我们启示,法利赛人对主所行的奇迹并不满足,他们要求主行一个特别的奇迹:「求祂显个神迹自天上来」(马可福音 8:11)。这种对神迹的要求,带着一种对神迹和奇迹的奇特观念,屡次被重提,正如主所证实的:「这世代的人求神迹」(马可福音 8:12)。在法利赛人的要求中,撒都该人也参与其中,尽管他们在信仰上与法利赛人有着巨大的差异(马太福音 16:1)。有时,对「神迹自天上来」的渴望也由民众表达出来。例如,在五饼二鱼的奇迹般增多,并喂饱了包括五千男人(不计妇女和孩童)在内的众多人群之后,这奇迹的目击者、这筵席的参与者们对主说:「你行什么神迹,叫我们看见就信你?我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如经上写着:『他从天上赐下粮来给他们吃』」(约翰福音 6:30-31)。在他们看来,救主手中那奇妙的饼的增多似乎不足:它是在静默中成就的,带着圣人子神所有行动所浸透的圣洁谦卑,而他们需要的是一场景象,他们需要的是一种效果。他们需要天被浓云遮盖,雷声轰鸣,闪电交加,饼从空中降落。当人子神乐意被高举于十字架上时,犹太人的大祭司和民间的首领们向人子神要求奇迹,也具有同样的性质。「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法利赛人,也讥诮祂说,」福音如此记载,「祂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祂是以色列的王,现在可以从十字架上下来,我们就信祂」(马太福音 27:41-42)。他们承认主所行的奇迹是奇迹,同时又嘲笑它们;在嘲笑中,他们拒绝了它们;在拒绝了上帝仁慈所赐予的奇迹之后,他们要求一个按照他们自己的构思和考量所定的奇迹;倘若这个奇迹成就了,人子神降世的目的就会被消灭,人类的救赎也就不会发生。在那些渴望看到主行奇迹的人中,他们的轻浮、好奇心、不理智企图从中取乐,希律王也赫然在列(路加福音 23:8)。这个人需要一个神迹来打发愉快的时光;没有得到想要的,他就用嘲笑来羞辱主,并以此为自己带来了片刻的消遣。这种由许多不同倾向的人们所表达的、对人子神普遍要求奇迹的行为,这种要求伴随着对人子神所行的令人震撼的奇迹的蔑视,意味着什么呢?这种要求是属肉体思量对奇迹理解的表达。
何为肉体的心思意念(плотское мудрование)?它是一种关于上帝和所有属灵之事的思维模式,源于人堕落的状态,而非出自上帝的圣言。肉体的心思意念所沾染和充满的、那种与上帝为敌和抵挡上帝的本性,特别清晰地表现在:它要求这位道成肉身的救主(Богочеловек)按照虚假之名的理性(лжеименного разума)所理解的方式行神迹,却对道成肉身的救主因其莫可言喻的恩慈所行的神迹置若罔闻,甚至予以否定和谴责。祂施行这些神迹,乃是「上帝的能力,上帝的智慧」(哥林多前书 1:24)。
Часть первая
第一部分
向着道成肉身的神要求神迹,此等要求基于属肉体的智慧,并从其根源发出,实属大罪。道成肉身的神听闻这大胆而亵渎的要求,便「在祂的灵里深深叹息,说:『这世代为什么求神迹呢?我实在告诉你们,必不给这世代任何神迹。』祂就离开他们」,走开了(马可福音 8:12-13,马太福音 12:39)。
在天上,为着一个悔改的罪人,会生出喜乐;同样地,与此相反,人堕入罪恶,以及罪人拒绝悔改175,则会使天上的居民感到忧伤。在对上帝待人那无穷尽之美善的恩典默观中,在对上帝乐意所有人都得救的眷顾默观中,马卡里奥斯大帝(Μακάριος ὁ Αἰγύπτιος)决意宣称,那至圣、无受苦的上帝本身,亦被一种属于上帝的、为人类的灭亡而有的哭泣所笼罩176。那超越我们理解的哭泣,并非与上帝的灵相隔绝,并且上帝的灵,一旦居于人中,「就用那说不出的叹息替我们代求」(罗马书 8:26)。这种叹息,在上帝的儿子身上,被一种对神迹、那种骄傲而愚昧的要求所激发。祂「心里深深地叹息说:这世代为什么求神迹呢?」这个问题是上帝对于那与上帝为敌的求神迹之要求所作出的回应。在这回应中,听到了何等深沉的哭泣,那是上帝的哭泣!在其中,仿佛听到了因着那请求的荒谬与胆大妄为所产生的困惑之表达!在其中,看到了对那些发出这与赐予救恩的圣灵相悖之请求的人,失去了拯救的盼望。主离弃了那些被肉体思虑所印证、顽固地固守其中、患了不治之症的人:祂任凭他们自生自灭,任凭他们走向那自愿接受、自愿保留的灭亡。「祂就离开他们」,离开了。确实,「体贴肉体的,就是死」(罗马书 8:6)。死者的本性是不感觉自己的死亡;肉体的思虑的本性是不理解和不感受人类的灭亡。由于不承认自己的灭亡,它就不承认需要被复苏,并且基于虚假的生命意识,它拒绝并正在拒绝真实的生命——上帝。
「来自天上的记号」是否具有特殊的可靠性?那些要求这种记号的人,当然是要求它,并赋予它这种可靠性。我们能否断定,来自天上的记号就必定是来自上帝的记号呢?从神圣的《圣经》中可见,事实恰恰相反。 「来自天上的记号」这个表达本身非常不确定;那时人们将空中和超空中的空间所发生的事归于天,而如今大多数不熟悉科学的人也如此。因此,太阳、月亮和星星被认为是位于天上,而实际上它们漂浮在空间中;雨、雷、闪电(雅各书 5:18)被称为天象,而实际上这些现象发生在空气中,在地球大气层中,确切地说是属于地球的。 《圣经》记载,由于魔鬼的作为,「有火从天上降下,烧灭了」义人约伯的「羊和牧人」(约伯记 1:16)177。显然,这火是在空气中形成的,就像闪电在空气中形成一样。 行邪术的西门曾以神迹奇事使盲目的民众惊奇,他们认为在他里面运行的撒旦的力量是上帝的伟大能力(使徒行传 8:10)。西门尤其使信奉偶像的罗马人惊奇不已,他在众人聚集的场合中,宣称自己是神,并打算升到天上,然后突然开始在空中上升。蒙福者西缅·梅塔弗拉斯特(Симеон Метафраст)记载了此事,他的记述取材于最古老的基督教作家178。 缺乏对上帝的真正认识是人类的可怕灾祸:它将魔鬼的行为视为上帝的行为。 在基督第二次降临之前,当基督教、属灵的知识和明辨在世人中间极其缺乏时——「因为假基督和假先知将要起来,显大神迹大奇事,倘若能行,连选民也就迷惑了」(马太福音 24:24)。 敌基督者本人尤其会大量地施展神迹奇事,以这些来震撼并满足属肉体的智慧和无知:他会赐予他们所寻求和渴望的「来自天上的记号」。「这不法的人来,」圣使徒保罗说,「是照撒但的运动,行各样的异能、神迹,和一切虚假的奇事,并且在那沉沦的人身上行各样不义的诡诈;因他们不领受爱真理的心,使他们得救」(帖撒罗尼迦后书 2:9,10)。 无知和属肉体的智慧,看到这些神迹奇事,将不会稍作停留思考;他们会立即接受它们,因为他们的灵与那些神迹奇事的灵相似,由于他们的盲目,他们会承认并宣扬撒旦的作为是上帝力量最伟大的显现。敌基督者将会被非常仓促、不加思索地接受179。 人们不会去思量,他的神迹奇事没有任何良善、合理的宗旨,没有任何确定的意义,它们是与真理相悖的,充满谎言,它们是怪诞的、充满邪恶的、毫无意义的表演,只是竭力使人惊奇、使人困惑和忘我、引诱、欺骗、以浮华、空洞、愚蠢的效果的魅力来吸引人。
诚然不怪乎,那弃绝了基督信仰、与真理为敌、与上帝为敌之人,会毫无异议且满怀欢喜地接受敌基督的奇迹。他们早已在灵性上与撒旦相通,预备好以公开且积极的态度去接纳撒旦的使者与工具、接纳他的教义和他的所有作为。然而,值得我们深切关注与哀恸的是,敌基督的奇迹与作为,甚至会使上帝最蒙拣选的圣徒都陷入困惑之中。
敌基督对世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原因,在于其地狱般的诡诈与虚伪。借此,他能巧妙地掩盖其毫无拘束、不知羞耻的胆大妄为之下最可怖的邪恶;其次,是堕落之灵对他的极度协助;最后,是他能行奇迹,尽管是虚假的,却足以令人震惊。人类的想象力不足以描绘出敌基督将是何等恶人;人类的心灵,即使是败坏的,也难以相信邪恶能够达到敌基督身上所达到的程度。他将为自己吹响号角,如同他的先驱与表像曾为自己吹响号角一样,称自己为真正神性知识的宣讲者和恢复者;那些不理解基督教义的人,将视他为真正宗教的代表和捍卫者,并 присоединятся(加入)他。他将吹响号角,称自己为应许的弥赛亚;肉体智慧的门徒们将欢呼迎接他;他们看见他的荣耀、权能、天赋异禀,以及在世俗元素中极度的发展,便将他宣告为神,成为他的帮凶180。敌基督将展现出温柔、仁慈、充满爱心、充满一切美德的形象;那些以堕落的人类之义为真理,却未曾为福音的真理而弃绝这人义的人,将因他那至高无上的美德而承认他、服从他181。敌基督将向人类提出建立更高层次的尘世福祉与安乐,他将提供荣誉、财富、辉煌、肉体的便利和享乐:追求世俗之物的人将接受敌基督,称他为他们的主宰182。敌基督将在人类面前展现一幕幕令人震惊的奇迹,如同剧院里精心策划的表演,这些奇迹是当代科学无法解释的;他将以其奇迹的威吓与惊异带来恐惧,满足那无理的好奇心和粗俗的无知,满足人类的虚荣与骄傲;满足肉体的智慧,满足迷信,使人类的学识感到困惑不解;所有受其堕落本性之光引导,远离神圣之光引导的人,都将被诱入顺服这欺骗者(启示录 13:8)。敌基督的异兆将主要显现在空气之中183:因为撒旦主要在这一层掌权(以弗所书 2:2,以弗所书 6:12)。这些异兆将主要作用于视觉感官,使之着迷和受骗184。圣约翰神学家在《启示录》中默观世界终结前必将发生之事时说,敌基督将行大作为,「甚至在人面前,叫火从天降到地上」(启示录 13:13)。圣经指出这一异兆是敌基督最高级的异兆,而这异兆的发生地就在空中;它将是一场宏伟而可怕的景象。敌基督的异兆将完善他诡诈行为的效果:它们将诱使大多数人追随他。敌基督的反对者将被视为煽动者、公共利益与秩序的敌人,他们将遭受隐蔽或公开的迫害、酷刑和处决。被派往普世的邪恶之灵,将在人心中激起对敌基督普遍的崇高看法、普遍的狂喜以及无法抗拒的吸引力185。圣经以许多笔触描绘了对基督教的最后一场迫害的沉重和迫害者的残暴。一个决定性且明确的特征,是圣经赋予这个可怕之人的名称:「兽」(启示录 13:1),正如堕落天使被称为「蛇」(创世记 3:1,启示录 12:3)。这两个名称都忠实地描绘了这两位神之敌的特征。一个行事较为隐秘,另一个行事较为公开;然而,这兽拥有与所有野兽相似之处,结合了它们各种各样的凶残,「龙将自己的能力、座位和巨大的权柄都给了它」(启示录 13:2)。对神的圣徒而言,考验将是可怕的:迫害者的诡诈、虚伪、奇迹将加剧欺骗和迷惑他们;精心策划、充满诡计的发明所掩盖的迫害和限制,以及施虐者无限的权势将使他们处于最困难的境地;他们少数的人数在全人类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他们的意见将被视为特别软弱;普遍的蔑视、仇恨、诽谤、压迫、暴死将成为他们的命运。唯有在神圣恩典的特殊协助下,在它的指引下,神的选民才能够抵挡神的仇敌,并在他面前和世人面前承认主耶稣。
以上所述的直接结果便是,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向主索要「从天而来的神迹」,实际上是在索求敌基督性质的神迹。他们之所以要求这样的神迹,解释了主对待他们要求的态度。有一次,当他们提出这种要求时,这位神人表达了深深的忧伤,不仅是果断地拒绝了他们的要求,更是不愿再与那些胆敢提出此等要求的人同处,便离开了他们。另一次,祂给了他们以下这句严厉的答复:「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求神迹,除了先知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们」(马太福音 16:1,4,马太福音 12:38-42)。此处的「世代」指的是所有那些在灵性上与他们同类、要求神迹的人;他们被称为「淫乱的世代」,因为他们以他们的灵性与撒旦相交186,断绝了与上帝的交通;他们被称为「邪恶的世代」,因为他们明明知道神人所行的神迹,却假装不知道;他们贬低并亵渎上帝的神迹,却要求与他们不幸的心态和灵性相符的神迹。他们所求的「从天而来的神迹」,与其说是求神迹,不如说是对神人所行神迹的嘲弄,以及表达他们对神迹的无知和错误观念。根据救主自己所解释的(马太福音 12:40),先知约拿的神迹所预表的是伴随祂的死亡和复活而来的神迹。那时,上帝「从天而来的神迹」就赐下了!那时,太阳看到主被钉在十字架上,竟在正午时分变黑;普天之下陷入深沉的黑暗,持续了三个小时;耶路撒冷圣殿的幔子自上而下裂为两半;发生了地震;磐石崩裂,坟墓也开了;许多圣徒复活,并在圣城向许多人显现(路加福音 23:45,马太福音 27:45,51-53)。在主复活的那一刻,又发生了一次地震;一位光明的使者从天而降,来到主的坟墓前,作为复活的见证,使那些被「求从天而来的神迹」之人派来看守坟墓的兵丁恐惧战兢(马太福音 28:2-4)。兵丁们将主复活的事报告给了犹太公会。公会虽然得到了「从天而来的神迹」,却像对待神人先前所行的一切神迹一样,表现出蔑视和憎恨,他们贿赂了兵丁,并与他们一同费心以谎言掩盖上帝的神迹(马太福音 28:11-15)。
现在,让我们来审视我们主耶稣基督所行的奇迹。它们是上帝赐予人类的恩典。这恩典并非因着责任而赐予,而是单单出于仁慈与怜悯。人类理当以极大的敬畏和明智,对待这恩典及其施予者,因为施予者宣称自己是取了人性以拯救世人的上帝,而这恩典便是祂的见证。 这恩典拥有无可辩驳的尊贵。然而,由于接受救恩取决于人类自由的抉择,因此,人类被允许审视基督的奇迹,评断其真实性与品质,并据此推断行奇迹者的身份,以便对救赎者的承认与接受,是自由且肯定的信念所带来的结果,而非仓促、轻率,甚至是被迫的吸引。 基督的奇迹具有完全的明确性。对于所有的奇迹,我们可以引用主对使徒多默所说的话:「伸过你的指头来,看看我的手;伸过你的手来,探入我的肋旁;不要作不信的人,总要作信的人」(约翰福音 20:27)。 基督的奇迹是可触及的;它们对最单纯的人来说也清晰可见;其中没有任何奥秘之处;人人皆可轻易查验;它们是否是真正的奇迹,还是仅仅是奇迹的表象,没有任何置疑和困惑的余地。 死者复活了,人力无法治愈的疾病得蒙医治,麻风病人得以洁净,生来眼瞎的人得以看见,哑巴开始说话;瞬间为有需要的人倍增食物;海浪与风暴仅凭一声命令就平静下来,使那些受风暴威胁的人脱离死亡;渔夫们徒劳地劳作许久,他们的鱼网突然充满鱼获,这些鱼顺从于它们主宰的无声之声。 神人之奇迹有无数的见证者,其中大部分人要么与祂为敌,要么漠不关心,要么只是向祂寻求身体上的帮助。这些奇迹无可辩驳。主最邪恶的仇敌也没有否认它们,他们只是试图以亵渎的曲解,以及一切出于奸诈和恶毒的手段来贬低它们(马太福音 12:24,约翰福音 9:24)。 主的奇迹中没有丝毫的虚浮,没有任何炫耀;没有一个奇迹是为向人夸示而行;所有的奇迹都蒙着神圣谦卑的面纱。它们构成了一系列施予受苦人类的恩惠。同时,它们也完全表达了造物主对物质受造物和被造之灵的权柄,表达并证明了取了人性,以人身显现于世人之间的上帝的尊贵。
主所行的一件神迹,带有奥秘的意义,却没有伴随任何可见的、施予任何人的福祉,而是预示著即将倾注于全人类的恩泽。这件神迹是使那棵不结果实、唯有茂密叶子的无花果树枯死(马可福音 11:13-14,20)。圣经(创世记 3:7)在讲述始祖犯罪堕落时,提到这树是伊甸园中的树木之一。它以自己的叶子,遮盖了始祖的赤身露体;在犯罪之前,始祖并未察觉自己的赤身,是罪恶向他们显明了这赤身。或许,伊甸园中无花果树的果子,就是那被禁食的果子。主没有在无花果树上找到果子:祂在不合时宜的时候寻找它;祂容许祂的肉身产生不合时宜的对食物的渴望187,这描绘了始祖不当的欲望,这欲望,如同人类所有的软弱一样,主都亲自担负并借由祂自己将其废除了。由于没有找到果子,主也唾弃了叶子,毁灭了这棵树的存在本身:另一棵树,十字架的树,已然预备好成为拯救人类的工具。这棵曾是人类毁灭工具的树,被人类救主的命令所置于死地。这奥秘的神迹,仅在那些奥秘教义的知心门徒,圣使徒们的面前施行。它是在道成肉身的神人即将步入为人类赎罪受难的苦难、即将登上十字架之前所施行的。
吾主之神迹,皆具圣意与圣旨。彼等神迹虽于本身即是莫大之恩泽,然在上帝神圣之注视下,仅为更高妙恩泽之见证与确证。吾主既取人形,便为人带来永恒、属灵、无价之厚赐:救赎、脱离罪恶之痊愈、自永恒死亡中之复活。吾主之圣言与生活方式,已然完满彰显此一厚赐:吾主一生无罪,全然圣洁(约翰福音 8:46);祂之圣言充满权能(马可福音 1:42)。然世人已深陷肉体智慧之幽暗与迷雾,其心智已然盲昧。故而,对世人病态之境况,需有特别之俯就;需为彼等之肉身感官,提供最为清晰之见证;需借由肉身感官,将生命之知识传达予其心智——此心智已死于其固有之死亡,即永恒之死亡。为助益上帝之圣言,上帝之神迹遂被赐予。为使世人得以理解并领受仅凭心灵之眼方能洞察之属灵厚赐,吾主便将一相似之、暂时之、属乎肉身之厚赐,附于此属灵、永恒之厚赐:即治愈世人肉体之病痛。罪恶乃人一切疾患之源,无论属灵或属肉体,亦是暂时与永恒死亡之因。吾主既显其对罪恶后果在人肉身之上之权能,即借此彰显其对罪恶总体之权柄。肉体之智慧不察属灵之疾患,亦不识永恒之死亡;然其可见、可承认肉体之病痛与死亡,彼等对其影响甚巨,令其忧虑。吾主仅凭一言、一命,即医治所有病患,使死者复生,并驱使污秽之灵,此举对肉身感官、对肉体智慧本身,皆彰显了祂之权能,彰显了上帝对人、对罪恶、对堕落之灵之权能。肉体智慧既见此、触此权能,便应按逻辑之必然,承认吾主对罪恶之权能,不仅在罪恶与肉体之关系上,亦在罪恶与灵魂之关系上,更应承认吾主对灵魂本身之权能,尤其是在吾主某些神迹中,例如使死者复活,其无可限量之神圣权能同时彰显于肉体与灵魂之上。肉体得以复苏;已逝入灵界之灵魂,被自彼世界召回;并与已永远分离之肉身重新结合。此乃赐予人于其自身之内之记号,而非在他处之外;救赎之确证,乃赐予人于其自身之内,而非远离于他。灵魂与肉体永恒救赎之见证,乃借由肉体脱离病痛与死亡之暂时救赎所赐予。以正确而敬虔之观点视之,吾主之神迹充满神圣之智慧:要求「来自天上之记号」,便显为毫无意义,实如其本然。吾主之权能罕见于人之外、于物质自然界之事物上展现;然此类情形亦有发生。彼等构成见证,证明吾主对所有自然界之权能是无可限量、属乎上帝之权能。此等神迹,乃为补充那些在人类构成中对人类施予恩泽之神迹,以使世人对降世救主之定义,得以最为精确。既因吾主降世之目的乃为救赎人类,故吾主之眷顾便集中于人,此乃吾主最为精妙之创造、祂之形象、祂有言之殿堂。吾人被逐与受苦漂泊之地——大地,以及所有物质受造之物,虽其浩瀚,然未获祂之关注。即便在物质之中完成了一些神迹,亦是为满足人类之需求而行。
此即主与祂的使徒所行神迹的意义与旨趣。主曾昭示此理;使徒亦曾宣明此义。有一次,在主所在的宅邸,聚集了众多民众。屋内人满为患,门口人潮拥挤;已无法再进入屋内。此时,有人抬着一位瘫痪者前来,他卧于卧榻之上,不能起身。抬他的人们见人多拥挤,便将病人抬上屋顶;在天花板上凿开一个洞口,将他连同卧榻一起降至主前。慈悲的主见此信德之行,便对那瘫痪者说:「孩子,你的罪孽赦免了。」当时,有几位文士坐在那里。他们熟知律法之字句,又心怀嫉妒与仇恨,针对这位神人,立时心生亵渎之念。「谁能,」他们心中暗忖,「赦免罪恶,唯有独一之神。」洞察人心的主,知晓他们的心念,便对他们说:「你们心里为何存此意念?在你们看来,哪一样更容易,哪一样更轻省:是说『你的罪孽赦免了』呢,还是说『起来,拿起你的卧榻行走』呢?」若无凭据便说「你的罪孽赦免了」,伪君子和欺骗者亦能言之。「但为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便对那瘫痪者)说:我吩咐你,起来,拿起你的卧榻,回家去吧。」那瘫痪者瞬间痊愈,身强体壮,拿起卧榻,在众人面前出去了(马可福音 2:2-12)。这神迹充满神圣的智慧与良善。首先,主赐予受苦者一项本质性的精神恩赐,是肉眼所不能见的:罪孽的赦免。此恩赐的赋予,激发了犹太学者们不由自主的承认:如此恩赐唯有上帝能赐予。主回应他们心中的思虑,便给予他们关于自身的新凭证:祂是上帝。最后,这精神的恩赐与精神的凭证,又借由物质的恩赐与凭证得以印证:即病者瞬间而完全的痊愈。圣史马可,在结束他的福音书时说,使徒们在主升天之后,「出去,到处传扬这道,有主与他们同工,用随伴这道的异能来证实所传的道」(马可福音 16:20)。众使徒在遭受公会恐吓之后,曾借由祷告归向上帝,那时他们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公会禁止他们奉耶稣之名教导与行事,他们祷告说:「求祢赐祢的仆人,放胆讲论祢的道,伸出祢的手来行医治,并使神迹奇事藉着祢圣仆耶稣的名行出来」(使徒行传 4:29-30)。上帝的异能是为协助上帝之道而赐予的。异能见证了道的力量与意义(路加福音 4:36)。本质的施为者是道。若人因理解道的尊贵而接受道,便不需要异能了。异能乃是顺应人类的软弱。
圣言以一种方式运行,而神迹则以另一种方式运行。圣言直接作用于心智与心灵;神迹则借由肉身的感官作用于心智与心灵。圣言作用所带来的果效,比神迹作用的果效更为强烈、更为明确。当圣言与神迹同时运行之时,因着圣言丰盛的作用,神迹的作用仿佛未曾被留意到。这在福音书的叙述中清晰可见。 神迹作用于尼哥德慕,而他只认主为「一位由神所差来的教师」(约翰福音 3:2)。圣言作用于使徒彼得,而他宣认主为基督,是神的儿子。「祢有永生之道,」他对那位神人说,「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祢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约翰福音 6:68-69)。圣彼得亲眼目睹了主许多的奇迹;五饼增多并喂饱众多聚会的人,刚刚发生,但在他的宣认中,使徒对奇迹保持缄默,他只论及圣言的力量与作用。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两位门徒身上,他们在往以马忤斯的路上与主交谈,却没有认出祂,直到他们来到那村庄,在屋内,于擘饼之时才认出祂。他们刚认出祂,主便从他们眼前隐遁不见了。他们没有提及那惊人的奇迹,他们将所有的注意力都转向圣言的作用。「在路上,当祂与我们说话,又给我们讲解圣经的时候,」他们彼此说,「我们的心岂不是火热的吗?」(路加福音 24:32)。
这位道成肉身的上帝称颂了那些未曾见过神迹却相信的人(约翰福音 20:29)。他向那些不满足于圣言、需要神迹奇事的人表示了同情。「你们若不看见神迹奇事,总是不信」(约翰福音 4:48),他对迦百农的贵胄说。的确!那些离弃圣言、寻求神迹劝服的人,是值得怜悯的。这种需求显露出肉体思维的特别主导,粗陋的无知,被献祭于败坏和罪恶的生活,缺乏对上帝律法的研习和对爱神美德的操练,灵魂无法与圣灵相共鸣,无法在圣言中感受祂的临在和作为。 神迹主要旨在劝服那些感官至上、被世俗烦恼占据的人,并引领他们归信。沉浸于世俗忧虑,灵魂和其工作持续被钉于大地的人,很难体会圣言的价值;慈悲的圣言借由可见的神迹吸引他们获得圣言所赐予的救恩。这些神迹构成了物质性的劝服,通过感官发挥作用,将软弱的灵魂引向上帝全能、具有救赎大能的圣言。那些因神迹而相信的人,在信奉基督者中属于较低的层级。当属灵的、至高无上的、全然神圣的教义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中的许多人便按自己的观念来解释(约翰福音 6:60),不愿向上帝求问对上帝圣言的解释,反而论断那「是灵,是生命」的圣言(约翰福音 6:63)。这暴露了他们肤浅的信仰,肤浅的心灵根基,于是「祂门徒中,有许多人看见了许多神迹,就退去了,不再和祂同行」(约翰福音 6:66)。 无论是道成肉身的上帝的圣言,还是神迹,都未能对犹太人的祭司长、文士、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产生有益的影响。尽管(除了撒都该人)他们都清楚地知道上帝律法的字面意义,但他们不仅因着全人类共有的罪恶污染而与上帝疏远、与上帝为敌,而且由于自己的自愿选择、自以为是,以及渴望过上并兴盛于那种被福音所禁止的生活,他们更是在这种状态中自我确定和封闭。他们无法听见对他们讲话的上帝的儿子;他们没有适当地听取祂的话语,没有留意祂;他们只是抓住那些他们认为可以曲解并用来控告主的词句。对所憎恨之人的话语,仇恨通常就是如此运作的。「你们为什么不明白我的话呢?」救主对那些顽固而执拗地拒绝祂所提供之救恩的仇敌说。你们为何不领悟我的教导?为何不接受我医治的圣言?因为「你们不能听我的道」(约翰福音 8:43),这对你们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作为谎言的儿女和在谎言方向上的行事者,「你们不信我,是因我将真理告诉你们」(约翰福音 8:45)。「出于上帝的,必听上帝的话;你们不听,因为你们不是出于上帝」(约翰福音 8:47)。「我若不作我父所作的事,你们就不必信我。我若作了,你们纵然不信我,也当信这些事,叫你们又知道又明白父在我里面,我也在父里面」(约翰福音 10:37-38)。 那些作为上帝真理本身就包含完全确证的圣言(约翰福音 8:14)是徒劳的;那些同样包含完全确证、如此明显可见以至于道成肉身的上帝的仇敌,即便竭力想要否认,也无法不承认的神迹(约翰福音 9:24)也是徒劳的。那对不了解或对上帝律法知之甚少、沉浸于世俗事务和虚荣,但没有故意拒绝上帝律法的人有效的方法,对那些字面上详细了解上帝律法,却在生活和意志上拒绝律法的人,丝毫没有作用(约翰福音 5:46-47,7:19)。 上帝那不可言喻的慈悲,已经为拯救人类尽了所有能做的。「我若没有来教训他们,」救主确定道,「他们就没有罪了;但如今他们的罪无可推诿了。我若没有在他们中间行过别人未曾行的事,他们就没有罪;但如今他们不但看见,也恨恶了我和我的父」(约翰福音 15:22-25)。基督教教义以如此明确的方式传授,以至于那些不了解它的人没有辩解的余地。无知的原因在于自愿选择。正如太阳从天空中照耀一样,基督教也同样闪耀。那些故意闭眼的人,应该将自己的视而不见归咎于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归咎于缺乏光明。 人类拒绝道成肉身的上帝的原因在于人类自身,正如他们接受敌基督的原因也在于他们自身。「我奉我父的名来,」主向犹太人作证,「你们不接纳我;若有别人奉自己的名来,你们倒要接纳他」(约翰福音 5:43)。他们被称为同时拒绝基督和接受敌基督的人,尽管提到敌基督是作为「将要来临」的存在。以他们灵魂的精神状态拒绝基督的同时,他们也以同样的精神状态接受了敌基督;他们被列为接受敌基督的人,尽管他们在敌基督来临的几个世纪前就结束了地上的旅程。他们完成了敌基督最大的工作:弑神。对于敌基督显现的时刻,对于他本人来说,没有留下类似这般更大的邪恶。正如他们的精神与基督为敌,它也与敌基督处于共融状态,尽管时间上与敌基督相隔甚远,甚至延伸到如今第二个千年之末。「凡不承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灵,就不是出于上帝,」使徒约翰说,「这是那敌基督者的灵。你们听见过他要来;现在他已经在世上了」按着灵性而言(约翰一书 4:3)。被敌基督之灵引导的人拒绝基督,在他们的精神中接受了敌基督,与他进入了共融,在灵里顺从并敬拜了他,承认他为他们的神。 「故此,上帝就任凭(即允许)他们,叫他们受迷惑,信从虚谎;叫一切不信真理,倒喜爱不义的人,都被定罪」(帖撒罗尼迦后书 2:11-12)。在祂的允许中,上帝是公义的。这种允许既是对人类精神的一种满足,也是一种责备和审判。 敌基督将在他预定的时间降临。他的降临将以绝大多数人对基督教信仰的普遍背离为先导。通过背离基督,人类将为接受敌基督做好准备,在他们的精神中接受他。在人类精神的这种状态中,将产生对敌基督的要求、邀请和共鸣,就像在严重的疾病状态中对致命饮品的渴望一样。邀请正在发出!在人类社会中响起了召唤的声音,表达着对一位天才中的天才的迫切需求,他能将物质发展和繁荣提升到最高水平,在地球上建立起那种让天堂和天国对人类来说变得多余的福祉。敌基督将是人类普遍道德和精神走向的合乎逻辑、公正和自然的结果。
道成肉身之神迹,构成了人类所能想像之最伟大物质福祉。有何福祉能胜于使死者复生?有何福祉能比治愈不治之疾更为珍贵?此等病症,生时夺去生命,使生更似长久之死,而非生命。然而,尽管基督之神迹具有益处、圣洁与属灵意义,它们仅是暂时的恩赐。准确而言,它们是记号。它们是藉著圣言所赐予之永恒救赎的记号。被神人复活之人,届时仍会再次死去:他们所受之恩,仅是地上生命之延续,而非此生命之永远归还。被神人医治之人,仍会再次患病并死去:健康仅是暂时归还给他们,而非永久。所倾注之暂时与物质福祉,乃是永恒与属灵福祉的记号。可见之恩赐被分发给受制于感官之人,使他们相信不可见恩赐之存在并领受它们。记号将人从无知与感官的深渊中拯救出来,引导他们归于信仰:信仰传达了对永恒福祉的认知,并激发了获取它们的渴望。在奇异记号的襄助下,使徒们迅速将基督教传播至普世:记号对于受过教育的民族,以及那些沉浸于无知与野蛮的民族,都是基督教清晰而有力的佐证。然而,当信仰被普遍栽种、圣言被普遍确立之时,记号便被取走了,因其使命已告完成。它们不再大规模、不再普遍地运行;只有少数被拣选的上帝圣徒偶尔行使。金口约翰,这位四世纪和五世纪的教父与作家,指出在他那个时代,行神迹的恩赐已经停止运行,尽管在某些地方,特别是在修道士中,仍有能行神迹之人188。随著时间的推移,能行神迹之人不断减少。圣教父们预言,在末世,将不再有能行神迹之人189。 「为何,有人说,现今没有神迹了?请你们特别留心听我的回答,因为我经常从许多人那里听到这个问题。为何那时所有领受洗礼的人都开始说外邦语言,而现今却没有了?……为何现今神迹的恩典从人类中被收回和取走了?这是上帝所为,祂并非使我们受辱,反而是给予我们更大的荣耀。这是如何发生的呢?我来解释。那时的人心智较为迟钝,因为他们刚从偶像崇拜中脱离;他们的思想是粗笨而迟钝的,他们沉浸于物质并受其支配,无法想像非物质恩赐的存在,也不知道属灵恩典的意义,即一切皆由信心领受:因此便有了神迹。在属灵恩赐中,有些是不可见的,仅凭信心领受;而另一些则与某种受感官影响的记号相结合,为的是激发不信者之信心。例如:罪的赦免是属灵且不可见的恩赐;我们无法用肉眼看见我们的罪是如何被洁净的。灵魂被洁净,但灵魂对于肉眼是不可见的。因此,罪的洁净是属灵的恩赐,无法向肉眼显现;然而,说外邦语言的能力,虽然也属于圣灵的属灵工作,但同时也是受感官影响的记号,因此不信者很容易察觉;在灵魂内部发生的不可见工作,藉著我们可以听到的外在语言变得显而易见。保罗也因此说:「圣灵显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处」(哥林多前书 12:7)。因此,我不需要记号。为何如此?因为我学会了即使没有记号,也相信上帝的恩典。不信者需要证据;但我,信者,丝毫不需证据或记号;即使我不会说外邦语言,我也知道我的罪已被洁净。以前的人们不相信,直到他们领受了记号。记号被赐予他们作为他们所领受之信心的证明。因此,记号不是赐给信者,而是赐给不信者,使他们成为信者;正如保罗所说:「记号不是为信的人作证据,乃是为不信的人」(哥林多前书 14:22)190。
如果神迹是绝对需要的,它们会一直存在。那话语(即「道」)一直存在,神迹曾为这话语的建立添砖加瓦。这道传扬开来,君临天下,包罗万象。教会的教父们已经以最详尽的方式解释了它;接近它和领受它变得格外便利。它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必需的;它成就了人类的救赎;它赐予永恒的福分;它带来了天国;在它里面隐藏着至高无上的属灵神迹(诗篇 118:18)。「主的道是永存的。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就是这道」(彼得前书 1:25)。在道中有生命,而且道就是生命(约翰福音 1:4)。它将已死之人重生成永恒的生命,从自身向他们赐予其全然圣洁的生命:听道者和行道者「不是从会朽坏的种子,而是从不会朽坏的种子,藉着永活和永存之神的道所重生的」(彼得前书 1:23)。要明白这道的意义,就必须遵行它。当福音的诫命被遵行时,它们立刻开始转变、改变、赋予人生命,改变他的思维模式、他心中的情感,乃至他的身体:「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希伯来书 4:12)。神的道在其自身之中包含着对其自身的见证。它如同具有疗效的神迹一样,在人自身之内行动,并以此行动来见证自己。它是至高的神迹。它是一个属灵的神迹,一旦赐予人,便能满足他救赎的一切需要,使他不再需要物质神迹的帮助。一个不知道这道具有如此特性的基督徒,就暴露出他对这道冷漠,对神的道一无所知,或只是徒有字面上的、死的知识。
Часть вторая
第二部分
在当今的基督徒社群中,那渴求目睹神迹甚至施行神迹的意愿,不应被忽视。这种意愿亟需我们仔细审视。圣教父们对施行神迹的渴望多有谴责:因为这种渴望显露出盘踞在灵魂中,并已掌控灵魂的自欺,其根源在于自负与虚荣。伟大的隐修士导师,圣伊萨克叙利亚人,对此事有如下论述: 「主在任何时刻都是亲近祂圣徒的庇护者;但祂若非出于必要,不会以任何显著的行为或可见的记号来彰显祂的大能,以免祂的庇护对我们而言变得过于寻常,以免我们失去应有的敬畏之心,反而使之成为我们的损害。祂如此行事,是为了眷顾圣徒:祂允许他们在任何境遇中,展现与自身能力相称的努力,并在祷告中劳苦;同时,祂也向他们表明,祂对他们的隐秘关怀从未有一刻停止。然而,若境遇的艰困超出了他们理性的限度,若他们因自然的软弱而力不能支,无法行动时,祂便会以祂威严的权能,亲自成就他们所需的帮助,以祂认为合适且祂所知晓的方式。祂暗中坚固他们,尽其所能,将力量注入他们心中,以克服他们的忧伤。祂以祂所赐予的智慧,解开那错综复杂的忧伤,并以对祂神圣护理的领悟,激发他们发出赞美,这在所有方面都是有益的。然而,当境遇需要公开的帮助时,祂也会因着必要而如此行。祂的手段和施助的方式是最为明智的。它们在匮乏、在需要时有所助益,而非盲目地运作。 那胆敢并祈求上帝成就某种非凡之事,却并非出于必需所迫,那渴望神迹和记号藉着他的手施行的人,他的心思意念正受到那嘲弄他的魔鬼的试探,他显露出虚荣,且他的良知是病态的。我们在忧患中理当寻求上帝的帮助;若非必要而试探上帝,则是灾祸。那渴望此事的人,实在是不公义的。我们在圣徒的生平中发现,主曾以不悦的态度,满足了他们类似的渴望。那自发地渴望并愿意如此行,而非出于必需所迫的人,便会从自我保守的状态中跌落,偏离了真理的理性,走向了失足。如果祈求此事的人被应允,那么恶者就会在他身上找到立足之地,如同在一个行在上帝面前却缺乏敬畏、带着鲁莽的人身上,并使他陷入更大的失足。 真正的义人不仅不愿成为行神迹者,即使获得了行神迹的恩赐,他们也会拒绝。他们不仅不愿在世人眼前如此,即使在他们内心深处,在他们心灵的隐秘之处,也是如此。有一位圣教父,因其纯洁,从上帝的恩典中获得了预知来访者心事的恩赐;但他向上帝祈求,并劝说他的朋友们也为此事祷告,求上帝收回这个恩赐。如果有些圣徒接受了这恩赐,那是出于实际的需要,或是因为他们的单纯;另一些人则是根据在他们里面运行的神圣之灵的指引而接受,绝非偶然,毫无缘由……真正的义人常常思量,他们不配得上帝。他们承认自己是可怜的,不配得上帝的关怀,这证明了他们的真实。」191 从这段神圣的思辨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那些渴望施行神迹的人,是出于肉体的炽热,出于对他们不理解的激情所驱使,尽管在他们看来,他们或许是受到对上帝圣工的热心所引导。那些想要目睹神迹的人,也处于同样的自欺与炽热状态之中。试探上帝,破坏对祂的敬畏,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被禁止的;只有在极度的需要中,当我们没有自身的办法摆脱困境时,才允许我们祈求上帝的帮助;但选择施助的方式,则必须交给上帝,将自己交托于祂的旨意和怜悯。 主总是降下有益于灵魂的施助方式:它既赐予我们所需要的帮助,又在那帮助之中教导我们圣洁的谦卑滋味。这种帮助不会伴随外在的炫耀,如同肉体的心智所期望的那样,以免灵魂因满足其虚荣而受损。即使在上帝圣工中,在对教会的事奉中,也必须不断地祈求上帝的降福与帮助,必须相信,唯有神圣的、属灵的方式才能对信仰与虔敬有益,而绝非肉体的心智所提供的方式。
世人难以承载荣耀,而不使其灵魂受损192。这不仅对于那些有情欲或正在与情欲搏斗的人是难事,对于那些已战胜情欲的圣者而言,亦是如此。虽然他们获得了胜过罪恶的胜利,但他们并未被剥夺其可变性,并未被剥夺重蹈罪恶、回到情欲枷锁下的可能性。正因缺乏对自身的警醒,容许对自己及自己的属灵状态产生自信,一些人便遭遇了这样的境况。正如可敬者马卡里所言,倾向于骄傲的习性,甚至存在于最洁净的灵魂之中193。正是这种倾向,成为误入歧途和被引诱的开端。正因于此,医治的恩赐与其他可见的恩赐,对于那些拥有它们的人来说,是极其危险的,因为这些恩赐受到肉体和感官之人的高度重视和颂扬。而不可见的恩典恩赐,远高于可见的恩赐,例如,引导灵魂归向救恩并医治其情欲的恩赐,却不被世人所理解和察觉;世人不仅不赞美拥有这些恩赐的上帝的仆人,反而逼迫他们,视他们为与世俗的权势作对、图谋推翻世界统治者权柄的人194。仁慈的上帝赐予世人他们真正需要且有益的事物,即使他们不理解也不珍视;祂不赐予那些无论如何益处甚微,而往往可能造成巨大伤害的事物,尽管肉体的智慧和无知却贪婪地渴求和寻求这些。圣者以撒·叙利亚人说:「许多人行了神迹,叫死人复活,致力于使迷失者归正,行了伟大的奇事,带领他人认识上帝,但在此之后,这些使他人获得生命的人,自己却陷入污秽和可憎的情欲之中,使自己灭亡了」195。可敬者马卡里讲述,有一位与他同住的苦行者,获得了如此丰盛的医治恩赐,以至于他仅凭按手就能治愈病人;然而,他因受人赞扬而心生骄傲,堕入了罪恶的最深处196。在《圣者安东尼传》中提到,有一位年轻的修士,能在旷野中指挥野驴。当这位伟大的圣者听说这个神迹时,他便对这位行奇事者的内心状态表示不信任;不久之后,关于这位修士悲惨堕落的消息就传来了197。在四世纪的埃及,住着一位圣洁的老者,他拥有一种特殊的行神迹的恩赐,并因此在世人中享有盛名。他很快就注意到,骄傲开始掌控他,而他凭自己的努力无法战胜它。这位老者便向上帝献上最热切的祷告,请求上帝允许他被鬼附,以此来使他谦卑。上帝应允了祂仆人那谦卑的请求,允许撒旦进入他里面。这位老者经历了所有被鬼附者的症状,持续了五个月;人们不得不给他戴上锁链;那些蜂拥而至、赞颂他为大圣人的民众,离弃了他,散布谣言说他失去了理智。而这位老者,摆脱了人的荣耀和因这荣耀在他心中萌发的骄傲,感谢了拯救他脱离灭亡的上帝。这救恩是通过微不足道的苦楚和在肉体之人面前的羞辱来完成的,他们不明白,魔鬼正藉着神迹为这位老者制造灾祸,而通过公开的被鬼附,这位老者却因上帝奇妙的怜悯,被带回了安全的道路198。由此可见,为何伟大的教父们——西索伊、皮门和其他人,尽管拥有极其丰盛的医治恩赐,却竭力隐藏它:他们不信任自己,他们知道人易于改变的能力,并以谦卑来保护自己免受心灵的灾祸199。对于那些被赐予行神迹恩赐,以助益传道的圣使徒们,上帝的旨意也允许他们遭受沉重的苦难和逼迫,正是为了保护他们免于骄傲。圣者以撒·叙利亚人说:「没有试炼的恩赐,对接受者而言是灭亡。如果你的工作蒙上帝喜悦,祂赐予你恩赐,那么你要恳求祂也赐予你智慧,使你知道如何在拥有恩赐时谦卑自己,或者能有护卫来看守这恩赐(在圣使徒身上,恩赐的护卫正是上帝允许他们遭受的患难),或者将可能成为你灭亡原因的恩赐从你身上取走,因为并非所有人都能毫发无损地保全财富」200。
属灵心智对肉身病痛及其奇妙痊愈的看法,与属世智慧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属世智慧认为病痛是灾祸,而痊愈,特别是奇妙的痊愈,是最大的幸事,却很少顾虑痊愈是否对灵魂有益,抑或有害。属灵心智则在上帝旨意所赐予的病痛和神圣恩典所授予的痊愈中,看见上帝对世人的慈爱。被上帝圣言的光芒照亮,属灵心智教导人在这两种情况下如何行事为人才合乎上帝心意、有益于灵魂得救。它教导我们,在坚定地立志将恢复的健康和力量用于服侍上帝,绝不用于服侍虚妄和罪恶的前提下,寻求并祈求上帝治愈病痛是许可的。反之,奇妙的痊愈只会招致更大的审判,在今生和永恒中引来更严厉的惩罚。主曾为此作证。祂治愈了一个瘫痪的人,对他说:「看哪,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厉害」(约翰福音 5:14)。人是软弱的,容易倾向罪恶。既然一些拥有恩赐医治、充满属灵洞察力的圣徒也曾遭受罪的试探而跌倒,那么那些对属灵之事没有明确概念的属世之人,就更容易滥用上帝的恩赐了。许多人也确实滥用了!他们奇妙地从病痛中痊愈后,却对上帝的恩惠以及自己感恩的责任漠不关心,开始过起罪恶的生活,将上帝的恩赐转变为对自身的损害,与上帝疏远,失去了救恩。因此,肉身病痛的奇妙痊愈是罕见的,尽管属世的智慧对此极为尊重,也极其渴望。「你们求也得不着,」使徒说,「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雅各书 4:3)。
属灵的理智教导我们,上帝降予世人的疾病与其他苦难,乃是出自上帝特别的怜悯:如同苦涩却能治愈的良药,它们比奇迹般的治愈更能确凿地促进我们的救赎和永恒的福祉。常常,非常常常地,疾病是一种比随之而来的痊愈更大的恩惠;疾病是一种如此本质的恩惠,以至于若以痊愈来将其除去,那便是夺走了至大的福分,是无法与肉体疾病痊愈所带来的短暂益处相比的。福音书中所提及的贫穷多病的拉撒路,他的重病并未痊愈,他也没有摆脱贫困,他在长久受苦的状态中离世,但因着他的忍耐,他被天使带到亚伯拉罕的怀里(路加福音 16:22)。《圣经》自始至终都在见证,上帝将各种苦难,包括肉体的疾病,降予他所爱的人(希伯来书 12及其他)。《圣经》确证,所有上帝的圣徒,无一例外,都在一条狭窄而崎岖、充满各种苦难与匮乏的道路上完成了他们的尘世之旅(希伯来书 12:2)。 基于对苦难的这种理解,上帝忠实的仆人在面对降临于他们的苦难时,展现出极大的智慧和自我牺牲。无论降临的苦难是什么,他们都将其视为自己的份内之事201,全心相信,如果不是公义且全善的上帝根据人的需要而允许,苦难就不会降临。当苦难来临时,他们首要做的便是承认自己配得这份苦难。他们寻求并总能在自己身上找到苦难的原因。然后,如果他们认为苦难阻碍了他们取悦上帝,他们就会向上帝祈求脱离苦难,但将请求的实现与否交托于上帝的旨意,绝不认为自己对苦难的理解是完全正确的。这种理解也不可能完全正确:受限之人的判断,即便圣洁,也无法像上帝那全视之眼那样洞察并涵盖所有苦难的原因,而上帝允许苦难降临于他的仆人和他所爱的人。 圣使徒保罗曾三次向上帝祈求,希望撒但的使者——那个妨碍使徒宣扬基督教的人——能够被除去。保罗的请求没有得到应允:上帝对此事的判断与这位受神启示的使徒不同(哥林多后书 12:7-10)。将自己交托于上帝的旨意,真诚而恭敬地希望上帝的旨意成就在我们身上,是真实、属灵判断的必然结果,也是自然的后果。 圣洁的修道士们,当遭受疾病时,便将其视为上帝至大的恩惠,努力保持对上帝的颂赞与感谢,不寻求痊愈,尽管奇迹般的治愈多发生在圣洁的修道士之中。他们渴望耐心谦卑地承受上帝的允许,相信并宣认这比任何自愿的修行都更有益于灵魂。 大圣皮门曾说:「修道士的三种操练在价值上是相等的:当一个人正确地持守静默时,当一个人患病并感谢上帝时,当一个人以纯洁的心志履行顺服时202。」 在埃及的斯凯特(Skete),伟大的圣洁修道士居住之地,住着圣本雅明。因着他德行的生活,上帝赐予他丰盛的治愈疾病的恩赐。尽管拥有这恩赐,他自己却遭受了严重而长期的水肿病。他异常肿胀。人们不得不将他从他自己的小室抬到另一个更宽敞的地方。为此,必须将他小室的门连同门框一起拆除。在新居所里,人们为他特制了一个坐具,因为他无法躺在床上。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圣者仍然继续治愈他人,并劝告那些看到他的痛苦而同情他的人,要为他的灵魂祈祷,不必为他的身体担忧。他说:「当我的身体健康时,它对我没有特别的益处。而现在,遭受疾病,它对我毫无损害」203。 阿巴·彼得讲述说,他有一次去探望隐修士以赛亚,发现他正遭受重病折磨,便表达了同情。对此,这位圣者说:「被疾病如此折磨,我勉强能记住那可怕的时刻(死亡与上帝审判)。如果我的身体健康,那么对这时刻的回忆就会完全与我隔绝。当身体健康时,它更倾向于激发敌对上帝的行为。苦难有助于我们遵守上帝的诫命」204。 圣洁的教父们在疾病和其他苦难降临时,首先努力表现出他们力所能及的忍耐:他们诉诸于自我谴责和自我定罪,以此来强迫自己的心,迫使其忍耐205;他们回忆死亡、上帝的审判和永恒的惩罚,在这些回忆面前,尘世苦难的意义和感受就会减弱(马太福音 10:28-31);他们将思绪提升到上帝的护理,提醒自己上帝之子坚守与跟随者同在并保守他们的应许,以此激励心志保持泰然与勇气(马太福音 28:20);他们强迫自己为苦难而颂赞和感谢上帝;他们强迫自己承认自己的罪性,这罪性因着上帝的公义,也因着上帝自身的良善,需要惩罚和教诲。 除了尽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忍耐外,他们还频繁地向上帝恳切祈祷,祈求赐予属灵的恩赐——从恩典而来的忍耐,这恩赐与另一个属灵的恩赐——从恩典而来的谦卑——密不可分,两者一同成为救赎与永恒至福的可靠保证。 那些伟大的、显赫的教父们,并没有对因上帝允许或护理而患病的学生施予他们轻易就能做到的治愈,以免剥夺了他们属灵的进步,因为这种进步必然是通过按照教会的道德传统所承受的疾病来实现的。 加沙修道院的院长,圣塞里德,是大巴尔萨努菲的门徒,后者也在同一修道院静修,塞里德病了很久。一些年长的修士请求这位伟大者治愈院长。圣巴尔萨努菲回答说:「在场的某些圣徒可以为我儿子的健康向上帝祈祷,我已经告知他,这样他一天都不会生病;但那样他就不会得到忍耐的果实。这疾病对他来说,为了忍耐和感谢,是极其有益的」206。 在解释苦难对于基督的修道士的必要性时,圣以撒叙利亚人说:「试探对每个人都有益处。如果它对保罗都有益处,那么『所有的口都要被堵住,全世界都将在上帝面前负罪』(罗马书 3:19)。修道士遭受试探是为了增加他们的财富;软弱者遭受试探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对他们有害之事;沉睡者遭受试探是为了醒来;远离者遭受试探是为了亲近上帝;亲近者遭受试探是为了更加亲近。未经训练的儿子不会接管父亲的财富,因为他不懂得如何有益地管理财富。因此,上帝首先试探和磨砺,然后才赐予恩赐。荣耀归于主宰,他以苦涩的良药带给我们健康的愉悦。没有一个人在学习期间不忧伤。没有一个人不觉得被试探之水浸润的时刻是苦涩的。但没有它们,就不可能获得灵魂的力量。而且,能忍耐也不是我们自己的。如果一个器皿事先没有被神圣的火所坚固,它怎能承受水的细腻呢?如果我们在敬畏之中,以不断的忍耐渴望,并以谦卑向上帝祈求,那么我们将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里获得一切」207。
Часть третья
第三部分
在基督第二次降临之前,「日月星辰将有异兆」,海洋将喧嚣翻腾(路加福音 21:25)。如何将这些异兆与敌基督的异兆区分开来?如何将这些异兆与敌基督的异兆区分开来,因为他也会在日月星辰和空气中显出异兆呢?208 最初的异兆是真实的,这与敌基督的异兆截然不同,后者是由欺骗感官的现象所构成的。施行敌基督异兆的,将是敌基督及其使徒;而日月星辰中的异兆,即基督降临的宣告者,将自行出现,无需任何媒介。天上的光体将履行其使命,它们是奉造物主之命在天空中闪耀的(创世记 1:14)。它们在基督诞生时,已经藉着奇妙的星辰履行了这一使命(马太福音 2:2);在道成肉身的神被钉十字架时,它们也履行了这一使命,那时太阳在正午时分被黑暗的幔子遮蔽(马太福音 27:45)。 圣福音传道者马太说,在敌基督统治所带来的苦难结束后,基督的降临将立即到来,并将始于「日头要变黑,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马太福音 24:29)。蒙福的保加利亚人忒奥菲拉克特(Theophylact)指出,这些光体仍将留在原处;但它们将黯淡无光,在人类的视线中,它们将像是从天穹中消失了一般,这是因为世界将被预备好,迎接主在祂的荣耀中降临,届时将有丰盛的天光照亮世界。
我们所提出的关于神迹和异象的教义,我们敢称之为神圣正教会的教义,是其圣教父们的教义。显而易见,有迫切的需要对这一教义进行精确、尽可能详细的阐述。真实的异象是通往真切认识上帝和借此所得救赎的助益;虚假的异象则是通往谬误和由此产生的沉沦的帮凶。特别是敌基督将要行的异象,其作用将是广泛而强大的,它将引诱不幸的人类承认这位撒旦的使者为神。 对我们主耶稣基督所行的神迹进行虔敬的默想,是造就人、安慰人、拯救灵魂的。这些神迹中蕴含着何等的圣洁与简朴!通过它们,上帝的认识对所有世人来说是多么的易得!它们之中有何等的良善、何等的谦卑、何等无可辩驳的劝服之力! 对基督神迹的默想将我们提升至圣言(the Word),这圣言即是上帝。为了恢复与悖离祂的人类的交通,上帝乐意让祂的圣言披戴人性,显现于世,在世人中行走,与他们建立最亲密的关系,并借由将他们收归于祂自己,把他们提升到天上。 圣言披戴了人性,但祂仍是上帝的圣言,并以言语(word)的方式行动,与祂的神圣尊荣相称。祂以所取的人性坐在父的右边,并作为上帝无所不在。祂被书写在纸上,祂披上了声音,但祂既是「灵与生命」(约翰福音 6:63),祂就进入心意和心灵,重新创造那些在灵里与祂联合的人,吸引他们的身体也归向属灵的生命。 从默想基督的神迹,我们上升到认识那蕴藏在上帝圣言中的伟大意义,这圣言是为我们的救赎所「不可缺少的一件」(路加福音 10:42),它为救赎服务,并以全然的完备成就救赎。 通过圣灵所默示、圣灵所阐明的《圣经》认识上帝的圣言,再加上从按照上帝圣言指导的行动中汲取的认识,最终在神圣恩典所授予的认识的庇荫之下,这一切为基督徒带来了心智和心灵的纯洁。
在此纯净之中,属灵的理性焕发光芒,如同晴空中的烈日,无有云翳遮蔽。当白昼取代黑夜降临时,感官对事物的观念随之改变:那些先前隐而不见的,如今变得可见;另一些曾模糊不清、与他物混杂的,则被分离出来,清晰界定。此种转变,并非事物本身有所更改,而是人眼之于事物的关系,因黑夜之暗被白昼之光取代而改变。人心之于道德与属灵事物的关系,亦是如此——当人心被源自圣灵的属灵知识所照亮时,同样的转变随之发生。唯有在属灵理性的光照下,灵魂方能看见通往上帝的圣洁道路!唯有在属灵理性的光照下,心智与心灵隐蔽地走向上帝的历程,方能准确无误地完成!唯有在属灵理性的光照下,我们才能避开错谬、迷途与毁灭性的深渊。凡此光不临在之处,真理即无可见;凡此光不临在之处,即无蒙上帝喜悦之德行,此种德行原为救赎人,引领他进入天国居所209。灵魂之眼观看征兆与奇迹,必须被属灵理性的光照亮,方能避免肉体智慧的观点所可能带来的祸患。我们已见过道成肉身者的奇迹特质;我们已见过其目的所在。征兆在完成了自身的职事之后,退出了侍奉的舞台,将舞台留给了实质的工匠——圣言,祂将作为工匠,常存并持续工作,直到世界的末了,正如祂亲自宣告:「看哪,我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 28:20)。在普世性的行奇迹停止之后——这些奇迹曾伴随著使徒和与使徒等同者之传道,播撒基督教的种子——征兆仅在特定的地方,借由圣灵所拣选的器皿施行。随著时间的推逝,基督教逐渐衰弱,道德败坏,能行征兆的人也日益减少210。最终,他们彻底枯竭了。然而,人们失去了对所有神圣事物的敬畏与尊重,失去了自认为不配行奇迹、甚至不配见奇迹的谦卑,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望奇迹。人们沉浸在自负、自信与无知之中,毫无分辨、鲁莽而大胆地奔向所有奇异之事,不拒绝亲自参与行奇迹,毫不犹豫地决定这样做。此种倾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危险。我们正逐步趋近那个时代,届时将出现一个广阔的舞台,充斥著无数惊人的虚假奇迹,它们将引诱那些不幸的、肉体智慧的信徒走向毁灭,这些人将被这些奇迹所迷惑和欺骗。
借由上帝的圣言使灵魂得以复苏,这便在基督内生发出活泼的信心。活泼的信心仿佛能得见基督(希伯来书 11:27)。对于这信心的目光而言,基督信仰虽然仍是奥秘,却变得敞开;虽然仍不可测度,却变得清晰、易明,不再被那厚重、难以穿透的幔子所遮蔽,如同它对死寂的信心所遮蔽的那样。活泼的信心便是属灵的悟性211。它不再需要神迹,因为它已完全满足于基督的神迹,以及祂那至伟大的神迹——众神迹的冠冕——祂的圣言。渴望看见神迹乃是不信的标志,而神迹被赐予不信之人,是为了使他们转向信心。让我们全心全意地依附于上帝的圣言,与祂合为一灵,如此,敌基督的神迹便不会吸引我们的丝毫注意。我们将怀著轻蔑与厌恶,将我们的目光从这些神迹上转移开来,视其为邪魔的丑态、上帝狂乱之敌的行径、对上帝的亵渎、以及致命的毒药和传染病。我们应当铭记下列这项至关重要的告诫,它是从苦修实践的经验中所汲取的。所有邪魔的显现都具有这样一种特质: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关注也是危险的;仅仅因为容许了这般的关注,即便对这显现没有丝毫的同情,也可能被烙上极为有害的印记,并遭受严峻的试探。
谦卑的心性与属灵的洞察力密不可分。圣伊萨克·叙利亚人(Исаак Сирский)说道:「唯有拥有谦卑之人,方可被认作有识之士;不具谦卑之心者,永不能获得洞察力。」212 活泼的信心使灵魂的眼目得见上帝;上帝的圣言将灵魂与上帝联合。如此瞻仰上帝,如此感受上帝的人,便能洞察自身的卑微,对上帝、对祂的一切作为、对祂的一切诫命、对祂的一切教诲充满无法言喻的敬畏,从而获得谦卑的智慧。 心怀谦卑之人,甚至不敢去探究那些发生于上帝旨意之外的事,以及那些早已被上帝圣言所定罪的事:敌基督的标记对于心怀谦卑之人将始终陌生,因为他们与这些毫无关联。 看见自身的卑微与软弱,看见上帝的威严、全能与无穷的慈爱,会激发起灵魂以祷告投奔上帝。如此灵魂的全部希望都集中于上帝,因此在祷告时便没有分心的理由;她以全副力量汇聚一心,以整个存在奔向上帝而祈祷;她尽可能经常地诉诸祷告,她不住地祷告。 在敌基督时期大患难降临时,所有真诚信靠上帝的人,都将以加倍的恳切向神呼求213。他们将呼求援助、呼求庇佑,呼求上帝恩典的降临,以作他们的支持与指引。人类自身的力量,即便对上帝忠诚,也不足以对抗被弃绝的天使与人类的联合力量,他们将以疯狂与绝望行动,因为他们预感到自己迅速的灭亡(启示录 12:12)。 上帝的恩典笼罩着祂的选民,将使那欺骗者的诱惑对他们无效,他的威胁不再可怖,他的神迹遭到蔑视;恩典将赐予他们勇气,去勇敢地承认那位完成了人类救赎的救主,并揭露那为毁灭人类而来的伪弥赛亚;恩典将引领他们走向刑场,如同走向君王的宝座,如同赴往婚宴。感受对上帝的爱,比感受生命更甜蜜214。正如临终和伴随死亡的痛苦构成了罪人永恒痛苦的开端215,为基督所受的苦难和为祂所献出的暴力死亡,则构成了天堂永恒喜乐的开端。 我们从上帝恩典在基督教初期殉道者身上的作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起初,上帝允许他们显明自己的意愿;当他们承受了最初的痛苦之后,来自上天的帮助便降临于他们,使他们为基督所受的苦难和死亡变得值得向往。主预言了在祂第二次降临之前必有的患难,祂命令祂的门徒警醒和祷告:「你们要谨慎,警醒祈祷;因为你们不晓得那日期何时来到」(马可福音 13:33)。 祷告对人而言,永远是必需和有益的:它使人保持与上帝的相通,处于上帝的庇护之下;它保护人不至自恃,不被虚荣和骄傲所迷惑,无论是源于自己堕落本性所滋生的,还是从堕落灵界以意念和幻象带来的。在患难和危险之时,无论是可见的还是不可见的,祷告尤其必要:因为它表达了对自恃的弃绝,表达了对上帝的希望,从而吸引上帝的帮助临到我们。全能的上帝在祂的仆人遇到困境时,便成为行动者,并以祂奇妙的护理,将祂的仆人从困境中引出。
认识上帝、活泼的信心、恩惠的谦卑心、纯净的祷告——这些是属灵心智的特质;它们是属灵心智的组成部分。 与此相反,不认识上帝、不信、心神盲目、骄傲、自恃和自以为是——这些是肉体思虑的特质。肉体思虑不认识上帝,不接受也不明白上帝所提供的、用以获得对上帝认识的方法,它便依照自身的倾向,为自己构想出一种错误的、有损灵魂的方法来获得对上帝的认识:它「求从天上来的神迹」。阿们。
О пути спасения и христианского совершенства по завету Господа.
遵照吾主之圣约,论救赎之路与基督徒之全德。
第三十主日训言:论及救赎与全德
「你若愿意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马太福音 19:17),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对一个少年人说了这话。正如我们在今天所诵读的福音书中所听到的,这少年人问主说:「良善的夫子,我该作甚么善事,才能承受永生?」(路加福音 18:18)——也就是说,我该行甚么善事才能得救?当这位发问者再次询问:这些诫命是哪些呢?主便向他指明了那与邻人相关的上帝的诫命,因为他是一个相信真神的犹太人。那少年人回答说,他已经遵守了所有这些诫命,然后再次问道:「我还有甚么没有完全做到?」——我还缺少甚么?主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以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背起你的十字架」(马太福音 19:20-21,马可福音 10:21,路加福音 18:22)。
从主对少年人的回答中,我们得知主为信靠祂的人预备了两种蒙福的状态:得救的状态与基督徒的完善之境216。同样,从主的这些回答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得救的蒙福状态向所有基督徒开放;然而,唯有那些将自己的财产一次性分给穷人、断绝与世间一切联系、并背起十字架跟随基督的基督徒,才能获得完善之境。这意味着他们要以热忱和爱心,欣然承受一切的匮乏、一切的羞辱与灾难,这些都是作为基督真实肢体所应允受的,他们要摒弃所有肉体思虑所提出的辩解,因为肉体的思虑是与基督为敌、与背负十字架为敌的。
弟兄们!首先,让我们思考救赎的条件包含着什么,因为获得救赎是所有基督徒所渴望的,也是所有基督徒都能得到的。我们在上面提到,主将祂至圣的教诲传授给那位相信真神的犹太人,因此只列举了关于邻舍的诫命,而没有提到信德,尽管主在其他场合谈论过信德。对于那些渴望得救的人来说,必须相信上帝,即创造者与救赎主。「这就是永生,」我们的救主说,「让他们认识祢,独一的真神,并认识祢所差遣的耶稣基督」(约翰福音 17:3)。「信子(神的)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必不得见永生,即不得救赎,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约翰福音 3:36)。对于渴望得救的人来说,必须属于正教会,即独一的真教会,并顺服于她的规条。对于不听从教会的人,主将其比作外邦人,是与上帝隔绝的(马太福音 18:17)。我们每个人在诵念《信经》时,都宣认自己相信独一、神圣、大公和使徒的教会,因此也宣认了,除了这独一的教会之外,没有别的教会,更没有其他的「教会」,即便各种人类社团给自己冠以「教会」的名称。对于渴望得救的人来说,必须在正教会的怀抱中,奉父、子、圣灵之名受洗,正如主自己所说:「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马可福音 16:16)。必须注意的是,在使徒们写下整部新约的希腊语中217,「洗礼」(baptisma)一词的精确含义是「浸入」。在新约中,凡是使用「洗礼、施洗、受洗、被洗」这些词的地方,都应当理解为浸入、浸入、浸入、被浸入。因此,福音书中将水浸器皿(如同清洗餐具一般)称为:洗器皿(马可福音 7:8)。在全世界,神圣的洗礼圣事在基督降生后的十二个世纪中,都是通过浸入的方式举行的;从十二世纪开始,在西方开始用浇灌代替浸入;后来,在一些西方社团中,又用洒水代替了浇灌。对于渴望得救的人来说,必须为自己的罪愆忏悔,并通过告解得以洁净,正如《圣经》所见证的:「我们若说自己没有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翰一书 1:8-9)。
藉着忏悔圣事,在受洗时所获得的纯洁得以维持并重新焕发,我们与基督的合一,这在圣洗中被赋予的恩典,也得以维持并重新焕发。「你正以基督徒的奥秘,领受第二次洗礼,」按照神圣教会的谕令,施行忏悔圣事的司祭,如此对在他面前忏悔的基督徒说道。忏悔圣事在西方有所改变,并被新教徒所摒弃。对于那些渴望得救的人来说,领受神圣基督的奥秘,即至圣的基督圣体和至圣的基督圣血,是必要的。「阿门,阿门,」主说,「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吃我的肉,喝我的血的人,就有永生」(约翰福音 6:53-54)。将饼和酒变质为基督的圣体和圣血的伟大奥秘,是通过呼求和圣灵的降临而成就的,伴随着先前的和随后的祷告,这些祷告共同构成了神圣礼仪。没有由正统的主教或司祭所举行的神圣礼仪,所呈献的饼就不能变质为基督的圣体,所呈献的酒也不能变质为基督的圣血。普世所有古老的礼仪,在其本质部分是完全相似的:在所有的礼仪中,都呼求圣灵来完成变质,并且由主持圣事者祝福所呈献的形像,即预备好的饼和酒。在后来的时代,罗马礼仪中排除了对圣灵的呼求,而新教徒则完全摒弃了礼仪。因此,对于那些渴望得救的人来说,首先,他必须正确地信仰上帝,属于东正教会,在其怀抱中受洗、领受傅膏,并藉着忏悔洁净自己的罪恶,领受神圣基督的奥秘;其次,正如主对那青年人所说,遵守上帝的诫命对他来说是必要的。主首先指出了那些禁止粗鄙、致死之罪的诫命。他重申了摩西对古代以色列人所说的话:「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然后吩咐要孝敬父母;最后,他命令要爱邻人如同自己(马太福音 19:18-19)。为什么主没有谈及爱上帝?因为爱上帝包含在爱邻人之中,而且那在自己里面培养对邻人爱的人,同时也获得了在他心中那无价的精神宝藏——对上帝的爱:「我们若彼此相爱,」圣约翰神学家说,「上帝就在我们里面常存,他的爱在我们里面也就完全了」(约翰一书 4:12)。
何谓承受救恩,得蒙拯救?这意味着:将自己与救赎主联合,在整个尘世生命中都安住于此联合之中,并在离世之后,因着此种与救赎主的联合,灵魂得以迁入蒙福之灵的居所,与他们一同享受神圣的喜乐,等候普世死人复活;然后,在死人复活之时,与主所复活并使之不朽的身体结合,并与这身体一同承受双重的、永恒的福乐。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是生命,是生命的源泉。我们借着对基督道理的信心,借着奉父、子、圣灵之名的洗礼,借着以圣膏油涂抹受洗者所印证的洗礼,得以分享这生命。圣膏油涂抹(傅油)取代了使徒们将手按在新受洗者身上的做法。使徒们通过按手来印证洗礼,并使圣灵降在新受洗者身上(使徒行传 19:6)。 我们借着为我们因软弱而犯下的罪愆献上悔改,借着领受祂的圣体与宝血,借着依照祂至圣的诫命生活,来维系和滋养我们与主的联合。那忽略依循上帝诫命而生活,不以持续的悔改来医治自己,不以领受祂的圣体与宝血来维系与基督的联合的人,必然会失去与基督的联合,必然会失去救恩。 主对祂的门徒说:「你们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必常在我的爱里。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约翰福音 15:10,6)。
何谓基督徒的圆满?面对此问,保持静默较之应答更为合宜;哀恸较之雄辩更为适当。一个乞丐,对那辉煌的君王殿宇,又能说些什么呢?因他衣衫褴褛,身带恶气,贫困不堪,全然无法以适当之姿进入王宫,故而常被禁止入内。若这乞丐曾有幸见过或常看见王宫的外观,此景只会徒增他的悲苦,因为那些超越他享受范围的华丽与丰盛之物,虽映入眼帘,却使他本已困顿的处境更显沉重。这样一个乞丐,若能拒绝那些关于他无法企及的宫殿的虚妄幻想,转而关心如何谋得日常所需之食粮,并实际去获取这「日用之粮」,方为明智之举。 弟兄们,我们被世俗的挂虑和职责所羁绊,比起梦想和揣测基督徒的圆满,更为稳妥的是关心我们的救恩,并谨慎遵行上帝的诫命。此类梦想和揣测几乎总是错谬的,因为只有属灵之人才能论断属灵之事,即论断圆满的基督徒;唯有属灵之人方能理解并评价他(哥林多前书 2:15)。 世人认可谁为圣者?他们赞美并高举了谁?是假先知、假教师、伪君子(路加福音 6:26)。他们如何对待上帝真正的圣者?他们弃绝了他们,以侮辱和诽谤相待,将他们视为人类社会的敌人而加以迫害,使他们遭受了最为沉重的迫害和苦难(路加福音 6:23,马太福音 23:34)。 弟兄们,请看主所指示通往基督徒圆满的道路!即便这条道路本身对我们而言,也是不可企及且难以理解的。主吩咐那些渴望走向圆满的人,不是像对那些寻求救恩者所要求的逐步施舍,而是命令他们一次性卖掉所有的财产,并立即,且以最快的速度,将所得的全部价银一次性分给穷人。如此,便要断绝与世界的一切联系和关系,然后背起十字架,跟随基督。 何谓背起十字架跟随基督? 背起十字架,即是以信心和爱心去亲吻世间一切的匮乏、一切的迫害、苦难与羞辱,如同基督所忍受的一样;背起十字架,即是将肉体连同其情欲和私欲同钉于十字架,活在肉身中,却不为肉身而活,以圣灵治死肉体的行为,靠圣灵而活,受圣灵引导(加拉太书 5:24-25,罗马书 8:12-13)。 那么,基督徒的圆满究竟意味著什么? 这是基督徒借由圣灵所实现的、可感知且显明的更新,唯有在基督的十字架上为罪恶和世界而死的人,方能成就。被圣灵更新的人,成为「承载上帝者」( богоносец),成为上帝的殿宇,成为在这殿中供职的祭司,以心灵和诚实敬拜上帝。使徒和所有上帝的其他圣者,都在不同程度上蒙受了这样的圆满(歌罗西书 1:28,腓立比书 3:15)218。
蒙上帝拣选、被祂召唤臻于至善的人,是有福的!但那些蒙慈悲的主赏赐救恩的人,也确实是幸福的。弟兄们,我们所有的人,无一例外,都被召唤来获取这份幸福。主已经以全然清晰的方式,向我们指明了通往救恩的道路。那些至今仍不关心自己救恩的人,从今以后可以为此操心了。只要一个人在世间生命的旅程尚未终止,那么悔改,以及随之而来的救恩,对他而言就是完全可能的。让我们不再灰心丧志,不再处于不冷不热的状态,以免死亡「如同夜间的贼」(帖撒罗尼迦前书 5:2)不期而至地潜近我们,夺走我们从上帝那里获得救恩恩赐的机会——这恩赐对我们的永恒是如此必要。我们的救主告诉我们:「所以你们也要预备,因为你们想不到的时候,人子就来了」(马太福音 24:44),「并且要照各人所行的报应他。那些遵守祂诫命的人是有福的,他们可以得著生命树的权柄,也可以从门进城。城外有那些犬类、行邪术的、淫乱的、杀人的、拜偶像的,和所有喜爱并行虚谎之事的」(启示录 22:12-15)。阿门。
Образ молящегося грешника в Евангельском слепце: о неотступной молитве и даровании духовного зрения.
祷告的罪人在福音书中的盲人形象:论坚忍不拔的祷告与属灵视力的赐予(Образ молящегося грешника в Евангельском слепце: о неотступной молитве и даровании духовного зрения.)
第三十一主日训言:解明福音故事之奥秘意涵
对于福音书今日所讲述的事件,圣父们赋予了奥秘的阐释。他们将那位盲人——他以恳切的请求和呼喊吸引了道成肉身之神的注意和怜悯——视为一个祈祷中的罪人的象征:他不住地、含着泪水祈祷,并藉着这样的祷告,领受了罪的赦免和圣神恩典对灵魂的更新219。我们都是罪人;我们都极度需要神的怜悯。罪人们!让我们仔细思量,一个罪人如何藉着祷告领受神的怜悯。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福音书如此记载,正走出耶利哥城。祂的门徒和许多民众跟随着祂。在路旁坐着一个盲人,向路过的人求乞。他听见众多人群的喧哗声,便好奇地询问众人聚集的原因。人们回答他,是耶稣正在前行,是祂的临在吸引了这许多人。于是,那盲人便开始大声呼喊:「耶稣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吧!」 那些走在主前头的人拦阻那盲人,命令他安静;但他却呼喊得更加响亮:「大卫的子孙,可怜我吧!」 主停下脚步,吩咐人把他带到祂面前。人们便呼唤那盲人。他脱下自己的外衣,来到主前。主问他:「你想要我为你做什么?」 盲人回答说:「主啊!我想要你赐给我视力。」 主说:「你可以看见了,你的信心救了你。」 那盲人立刻就看见了,并跟随在耶稣的身后,颂赞上帝(路加福音 18:35-43,马可福音 10:46-52)。
在灵性层面,所有罪人都应被视为盲者:他们确确实实是盲的。圣经称他们为盲者(马太福音 15:14);事实本身也证明了他们的盲目。罪人的视觉被罪恶扭曲和损害得如此严重,以至于完全应当被视为并称为盲目。这种盲目是心灵的盲目。这种盲目之所以更加危险,是因为它最热衷于承认和宣扬自己是令人满意、极其卓越的视觉。这盲目的罪人既看不见上帝,也看不见永恒,看不见自己,看不见人类受造的目的,看不见那等待着他与所有世人的死亡,那对他和任何世人而言都不可避免的死亡。可怜的人啊!他凭着自己的盲目行事,为了毁灭自己而行事,只为那些虚妄和短暂之事而行事,追逐着一个个幻影。而他所遗忘的死亡却悄然降临,将他从其活动的舞台上掳去,带到他从未思虑、毫无准备的上帝审判台前。对于这盲目的罪人来说,恢复视力的开端,是 осознание(觉悟)和 исповедание(承认)自己的盲目,并停止在这种盲目引导下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耶利哥城坐落于约旦河所经的谷地之中。以色列的其他城镇,其所占之地大多为山地。耶利哥的低洼地势,象征着我们堕落的境况。那位奥秘的瞎子离开了耶利哥。他不再参与城中居民所忙碌的事物;他不再藉着身体去犯下明显的罪愆;他坐在路上,那正是救主与救恩所经行的道路;他开始向路过的人求乞,靠着微薄的施舍度日。这些路过的人,乃是圣灵活泼的器皿,是上帝在整个世界的生命历程中,为引领世人归向救恩而差遣的220(彼得后书 1:19)。这些路过的人,是教会牧者和虔诚修行者的教导,他们如同所有人一样,暂时在地上作客旅;他们在罪人悔改的开端引导他;他们以由听闻而来的信心所带来的知识(罗马书 10:17),喂养他饥渴的灵魂。瞎子虽然离开了城,但由于他的失明,他无法走得太远。他坐在城门附近;城中的喧嚣传到他的耳中,搅动他的心,使他的心智陷入迷惘。同样,一个心灵盲目的罪人,当他放弃粗陋的罪行时,也无法斩断与罪恶的联系,无论是居住在他内里的罪,还是从外在作用于他的罪。即使在他悔改之后,他仍旧居于罪的附近和罪中;罪恶的思想、幻想和感觉,不会停止地扰乱他的心智和心灵。那些与基督同行、并与他同工的先知、使徒和圣教父们,向瞎子宣告救主与他近在咫尺,因为瞎子在自己的昏昧中,绝无法想象上帝与他如此接近。在他看来,上帝是遥远的,仿佛根本不存在。瞎子被上帝的话语所教导,得知无所不在的上帝比所有可见和不可见之物更贴近他,他因此而振奋,投身于祷告的修行。他已投身修行;然而,他的心智被肉体的智慧所封闭,又因吸收物质的印象而变得粗糙,无法进行属灵的祷告;他的心被各种癖好所感染,这些癖好不断地将他从祷告中拉走。瞎子的祷告是粗笨、物质化的,与肉体和罪恶的思想和幻想混杂在一起,被它们所玷污,无法从地上升起,它在地上爬行,刚一努力想从地上抬升,就被推倒在地。瞎子对上帝没有满意的认识:这种认识与肉体的状态不相称;瞎子的祷告修行仍是一种身体上的修行。「那喊着说:『大卫之子啊!怜悯我!』的人,是瞎眼的,」圣马尔谷苦修者曾说,「他仍是以肉体的方式祷告,尚未获得属灵的理智。」他独自一人,坐在耶利哥的城门旁。
在祷告的苦修之路上,苦修者会遭遇许多各样的阻碍。这些阻碍的作为与力量,都建立在苦修者的盲目之上。当这盲人忙于向路人乞求施舍时,他的境况便是坐着不动。在他最初的呼喊之中,他仍旧处于坐着的境况。对于那些仅从字面上研究上帝之言并进行肉体祷告的人,尚无真实的属灵精进,也无属灵的动作。他持续受制于罪恶的思念与感受,受制于肉体的智虑;他持续停留在地上;对祂而言,迈向天堂是不可能的,是不自然的。他在祷告的苦修中挣扎,视之为陌生的苦修,强迫自己去行这苦修,将自己拖向这苦修,如同拖向最凶恶的仇敌,拖向无情的杀手。这种感受,这肉体之人对待祷告的这般态度,是祂固有的:祷告杀戮、宰杀了我们这「旧人」,而「旧人」恐惧被宰杀,想要竭力逃避,以一切力量抗拒。 堕落的灵围绕着苦修者站立:祂们并未离开他,因为他尚未获得解脱,在他归向上帝之前,他先前那罪恶的生活已使他服从了祂们。祂们试图将他 удерживать 在奴役之中;祂们禁止他祷告;祂们威胁他,搅扰他,采取一切措施迫使他保持沉默。祂们带给他不信,暗示他的祷告不会被垂听。祂们带给他绝望,提醒他所犯的众多罪孽,生动地呈现在他的想象和感觉之中,激起他的灵魂与肉体对这些罪孽的沉湎。祂们劫掠并摧毁他的祷告,将各种忧虑带入他的思绪,让他觉得有必要立即去处理这些事情。祂们在灵魂中制造枯槁、沮丧,以便苦修者看到苦修的徒劳后便放弃。祂们嘲笑这苦修,讥讽这苦修是徒劳无益的,因为祂们惧怕这苦修的后果。 远离人间社会事务,献身于祷告苦修的苦修者,将听到恶魔的阴森低语。他将看到自己的俘虏身份、自己的枷锁和监牢。这位伟大的祷告施行者说:「你使我们受邻邦的羞辱,受周围人的讥笑和嘲弄。我终日面对我的羞耻,我脸上的羞愧将我遮盖,从那嘲讽者的声音中,从那仇敌和追逐者的面前」(诗篇 43:14-17)。
此处需要的是信心:「你的信心救了你」,主在治愈盲人后如此说道。为了在祷告的操练中持之以恒,我们需要信心;我们需要持恒、忍耐与恒久忍耐;我们需要弃绝虚假的羞耻心,以及坚定的毅力,如此这操练方能结出奇妙的果实。 起初,我们需要加强身体的操练:需要屈膝,使身体疲惫,使灵魂谦卑;需要长时间的站立和彻夜的守更;需要口头和出声的祷告,一种伴随哭泣和呼喊的祷告,当我们独自一人,在自己的静室中闭关,可以自由地哭泣和叹息时;当我们身处人群之中时,则需要不出声的祷告,以及内心无声的哭泣。 众人禁止盲人呼喊,他却呼喊得更厉害;众人命令盲人安静,他却呼喊得更响亮。我们也当如此行:我们必须克服并践踏所有阻碍祷告的障碍;我们必须不予理会所有阻碍,以更热切、更诚挚的心祷告。 如果在你的晨课中,你的祷告被思虑和幻想所劫掠,因着困扰你的激情之暴力,你失去了自我,那么不要松懈,不要陷入沮丧。以焕然一新的热忱,站立于晚课之中,努力专注于你的祷文,并聚集你散漫的思绪,如同以色列的将领,他对其士兵说:「我们当为我们的百姓和我们上帝的城邑鼓起勇气,坚固自己,愿上主行他眼中看为美的事」(撒母耳记下 10:12)。 在祷告的操练中,必须舍弃自我,将我们的进步交托于我们上帝的旨意,他将在他所知晓的时刻,将满载恩典的祷告赐予那些以自身操练切实证明自己意愿拥有它的人(撒母耳记上 2:9)。「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使徒行传 20:24),使徒说;那些被骄傲和自负所迷惑的人,才自认为配得恩典。 如果在过去的一年中,尽管我们持续地操练祷告,我们的进步仍旧贫乏、微不足道,那么在接下来的年份中,让我们付出我们力所能及的努力,使进步能够结出硕果。 如果十年已逝,如果数十载已过,而我们仍未看见渴慕的果实,让我们努力在余下的生命中忠实地坚持操练。由操练所带来的宝藏是永恒的;它是无价之宝;上帝的护理允许我们经历磨难,以便这磨难能多少与那加冕于其上的收获相称,这绝非怪事。
在祷告中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在于祷告必须始终以极大的虔诚和专注进行。为此,不仅需要弃绝罪恶的生活,更需要远离城市。这主要象征着在祷告时,要摒弃一切烦恼和忧虑。当我们把所有关乎我们的一切都交托给主时,我们便能达成这种境地。圣教会邀请我们达到这种对上帝的全然奉献;她经常忆起这种奉献,说道:「我们将自身、彼此和我们一生的全部,都交托给基督我们的上帝。」221 对上帝无所不在和无所不知的忆念,有助于专注的祷告。如果上帝在每一个地方都存在,那么祂也存在于我们祷告的场所。如果祂洞察一切,那么祂也洞察我们内心的情状和我们意念的倾向。当我们站立祷告时,我们是站在上帝的面前,在上帝的审判之中;我们有机会以我们祷告的呼求和叹息来取悦上帝。对死亡时刻不可知的忆念,同样激发我们热切、炽热的祷告。如果我们每一次祷告时,都如同在我们生命的最后时刻,如同在我们临终之刻来祷告,我们丝毫不会错失。当意念专注于祷告时,心也随之专注于祷告,以悔罪之情表达和证明其专注。为了更容易达到专注的状态,圣教父们建议我们不急不慢地祷告,仿佛将意念关锁在祷文的字句之中,以致于没有一个词语能从专注中溜走。溜走的词语,就是失落的词语!从专注中溜走的祷告,就是失落的祷告!
心神若未习得专注之习性,则难以习惯专注。此事不当使祷告的修道者感到沮丧或困惑。「不稳定,——圣人约安尼斯·克里马科斯(约翰·阶梯者)言——乃是222堕落之人,被罪恶败坏的心神的固有特性。」「当你的心神,——伟大的约安尼斯(约翰)继续教导祷告的修道者——因其幼嫩而被专注之力吸引时,你当再次将其引入祷告的言语之中。你当为自己习得此种无形的修道操练,并恒久居于其中。若你如此行,那为海洋划定界限,并必将命令你的心神者必会降临于你,祂将言:『你当在你的祷告中行到此为止,不可越过,你的波浪必在你之中破碎』(约伯记 38:11)223;你的思虑当在你之中汇集。在习得专注方面持续的努力,乃是在上帝面前见证我们拥有专注的真诚愿望的行动。然而,人不可能以自身之力束缚自己的灵:为此,需要至高之灵的命令,那位作为我们之灵的主宰和创造者的灵。而此事乃由上帝之灵所成全。这便是那位被上帝之子派遣给坐着呼喊的瞎子,并召唤瞎子来到耶稣跟前的受差者(约翰福音 16:7-14)。上帝之灵宣告上帝之子(约翰福音 16:14)。圣灵降临于基督的仆人,教导他「一切的真理」(约翰福音 16:13),也教导他专注的祷告。祷告时心神的专注,乃是其全然倾注于真理,乃是其正确的状态与行动;反之,心神的散漫,乃是自我欺骗的状态,乃是心神被谎言的教导——即被恶魔带来的,以及由患病的罪恶本性所产生的思虑和幻想——所吸引的标志。祷告时深刻且持续的专注状态,源自于神圣恩典对我们之灵的触碰。将恩典的专注赐予祈祷者,乃是上帝最初的属灵恩赐224。
那盲人听见邀请,便活泼起来,因这邀请而欢喜,他站起身,脱去外衣,前去朝见主。众教父们说:「当心神藉着恩典的专注与灵魂结合时,它便充满难以言喻的甜美和喜乐。」225那时,祈祷的苦修者便开始属灵的精进;那时,他以祈祷的力量和纯洁,倾注其全部生命投向上帝;那时,所有外来的思虑和幻想都退去、消失,正如圣大卫所说:「一切作孽的人,你们离开我罢!因为上主听了我的哀号声,上主听了我的恳求,上主悦纳了我的祈祷。愿我的一切仇敌——那些被摈弃的幽灵——都蒙羞,大受惊慌,愿他们退去,立刻蒙羞。」(诗篇 6:9-11)脱去外衣,象征着舍弃许多各种外在的祈祷形式:它们被代之以在灵魂内室中的祈祷,这祈祷包容并汇集了所有个别的操练。作为一项广阔的操练,它吞噬并囊括了苦修者全部的生活。尊贵的尼尔·索尔斯基曾说:「德行有许多种类,但它们都是局部的;而心祷却是万福的泉源:灵魂藉着它,如同园囿得着丰沛的灌溉。」226纯洁的祈祷,是朝见上帝的圣容。朝见上帝的人,祈求得见光明,并获得心神和心灵的恩典光照。他进入了真实的识主和事主:他不再回到先前静止不动的状态,不再回到城门边;而是,加入主耶稣基督的其他门徒之中,跟随祂。他拥有完全的能力和必要的资质来追随。圣西默翁·新神学家说:「那用口祈祷的人,但尚未获得属灵的理性,不能用心神祈祷,如同那曾高呼『达味之子!可怜我罢!』的盲人。但那已获得属灵理性、用心神祈祷的人,他的灵魂之眼已然开启,他如同那被主治愈的盲人一样,当他恢复视力、看见主时,他不再称祂为达味之子,而是宣认祂为上帝之子,并向祂献上配得上帝的崇拜。」227
信德乃是祷告的根基。凡是应当信奉上帝的人,必然会转向祂献上祷告,并且不会从祷告中退却,直到获得上帝的应许,直到归属于上帝,与上帝联合。「信德,」圣约翰·莱斯维奇纳斯说,「乃是灵魂毫无疑虑的立足之处,不为任何对立面所动摇。被认可为信徒的人,不仅承认上帝是全能的,而且相信自己将从祂那里获得一切。信德是宁静之母」228,包括居室中的宁静和心灵中的宁静。深信上帝对自己不倦看顾的人,将全部希望寄托于祂,以希望安抚心灵,藉著希望驱除一切忧虑,并全心投入于研习上帝的旨意,这旨意在《圣经》中向人类启示,并藉著祷告的苦修更丰盛地启示出来。藉著对上帝的信德,修道者忍受并克服了所有源于堕落本性的、以及由邪恶之灵所激起的障碍。这些障碍试图扰乱他的祷告,夺走他与上帝交通的途径。「从我幼年以来,他们屡次攻击我;恶人如同农夫耕地,在我的背上耕地,拉长了他们的罪孽」(诗篇 128:2-3)。但我,藉著信德的坚固与引导,不断地「主啊,我将我的眼睛,我的心灵和心举向祢。看哪,仆人的眼睛如何望著主人的手,婢女的眼睛如何望著主母的手:我们的眼睛也照样望著上主我们的上帝,直到祂怜悯我们」(诗篇 122:1-2)。阿们。
О Пришествии Сына Человеческого взыскать и спасти погибшего грешника Закхея.
论人子降临,为要寻索并拯救那失丧的罪人撒该。
第三十二主日讲道:论撒该
「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加福音 19:10)
亲爱的弟兄们!我们今天在福音书中听到的这些充满怜悯的话语,是道成肉身的上帝为一位罪人所说的。这位罪人曾被上帝公义的审判称为失丧者,如今却借着救赎的大能和恩典得以被寻回,并被铭刻、列入蒙拯救者的行列之中。
罪人——撒该是一名税吏,也是税吏长。他拥有巨额的财富,正如福音书所提及的,这暗示了获取财富的手段。税吏是收税的人。金钱是诱惑人的!金银的光芒迷惑了亚当后裔那被罪性感染的眼睛,而金钱流转之处,鲜有不潜入滥用职权之恶的。税吏们大多沉溺于贪婪。当贪婪成为一种激情时,它就会容许自己对邻人施加一切暴力和压迫。与贪婪的激情相伴而来的是诡诈和虚伪的激情。它们的结合产生了吹毛求疵的习性,以严格执行法律为借口,纠缠于所有琐事,为无辜者捏造罪名,并试图以这种行为来掩盖对邻人所施加的非人道压迫和残酷行径,使其看似公正。由于这种品性,税吏们成了百姓恐惧的对象,道德人士蔑视的对象。撒该是税吏长:他的滥用职权比他下属的滥用职权更为严重。提及他很富有并非毫无缘由!他是通过不义之财致富的;他的罪是贪婪;他的心灵疾患是贪财,以及由此而生的对人类的无怜悯和无同情心。由于他严重的罪孽,由于他灵魂的罪恶状态,撒该被称为失丧之人。并非轻率的、常常错误的世人判断他为失丧——这定义是上帝宣告的。撒该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罪人:要通过滥用职权来积累财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持续的行为模式。
撒该罪恶生活的缘由,与现今许多人罪恶生活的缘由是相同的:即是跟从普遍接受的行为习俗,以及对上帝律法的无知,或仅有最为肤浅的认知。通常,税吏们被贪婪的恶习所诱惑,撒该亦被其诱惑。在基督时代,犹太的绝大多数民众几乎只关注他们尘世的境况,追求物质的发展和地上的兴盛。那时,上帝的律法大多只从字面上学习;敬拜多是为了满足仪式的规定而举行;德行被肤浅、冷漠地实践,更多是为了影响公众舆论。撒该也以此为满足。他像所有人一样生活。现今也常听到:「我像所有人一样生活。」这是徒劳的辩解,是欺骗性的慰藉!上帝的圣言所宣告和嘱咐的却是不同的:「你们要进窄门,」圣言说,「因为引到灭亡的,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的,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马太福音 7:13-14)。窄门,即是在圣经中和生活中对上帝律法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小路,即是完全按照福音的诫命所指导的活动。
当时,撒该正以一种与敌对上帝的世界相习的方式度日,按照世俗的见解和表达,为自己安排了一个安稳、不失地位与光彩的处境。然而在属灵方面,他是一个沦丧的罪人,已被定罪要永远受苦于地狱的幽室之中。就在此时,世界的救主正在地上,在以色列十二支派的领地中,进行祂的旅程。撒该心中燃起了想见到主的渴望,并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这渴望的真诚。他这意愿被鉴察人心的主所接纳,主也乐意到撒该的家中拜访他。当这罪人看见主来到他这里时,喜乐将他笼罩,他的罪孽令他厌恶,他的心从对罪恶生活果实、对易朽财富的爱中脱离出来。撒该站在鉴察人心的主面前,说:「主啊,我愿把一半的财产分给穷人;我若勒索过谁,就还他四倍」(路加福音 19:8)。在这誓言中,包含着对罪的觉察、悔改与改正,并伴随着极大的自我牺牲。撒该承认了自己的贪婪,并决定以丰厚的补偿来弥补对邻人的压迫;撒该承认了自己的贪恋财物,并决定通过慷慨施舍来洁净、圣化他的财产和他的心。撒该的悔改立即被主所接纳。关于这个在几分钟前还属于被弃绝和沦丧之人行列的罪人,主宣告说:「今天救恩临到了这家,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路加福音 19:9)。撒该是亚伯拉罕肉身血脉的后裔;但按照上帝的审判,只有通过德行才能被收纳为亚伯拉罕的子孙。「家」这个词可以理解为撒该的灵魂,救恩随着那洁净了这灵魂的悔改而进入其中;主的这话也可能指撒该的家人,他们效法他们的家长,以相似的自我牺牲,如常发生的那样,踏入了真正的对上帝的认识和蒙上帝喜悦的生活。
凡是看见主耶稣造访撒该家的人,都纷纷抱怨,认为主去拜访撒该这样在公众眼中被视为罪人的,是不合宜且有失身份的。赎罪的奥秘,对于属肉体的心灵来说,在当时难以理解,至今依然如此。然而,这奥秘却能以同样的能力和便利,医治人类所有的罪愆,无论大小,并将罪人从一切足以致人于灭亡的深渊中拯救出来,无论那深渊有多么幽深。为了成就这令人惊叹的作为,它要求世人对救赎主抱有信心,并献上真诚的悔改。 那些抱怨的人之所以抱怨,是因为他们不理解;他们之所以不理解,是因为在他们眼前所成就的是上帝的工作,这工作对于未被恩典光照的人类理性是无法领悟的。 主解释了这不可思议之事,并揭示了救赎那浩瀚无涯的力量,祂说道:「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加福音 19:10) 上帝,亲自取了人性,并没有被世人寻找和呼唤,祂却凭着自己那不可言喻的良善,亲自降临,「为要寻找、拯救」因与上帝隔绝和远离而失丧的人类,祂来「为要寻找、拯救」每一个被罪恶拖入灭亡的人,只要这个人不拒绝这位寻找他并渴望拯救他的上帝。
神圣的福音可以比拟为一面镜子。我们每个人若愿意,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灵魂的光景,以及全能的医者——上帝所提供的、那全能的疗法。圣子上帝称自己为「人子」,因为祂取了人性,并生活在人群之中,外表上与他们毫无二致。这是无限神圣之爱、不可言喻之神圣谦卑的后果。「人子」——我们以人的习俗来说——有权赦免人类所有的罪过,因为祂献上自己,这位全然完美的上帝,作为赎罪祭为人类牺牲,并以赎罪代价那浩瀚、无限的意义,消除了人类所有的罪恶,无论微不足道或意义深远。 「人子」对人类的审判,正如我们在福音中所见,与世人审判邻人时截然不同,世人是出于自己被上帝弃绝、且被罪恶败坏的「义」来论断的。所有藉着悔改和信仰接受救赎的罪人,救主都称他们为义,即使世人定他们的罪;反之,所有因拒绝悔改和信仰而弃绝救赎的人,祂都定了他们的罪,即使世人认为他们是义人,配受尊敬和奖赏。
在福音的镜中,我们今日见到了一个罪人,他被贪婪之情所驱使,以不正当的苛捐杂税和各种方式侵害邻人来滋养此种激情;我们见到了这个罪人,他被世人定罪,却因其信心和真实的悔改而被上帝称义。这是何等令人欣慰、振奋人心的景象!直至今日,救主仍按照祂信实的应许,常与我们同在;直至今日,祂仍医治那些被罪所创伤的灵魂;直至今日,祂神圣的旨意「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马太福音 19:10)仍未落空。阿们。
О необходимости непрестанной молитвы и мужественного терпения скорбей для стяжания плода Духа Святаго.
论持续祷告的必要性,以及为获得圣灵果实而勇敢忍受苦难的必要性。
第三十二周星期六的训示:论祈祷
挚爱的弟兄们!为了在祷告的属灵操练中有所精进,为了在适宜的时候,凭藉着上帝那无可言喻的怜悯,品尝到祷告那极其甘甜的果实——这果实在于圣灵对整个人生命的更新——我们必须恒常祷告,必须勇敢地承受与祷告的属灵操练相伴的那些艰难与愁苦。正如我们今天在《福音书》中所听到的,主如此吩咐我们:「当常常祷告,不可灰心」(路加福音 18:1),也就是说,不可气馁。 人们通常会在遭遇失败时感到灰心:因此,主命令我们不可气馁,即使我们长久从事祷告的属灵操练,却未察觉到渴望的成功;即使我们的心智,本应专心致志地祷告,却被各种虚妄的思想和幻想所分散;即使我们的心,本应充满柔和谦卑(这几乎总是伴随着慰藉人心的眼泪),却冰冷而刚硬;即使在祷告时,不合宜且狂暴的激情突然在我们心中沸腾,邪恶的记忆纷至沓来;即使我们的祷告被环境和世人所阻挠;即使我们的祷告被祷告最邪恶的仇敌——那些恶魔——所攻击。所有在祷告的征途上所遇到的障碍,都藉着祷告的恒久不辍而被战胜。
主将恒常祈祷的益处和果实之教诲,以及祂的许多其他教诲,都以比喻的形式表达出来。比喻以其独特之便,深印于记忆之中;而随之,那以比喻所阐述之教诲,亦深印于记忆之中。主解释了在祈祷中恒常忍耐的必要性,祂说:「某城中有一位审判官,不惧怕上帝,也不尊重世人。那城中有一位寡妇,常到他那里,说:『求你为我伸冤,就是保护我脱离我的对头。』他多时不肯。后来他自己心里说:『我虽不惧怕上帝,也不尊重世人,只因这寡妇常来烦扰我,我就为她伸冤,免得她无休无止地,就是不断地、无穷尽地前来,最终使我不得安宁。』」 (路加福音 18:1-5)。从表面上看,这里所描绘的是一位达到罪恶极点的统治者。许多过着邪恶生活的人已经失去了对上帝的敬畏;但他们在全视的上帝面前无所畏惧地犯罪——在他们盲目和刚硬的心中,上帝似乎什么也看不见,甚至根本不存在——然而他们却羞于在世人面前公然犯罪,他们竭力向人隐藏自己的不义,并努力使人对他们产生极好的印象。这位统治者却既失去了对上帝的敬畏,也失去了对世人的羞耻之心: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约束他的行为;他可以只凭自己的任性妄为。乍看之下,这位审判官似乎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罪人;但在更深入的探究中,我们发现,在奥秘的意义上,归于这位审判官的许多特征,其实是指向上帝的229。上帝不可能惧怕祂自己,祂也不偏待人的面貌:所有世人在祂面前都是平等的,都是受造之物,都是祂的仆人,都同样需要祂的恩典,并完全处于祂的权柄之下。祂被称为不义的,即不公平的,是因为「祂没有照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因为祂知道我们的本性,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诗篇 103:10,14)。圣者以撒·叙利亚人(Isaak Sirsky)在默观上帝那不可言喻的仁爱时,灵性上发出欢呼:「不要胆敢称上帝为公义的,因为在你的身上看不见祂的公义。虽然先知称祂为正直和公义的,但祂的儿子却宣告祂更具良善和怜悯:祂恩待那些忘恩负义和邪恶的人(路加福音 6:36)。倘若我们读到那关于工人报酬的比喻,又怎能称祂为公义的呢?『朋友,我没有亏负你,但我愿意给这最后来的(几乎没有做什么工的),和你(背负了整日炎热之劳苦的)一样的工价。难道我的东西我不能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吗?』(马太福音 20:1-15)又,倘若我们读到那关于浪子的故事,他将所有财富都挥霍在放荡之中,又怎能称上帝为公义的呢?仅仅因为儿子所表达的悔悟,父亲就跑上前去迎接他,拥抱他,并恢复他从前的尊荣。这并非别人,而是上帝的儿子亲自为上帝作证;对此毫无疑问的余地。当我们在还是祂的仇敌时,基督就为我们死了,上帝的公义在哪里呢?」230。
在比喻中,那被称为寡妇的,是人的灵魂,因着罪恶与上帝分离,并且自觉而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分离。那被称为城的,是世界,作为上帝的创造。在这座城中,只有极少数的人承认自己属灵的寡居;大多数人沉浸在对死亡和上帝审判的遗忘之中,完全被暂时的忧虑和享乐所淹没。那些思念永恒并为此做准备的人如此稀少,以至于整座城中只提到一个这样的人。寡居的状态是一种孤独、无助的状态,是与忧伤密不可分的状态,是一种持续哀叹的状态。感受到自己属灵寡居的人,因着罪恶失去了与圣灵的交通,如今渴望并竭力通过悔改来恢复这交通,他们来到或被自己引导进入、或被上帝引领进入这种状态;他们因着与上帝交通的断绝而对上帝而言是死的,又因着与世界的不相契合而对世界而言是死的。这种灵魂状态对于祷告的操练取得成功是必要的:上帝只垂听寡妇的祷告,也就是说,只垂听那些虚心的人的祷告,他们心中充满对自己罪恶、软弱和堕落的意识;他们远离自负,那种自负在于认为自己拥有美德、义行和尊贵。自负即是自我欺骗。那些认为自己拥有美德、义行和尊贵的人,在圣经中被称为「富足的」。富足的人实际上并没有任何财富,但他们欺骗自己,以为拥有财富,并努力在人前显得富足。虚荣、骄傲的念头构成了自负,它们摧毁了人心中圣灵通常所安坐的属灵宝座,摧毁了吸引上帝怜悯的唯一条件。反之,由谦卑的观念,圣灵的宝座在人心中得以建立,获得上帝怜悯的条件和凭证得以形成。自负本身就消除了在祷告中进步的可能性,因此经上说:「祂用膀臂施展大能;那心里妄想的,就被祂赶散了。祂叫有权柄的失位,叫卑贱的升高。叫饥饿的得饱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路加福音 1:51-53)。骄傲之人的祷告因着心神涣散而归于虚无。他们失去了对自身的掌控:他们的思想和感受都不听从他们。他们的心神无法集中于内省,而内省才能在灵魂中生发出悔改和温柔的心情。将种子撒在石头上的人不会收割任何果实;同样地,没有温柔之心祷告,冷漠而肤浅地祷告的人,在完成祷告后,仍与属灵的果实无份,未被允许进入与上帝的交通。上帝只接纳谦卑的人与祂交通。
对于那些仅仅梦想着祈祷的苦修,并满足于最贫乏的操练的人而言,祈祷的苦修呈现出一种景象;而对于那些认真从事祈祷的苦修,并亲身体验了它的人而言,它又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景象。前者认为这种苦修最为轻松,完全取决于人的意愿,随时都能成为他的所有物,只要他想到要拥有这份所有物。他们认为,一旦他们放下忧虑,进入静默,丰盛的精神享受就会在那里迎接他们。「我们将不断地与神交谈,」他们如此思想并言说,并为自己构想出各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例如先见、预言、行神迹和医治疾病的状态。无知就是这样被不为人所理解的虚荣之情所引导,去梦想和漂泊。然而,经验所显示和证明的却是全然不同的。
踏入真实祷告苦修的人,有上帝亲自以其智慧指引,这智慧对于那些未曾领受其奥秘之人是无法测度的。「祷告,」圣人约翰·雷斯维科斯(Иоанн Лествичник)说,「自身包含着教导者,即上帝,祂教导人领悟(祷告),祂『将祷告赐予祷告者,并祝福义人的年岁』(撒母耳记上 2:9)231。依循神圣智慧的安排,初入祷告苦修的人,首先得以尝到祷告带来的慰藉232。这就像一剂治疗某种痼疾的良药,刚触及病灶表面时,在最初的几次用药中,会立即带来舒缓。然而,当药效持续渗透至体质深处,便会开始搅动疾病,逐渐根除病源,加剧疼痛,有时甚至使病人陷入痛苦煎熬。面对这种现象,缺乏经验的病人很容易怀疑药效;但高明的医者恰恰从这些现象中看到了药效的益处。祷告亦然。当基督徒持续而专注地投入祷告时,祷告便会逐渐在他心中揭示出他自身未曾察觉的诸般情欲。它将在惊人的图景中,向他彻底展现人类本性的堕落及其被掳的境况。而当基督徒立志要从堕落中奋起,从被掳中得释放时,那些曾奴役我们的邪灵便会前来,顽固地抵挡这力图为基督徒带来属灵自由的祷告。这便证明了祷告的真实效力,正如那位伟大的隐修士导师所言:「我们从行祷时所遭遇的魔鬼的抵触,推断出祷告的益处;从我们战胜仇敌的结果,推断出祷告的果实」(《天梯》第二十八训,第六十一章)。在对自身堕落的非自主默观中,以及在与自身情欲和恶灵的争战中,神圣天意常常(尤其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使苦修者处于此境,以成就其根本益处。苦修者不断看到自身情欲的萌生,看到罪恶思念和邪灵带来的幻想持续占据上风,由此获得了福音所教导的「神贫」之德,对世界而言形同死去,在属灵上成为真正的「寡妇」;由于强烈地感受到自身的孤寡、孤寂、无依无靠,他便开始以一种特别的无畏、特别的紧迫,以结合着哭泣的祷告,去烦扰那不惧怕上帝、不顾忌人的审判官——去疲惫那永不疲惫者。虽然这位审判官,既是上帝,本不惧怕上帝,但因这灵魂(因罪与堕落的缘故,在祂面前成了寡妇)劳烦祂:「祂必为她伸冤,脱离她的对头」——身体,以及她的仇敌——邪灵233。这伸冤和保护是如何成就的呢?是藉着将圣灵赐予那被祷告苦修所耗尽的苦修者:「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祂的人吗?」(路加福音 11:9-13),主如此向我们保证。然而,为了获得这份恩赐,祂命令我们不断地祈求、寻找、敲叩上帝慈悲的属灵之门。快速而毫不费力地获得属灵财富,对我们无益,甚至有害234:轻易获得,我们便不懂得如何保守;它可能成为我们骄傲自夸、蔑视和论断邻人的缘由,这会使苦修者陷入严重的堕落,而堕落通常紧随骄傲而来,并作为对被这极度有害之情欲(曾将堕落的天使从天上驱逐)所迷惑之人的惩戒与警示。因此缘故,上帝任由祷告苦修者在与情欲和邪灵无休止的争战中,在希望与绝望、常胜与常败之间,受尽长久的煎熬。「你在责罚人的时候,因他的罪孽惩治他,」这位伟大的祷告实行者说,「使他消灭,好像蛀虫消灭衣裳」(诗篇 38:12)。在这艰难的时刻,苦修者通过亲身经历,彻底学会了各种情欲和魔鬼诡计的知识,通过长期而细致的研究,彻底掌握了福音的诫命,使之成为自己的财富。在这艰难的时刻,苦修者彻底预备好接受和保守神圣恩典。「难道上帝,」福音书的比喻以这些话语作结,「不快快地为祂的选民伸冤吗?他们昼夜呼吁祂,祂为他们忍耐着。我告诉你们,祂必快快地给他们伸冤」(路加福音 18:7-8)。在此,上帝的「忍耐」指的是上帝所允许的、并非由他人,而是由上帝自己所允许的选民与罪恶争战的持续时间。「伸冤」或「保护」被称为是快速赐予的,因为即使在争战期间,上帝也持续扶持祂的选民;而在争战结束后,当人借由圣灵得以更新时,如此的福乐便倾注于他,以致他立刻忘却了争战的一切煎熬;这场争战在他看来仿佛只持续了极短暂的时间。「求你使我们早晨饱得你的慈爱,好叫我们一生一世欢呼喜乐」——那些确信自己的祷告蒙了垂听、在自己的灵魂中看见黑夜之后的属灵清晨降临的人,如此向上帝表白:「求你照着我们受苦的日子,和我们遭难的年岁,叫我们喜乐」(诗篇 89:13-15)。然而,争战是如此艰苦,以致选民因这争战而发出的祷告呼求不断增强;因着这争战,呼求日夜不绝;祷告与祷词之间的间隙被消除,上帝的仆人开始以不间断的祷告和哭泣去烦扰上帝,这祷告和哭泣源于因看见自身罪恶而产生的谦卑自知。「我终日哀痛行走,」圣先知大卫说,「因我腰部满了羞辱,我肉体上没有一处完全。我因我的情欲和恶灵而受苦害,我极其卑微」(诗篇 37:7-9)。「上主啊,你忘记我要到几时呢?要到永远吗?你掩面不顾我要到几时呢?」你忍耐要到几时呢?你伸冤对抗我的对头要到几时呢?「我心里筹算,昼夜愁苦,要到几时呢?我的仇敌升高攻击我要到几时呢?」(诗篇 12:2-3)。「我的仇敌困住了我的灵魂!他们如同狮子急切抓食,又像少壮狮子蹲伏在暗处。上主啊,求你起来,前去抵挡他们,将他们绊倒;用你的刀救我的命脱离恶人」(诗篇 16:9,12-13)。「我的上帝啊,我倚靠你,求你使我永不羞愧!不要叫我的仇敌向我夸胜!凡等候你的必不羞愧」(诗篇 24:1-2)。
当主以「速速地给他们伸冤」的应许结束了那个比喻——是给那昼夜向祂「呼求」的人的应许——那时祂说:「然而人子来的时候,在地上找得到信德吗?」(路加福音 18:8)。这些话是为何而说的呢?根据教父们的阐释,它们是因着以下原因说的235。主在列举了祂第二次降临之前的征兆之后,便宣讲了关于祷告的教导,在这些艰难困苦的时期,祷告是尤其必要的,正如祂另一次在同一场合所说的:「你们要时时警醒,常常祈求,使你们能逃避这一切将要发生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路加福音 21:36)。「然而人子来的时候,在地上找得到信德吗?」这意味着:祂找得到真正有信德的人吗?找得到以行为证明信德的人吗?特别是以真实且有效的祷告来证明的人吗?祷告的苦功正是建立在信德之上,并借着不断依赖信德而得以完成的。根据圣经的用法,这样的表达方式等同于以下的意思236:神的儿子降临地上时,几乎找不到,或者找到极少极少拥有真正信德,以及因信德而生、并显明信德的祷告进益之人。而恰恰是在那时,这种进益是尤其需要的!圣使徒彼得说:「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警醒祷告」(彼得前书 4:7)。那时将不会有祷告的进益,也不会有真实的祷告操练:所有人都将忙于物质的发展,忙于将注定要被焚烧的地球变成自己的乐园;他们将在自我欺骗中把暂时的生命视为永恒,并拒绝和嘲笑为永恒预备自己的担忧。对于那些思想完全倾注于大地并忙碌于大地的人,心中没有上帝。借着纯洁且频繁的祷告而升向上帝的人,能获得对上帝的活泼信德,借着它他得见上帝,并像有翅膀一样飞越所有世间生命的变故和苦难。他将得见「他仇敌的伸冤」,并不仅为自己罪恶的赦免而欢欣,也为自己从罪恶情欲中得洁净而欢欣。圣教父们称这种状态为圣洁,为蒙福的无情欲,为基督徒的圆满。在这种状态下,当他被死亡和那将活人和死人聚集在神子面前接受审判的号角召唤时,他将得蒙「逃避这一切将要发生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阿门。
Благоговейное созерцание служений Марфы и Марии: о превосходстве духовного подвига над телесным.
敬虔沉思马大与马利亚的事奉:论灵性操练超越肉身劳作之至善。
路加福音第五十四章选段讲道,于上帝之母节期诵读:论肉身与灵魂的操练 (Поучение на 54-е зачало Евангелия от Луки, читаемое в праздники Божией Матери. О телесном и душевном подвигах)
救主基督在祂尘世的旅途上,在我们这流放与受苦的幽谷中,曾造访两位虔诚的姊妹,马大和马利亚。她们住在邻近耶路撒冷的村庄——伯大尼。她们在伯大尼有自己的家。她们有一位兄弟——拉撒路,他有幸被称为神人基督及其使徒们的朋友(约翰福音 11:11)。从《福音书》中可见,主不只一次造访这个虔诚家庭的居所。在其中一次造访时,祂使拉撒路复活,那时拉撒路已在坟墓中躺卧了四日。
圣福音传扬者路加叙述道,在主现今所提及的造访这所房屋时,马大(Мáрфа)忙着款待这位令人渴慕的贵宾,而马利亚(Марíя)则坐在祂的脚边,聆听祂的圣言。
马大,一心挂念着如何使招待最为周全妥当,就请求主,叫祂吩咐马利亚来帮助她。然而,主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了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从她夺去的」(路加福音 10:41-42)。根据圣教父们的解释,马大神秘地象征着敬虔的肉体操练,而马利亚则象征着属灵的操练237。按照教会的规定,这个关于主探望这两姐妹的记述,会在所有圣母的节日中诵读。基于这两个原因,对这段记述中所包含的事件与教诲的审视,应当是格外有意义和格外有教益的。
马尔法是长姊,福音书作者将她描绘成家中的女主人。她接待救主进入家中,她安排宴席,预备食物,收拾餐桌,端上菜肴。她的服事是一种不间断的行动。并且,身体上的劳作,按着辈分,在每一位基督门徒的修道生活中都占据首位。 圣伊萨克叙利亚人(Исаак Сирский)说:「心灵的劳作以身体的操练为前导,正如亚当身体的受造先于他灵魂的受造一样。未曾获得身体操练的人,就无法拥有心灵的劳作;后者从前者而生,如同麦穗从播下的赤裸麦粒中长出238。身体上的苦修在于在身体上遵行福音的诫命。这包括:施予物质的怜悯,接待陌生人,参与有需要和受苦人类的各种缺乏与痛苦之中。这包括身体的贞洁,节制怒气,节制奢靡,节制娱乐和散漫,节制嘲讽和论断,以及节制所有表达恶意和内心不洁的言语。这包括禁食、守夜、咏唱诗篇、屈膝敬拜、在圣殿和斗室中站立祷告。这包括修道院中的顺服和其他外在的苦修。 身体上的苦修要求身体持续的活动:它从一个身体上的善行转到另一个,有时甚至将数种良善的操练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完成它们。身体上的苦修逐渐洁净灵魂的激情(страсти),并使其熟悉福音的精神。福音的诫命,当在行动中被遵行时,会渐渐地将其中蕴含的深邃思想和深沉情感传递给遵行者,将真理、圣灵和生命传授给遵行者。 身体上的苦修有其界限和终点:这些界限和终点在于苦修者坚决地过渡到属灵的苦修。这坚决的过渡为渐进的过渡加冕。马尔法的服事,在主人的宴席完成时,就结束了。
「马利亚坐在耶稣脚前,听祂的道。」(路加福音 10:39)。马利亚所采取的这个姿态,描绘了那蒙受恩宠、得以进入属灵苦修的灵魂的状态。这种状态同时是宁静与谦卑的状态,正如伟大的尊者巴尔萨努菲(Варсонофий Великий)所言:「内在的操练,与心灵的痛楚(心灵的哭泣)相结合,产生了真实的心灵寂静;从这样的寂静中诞生出谦卑;谦卑使人成为上帝的居所」239。那达到以心神事奉上帝境界的人,便放下了外在的操练,不再费心于其他取悦上帝的方式,或者只是在特别需要的情况下,适度且偶尔地运用这些方式。他的心神俯伏在救主脚前,单单聆听祂的圣言,承认自己是上帝所造之物,而非自有的存在(诗篇 99:3),承认自己是被耕耘的,而上帝是耕耘者(约翰福音 15:1),将自己完全交托于救主的旨意和引导。显然,这样一个状态是透过或多或少持续的身体苦修而赐予灵魂的。如果不是马大担负起招待的辛劳,马利亚也无法安坐在主脚前,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祂的教导上。 以心神和真理事奉与敬拜上帝,便是那「上好的福分」,是那蒙福的状态,它始于尘世生命之中,并且不会随著尘世生命的结束而停止,不像身体的苦修那样终止。「上好的福分」在永恒中仍是灵魂不可剥夺的属性,在永恒中获得完全的发展。「上好的福分」不会从那获得它的灵魂身上被夺走,永远是它的财产。
肉身的操练常被一个非常重要的缺欠所掩盖。这个缺欠就在于:当修道者不加分辨地进行操练时,当他赋予操练过度的价值时,当他为了肉身操练本身而进行它们时,错误地将自己全部的生命,自己全部的讨神喜悦,都限定并归结于这些操练之中。这种错误的评估,总是伴随着对属灵操练的轻视,以及将从事属灵操练的人引开的倾向。这事发生在马大身上。她认为马利亚的行为是错误且不足的,而自己的行为则更有价值,更值得尊敬。仁慈的主,并未否定马大的侍奉,而是宽容地指出,她的侍奉中有很多是多余和虚浮的,而马利亚所做的工作才是本质性的。主藉着这番话,洁净了马大操练中的高傲心,并教导她要以谦卑来完成肉身的侍奉。确实如此!尚未被属灵悟性光照的肉身操练,自身总是带有许多虚浮和多余之处。劳作于其中的人,即便他是为了神而劳作,但他仍是在旧人里劳作;在他的田地里,稗子与麦子一同生长;他无法摆脱肉体思虑对他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所施加的影响。我们所有人都必须充分注意主所给予的教导,并要以最深的谦卑来完成我们藉着身体所做的善行,如同奴仆一样,他们有责任去执行主人的旨意,却因着软弱和罪恶的败坏而无法尽善尽美地执行这旨意。对于从事肉身操练的人来说,知道存在着另一种操练是非常有益的,那是一种无可比拟的更高操练,即灵魂的操练,蒙受神圣恩典荫庇的操练。「没有灵魂工作的,」圣依撒格·叙利亚人说道,「无论他的肉身操练如何,他仍是与圣灵的恩赐隔绝的」240。这位伟大的修士导师将单凭肉身的操练,当它没有内心密室中思想工作的辅助时,比作不育的子宫和干瘪的乳房,因为肉身的操练无法接近神的理智241。我们在马大身上看到了这一点。她如此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如此确信其价值,以至于她没有向主求问祂所喜悦的安排,而是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安排,并恳求它们得以实现。
圣教会为何在所有上帝之母的节期都设立诵读这一福音故事?乃因上帝之母向圣子——上帝与人者献上了至高无上的身体服事与至高无上的精神服事,她「把这一切的事都记在心里」(路加福音 2:51),将他自幼时起所经历的一切以及所有与他相关的事,「都存在心里」(路加福音 2:19)。为解释这一点,在此故事之后又附上了路加福音下一章中,一位听闻主训诲的妇人向主的呼求:「怀你胎的和乳养你的有福了」(路加福音 11:27),以及主对这呼求的回应:「那更可说的是,听上帝之道而遵守的人有福了」(路加福音 11:28)。这是上帝对人之论断的答复!人的论断认为上帝之母仅因生下上帝与人者而有福:然而上帝与人者却提升了上帝之母的尊荣,称那听闻并遵守上帝之道的人,是特别有福的。上帝之母拥有这福分超越所有人,她以无人能及的感同身受,倾听并珍藏着上帝与人者的话语。在此,与人的论断相反,再次赋予了精神服事超越身体服事的殊荣。
仁慈的主召唤所有的人去侍奉祂。侍奉主,必然伴随着将旧人钉上十字架,弃绝其肉体的和罪恶的欲望及意念,这其中自有其辛劳;但这辛劳中亦有其慰藉,这慰藉是由良善的良知和神圣的恩典所赐予的。「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马太福音 11:30)。那些渴望开始侍奉主,以期将祂迎接到自己灵魂的居所,并藉着祂所吩咐的安息来使祂安歇的人,必须从身体的操练开始,借着身体的行动来遵行福音的诫命。我们的灵魂在受造时与身体相连,在堕落之后则受其支配。灵魂因身体的行动而感染罪恶的疾患和情欲;情欲在灵魂中得以消除,良善的习性和美德则借着身体的行动被引入灵魂。一个任凭自己按着怒气驱使而行动的人,会因怒气情欲的行动所形成的习惯而被奴役;一个任凭自己按着贪婪的暗示而行动的人,会感染贪财、贪婪、吝啬的情欲。所有情欲都是以类似的方式进入灵魂,它们都根植于人的外在活动。由此可见身体操练的必要性;它对于以与情欲要求相反的行动来驱逐情欲至关重要;它对于按照福音的指示将美德植入心中不可或缺。明智的身体操练,建立在上帝的圣言之上,受上帝的圣言光照,在很大程度上使人从罪中得释放,在很大程度上使他成为美德的知己、基督的仆人。借着这样的身体操练,灵魂的操练很快就会被唤醒,而这正是能够带来救赎的。
冰冷无情的,或是过度炽热的肉体修行,如果缺乏灵魂的参与,如果缺少那为神圣话语所要求的属灵智慧,而这智慧本应是肉体修行的灵魂——那么这样的修行是毁灭性的。它会导人进入自负,继而蔑视和评判邻人;它会引人陷入自欺,形成内心的法利赛人242,使人与上帝疏远,最终与撒旦结合。
当上帝的恩典丰沛地覆庇修道者时,在他里面便开启了丰盛的心灵苦修,引导他迈向基督徒的完全。那时,他才发现自己灵魂的罪孽深重,这罪孽在此之前一直向他隐藏着!那时,遮蔽他视野的帷幕被掀开,无边无际、庄严宏伟的永恒便呈现在他的灵魂面前,这永恒在此之前一直向他隐藏着!那时,死亡的时刻,原先遥远地伫立在某处,便靠近了,矗立在灵魂的面前,矗立在它的视野之中!那时,世间的生活,原先看来是无限的,便缩短到极其短暂的尺度:逝去的生命,如同夜间逝去的梦境!剩下的生命历程,汇聚成临终的一小时!那时,从灵魂深处涌出呻吟,是它此前不曾知晓的!涌出哭泣,是它此前不曾感受的!涌出祷告,是它此前不曾发出的!祷告和哭泣在灵魂最深处涌现,藉着心智与心灵在嘴唇的静默中发出,它们升向天庭,使祈祷者俯伏在救主的脚前,将他 удержи在救主的脚下;灵魂在承认自己的罪孽和上帝无限的伟大中,进入完全,藉着至善之神——祂创造了人类并正在重塑人类——的右手被带入完全。「我的灵魂哪,你要称颂上主!祂赦免你的一切罪孽,医治你的一切疾病。祂救赎你的命脱离死亡,以慈爱和怜悯为你的冠冕。祂使你的年岁,好像鹰一样,重新得力。」(诗篇 102:2-5)藉着全能的救主,祂在自身内更新了我们的本性,并藉着祂自己更新着我们。阿门。
О призвании чад Божиих к отлучению от мира и о блаженном подвиге иночества среди скорбей.
论上帝的儿女蒙召,当与世界分别,并论在患难中修道者蒙福的善工。
高加索斯塔夫罗波尔城附近圣约翰洗者女子修道院启用之讲道
「你们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主说:不要沾染不洁净之物,我必收纳你们。我要作你们的父,你们要作我的儿女。这是全能的主说的。」(哥林多后书 6:17-18)。这上帝的召唤是对世人中的谁发出的呢?是对那些已经认识并确信,上帝在创造人类时所赋予的、并在救赎时所恢复的使命,即人类要成为上帝的儿子和女儿的人发出的。上帝命令那些渴望成为祂儿子和女儿的人,要与怎样的人群分离呢?要与那些沉溺于世俗忧虑、地上亨通、世间享乐,对人类崇高的精神使命毫不在意的人群分离。
世间的生活,何其迷人!我们的堕落,何其可怖!我们亲眼目睹,我们所有的弟兄们,无一例外,在世上或长或短的漂泊之后,这段时日与无尽的永恒相比,同样短暂,他们都逝去了;我们看见,他们将财富和所有短暂的优势,乃至他们自己的身体,都遗留在世。我们目睹这一切;我们深知,我们也必然会死去,然而我们却度过尘世的生活,仿佛我们是世上的永恒者;我们耗尽身心的所有力量,去追逐那些终将被死亡夺走的世俗之物;我们沉溺于罪恶的渴望与企图,渴望充分享受那已将我们杀害的罪恶,我们践踏上帝的诫命,忽视祂的威胁与应许。面对人类社会如此的行径,上帝吩咐祂所拣选的人,这是何等自然:「你们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不要沾染不洁净的物,我便收纳你们。我要作你们的父,你们要作我的儿女。」
许多旧约的义人早已为自己选择了远离世俗,在旷野中过着寄居和漂泊的生活,忍受各种匮乏与困苦。使徒说:「他们身穿绵羊皮和山羊皮,受穷乏,遭患难,被虐待,(世界不配有他们),他们在旷野、山岭、洞穴和地穴中漂流」(希伯来书 11:37-38)。他们以自己的生命见证了人是地上的客旅和寄居者(希伯来书 11:13),正如世俗之子以自己的生活见证了他们的自我欺骗。 圣约翰,主的开路先锋,自幼便在旷野定居,并在旷野中领受了来自上帝的命令,便前往约旦河一带,向世人宣告救赎主的来临,劝诫世人藉着悔改与谦卑预备好迎接救赎主(路加福音 1:80,路加福音 3:3)。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以退隐旷野、在其中禁食并战胜魔鬼开始祂伟大的事工,向我们表明,最适合修道生活和预备自己服侍上帝的地方便是旷野。在祂传道期间,主经常退到旷野去祷告,尽管祂作为全然的上帝并不需要这样做,但祂以此向我们这些软弱的人类表明,最适合专心和恳切祷告的地方是幽静的旷野。 从基督教的开端起,早期的基督徒立刻开始离开喧嚣的城市中心,在城市的边缘、郊区和周边地区定居。亚历山大这座人口众多的城市的基督徒尤其如此;在那里,他们隐居的居所被称为「修道院」(monasteries),而他们自己则被称为「修士」(monks),即隐居者(源自希腊词μόνος,意为「一个」)。亚历山大的郊区及其周边地区充满了基督徒的居所(「κελια」),他们在那里过着隐居的生活。 后来,当世俗中的诱惑增多时,虔诚的修士们奉上帝的命令,更深入地进入旷野,创立了各种形式的修道生活。大帕科米(Пахомий Великий),在天使的指导下,为男性和女性设立了共住修道院——这是一种修道生活的形式,如今我们所开启和蒙福的、新成立的修女院也采用了这种形式,这得益于至圣主教会议的祝福,并遵照我们至虔诚的君主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皇帝的谕旨。 然而,所有形式的修道生活,尽管外表各异,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使我们的软弱免受世俗的迷惑和影响,赋予现世生命和永恒生命应有的价值,并利用前者来获得后者。 「上帝的儿女,」圣伊萨克·叙利亚人说,「与其他人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生活在忧患之中,而世人则沉浸在享乐与安宁的光辉里。上帝不愿祂所挚爱的人在他们拥有肉身时安息;祂要他们在此世之时,常处在忧患、重负、辛劳、匮乏、赤贫、孤独、缺乏、疾病、卑微、侮辱、心碎、身体疲惫、与亲属割离、思想悲伤、以特殊的眼光看待万物、生活在与寻常人类居所不同的居所之中:一个幽静、寂静、远离人目、与一切世俗娱乐隔绝的居所。他们哭泣,而世人欢笑;他们哀伤,而世人欢乐;他们禁食,而世人享乐」243。
当那以基督徒虔敬的眼光,凝视宇宙万物之时,若望见世人为极度的世间享乐,为夸耀并沉溺于自身的堕落,为发展、印证、巩固、使这堕落成为不可剥夺的产业,而高傲地兴建的宏伟宫殿时,内心便会充满难以言喻的悲伤与恐惧。 反之,当他的目光投向谦卑的修士居所,那些简陋的修道室,更像是帐篷而非建筑,这些简陋的修道室,见证着这是属灵以色列的营寨,正在尘世生命的旷野中漂泊,竭力奔向应许之地——天国时,内心便会充满宁静的慰藉。 「雅各啊,你的帐棚何其华美!以色列啊,你的居所何其佳美!它们如同幽美的树林,如同河边的园子,如同上主所栽种的帐棚,又如水边的香柏树。那祝福你的,愿他蒙福」(民数记 24:5,6,9)。这些帐棚的居民有福了,这营寨的居者有福了! 「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惟喜爱上主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诗篇 1:1-2)。 「我的心哪,你要称颂上主!」(诗篇 102:1)。 「我的心哪,你要赞美上主!」(诗篇 145:1)。 「上主是应当称颂的,因为祂在坚固的城中,向我施展奇妙的慈爱!」(诗篇 30:22)。 「因为祂施展奇妙的慈爱」:这意味着,主施予了至大的恩典,赐予了一座修道院,它因着地点、围墙、习俗,以及衣着本身,而与世界的诱惑隔绝——一座为祂的女儿们设立的居所,她们渴望远离世界、与世隔绝,为的是恒久的事奉上帝。 「祢要将他们藏在祢脸面的隐密处,脱离人的谋划;祢要将他们安置在帐幕里,不受口舌的争闹」(诗篇 30:21)。
让我们从这遥远的旷野,从这遥远的高加索,献上一份衷心的、深沉的感激之声,给予我们至虔诚的君主——皇帝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他为那些将自己作为活祭献给基督的童贞女和寡妇们,在广袤的、蒙福的东正教俄罗斯土地上,赐予了一个新的居所。那应许给予「以一杯凉水给予基督门徒解渴之人」的上帝的祝福,愿降临在上帝的受膏者身上,因为他满足了许多灵魂属灵的、虔敬的渴望。 让我们向圣 Synod 献上虔诚的感谢,祂祝福了在高加索地区建立修道院式的社群,在那里,当地的居民早已不仅遗忘了修道生活,连基督教也已久被遗忘。在俄罗斯胜利的武器之后,基督教首先进入了此地,而今,修道生活也随之踏入。 让我们向这座修道院的创建者,高加索的首位圣主教,致以应有的敬意;愿这位修道院创建者的祷告和祝福,帮助它在道德上和物质上都能够进步和完善。 让我们祈求上帝的祝福,降临在所有为这座修道院以主之名建立和兴盛而付出贡献的人身上:愿全能的上帝,我们慷慨的神,为他们预备百倍的天上赏赐,在祂面前,任何最微小的施予和帮助都不会被遗忘。「我的灵啊,你要称颂上主!凡在我里面的,也要称颂祂的圣名!」(诗篇 102:1)。
蒙福啊,你们这些贞女和寡妇,聚集于旷野,为要将自己奉献予上帝!你们所选择的是那上好的福分,倘若你们以毕生的目标为不住地蒙上帝喜悦。愿你们成为配得上上帝呼召的人!你们被天父召唤,作祂的女儿;当竭尽全力,以成为上帝的女儿。 不要因你们的臣服、你们谦卑的地位而感到负重,因为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书 2:7-8)。 不要因你们冗长的祷告、你们的守夜和你们的禁食而感到负重:使徒说:「凡属基督耶稣的人,是已经把肉体连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了」(加拉太书 5:24)。 不要因肉体的疾病和主为洁净你们而允许你们遭受的其他苦难与匮乏而感到负重:「因为主所爱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祂所收纳的儿子」(希伯来书 12:6)。 上帝的仆人,虽然遭受各种各样的忧患和痛苦,「他们在世人眼前就算受苦,他们的指望却满有不朽。他们稍受惩罚,却将得到大恩惠;因为上帝试验了他们,发现他们配得上祂。祂像在炉中炼金一样试验了他们,又像全燔祭一样悦纳了他们」(智慧篇 3:4-6)。 不要因你们可能遭受的来自世人的侮辱和凌辱而感到负重:救主安慰祂的门徒和追随者说:「世人若恨你们,你们知道,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你们若属世界,世界必爱属自己的;只因你们不属世界,所以世界就恨你们」(约翰福音 15:18-19)。 「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马太福音 5:11-12)。 基于圣经的这些以及无数其他的见证,圣父们承认,神圣的旨意所允许的忧患是上帝对基督徒的慈爱和关顾最可靠的标记。蒙福的卡尔帕索斯的约翰如此安慰受苦的修道士:「喔,修道士!你的天父,那极爱你的、又以各种试炼折磨你的,对你说话:你当确知,喔,忍耐的修道士,正如我藉着先知所说的:我将成为你的管教者,在埃及的路上迎见你,以忧患教导你:我要用我的旨意的荆棘堵住那些邪恶的道路,以不期而至的灾祸刺伤并阻止你:免得你那无知的心所渴望的一切,都能付诸实行。我要以我怜悯的门户,堵住你情欲的大海。我要像豹一样,以谴责、责备和你未察觉的良心中的懊悔之思吞噬你:而这一切忧患,都是上帝至大的恩典」244。 「上帝的道路是每日的十字架,」敬虔的叙利亚人以撒说,「没有人是在享受逸乐中升天的…… 当上帝不断地将忧患赐予一个人时,就知道这个人是在上帝特别的旨意之下」245。 圣使徒保罗见证说,所有蒙上帝喜悦的人,无一例外都分尝了上帝旨意所允许的忧患的惩罚和教诲:「你们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儿子了」(希伯来书 12:8)。 那生活在所谓不变的福乐之中,沉溺于不断的享乐,被不断的娱乐所分散的属世之人,这世代之子——唉!——被上帝遗忘了,被弃绝了。他持续的福乐和满足是最大的永恒灾祸——与上帝隔绝——的标记。
天父的女儿们!我向你们致以问候,祝贺你们获得了修道者的权利和你们修道院的名称!我向你们致以问候,祝贺你们开启了修道苦修和获取天上赏赐的征程!与此同时,我也向你们致以问候,祝贺你们踏上了多重多样悲苦的征程:修道生活之路,乃是悲苦之路,而天上报偿的缘由,正是地上的悲苦。上主召唤我们归向祂,并非以地上的福乐相许,而是以苦难相许。使徒保罗甫一被选为外邦人的使徒,与此选择同时预言于他的,便是无数的苦难(使徒行传 9:16)。这位使徒,在饱受苦难,并深知悲苦所生发的属灵果实之后,也呼召其他基督徒参与同样的苦修。「因此,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和那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就是那绊倒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祂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上帝宝座的右边」(希伯来书 12:1-2)。「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过熬炼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所以,你们要把下垂的手、发软的膝挺起来,并且要凡事欢喜,即以至大的喜乐为乐,当你们遭遇各样试炼的时候:因为我们进入上帝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希伯来书 12:11-12,雅各书 1:2,使徒行传 14:22)。阿门。
О спасении души и шествии праведным путем: наставление, дабы избегнуть адовых мук и наследовать Царствие Небесное.
论灵魂的得救与行走义道:此乃教诲,为要避开地狱之苦,并得承受天国之产业。
主教巡牧教区时给予平民百姓的教诲:论及救赎之道
蒙爱的弟兄们!上帝那不可言喻的怜悯,使我这个不配的人,成为了你们的牧者;祂恩准我探访你们,将我这微末的祷告与你们的祷告合而为一,并最终与你们交谈。那么,弟兄们,我们应当谈些什么呢?让我们来谈谈我们的救赎吧。
我们众人都是世间短暂的旅人。我们每个人在世上作客的时日,皆由上帝所定,此后必然会死亡,无可避免地死亡。我们的居所、园囿、田地、财富,乃至我们自身的躯体,都将被死亡夺去。唯独灵魂,这带著它善行或恶行的灵魂,将步入永恒。在永恒之中,它或将持续地蒙受至福与欢欣,或将持续地受苦、哭泣与哀号。那么,让我们来谈谈:我们当如何得救?如何蒙受上帝的喜悦?如何脱离那苦痛的地狱?又如何能继承那甘美的乐园?
弟兄们!请你们仔细地准备好,聆听我的话语,以便你们能理解并铭记它们。由于我很少有机会能与你们交谈,我打算现在就将那最必要的教诲传授给你们。「主啊!求祢开我的嘴唇,我的口便传扬赞美祢的话」(诗篇 50:17)。
凡愿得救赎之人,必当归属于独一圣洁之正教会(Православная Церковь),作其忠诚之子,在一切事上顺服其规章制度。若有人不顺从教会,若有人脱离教会,若有人为分裂者(раскольник),则无论他如何叩拜,如何禁食,如何祈祷,他都不能得救。吾主曾将不顺从教会者比作拜偶像之人,祂说:「若是连教会也不听从,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马太福音 18:17)。 早在旧约时代,当扫罗(Саул)擅自献祭,与上主的诫命不合时,先知撒母耳(Самуил)对他说:「你行事愚昧了,没有遵守我所吩咐你的命令」(撒母耳记上 13:13)。「上主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祂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悖逆的罪,与行邪术的罪相等;不听从的罪,与拜偶像的罪相同」(撒母耳记上 15:22-23)。 在新约中,吾主所爱的门徒作证说,唯当我们的祷告是按着吾主的旨意献上时,吾主才悦纳(约翰一书 5:14)。那些行为上抵挡上帝之人所献的祷告,不被接纳,而被上帝弃绝(马太福音 7:21-23)。 分裂者和异端者(еретик)缺乏谦卑,如同魔鬼缺乏谦卑一样,故而他们也远离救赎,如同魔鬼远离救赎一样。曾几何时,魔鬼向神圣的马卡里奥斯(Макарий)显现并言道:「马卡里奥斯啊!你多有禁食,但我却全然不食;你少有睡眠,但我却全然不眠;唯独一事你能胜过我——就是你的谦卑」246。 分裂者守着漫长而严苛的禁食,整夜地进行祷告,行着无数次的叩拜,然而,可叹!他们徒然劳苦,白白费力,因为他们不愿谦卑。没有谦卑,就不可能成为基督的门徒。吾主曾说:「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因为我心里柔和谦卑,这样你们的心灵就必得安息」(马太福音 11:29)。凡不谦卑者,就不是基督的门徒,就未曾顺服基督。 圣人约翰·雷梯奥斯(Иоанн Лествичник)说247,真正的谦卑源于顺从,正如吾主借着「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来显明祂的谦卑(腓立比书 2:8)。 若不顺从教会,则无谦卑;若无谦卑,则无救赎:「我降为卑微,祂就拯救了我」,先知说(诗篇 114:5)。 此外,异端与分裂之中还包含着对圣灵的亵渎,此乃致死之罪,倘若人固守此罪,则上帝在今世和来世都不会赦免。根据圣人金口约翰(Иоанн Златоустый)的教导,即使是殉道者的血也无法洁净此罪。此罪唯有在人弃绝其异端,舍弃分裂,并重新加入圣洁教会时方能得以洁净。
凡渴慕得救之人,必当常常祷告上主,虽可由少渐增。平日在家中,当于清晨睡醒之时,夜晚就寝之前,以及饭前饭后,向主祈祷。即便是早点或晚膳,亦不可不思念上主,不划十字圣号而享用。逢节期与主日,则当参与公共之教会祷告。务必前往晨祷、彻夜祷、神圣礼仪与晚祷。罪人能获准进入上帝的教会,实为无上之福:于此,他可恳求上主赦免其罪愆,并赐予救恩。大卫乃是荣耀富足之君王,亦为先知,但他所求于上主者,唯有一事:「有一事,我曾求上主,我仍要寻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上主的殿中,瞻仰祂的荣美,在祂的圣殿里求问」(诗篇 26:4)。大卫深认此得以进入教会的机会,乃是上主格外之慈恩:「至于我,」他说,「我因祢丰盛的慈爱,必进入祢的居所;我必存敬畏祢的心,向祢的圣殿下拜」(诗篇 5:8)。总而言之,祷告乃是至高之德行,是人与上帝相连之途径。圣教父们称祷告为众德之母 248,盖因借此可向上主之慈悲求得其余一切德行,以及所有今世与永恒之福乐,正如主所亲证:「你们祈求,」祂说,「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主在论及祷告的诫命中,亦附带应许必垂听我们的祈求:「因为凡祈求的,就得著;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祂的人吗」(马太福音 7:7-8,11)。祷告须以信心而行;其根基须立于无恶念。信心之于祷告,犹如灵魂之于身体;正如身体若无灵魂则死寂而不能动,祷告若无信心,则为死寂,缺乏力量与效用。无恶念之于祷告,犹如根基、地基之于房屋。正如房屋若无地基则不能立,必然倾塌,祷告若非建立于无恶念之上,则不能升达上主,反将沉溺于肉体的思虑中,并被其毁灭。主曾言:「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你们站著祷告的时候,若有什么得罪人的事,总要饶恕他们,好叫你们在天上的父,也饶恕你们的过犯」(马可福音 11:24-25)。祷告不仅为我们带来今世与永恒之福乐,不仅吸引上帝的赐福临到我们,它更能保守我们免于灾祸,将我们从极大的困境中解救出来。它将先知约拿从鱼腹中拉出;它拯救了君王希西家脱离已被宣告的死亡。「你们要祷告,免得入了迷惑」(路加福音 22:40),主如此吩咐。反之,轻忽祷告之人,则会遭遇许多不同的灾祸,甚至可能失去自身的救恩。
凡渴求救赎之人,必当竭其所能,施行灵性与肉身之怜悯。灵性之怜悯,在于宽恕近人对我们所犯之过失,即是宽恕近人施予我们的凌辱与伤害。肉身之怜悯,则在于尽力以粮食、衣物、金钱和接待客旅之事,来帮助近人。 主曾言:「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马太福音 5:7),此即意味著他们将得救赎。反之,无怜恤之心者,必将面临无情之审判(雅各书 2:13),亦即无怜恤之人,无法得救。
凡切望得救之人,都当为其罪愆向上帝献上恳切的忏悔。这不仅要在每日的祷告中如此行,尤其要在向神父告解之圣事中如此行。蒙神所默示的先知宣告说:「我向你陈明我的罪,并不隐瞒我的恶。我说:我要向永恒主承认我的过犯;你就赦免我罪恶的刑罚。」(诗篇 31:5)请深思圣灵所启示之言语的秩序:人首先认识自己的罪,这是通过虔诚的自我省察达成的;然后他拒绝那些狡诈的良心惯常用来为自己的罪辩解的托辞;最后,悔罪之人成为自己的控诉者,在作为见证人的神父面前,向主倾诉自己所有的过犯,绝不顾惜自爱。届时,他便会从上帝那里获得罪孽的赦免。使徒说:「我们若认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翰一书 1:9)因此,「若有人犯罪,我们有一位中保,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他替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单替我们的罪,也是替普天下人的罪。」(约翰一书 2:1-2)我们拥有全能的中保——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我们拥有全能的罪孽洁净者——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借着这样的中保和这样的洁净,通过告解来消除我们的罪孽,我们无疑将获得得救的满心欢喜的凭证。在向神父告解洁净自己之后,必须以敬畏上帝之心、信心与爱,领受基督至圣的圣体和基督至圣的宝血,这对得救是必要的。主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亦即你们没有救恩。「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亦即拥有救恩。(约翰福音 6:53-54)至少应该在所有的四个大斋期领受圣事,一年四次。倘若不幸且令人悲哀的是,俗世的烦忧甚至不允许如此,那么一年至少也必须领受圣事一次。
凡欲得救者,应当心胸宽广地忍受在这一短暂尘世旅程中所降予的一切苦难。无论是遭遇歉收,抑或是成熟的庄稼被蝗虫吞噬,被冰雹击打;无论是牲畜瘟疫,火灾,自身或家人的疾病,至亲的离世,抑或是不得不忍受强权者的迫害与欺凌——所有这一切,都应当宽宏大量地忍受,不发怨言,尤其不可加以诽谤。主曾命令我们在忍耐中获得我们的灵魂(路加福音 21:19);祂说:「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马太福音 24:13)。这意味著:得救的并非是那些仅能耐心忍受某一种苦难,而在遭遇其他苦难时便陷入忧伤和抱怨的人;得救的是那一位,在尘世生命中,无论降予他何种苦难、何种灾祸,他都能心平气和地忍受,直至终结,直至死亡之日与时辰。 心平气和地忍受苦难,是对自身罪孽的积极而真实的意识!心平气和地忍受苦难,是对救赎主的积极而真实的认识与宣认!心平气和地忍受苦难,是追随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圣使徒彼得说:「基督也为我们受过苦,给我们留下榜样,叫我们跟随祂的脚踪」(彼得一书 2:21)。任何自愿的苦修、任何自愿的匮乏与受难,都不能为灵魂带来像上帝所降予的非自愿苦难那样的益处。任何自愿的苦修,或多或少都带有自负与虚荣的成分;然而,灵魂因上帝所降之苦难而升入的苦修,则摆脱了上述微妙而致命的激情。借由这份苦修,丰盛的谦卑被带给灵魂,真正的悔改也因此得以实现。 上帝所降的苦难,对于一个人而言,是确凿的印记,表明此人为上帝所拣选,为上帝所钟爱。主见证说:「凡我所疼爱的,我就责备,管教」(启示录 3:19)。因此,使徒如此安慰忧伤与受苦之人:「我儿,你不可轻看主的管教,被祂责备的时候,也不可灰心;因为主所爱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祂所收纳的儿子。你们若忍受管教,上帝就待你们如同待儿子」(希伯来书 12:5-7)。当尘世的苦难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承受时,其尊贵便在于此!它们是上帝的恩赐(腓立比书 1:29);它们是上帝收纳为子的标志! 为了学会耐心而心平气和地忍受苦难,应当以那蒙福强盗的话语来面对每一个降临的苦难:「我所受的,与我所作的相称;主啊,祢得国降临的时候,求祢记念我」(路加福音 23:42)。同样有益的是,要回想并重复那饱经苦难的约伯的话:「难道我们从上帝手里得福,不也受祸吗?」(约伯记 2:10)「上主随祂的意愿行事;上主的名是应当永远称颂的」(约伯记 1:21)。 所有圣徒都是藉著诸多苦难与死亡249继承了天国!所有圣徒都赞美并感谢上帝所降予他们的试探与灾难,借此他们得以洁净,如同炉中的精金,并配享永恒的福祉。心平气和地忍受上帝所降的苦难,便是在自己的十字架上被钉。宣认自身罪孽者,便成为救赎主的宣认者,从他的十字架上升入天堂,享受永恒的天上喜乐,而尘世的苦难便是这些喜乐的确凿凭证。
凡渴慕得救之人,皆须勤读圣典神书。「有福之人,」圣先知达味曾言,「不从恶人之谋,不站罪人之道,不安坐讥诮者之座;惟喜爱上主之律,昼夜思想,乐此不疲」(诗篇 1:1-2)。我等心智,因罪蒙蔽,对于救赎之事,万不能仅凭一己之思忖而得满足。此等思忖,柔弱、摇摆、且多欺妄;故必须藉着专心阅读或细心聆听上主圣言,从中汲取属神之意念,以获开明。研习上主圣言,务必恭敬虔诚,且当恒常不辍,使之成为我等救赎之路上的指引,盖因我人自心之思虑,极易引我等偏离救赎正道,甚至以虚妄为真实。我等自心之思虑,因罪恶之败坏,竟至于与上主圣言相悖逆,甚至加以抵触。若信靠此等思虑,则大祸临头!反之,若有人毫不懈怠地紧随上主圣言,如同盲人紧握引路者之手,则福莫大焉。圣教父们称读诵和听闻上主圣言为万德之王250。上主圣言,向我等揭示一切潜藏于被败坏之性情中、且在其中活动之罪恶情欲;揭示其所有诡计,揭露其邪恶之处,尤其当其为迷惑我等而披上德行之伪装时。上主圣言,暴露我等仇敌魔鬼之阴谋诡计,开导我等,如何抵御此恶毒之仇敌,彼正渴求我等之沉沦。上主圣言,恒常呼唤我等悔改,告我等知上主对于堕落且在罪轭下受苦之人性所怀之无穷慈悲;它教导我等如何献上悔改,如何使此悔改成为切实并多结果子之举。上主圣言,向我等展现此世之所有变幻无常与虚妄;它在我等面前,生动描绘受世界与罪恶诱惑之可怖后果;它向我等揭示庄严之永恒,及其对敬虔世俗生活之奖赏,以及对世间所犯不义之举之可怖刑罚。上主圣言,向我等传授关于德行,以及如何获得德行、如何蒙受上主喜悦之最详尽、最精确之教诲。简言之,上主圣言,教导我等救赎之道。
何者为正教会之忠实子民?乃是那每日,更佳者是每时每刻,在上帝权能所及的每一处,皆能忆念上帝并祈求祂的怜悯与帮助之人;是那在主日和节庆之日,悉心前往上帝殿宇,而在家中,晨昏皆行祈祷之人;是那对贫者与异乡客怀有慈心之人;是那为己罪痛悔,并领受基督圣奥秘之人;是那以宽宏之心,忍受上帝所降诸般苦楚之人;是那潜心研习上帝圣言之人。 此人心中,实已拥有宝贵的救赎之确证。然而,他面前仍有一场属灵的争战:他必须谨慎守护自己的宝藏——他的救赎——使其不为罪恶,尤其是致命之罪所玷污。
何谓致命之罪?致命之罪即是那以永恒之死杀害了犯下此等罪行之人灵魂的罪。倘若一个人死于致命之罪,且未曾为此罪献上应有的忏悔,则恶魔将劫持他的灵魂,并将其引至地底、阴暗而窒息的深渊,进入地狱,承受永恒的折磨。致命之罪如下:异端、分裂、背弃基督教信仰、亵渎上帝、巫术与蛊惑、杀人与自杀、淫乱、通奸、违背自然的淫乱之罪、酗酒、亵渎圣物、抢劫、偷盗以及一切残酷不仁的伤害。在致命之罪中,唯有自杀无法忏悔;至于其余的致命之罪,因著上帝对堕落人类伟大且不可言喻的怜悯,仍可借由忏悔而得以治愈。对致命之罪的忏悔在于向神父告明罪行,接受他所施予的补赎,并承诺今后不再重蹈此罪。然而,许多陷入致命之罪的人却没有机会为他们的罪行忏悔!有人因酒醉而逝,灵魂就在此状态下与肉体分离;有人去行偷盗和抢劫,却在恶行当场遭受了上帝的愤怒击打!兄弟们,请警惕致命之罪!我再三提醒你们:致命之罪会杀害灵魂。若有人死于致命之罪,而未能及时忏悔,他的灵魂将坠入地狱。他将没有任何得救的希望。
不致命之罪(грехи не смертные)是什么意思?它们是指在知晓或不知晓的情况下,通过意念、言语、行为所犯的罪,这些罪不会致灵魂于死地,而只是或多或少地伤害它。圣徒们也无法避免这些罪;但圣徒们警醒自守,一旦察觉到因人类共有的软弱而陷入的过犯,便立刻通过忏悔来治愈它。 倘若灵魂与肉体分离时,人尚未能以忏悔洗净这些不致命之罪,灵魂不会因此类罪而被贬入地狱(ад);它被允许在通往天国的路上,在空中,遭受邪恶灵体的拷问,这些罪正是与这些灵体合作而犯下的,并允许其以善行赎罪。如果灵魂拥有足够的善行,尤其是如果在世时曾施予大量怜悯(милостыня),那么它就可以通过这怜悯和其他善行来赎清罪过;天国之门便向它敞开,它进入天国,享受永恒的安宁和喜乐。 但有时,灵魂的不致命之罪如此之多,而美德却如此之少,以至于它因不致命之罪的众多而被贬入地狱。 圣父们将致命之罪比作一块沉重的石头,而不致命之罪则比作一粒微不足道的沙子。如果将一块大石头系在人的脖子上,并将他投入深渊,他就会沉没:同样,一个致命之罪就足以将灵魂沉入地狱的深渊。几粒沙子几乎构不成任何负担:同样,在上帝的圣徒们身上,不致命之罪因持续的自我警醒和不断的忏悔而大大减少和弱化,对他们永恒的命运几乎没有影响。 然而,这种不致命之罪在那些专注于世俗忧虑,尤其是世俗娱乐的灵魂中,却获得了异乎寻常的重量,并与致命之罪一样,将可怜的灵魂拖入地狱。例如,如果有人说了一句可笑甚至不得体的话,随后便忏悔了,他的罪很容易得到赦免;但如果有人持续不断地说可笑、亵渎甚至淫秽的话,他因持续的空谈和污言秽语,很容易遭受地狱的永恒折磨。 不致命之罪的众多,可以给灵魂带来与致命之罪相同的毁灭。正如一个装满细沙的袋子,系在人的脖子上,可以像最重的石头一样,轻易地将他溺毙。
「贪爱钱财,乃万恶之根,」圣使徒保罗如是说。而在圣教父们看来,贪爱钱财之后,紧随而来的便是贪食饕餮,其中最为强烈和普遍的表现,即是醉酒。 因著对金钱的爱慕,犹大犯下了人类诸般罪行中最为可怖的罪过:他出卖了主。 因著对金钱的爱慕,无数的恶行得以发生:神的律法和国家的法规遭到违背,公义被践踏,不义得庇护,穷人受压迫,受贿者却自取灭亡地发财。贪爱钱财之人的心,向著怜悯紧紧关闭,因此他使自己失去了神的怜悯,即那唯有赐予怜悯之人才能得享的救恩。 一个沉溺于醉酒的人,他有什么样的悖逆之事做不出来呢?他从此就如同被地狱之火燃烧一般,被酒所灼热,他变得疯狂、狂乱,如同一个著魔之人。他预备好去犯奸淫,他预备好去争吵、去打架、去抢劫、去杀人。对于一个因醉酒而心智昏乱的人来说,一切的恶行都显得轻易。 然而,即便如此,他所犯下的恶行仍无法与贪爱钱财之人的恶行相比拟。后者的恶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披著公义的外衣,目光长远,充满并洋溢著撒旦的诡诈,它们的影响和规模往往极其广泛,震动并破坏著整个民族的福祉。圣福音书说,那贪爱钱财的犹大,「撒旦便入了他的心」(约翰福音 13:27),藉以协助他并引导他实行那些地狱般的阴谋,这绝非无缘故的。
亲爱的弟兄们!在我对你们的简短谈话中,我已经按照我浅薄的理解,向你们阐述了救赎的道路、达至救赎的途径,以及如何保守那借由德行所获之救赎免于邪恶败坏的方式。
弟兄们,愿你们得救,愿你们得救!我们每个人的尘世生命都极其短暂——转瞬即逝,不留痕迹。那潜近我们每个人的死亡,亦是转瞬即逝,不留痕迹!在可怕的临终时刻,一切的饕餮与醉酒、一切的淫乱与奸淫,在我们看来都将是污秽而深沉的坑穴与深渊。我们将开始多么地悔恨,悔恨自己曾在这坑中打滚!那时我们才会明白,沉溺于一切情欲,乃是最不幸、最悲哀的迷惑。有福了,那预备了救恩的人,那藉着他的祷告、藉着他的施舍、藉着他的悔改而预备了救恩的人。这样的人将进入他主人的喜乐;这样的人将进入那甘甜的乐园,在那里,上帝恩典的河流淌流不息,永恒的救恩盛宴正在欢庆。
与此相反,那在世间生命中沉溺于罪恶的灵魂,将为凶残的恶魔所拽入地狱。哦,弟兄们!那等待着罪人在地狱幽暗监牢中的痛苦,是无法言说的。那里有永恒的幽暗,同时也有不灭的烈火;那里有切齿的哀号,那里有不歇的蛀虫。那里回荡着持续不断的哭喊和呻吟!他们恳求怜悯;但无人听闻,也无人理会那最真切、最凄惨的哀求。他们在那里祈求帮助与解脱;但无人施以援手,无人予以拯救。「圣徒亚历山大科普特的基里尔(Kirill Aleksandriysky)说:『无法用言语来描述,也无法想象和描绘那些被投入地狱深渊的灵魂所遭受的苦难和折磨。』所有人的口舌都无力解释那笼罩着地狱囚徒的恐惧与战栗;没有任何人的口舌能够表达他们的悲伤与哭泣。」251
弟兄们,让我们竭力以敬虔的生活,来避开那可怖的地狱刑罚,并得以承受天国。你们当中,若有人至今生活敬虔,就当继续这样的生命历程。若有人至今仍容许自己过着罪恶的生活,就当献上忏悔,并从此开始度过有德行的生命。 「主上主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我断不喜悦恶人死亡,惟喜悦恶人转离所行的道而存活。」 (以西结书 33:11)。 阿门。
Плоды покаяния: сокрушение самомнения и гордости ради приятия Господа.
忏悔之果:为迎接主而破碎自负与骄傲。
一篇论述,关于要结出丰硕的悔改果实,必须弃绝自负自恃
「要结出与悔改相称的果子。不要心里说:『我们有亚伯拉罕为父。』」(路加福音 3:8,马太福音 3:9)
这些话语出自吾主的神圣先驱者圣约翰(施洗者),他是众先知中最伟大的一位。约翰以自己终结了旧约,并开启了新约,从而成为了两个圣约之间的联结。旧约的先知们曾预言了约翰的事奉;使徒们在《福音书》中记载了约翰的行迹和宣讲。 「《耶稣基督,上帝的儿子之福音书》的开篇,即致力于对约翰的记述。」 「正如先知书上所写:看哪,我差遣我的使者在你面前,他要预备你的道路。在旷野中呼喊者的声音:预备主的道路,修直他的路径。约翰在旷野中施洗,并宣讲悔改的洗礼,以使罪得赦免。」(马可福音 1:1-4)。约翰的事奉在于,为那在极短时间内即将显现、披戴人性之主预备道路,并为祂修直路径。这条道路是什么?这些路径又是什么?这是人类的思维方式;这是人类的心灵情感和志向。为了接纳主,必须拥有与此相称、妥善安排的思维方式;为了接纳主,必须拥有内心向往的意愿,必须拥有谦卑的情感。天使长加百列正是如此向义人撒迦利亚——即先驱者的父亲——解释了先驱者的事奉,当时他宣告了先驱者的受孕与诞生。 「他(先驱者),」天使长说道,「将使许多以色列的子民转向他们的主上帝。他将带着以利亚的灵与能力,在祂面前先行,为要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使悖逆之人转向义人的思维方式,好为主要预备合宜的百姓。」(路加福音 1:16-17)。
「你们要悔改,」圣洁的先驱者向人类宣告,「要认清你们是罪人,是堕落而沉沦的生灵,是处于永恒死亡的利齿之中,是需要救赎的。」 「你们要悔改:因为天国近了」(马太福音 4:17),也就是说,那蒙福的时刻已经来临,上帝自己将即刻显现在你们中间;祂虽然以谦卑的人子形象显现,却带着上帝的全能权柄。祂将击碎死亡的统治,把那些人从毁灭的深渊中解救出来,并将永恒的福乐赐予那些将心意导向接受祂的人,就是那些藉着弃绝罪恶的生活、认识到自己的沉沦、承认自己需要救赎和救主、并立志跟随和顺从这位神而人者来预备自己迎接祂的人。 不承认自己的罪性、自己的堕落、自己的沉沦的人,无法接受基督,无法相信基督,也无法成为基督徒。对于一个自认聪明贤德、自满自足、认为自己配得地上和天上一切赏赐的人来说,基督有何意义?对于一个缺乏对上帝和人类应有认识,不愿思考永恒,却完全沉浸于地上的忧虑和享乐,仿佛要在地上永存的人来说,基督又有何意义? 约翰选择在旷野传道。远离日常的事务,远离那些易逝的依恋和偏爱之物,人们更容易将思绪提升至上帝,提升至永恒,也更容易留心关于蒙上帝喜悦之美德的属灵教导,而进入这些美德的门径就是真实的悔改。旷野神秘地象征着沉溺于虚妄、丧失了本质财富和尊严的人类的道德状态。
我为了自身的救赎来到这片旷野,来到那些怀着同样目的在此定居的旷野居民中间,我找不到比圣先驱者(指施洗约翰)所言之语和劝诫更适合作为我首次开言的词句与劝告,来劝勉我和我的新弟兄们了。我们既为悔改而来,借此悔改,上帝便赐予救赎,那么,就让我们结出与悔改相称的果子吧(马太福音 3:8)。
仅仅选择一个便于悔改的居所是不够的;舍弃财产、亲戚和朋友,断绝与俗世的密切和频繁往来,这些都是不够的。这些仅仅是悔改的辅助手段;它们是应当先于悔改的行为。悔改乃是那隐藏着救赎属灵宝藏的田地;为买得这田地,人必须卖掉自己所有的财产(马太福音 13:44)。卖掉产业,即是舍弃物质并断绝与世界的牵连之后,人必须「结出与悔改相称的果子」,以使悔改成为真实,并达到其目的。 为了使悔改真实有效,为我们带来救赎和永恒的福乐,我们必须在我们自身,在我们的灵魂中,获取悔改;我们的灵必须因着敬畏上帝的忧伤而破碎和谦卑,这忧伤源于对自己罪性的认知与感受;我们必须将自高自大从自身中驱逐出去,不论它以何种形式存在于我们之内。若有自高自大,悔改则不可能。一个错误的自我观念即可将自高自大引入灵魂,滋养、支持并巩固它,使灵魂无法进行悔改。 自高自大即是骄傲,在上帝面前何等可憎!自高自大正是那愚昧、盲目和毁灭性的激情,它将光明天使从天上打落,使光明天使变成了黑暗的魔鬼!自高自大是古蛇注入人性之中的致命毒药。自高自大是我们精神的疾患,那些不关注自己救赎的人并未察觉,但这疾患却是如此强烈和重要,以至于它将人在灵魂上归入那些被弃绝的、与上帝为敌的灵的行列之中。被自高自大所感染的人,无法与上帝亲近。为实现这种亲近,需要彻底弃绝自高自大。
大天使加百列极其准确地界定了与天使同等的施洗约翰(即「前驱」)的事奉。正如上文所引述的,他曾说,圣洁的前驱「必使许多以色列人,回转,归于主他们的神。」这意思是:圣洁的前驱必使许多遗忘了上帝的以色列人,重忆上帝;使许多与上帝疏远的以色列人,重新被上帝接纳。大天使继而说道,圣洁的前驱「必使心回转」,即心底的情感、心底的禀赋,「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又使不顺从的人,回转到义人的心思。」 这些父亲是谁?这些义人又是谁? 被称作「父亲」的是以色列人的始祖亚伯拉罕,以及他们所有圣洁的祖先、圣洁的士师、君王和先知。在「义人」的名下,所指的应是所有在旧约中蒙上帝喜悦的人;其中有些人并不属于以色列民族。 那么,那些旧约中蒙上帝喜悦之人的心底情感、心底禀赋是什么?他们的心思又是怎样的呢? 他们心底的禀赋是谦卑,而他们的心思,则是与这心底禀赋相应的谦逊智慧。 圣祖亚伯拉罕在祷告中倾吐心声时说:「我不过是尘土和炉灰」(创世记 18:27)。他是在何时说这话的呢?当他面对面侍立在上帝面前时,当他听见那可畏奥秘的启示时,当他领受了极其宏大的应许时,当上帝称他为祂忠实的仆人,配得神圣启示时。 正直、多受苦难的约伯,在蒙受神视时,称自己为尘土和炉灰;他如此贬低自己,如此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微不足道,以至于这感受使他仿佛消融,仿佛缩小至无穷,仿佛不再存在252。 那位著名的君王、著名的战士与将领、受神启示的先知达味(大卫),心中没有自负;在他众多圣洁的诗歌中,他未曾指出自己任何的尊严与优势。他处处以极其谦卑的态度谈论自己;他将自己的高升和所有的成就,仅仅归因于上帝的怜悯。他公开宣告,谦卑是他得救的原因(诗篇 114:6)。 谁不会被达味深切谦卑的言语、他真诚的罪孽告白、他对于上帝非凡之伟大与慈悲的告白所感动呢?这位受圣灵启示的歌者,准确而生动地描绘了人个别的罪性,以及人类普遍的罪性,人类堕落的深度,以及在世界之主宰——堕落天使——重轭下的沉重囚禁。他仿佛在衡量堕落的深渊,权衡锁链的重量。 「神啊,求你照着你的大慈悲怜悯我!」达味呼求道(诗篇 50:3)。 「上主啊,求你怜恤我,因为我软弱。上主啊,求你医治我,因为我的骨头战兢。我心也大大地惊惶。上主啊,求你转回,搭救我的灵魂,救我脱离,因你慈悲的缘故」(诗篇 6:3-5)。 达味祈求怜悯,承认自己已然失丧:他寻求怜悯的缘由,仅仅在于上帝的慈悲,以及他自身悲惨的境况、他的软弱、他无力自救。他未曾将自己置于任何人之先!相反,他承认自己不配被称为人,是人类中最有罪的:「我这人是虫,不是人,」他说,「是众人的羞辱,被百姓藐视」(诗篇 21:7)。 「我是在罪孽里受孕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诗篇 50:7),达味告白道,承认自己参与了全人类普遍的堕落,而这堕落是人在受孕和出生时必然参与的。至于他自己的灵魂状态,他是这样表达的: 「深水淹没我的灵魂。我陷在深淤泥中,没有立足之地:我进入深海之中,狂风把我淹没」(诗篇 68:2-3)。 「我的罪孽漫过我的头,如同重担叫我担当不起。因我的愚昧,我的伤口发臭流脓」(诗篇 37:5-6)。 达味哀叹自己受制于邪魔,恳求上帝将他从这奴役中解救出来,他说: 「神啊,求你怜悯我,因为人践踏我。他们整日争战,搅扰我。我的仇敌终日践踏我。他们整天厌恶我的言语:他们一切的心思都是要害我」(诗篇 55:1-2,6)。 「搅扰我的人增多了!有许多人起来攻击我。有许多人对我的灵魂说:他在神那里没有救恩。上主啊,求你兴起,我的神啊,求你救我」(诗篇 3:1-3,8)。 圣先知以赛亚,蒙恩得见主坐在高高的宝座上,周围环绕着天上的众军,他呼喊道: 「祸哉,我真是有祸了,因为我心软了,因为我是个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我的眼睛又看见大君王万军之上主」(以赛亚书 6:5)。 先知看见了上帝,就承认自己不配见神,既是因为自身的罪性,也是因为全人类的罪性,而每个人在罪中受孕和出生时,都必然参与其中。
这便是旧约时代义人的心境,是旧约以色列肉身之父的心境,也是新约以色列——基督徒群族——属灵之父的心境。借着这样的心境,他们得以有能力,在几个世纪前就凭着信心领受了所应许的弥赛亚,并安息在因祂而得救赎的盼望之中,「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希伯来书 11:13)。当时,生活在与道成肉身之神同代的人们,需要具备这样的心境才能接受祂;如今,也同样需要这样的心境,才能接受基督,与基督契合为一。这是必要的,必要的:必须弃绝自高自大,必须意识到自身的罪恶、自身的堕落、自身的沉沦——必须悔改,也就是说,要为所犯的罪愆懊悔,离弃罪恶的生活,方能迈入真正的认识神和事奉神之中。
圣施洗者,他的目标是要使当时的以色列人回归到他们蒙福的先祖们的思想和情操,其中有亚伯拉罕。在他教诲的开始,他向听众传授了如下特别重要的训诫:「不要在心里开始说:我们有亚伯拉罕为父」(路加福音 3:8)。这是什么意思呢?伟大的约翰希望他的听众能继承亚伯拉罕的思想和情操,同时又要求他们:「不要在心里开始说:我们有亚伯拉罕为父」。悔改的宣讲者这些话语包含着一个令人悲伤的含义:亚伯拉罕的后裔,既没有他的思想,也没有他的情操,更没有他的公义行为,却极其关注他们从肉体上源自亚伯拉罕的出身;他们以这种出身而自夸,并因此轻视其他的民族。在这一点上,以色列人遵循了与上帝为敌的世界的普遍习俗。巴比伦王国的创建者是强盗团伙的首领,宁录;罗马国家的创建者是另一位强盗头目,罗慕路斯;其他民族的祖先、其他国家的奠基者,都是在品格上与宁录和罗慕路斯最为相似的人。 相反地,以色列人的始祖是一位圣洁的男子,被称为上帝的朋友,亚伯拉罕;他们的立法者是另一位圣洁的男子,一位奇妙的行神迹者——摩西;许多其他的圣人从他们中间兴起;弥赛亚本身,道成肉身的神人本身,也理当诞生于以色列民族的家庭。不幸的是,大多数以色列人,即亚伯拉罕和先知们肉体上的后裔,在行为和品格上与他们的这些先祖们丝毫都不相似;在道德方面,以色列人更像那些曾将手染上先知们的鲜血,用石头击打上帝使者们的先祖们(马太福音 23:37)。这种因源于亚伯拉罕而产生的自负的观念,使整个民族被骄傲所感染,使他们无法接受悔改,无法归向上帝,无法接受所应许的弥赛亚。伟大的施洗者约翰,目光敏锐,将他宣讲的第一句话指向了民族的主要弊病,即那有害的自高自大。「不要在心里开始说」,摒弃那深植于你们心中的秘密念头,「我们有亚伯拉罕为父!」 抛弃你们那极其愚蠢的肉体上的智慧,那与上帝为敌,不顺服,也不能顺服上帝的智慧! 抛弃你们的肉体上的智慧,它对你们来说已是永恒的死亡,如果你们仍旧固守其中,它将把永恒的死亡烙印在你们身上!(罗马书 8:6) 你们要知道,亚伯拉罕是因着信而取悦了上帝(罗马书 4:3),亚伯拉罕是以心灵和真理事奉上帝的,因此亚伯拉罕的后裔是属灵的,它由所有获得了对上帝真信仰的人所组成,与公民民族的任何肉体上的参与都无关,「叫他(亚伯拉罕)作所有没有受割礼而信的人的父,并作受割礼之人的父,就是那些不单单属于受割礼之人,更是走我们祖宗亚伯拉罕未受割礼时之信心的脚踪的人」(罗马书 4:11-12)。 你们这些沉醉于自负和骄傲,沉醉于源自堕落天使的肉体上的智慧的人,你们徒然地蔑视、贬低其他民族!如果他们在对上帝的真实观念上如此陌生,并且心灵如此死亡,以至于可以被毫无错误地称为石头,那么「我告诉你们,上帝能从这些石头中给亚伯拉罕兴起子孙来」(马太福音 3:9)。 「不要在心里开始说:我们有亚伯拉罕为父」,因为你们这种自负的观念正在消除所有属灵的亲属关系;不仅如此!它正在消除你们与亚伯拉罕之间的一切亲近和关联。
约翰力求抵制那种由「世界的原则」和「旧人」的思维方式所滋生的自负,这是正确的;他使用最强烈的言辞来反对自负,这也是公正的:约翰宣讲的话语得到了最悲痛的事件的证实。犹太人因为自负而拒绝了弥赛亚,他们以弑神之罪彻底完成了他们祖先的罪行——他们的祖先曾残杀和用石头砸死上帝的先知和使者。当他们抵制弥赛亚时,他们的口中却常常提及亚伯拉罕和摩西,这两位弥赛亚真正的仆人。他们说:「我们是摩西的门徒」(约翰福音 9:28),他们企图用这种诡诈来为他们拒绝神人基督的行为辩护。他们说:「我们知道上帝是与摩西说话的;至于这个人,主耶稣基督,我们不知道祂从何而来」(约翰福音 9:29)。他们说这话的时候,那位被主治愈的生来瞎眼的人就站在他们的公会前,站在他们眼前。他们可以说亲身感受了主的奇迹,而对于摩西古老的奇迹,他们仅是通过圣经的叙述才知晓。主劝诫聚集到祂身边的犹太人接受祂的教导,并借此继承灵性上的自由,脱离罪恶,亦即获得救赎和永恒的福乐。然而,骄傲和自负使犹太人无法接受这神圣的劝诫。他们生硬地回答主:「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从未作过任何人的奴仆」(约翰福音 8:33)。这些被骄傲和自负蒙蔽的悲惨之人说谎了;他们看不见自己的悲惨境况,看不见自己在灵性上,甚至在公民事务上的被奴役。犹太人在不同的时代曾是埃及人、许多迦南民族、巴比伦人和叙利亚人的奴隶。在他们如此无耻地宣称自己自由的时候,他们正完全被罗马人奴役。犹太人因被自负和自信心蒙蔽而反抗这些强大的世界统治者,这最终导致了犹太民族的公民生命的彻底灭亡。
圣福音传道者路加记述道,伟大的约安·前驱者(施洗者约翰)劝诫以色列人弃绝自恃心,以及因着从亚伯拉罕而来的肉身血统而生的可悲的虚荣,他称全体以色列民为毒蛇之种(路加福音 3:7)。而圣福音传道者马特泰(马太)则说,约安称撒杜塞人(撒都该人)和法利塞人(法利赛人)为毒蛇之种(马太福音 3:7)。世界救主祂自己,也称文士和法利塞人为毒蛇、毒蛇之种,是不能逃脱地狱之火的定罪的(马太福音 23:33)。这意味着:「毒蛇之种」这个称谓,绝非仅仅是强烈的表达:它是上帝审判的判定,是由上帝子、上帝圣言亲自宣告的,是借着约安由上帝圣灵所宣告的。在这里,蛇和毒蛇指的是堕落的天使——撒旦。那些染上了自恃心、自称为亚伯拉罕的子嗣和后裔的人,却被称为撒旦的子嗣和后裔,并被上帝祂自己如此称呼和认可。「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主向犹太人宣告说,当时他们因着骄傲而狂妄,竟敢在主的面前称自己不仅是亚伯拉罕的子嗣,还是上帝的子嗣;「你们行你们父所行的事,你们愿意行你们父的私欲」(约安福音 8:14, 44)。你们已经获得了撒旦的行径和心绪;你们的意愿与撒旦的意愿一致;你们的思维方式完全是从它那里借来的!你们在肉身方面是亚伯拉罕的子嗣,并自我幻想你们是上帝的子嗣,然而你们却在精神和心绪上成为了魔鬼的子嗣、它的使者、它的共同继承者。
为何法利赛人被主归入蛇的类别,亦即被弃绝的灵,却又被称为「毒蛇的种类」——此乃蛇中一个特殊的品种?「毒蛇」是一种极其微小、几乎难以察觉的蛇,它是盲目的,却携带着最强烈、致命的毒液。同样,骄傲也是一种几乎不被察觉的灵魂病患,它常常在人前表现为极度的谦卑,常常被人误认为是圣洁和无私欲,但它却能杀死灵魂,使之无法承载任何美德。「毒蛇」是盲目的:骄傲也是盲目的。被骄傲所蒙蔽的人,既看不见,也不认识上帝,他失去了对自身和对人类正确的认识。连通往美德的门——悔改——也被骄傲紧紧地关闭、严密地锁住了。「税吏和娼妓」,他们的罪恶如此明显和粗鄙,却被证明比那些被自负所感染的犹太祭司长和祭司更有能力接受悔改,并借此夺取天国(马太福音 21:31)。
施洗者约安称整个犹太民族为「毒蛇之种」,尤其指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其原因何在? 原因在于: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尤其被肉体思虑与自傲的弊病所感染,他们特别以自己源自亚伯拉罕、与先知们有亲缘关系而自夸;作为百姓的首领和导师,他们将自己的弊病传染给了民众。 撒都该人253人数不多:他们主要由最显赫的俗人组成;不过,最显赫和最富有的神职人员也属于他们(使徒行传 5:17)。他们不相信来生,也不思虑来生,这通常发生在那些沉溺于地上丰裕之福的人身上:他们不钻研信仰,而是沉浸于俗世的挂虑与享乐之中,正如福音书中所描述的那个富人(路加福音 16:19)一样,据信他属于撒都该人之列。 法利赛人党派包括了大多数神职人员(约安福音 1:19, 24),以及那些特别勤奋地研习上帝律法的俗人,例如圣使徒保罗。但法利赛人寻求认识上帝却不肯舍己;他们研习律法不是为了天国,而是为了自己在世俗的地位,旨在获取地上的益处;因此,正是因为研习上帝律法,研习那使灵魂遭受永恒死亡的律法字句,因为为了人的荣耀、为了在人类社会中建立自己的物质地位而研习上帝律法,他们便堕入了与上帝为敌的肉体思虑的深渊与黑暗之中254。 如此,法利赛人与撒都该人在灵魂状态上达到了同一境地,一种无法接纳默西亚、无法结出悔改之果的状态。一些人因沉溺于世界而不研习、不了解上帝律法;另一些人则勤勉地研习律法,熟知字句,但其目的是爱慕世界;他们同样都变成了属肉体的人,上帝的仇敌,魔鬼的子女。 他们以其父的骄傲而癫狂,夸耀自己拒绝了默西亚;他们说:「难道有哪一个官长或是法利赛人信了祂吗?」(约安福音 7:48)。在说出这些关于道成人身的上帝的惊人话语之后,他们又以同样惊人的话语补充了对邻人的论断,这些话语流露出他们内心的积郁、他们地狱般的骄傲,以及他们因错误研习和理解神学而产生的对人类的蔑视与憎恨:「这群人,」他们说,「就是那不明白律法的,是被诅咒的!」(约安福音 7:48–49)。 确实如此!这种思维方式、这种心境使人成为「毒蛇之种」,成为魔鬼的子女和魔鬼本身。他们不能悔改,不能归属上帝,不能承受救恩与福乐——全能仁慈的上帝白白地赐予那些承认自己有罪并以真诚悔改来医治罪过的人。 那些充满自傲和肉体思虑的不幸骄傲者的结局是永恒的死亡,即灵魂的死亡,它表现为彻底与上帝疏远,沾染了对上帝和人类的憎恨,正是撒旦使自己感染了这种憎恨,并将其传染给所有与他相交的人。 这些不幸者在与身体分离之后,以及后来与复活的身体结合之后,他们的结局是永远被禁锢在地狱的牢狱中,永远在地狱的痛苦中受折磨。「毒蛇,毒蛇之种啊,」主宣告对他们说,「你们怎能逃脱地狱的惩罚呢?」(马太福音 23:33)。这意味着:那些自负、高抬自己「我」的人,若不以悔改和舍己来努力医治自己的自傲,就不可能逃脱上帝可怕审判的定罪。
圣使徒保罗,尽管其出身属于以色列民族,是便雅悯支派的人,是「希伯来人中的希伯来人」,就律法的研究而言,是法利赛人,就当时的犹太人对律法的理解而言,是无可指责的;但他为了那藉着基督所赐予的、更卓越的优势——属灵的、永恒的、实体的、神圣的优势——而弃绝了所有这些属肉体的、暂时的优势。圣保罗将属肉体的优势弃绝为获得基督的障碍:它们确实是最大的障碍。「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使徒说,「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腓立比书 3:7-8)。 这正是对伟大的先驱者约翰,更确切地说,是对圣灵在悔改宣讲之首所传授的训诲的真正实践。保罗弃绝了属肉体的智慧和自负,承认它们是灵魂的灾祸,是无法达到真正的认识神和事奉神的原因,并结出了丰硕的悔改之果:他从一个法利赛人和上帝教会的迫害者,成为了上帝忠实的仆人和祂的使徒。
凡是向伟大的先驱者约翰的讲道、向那从他口中所发出的上帝之声,予以应有的关注之人,都已顺服于悔改的良善轭下。许多出身于低下阶层的人(约翰福音 1:35)和许多行为放荡的人,都进入了他的门徒行列,即接受了他教导的人之中;他们放弃了罪恶的生活(马太福音 21:32),并变得能够相信救主并追随祂。然而,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却拒绝了关于悔改的讲道,随后也拒绝了救主(马太福音 21:32)。他们之中极少数人,例如尼哥底母、亚利马太的约瑟、迦玛列,在某种程度上追随了伟大保罗的舍己精神,并成为了基督的追随者,起初是秘密的,后来则转为公开的。
即便是如今,那在旷野中呼喊、召唤众人悔改的声音也未曾止息。尽管约翰的口因殉道而闭合,他却从《福音书》中不停地呼喊。要听见他的声音,我们需要一颗良善的意愿;若无良善的意愿,人们「看见却不看见,听见却不听见,也不明白」(马太福音 13:13),而「那以良善和美好的心听道的人,便能持守它,并在忍耐中结出果实」(路加福音 8:15)。我们应以良善的意愿来领受这悔改的宣讲。领受之后,不可因心不在焉或被情欲诱惑而将其遗忘;要将其铭记在心、珍藏在灵魂深处,并「结出与悔改相称的果实」。 首先,我们必须舍弃自负与属肉体的智慧,这些东西使我们自以为是:或因出身于贵族或神职人员家庭而骄傲,或因拥有显赫富有的亲属关系而自豪,或因我们在世上曾享有的个人名望与财富而自大,或因我们的各种身心能力、学识与博览群书而矜夸。所有这些暂时赋予人的优点,在永恒的尊贵面前都毫无意义。 我们永恒的、实质的、属灵的尊贵在于:我们是基督徒。为我们获得这份尊贵所付出的代价是无价的。「你们不是属于自己的,」使徒对我们说,「因为你们是以超过一切代价的至高代价所买来的:就是基督最宝贵的血。所以,要在你们的身体和灵魂中荣耀上帝,因为它们是属于上帝的」(哥林多前书 6:19-20)。既然为我们每个人所付出的代价都是一样的,我们每个人的属灵尊贵也是平等的。「并不分希腊人、犹太人、化外人、西古提人、为奴的、自主的,唯有基督是一切,又在一切之内」(歌罗西书 3:11)。 「在我看来,被称为基督徒和修士是极大的荣耀,」神圣殉道者彼得·大马士革说,「正如祢对祢的仆人之一所说的,主啊,祢的名被称在我的身上是极大的荣耀。这对我来说,胜过地上和天上的所有国度,只要我不与祢至甘甜的圣名之称呼分离。」255 这份尊贵要求我们敬畏它,要求我们因此敬重我们自己,视自己为盛放无价之宝的器皿,视自己为神性的圣殿。我们必须谨慎守护自己,远离一切邪恶,因为那是对我们尊贵的羞辱和玷污;我们应当轻视一切属肉体的优势,因为它们在我们属灵的尊贵面前微不足道,且与之不相称。正如隐士以赛亚长老所说256,这应当是受更新之本性的神圣骄傲:它应当保护这本性免于道德上的堕落。对罪恶的藐视——这原是一种美好而崇高的天性——在堕落的本性中却转变成了对邻人的轻蔑,转变成了有害的自负、自爱与骄傲。
在结束我们的谈话之前,让我们再次回到约阿尼(Иоанна)的宣讲,在我们记忆中重新温习其内容,好使我们不仅是听道者,更是行道者,以「结出与悔改相称的果子」。圣先知伊萨伊亚(Исаия)在施洗者(Предтечи)开始侍奉之前七个世纪,就预先宣告了他的侍奉,并以如下方式阐述了他宣讲的内容:「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预备上主的道,修直我们上帝的途径。一切山谷都将填满,一切山冈与丘陵都将削平;弯曲的将变为正直,崎岖的将变为平坦。上主的荣耀必将显现,凡有血气的都将看见上帝的救恩。看哪,这是你们的上帝!看哪,主上主必以大能临到,祂的膀臂必掌权」(伊萨伊亚书 40:3–5,10;路加福音 3:4-6)。我们已经看到,圣经将「上主的道」和祂通往人心灵的「途径」,称为与此相称的思维方式和心底感受。为了获得它们,必须填满所有的「山谷」,即在所有低洼、难以通行的地带,都必须堆筑堤坝,以便主可以方便行走:必须戒除醉酒、贪食、淫荡、肉体的享乐,以及那些所谓的无辜游戏和娱乐,简言之,就是一切构成肉体和罪恶生活的,将人降格至无知牲畜和野兽地位的事物。必须以与之相对的美德来取代它们:节制、警醒、贞洁。罪恶和肉体的生活阻碍了主进入人心的道路。其次:必须降卑或平整一切「山冈与丘陵」,即从灵魂中抹去一切形式的自负和骄傲,无论是在看似重要的方面,还是在最琐碎的细节上。最后,必须摒弃一切关于信仰的不正确和任性的观念,即那些「弯曲和崎岖的途径」,完全顺从上帝的教诲,这教诲被独一的东正教正统教会(Православною Восточною Церковью)以纯全的方式保守着。如此,一切弯曲的都将矫直,一切不平的都将磨光:主的道路将变得完全畅通无阻;每个人都将轻易地获得救恩。救恩随着进入灵魂的主一同进入。阿门。
写于一八六一年,抵达尼古拉耶夫·巴巴耶夫斯基修道院之时。
О Пресвятой Богородице и Приснодеве Марии, Царице всей твари, и о тайне Боговоплощения.
论至圣之神母与永贞女马利亚,万物之之后,及论上帝道成肉身之奥秘。
正教会圣教关于上帝之母教义之阐述
上帝之母,童贞玛利亚,在所有受造的有理性的存在中,是至高的存在,远超最高层次的天使、基路伯和撒拉弗,远超所有圣洁的人类。她是所有受造物的主宰和皇后,无论是在地上还是在天上。她是常贞女,意思是:在她生下神人之前是童贞女,在生祂之时是童贞女,在生祂之后仍是童贞女。玛利亚这个名字是遵照上帝的命令赐予她的,意为「女主人」257。
为要领悟上帝之母的尊贵,为要领悟其在正教会所宣认的庄严之中,我们需要精确而详尽地理解全能上帝那不可测度的作为:即上帝圣言的道成肉身。
永恒之言——上帝之子——以祂的创造大能,在童贞女的腹中为自己构成了肉身:神人受孕了,神人诞生了。祂在神性本质上是子,也成为了在人性本质上的子。由童贞女所生的耶稣基督,是一个位格,却拥有两种不可分割、不可混淆的本质——神性和人性。神性本质尽管其无限性,却没有消灭人性本质;人性本质尽管其不可混淆地存在,却丝毫没有限制神性本质的无限性。这样奇妙的结合,为信心和由信心所生的属灵智慧258所接纳,是肉体和魂的理性所无法理解的,乃是由神性的全能所成就。
道成肉身的吾主拥有人的一切禀赋:灵、魂与身体。灵之名所指称的是人的理智部分:祂的明智、祂的思想、祂口说的发自内心的感觉,这些皆非禽兽之性所能拥有,而是人与天使之性所共有的。魂本身则体现在生命的力量之中;魂所固有的是愿望或意志,以及活力或自然的忿怒,此忿怒并不转变为烦躁。我们亦可在动物身上看到这些属性。基督的人类之灵藉着祷告和以人类言语阐述上帝圣言而得以操练;基督的魂表达了喜乐、忧愁、忿怒与消沉;基督的身体受孕、诞生、进食、成长、劳碌、感受饥渴、藉睡眠而休憩、受苦、被钉十字架并被埋葬,而后复活。由于祂的二性(神性与人性)在任何情况下皆不可分离,因此,在所有似乎是纯粹由人性所发出的行动中,神性亦不可分离、不可割断地,虽然不相混淆地,与之协同作用,以符合其自身的方式而行动。因此,虽然在童贞女的腹中受孕的是人,但在受孕的那一刻,祂已是上帝;虽然由童贞女所生的是人,但同时诞生的亦是上帝;成长、进食、因旅途而劳累、在革责玛尼园中被捆绑、被击打面颊、被杖击打头部、被戴上荆棘冠冕、被钉十字架的,是人,但同时亦是上帝。因此,众使徒是上帝的亲眼见证者、门徒和使者259(路加福音 1:2);犹大·依斯加略出卖了上帝260;犹太的大司祭们和比拉多是弑神者261;永贞童女是上帝之母。由于二性在同一位格中不可分离,因此,凡是关于其中一性的事,必然亦与另一性相关联。
在圣人降生为人时,人性只贡献了它的一半——童贞女;男子的精液,通常用来使妇女的子宫受孕,则被摒弃了。原因十分清楚。人类一经创造出最初的男女,立刻获得了繁衍的能力(创世记 1:28)。这种能力,连同其他能力,在它的根源——在我们的始祖那里——就一同被罪恶玷污了;因此,它在生养人类时,在生育的仪式中,也向他们传递了罪恶的毒素,正如先知大卫受圣灵的感动,代表全人类所承认的:「我是在罪孽里受孕的」(诗篇 50:7)。这种在赋予生命时也赋予罪恶的受孕方式,不能用于圣人降生为人,因为祂注定要成为为人类赎罪的祭品。为人类的罪孽所献的祭品,必须是与罪恶无份的,是完全无瑕的。不仅如此:这祭品必须拥有无限的价值,才能赎回有罪的人类,因为人类在无限的上帝面前犯了罪,因此任何有限的价值,无论多么巨大,都无法赎买。人性使圣人能够成为祭品,而神性则赋予了这祭品无限的价值。
上帝圣言(Бог-Слово)为了取纳人性,以神圣的创造力替代了男性的精子之作用。「上帝之子,」圣约安·达马斯金(Иоанн Дамаскин)说,「从至洁且童贞的血液中为自己塑造了我们本性的始基,即那被言语和理智灵魂所赋予生命的肉身,然而祂并非由精子,而是以创造性的方式塑造的。」262 为了配得受孕,圣童贞女也早已被预备好了。
这位童贞女,她的受孕是由天使向她那祈祷并哀恸自己不育的父母所预告的,她成为了泪水、祷告与禁食的果实,她是义人的女儿,自出生就被他们奉献予上帝,并且她自己也凭借著内心的志向,将自己完全献身于侍奉上帝——这位童贞女,她本身就已是一个极其洁净的器皿了。童贞女的纯洁,因著她的心智恒久地指向并依恋于上帝,甚至不曾降格去思虑婚嫁之事,而使得她对感官的感受毫无动摇。这一点,她在天使长向她预报圣子受孕与诞生时(路加福音 1:34)亲自作证了。 这个洁净的器皿,由上帝藉著圣洁的人们与圣洁的天使所预备,又因著她自身的心志所预备,更被圣灵预先洁净,以接受那至圣、非物质的种子——圣言。当童贞女向天使长询问,对于一个未有丈夫的女子,受孕与诞生的方式如何成就时,天使长如此向她解释:「圣灵将临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将荫庇你」(路加福音 1:35)。这能力指的就是圣言。上帝的圣言同时也是上帝的能力和上帝的智慧(哥林多前书 1:24):「万物都是藉著祂——圣言——造的,没有祂,就没有一样造出来」(约翰福音 1:3)。 圣灵降临到洁净的童贞女身上,并进一步洁净了她。这位童贞女,虽然在身体和心灵的自身状态上已是洁净的,却因著那赐予生命、洁净、更新、改变、以及转化其器皿的上帝之灵,在其中所施行的具创造性、全能性的作为,而变得至为洁净。这位洁净的童贞女变成了至圣至洁者,远离了一切所能想像和感受到的污秽,她成为了充满恩典的洁净者,带著圣灵,成为了神圣的童贞女。 在这样一个被更新和被神性妆饰的器皿之中,她从圣灵在她里面所施行的作为中,获得了接纳上帝圣言的能力和尊贵。于是,圣言——上帝降临,在童贞女的腹中成为了种子与果实,祂取了人性263。约翰·大马士革说:「圣灵降临在她身上,洁净了她,并赐予她能力,使她既能接纳圣言的神性,也能生产。那时,上帝的圣子如同神圣的种子般荫庇了她」264。
至洁童贞女将她最纯净的血液,作为一份献给圣种-圣言的礼物,由全人类呈上,为的是孕育神人。
这位童贞女,在同一位格里怀孕并生下了神与人,故而从确切的意义上来说,她成了神的母亲,因为她所诞生的那位是神,尽管祂同时也是人。「那位诞下了从她那里取了肉身的神的,怎会不是圣母呢?」圣约安·大马士革人呼喊道。265 这位童贞女,既然成了神的母亲,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地上与天上所有有灵受造物的女主人、皇后与主宰;然而与此同时,她依然是她圣子与神所创造的受造物与仆人。她既为全人类生下了牺牲,她也为她自己生下了这牺牲,因为她亦属于人类。她的圣子是神,是造物主,是主宰,是救赎者与拯救者。266
当上帝在乐园中,对那堕落的最初两人(即第一对男女)宣判时,祂也同时赐下了应许:女人的后裔将要踏碎蛇的头(创世记 3:15)。在这一应许中,男人的后裔并未被提及;打破罪恶在人类身上的统治权,完全归于女人的后裔。随着救赎主应降世的时刻临近,关于祂降世方式的预言也愈加清晰。 「因此,主自己要给你们一个兆头:看哪,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以赛亚书 7:14),先知以赛亚在事件发生前的七个世纪,就预先宣告了道成肉身之事。确实,这是一个奇妙的兆头,是上帝所赐的兆头,是人连想也想不到的!这是一个超自然的兆头,是主、是人类本性的创造者亲自设计并赐予的,祂改变了自然的法则,使童女成为母亲,并使祂自己,即万有(无论可见与不可见之物)的主宰和创造者,成为她腹中的果实! 亚当被骄傲所引诱,在乐园中妄想成为上帝。他企图以盗窃和强取的方式,从神性那里夺取神性,试图以诡计和虚弱受造物的努力,将无限归于有限。这个受造物在试图实现这大胆、疯狂的意图时,走向了毁灭。它未能领悟上帝那无限的良善,祂能够赐予受造物,不仅是天使和人类本性的优越性,甚至包括祂自身的神性,只要受造物有能力接受这样的恩赐。 我们始祖的企图和尝试是徒劳而致命的:上帝亲身将祂的神性赋予了渴望神性的人类,祂从童女降生,取了奴仆和受造物的形像,分有了理性受造物的本性,好使他们能够分有神性的本性267。 请接受这毫无嫉妒地被赐予之物;请接受这由无可言喻的良善所赐予之物;请接受这既不能通过盗窃的诡计,也不能通过掠夺的暴力所能窃取之物! 由于你们曾怀有那份骄傲,企图以自身的努力和无耻的诡计,去抢夺并占有那不可接触、不可亲近的神性,如今,请不要拒绝这份巨大的荣耀,不要为了畜牲和魔鬼的尊严,而放弃神明的尊严。这尊严,是上帝亲自屈尊取了肉身、降生于童女,带给你们,带到这片你们流放的、哀恸的幽谷之中。
那位神而人者拥有完全无瑕疵,但受限于人性的本质。这人性是受限制的:不仅受限于人被造时所带有的那种限制,也受限于人在堕落之后,其本质中以更大程度显现出来的那种限制268。那位神而人者没有罪,完全不沾染罪恶,即使是其最微小的形式;祂的自然属性并未像我们一样,转变为情欲269;这些属性在祂身上处于自然的秩序中,持续地顺服于灵,受灵的引导,而灵则持续地受那与人性联合的神性的引导。那位神而人者有忧愁和悲伤的属性;但忧愁从未像发生在我们身上那样掌控祂,而是持续地受灵的引导。主为拉撒路的死感到悲伤,在祂的墓前流泪(约翰福音 11:33,35,38);主为耶路撒冷哭泣,预言它因拒绝弥赛亚而将遭受的毁灭(路加福音 19:41);主在客西马尼园容许自己承受临死前的煎熬,以至于福音书称这种灵魂状态为「挣扎」(подвигом)和「极度悲伤」。这伴随着肉体痛苦的紧张,以至于祂的身体流出了汗,汗珠如同血滴滴落地上(马太福音 26:38-39;参阅 路加福音 22:43-44)。但即便在这强烈的挣扎中,沉重的悲伤仍顺服于灵,这灵既表达了悲伤的沉重,又表达了其对悲伤的权柄,祂说:「我父啊,若是可能,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马太福音 26:39)。那位神而人者拥有愤怒的属性;但愤怒在祂身上运作,是一种神圣的灵魂力量,一种品格,一种能量,持续地保持着人的尊严,从未显现出任何的冲动。主对那些不让孩子到祂跟前的人表达了祂的不满(马可福音 10:14);祂对那些心硬和盲目的法利赛人动了怒,他们竟敢亵渎显而易见的神迹(马可福音 3:5)。当主对犹太人发出那些可怕的谴责时(马太福音 23;约翰福音 5:7-8,10),可以看见祂在使用这种力量时,对愤怒有着非凡、惊人的掌控。基督的人性属性在祂为人类受苦期间展现了庄严的精神景象:在整个受苦过程中,主始终忠于祂自己;世间英雄通常所拥有的那种激动或狂喜,在祂身上一刻也未曾出现;这些英雄的喋喋不休和华丽言辞,在祂身上一刻也未曾出现;祂身上一刻也未曾显现出任何变动不居;持续运作着的是一种毫不动摇的平衡力量,既无减弱也无紧张;这力量持续地表达着它的能力,以及对引导它的神圣权柄的顺服。若有人在理性阅读福音书时,深入研究耶稣基督的品格,单凭这品格就会认祂为神,正如使徒彼得仅因祂的生命之道而认祂为神(约翰福音 6:68)。在人类的品格中,再没有第二种这样的品格——始终完全自由和开放,始终如一,从未被责骂或赞扬所牵引,也从未在杀人者和死亡面前改变。那位神而人者完全没有我们堕落本质的其中一个属性;祂完全没有——不是因身体的构造,而是因灵魂和肉体的感受——那种在堕落前丝毫未曾感受,在堕落后立刻感受到,随后发展起来并成为堕落本质所固有的属性。亚当是由土无情欲地被造的,夏娃是从亚当无情欲地取出的,与他们无情欲的存有本源相符,因此他们是无情欲的。他们是如此无情欲和无辜,以至于在彼此最亲近的友谊和持续的相处中,不需要衣物,甚至不明白自己的赤身露体,尽管他们持续地看见它(创世记 2:25)。那位神而人者是藉着圣灵的作为而受孕的!圣言在至洁童贞女的子宫中为自己构成了肉体!神在肉体受孕的那一刻,就使之成为神圣的,使其只具有属灵270和神圣的感受能力。虽然那位神而人者肉体的属性是人性的,但同时,所有这些属性都是被神化了的,因为它们属于同一位既是神又是人的人格。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那位神而人者的人性属性对于人性本质来说,既是自然的,又是超自然的。神和主之肉体的圣洁,无限地超越了受造之物的肉体——亚当的肉体——被造时所具有的圣洁。显而易见,人类堕落所散播的污秽,藉着以野兽和牲畜为榜样、在罪中受孕这种羞辱的方式,传递给所有人,在这里不可能有任何立足之地,因为受孕的方式本身并未发生,也就是说,传递罪恶污秽的媒介并未发生。相反,正如受孕是神圣的,其所有后果也是神圣的。那位神而人者,作为赎罪的祭物,承担了人类所有的软弱——即堕落的后果——除了罪,以便救赎人类,将他们从这些软弱的重担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显现于更新的状态,使他们没有那些因堕落而进入我们本质中的软弱。那位神而人者是自愿接受并承担我们的软弱,绝非受制于本质的必然性;祂既是完全的人,也是完全的神,是人性本质的创造者,是这本质无限的统治者。因此,祂以祂所喜悦的方式显现祂的人性。有时,祂显现祂堕落本质的软弱:祂劳累、口渴、藉睡眠得安息、在客西马尼园被抓住和捆绑、遭受鞭打和嘲弄、被钉十字架和被埋葬。有时,祂显现祂被造时所具有的本质的权利:祂行走在水面上;祂骑着从未有人骑过的未受驯的驹子进入耶路撒冷;这种权柄最初是亚当所拥有的271。有时,主显现祂的人性本质在祂所赐予的荣耀和威严状态中,祂藉着在自己里面,在同一个人格中,将神性和人性联合起来,将这种状态赐予了人性本质,这在被造时,即使在无辜和不朽的状态下也绝对不具备:祂藉着奇妙的征兆显现了这种威严和荣耀的状态,尤其是在祂变容时向选定的门徒显现,以他们能够看见的程度272显现,而非以它本来的程度。那位神而人者的神性与祂的人性结合,是不相混淆的,却是完全结合的:那位神而人者的神性与祂的人类之灵、祂的灵魂、祂的肉体结合。当基督的灵魂藉着死亡与基督的身体分离时,基督的神性与祂的灵魂和祂的身体都保持着不分离。圣教会宣告:「基督啊,你按肉身在坟墓里,按神性与灵魂在地狱里,在乐园里与强盗在一起,又与父和圣灵同在宝座上,充满万有,你是不可描述的」273。
【至仁忠实的译者】 这神人( Богочеловека)的身体,拥有非凡的匀称与美妙,正如同祂的圣祖、先知达味(Давид)预言般颂扬祂时所说的:「祢比世人更美」(诗篇 44:3)。然而,神人肉身的美丽,绝不会在女性心中引发通常由男性的美貌所激起的那种印象。愿这种可憎且亵渎神明的念头被唾弃和咒诅,尽管它被异端分子接受并宣扬274。 相反地,基督的身体治愈了一切的激情,无论是心灵上的还是身体上的。祂的身体充满了何种特质,它便将这种特质传达出去。它丰盛地赐予神圣的恩典给所有仰望祂的人,所有触摸祂的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有能力从祂身上发出,正如福音所见证的,治愈了所有人」(路加福音 6:19)。「凡触摸祂的人,都得了拯救」(马可福音 6:56)。 这便是那神圣的身体,关于它,主自己亲自见证说:「吃我肉喝我血的人有永生」(约翰福音 6:54)。「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约翰福音 6:56)。 每一位正教且虔诚的基督徒都当想象那不可思议的、圣母之伟大:她曾在腹中怀着这样的身体,随后又将其抱在怀中,长期以来与这身体有着最亲密的关系。由于基督身体的神性,我们无误地承认并称圣母的伟大为神圣的。
基督的圣体在祂被安葬时,被放置在一个狭窄、人工凿成的洞穴之中,这洞穴是在一块石头中,即一座完全由磐石构成的山丘上凿刻出来的。这洞穴如此狭窄,以至于在福音书中被称为「坟墓」。进入这洞穴的入口非常低矮,人必须以极其弯曲的姿势爬行才能进入。基督的圣体被放入坟墓之后,一块巨大的石头被滚到洞穴的入口处(马太福音 27:60)。 犹太的祭司长们,惧怕主所预言的祂的复活,并且认为基督的身体会像普通人的身体一样受到同样的法则约束,他们将那块堵住洞穴入口的石头封印在洞穴的外侧;此外,他们还在入口处设立了卫兵。因此,从人的考量来看,所有的障碍都被毫不遗漏地集合和设置起来,以阻止复活的发生;他们采取了所有的措施,以防复活真的发生时,能立刻以暴力致死的方式摧毁复活者。 然而,神圣的身体复活了,同时保持了自然的障碍和人为的防范不受触动。祂穿透了那厚重、完整而坚硬的洞穴物质:石头仍旧堵在那里,封印未被触碰;洞穴没有为复活的身体提供裂缝以便自由通行;那些被派来监督和施暴的卫兵,甚至没有感受到复活的发生,也没有看到复活者。 基督复活之后,一位天使才降下,打破了封印,滚开了石头,并宣告了已完成的复活;卫兵们仅因看见天使就吓得如同死人一般倒在地上(马太福音 28:2,4)。复活后的神圣身体穿过紧闭的门,来到了聚集的使徒们中间(约翰福音 20:19)。祂没有被那前往以马忤斯的两位门徒认出来;然而,当他们在擘饼时认出祂时,祂却突然消失不见了(路加福音 24:31)。这身体在所有使徒的注视下离开了大地,开始升高并穿透空气,如同有翅膀一般,在使徒们的视线中消失在不可企及的高处,进入了天堂(使徒行传 1:9)。 在天堂,首先看见祂的是第一位殉道者司提反,他是借着圣灵的力量被提升到这番景象的,他大声喊道:「看哪!我看见天开了,人子站在神的右边」(使徒行传 7:56)。神人基督在复活之后,以如此超自然的荣耀彰显、持续地彰显并正在彰显着祂的人性身体。这些荣耀,是祂为神人身体戴上的不朽的、属灵的冠冕,因祂以死亡战胜并践踏了死亡,这是公义的加冕275。
不应认为基督的圣体是在复活之后才获得这些特质的276。绝非如此!祂作为至全至美的上帝的圣体,始终拥有这些特质,而复活之后,不过是持续不断地彰显它们。以下事件可以证明这一点。有一次,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中,主耶稣基督指明了祂作为神性的亘古常在;犹太人便拿起石头,想要击打这位如此坦然向他们宣告自身的道成肉身之神。然而,主突然在他们中间隐去;离开了圣殿,穿过了祂众多的仇敌277。另一次,愤怒的拿撒勒城居民抓住了在他们会堂里教导的主,把祂带到城所建的那座山顶上,想要把祂从那里推下去,置祂于死地;但主隐去了,从他们中间走出去,离开了(路加福音 4:29-30)。主在祂降生时也正是如此行:祂从童贞女的子宫中出来,却没有毁坏童贞的印记,没有打开这座奇妙圣殿的大门,正如先知在异象的狂喜中所预言的那样:「这门将关闭,不得敞开,无人可由其中经过,必常关闭;因为以色列的上帝上主曾由其中进入,所以必常关闭」(以西结书 44:2)。圣教会在对主的颂歌中歌唱:「我们的造物主显现,无父无种,由童贞女受肉身,复活时未毁坟墓之印记,并以圣体进入使徒们所关闭的门内」278。「基督,您保持印记(封印)完整,从坟墓中复活;在您的降生中,您未损童贞女的钥匙」279。「上帝之母啊,您所有的奥秘都超越了理智,超越了一切荣耀,在纯洁被封印、童贞被保守之时,您被真实地认作母亲,生下了真神」280。「降生前是童贞女,降生时是童贞女,降生后仍是童贞女」281。「对于胆敢声称至洁童贞女马利亚在降生前、降生时和降生后都不是童贞女的人:当受绝罚(anatema)」282。
神人(Богочеловека)的神圣身体是神圣地受孕,并神圣地诞生的。童贞女在生产之时,心中充满着属灵的、至圣的喜乐283,完成了生育。痛苦并未伴随这次生产,正如夏娃从亚当身体中被取出时,痛苦也未曾伴随一样。痛苦不可能在此处发生,因为痛苦是原罪的刑罚之一,而原罪在此处并未发生。因为这次受孕不仅没有男人的精子参与,不仅没有任何肉体情欲的感受,而且与通常的受孕相反,是圣灵降临在童贞女身上,是至圣的道成肉身之神(Всесвятаго Бога-Слова)居住于童贞女的腹中。 童贞女在生产神人时毫无痛苦,这一点从我们在福音书中所读到的、那简洁而谦逊的记述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福音书记载着圣母:「生了头胎的儿子,便用布包起来,放在马槽里」(路加福音 2:7)。童贞女生产完毕,立刻开始服事!她将诞下的圣婴用布包好,安放在马槽里,在服事中不需要任何外人的帮助,因为她并未感受到任何痛苦,也无任何虚弱不适,而这些正是那些在罪中生子、在不法中怀孕、并生下已为永恒死亡所击杀、并走向永恒死亡的妇人所特有的。神的母亲所生的是生命,是生命的赐予者(约翰福音 14:6)。
上帝之母,因怀胎并诞下神人,故而超越了所有圣洁的人类和圣洁的天使。正如尊贵的格里戈里·锡奈特所阐释的,上帝之母是那独一的、具有理性的器皿,上帝以其自身之本质居于其中。其余圣洁的人们,虽然因着圣灵在他们内的运作,而成为神圣性情的参与者(彼得后书 1:4),并成为三位一体上帝的居所(约翰福音 14:23),但其方式与上帝之母却完全不同284。唯独她将圣言上帝领受于自身,以成就其道成肉身。这种将上帝领受于自身的方式,显然是独一无二、无可比拟、前所未有、无法企及的,无论是对于圣洁的人类,抑或是圣洁的天使,它单单属于上帝之母。正如神人取代了亚当,成为蒙拯救之选民的族长,上帝之母亦取代了夏娃,成为他们的母亲。正如神人是天国的君王,是所有人类与天使的君王,上帝之母亦是天国的王后,是人类与天使的王后。
上帝之母(Божия Матерь,即圣母)由圣洁而公义的父母——约阿基姆(Иоаким)和安娜(Анна)所生。她是他们婚姻中唯一的果实,是经过无数祈祷和泪水恳求而得;她的诞生发生在父母长期不育之后,她的降生早已由天使向父母预先告知,她出生时,父母已是高龄。圣母诞生的这些境况,与圣约翰(Иоанн)施洗者(即前驱者,Предтеча)的诞生境况非常相似,后者记载于路加福音(Лк.)第一章。圣洁的正教教会如此歌颂约翰的诞生:「我们如今赞美主的施洗者,是祭司伊利莎白(Елисавет)所生,出自不育的子宫,但并非无有精种。因为基督独自穿过了不可逾越的居所,无有精种。不育者生了约翰,但并非无有丈夫。而耶稣,则是藉着天父和上帝之圣灵的荫庇,由纯洁的童女所生。然而,从不育者显现出先知和宣讲者,同时也是那无有精种者的前驱。」285 圣洁的教会在关于上帝之母的事上,亦是如此思考和承认的。 不育且年迈的安娜为约阿基姆生了一个女儿,为上帝生了母亲,但并非无有精种而生:她从丈夫、义人和老人约阿基姆那里取得了精种进入她的子宫。这由圣洁夫妇所生的童女,成为了上帝所拣选和圣化的器皿,道成肉身的上帝圣言便居住于其中。在这器皿之中,这圣言——可见和不可见万物的创造者——藉着天父的恩赐,并由圣灵协助,以祂自身的创造能力为媒介,成为精种,并道成肉身。这位由玛利亚所生的道成肉身的上帝,使这位童女成为了母亲,但又保守了这位母亲的童贞。 上帝,即这位童女的创造者,成为了她的儿子,却依然是她的上帝和创造者;祂既成为了她的儿子,也成为了她的救赎主和拯救者。第一个亚当在没有妻子参与的情况下生出了女人;这位永恒的童女在没有丈夫参与的情况下怀了孕,并生出了新亚当。 尽管上帝之母拥有如此的伟大,但她的受孕和诞生仍是按照人类的普遍法则完成的;因此,人类对于在罪孽中受孕和在罪恶中诞生的普遍承认,也适用于上帝之母。谦卑而蒙恩的玛利亚向全世界宣告了这一承认!当她在子宫中感受到渴慕的救主存在时,她因着属灵和恩典的喜悦而发出了以下的奇妙而值得关注的言语:「我心尊主为大,我灵以我的救主上帝为乐;因为祂顾念祂使女的卑微;看哪,从今以后,万代要称我有福。」(路加福音 1:46-48) 上帝之母在向所有人类宣读的福音中,向全人类承认:她所生的上帝同时也是她的拯救者。既然上帝是她的拯救者,那么她就是按照堕落人类的普遍法则,在罪中受孕和诞生的。 上帝是天使和人类的创造者:但祂只是人类的拯救者;对于未曾堕落的天使,祂是他们的主,但不是救赎主,也不是拯救者。一个有理性的受造物承认上帝为拯救者,同时也承认了该受造物自身的灭亡。童女玛利亚是在灭亡中、在堕落中、在永恒死亡与罪恶的桎梏中受孕和诞生的,她诞生时的状态是全人类所共有的。 她生下了上帝,即她和所有人类的拯救者,这使她获得了超越无罪天使的伟大——那些未曾尝过灵魂死亡、不需要拯救者的天使。
圣洁的上帝之母的父母,他们已是高龄,以诸多长久的修持来克制肉体,因此在夫妻结合时,他们自然没有经历那些在盛年和强盛之力中之人所不可避免的强烈情欲感受;他们的心境远离那种光景,而公义的约阿希姆和安娜则处于敬虔的心境之中。然而,他们的结合是按照人类结合的普遍法则进行的,是按照在堕落之后、并由于堕落而显现的法则进行的。上帝之母因着她的受孕和诞生,分有(причастницею)了原罪和那罪恶的毒素,这毒素在列祖中感染了整个人类。 上帝之母出生于公义的父母,她自己也过着最公义的生活。纯洁和谦卑是她最主要的德行。她不断地致力于默想上帝、祈祷,以及阅读和学习圣经。她不仅未曾参与任何一项致死之罪(смертных грехов),也未曾有任何行为和言语明显地违背上帝的律法,她在其中受教养,她研习了它并持续不断地研习着。 然而,尽管上帝之母在与使徒们一同领受圣灵、获得基督徒的完全之前,她所过的生活是如此公义和无瑕疵,罪和永死仍在她身上显明了它们的存在和主权。我们从福音书中可以看到这方面的证据。例如,在被圣灵光照之前,她的心智如同圣使徒们的心智一样,停留在昏昧之中,她不明白十二岁的救主在圣殿里对她所说的话(路加福音 2:49-50)。圣人约翰·金口(Иоанн Златоустый),在解释马太福音(马太福音 12:46-49)和约翰福音(约翰福音 2:1-11)时,以完全的充分性阐明了旧人(ветхий человек)是如何在上帝之母身上显现和作用的286。永死和罪,被植入人性之中,不可能不显现。 这就是正教教会关于上帝之母在原罪和永死方面的精确且真实的教义,原罪和永死已感染并笼罩了整个人类。
圣灵降临于常贞童女身上,共有两次。 第一次,圣灵在天使长加百列宣报佳音之后降临于她,洁净了她。从人的观念来看,她本已纯洁,但圣灵使她成为带着恩典的纯洁,使她有能力接纳圣言之主(即上帝圣子)于自身,成为祂的母亲。她的童贞被圣灵所印证:她一直保守自己,远离一切情欲的意念和感受,如今对这些意念和感受更是无可触及。那位被拣选来侍奉上帝的童女,理应如此;她的侍奉比基路伯和撒拉弗的侍奉要亲近得多。她不仅要怀胎并生下这位神而人者,更要与祂一生保持最亲密的联系。她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祂;在她的怀中,祂度过了婴幼儿和童年;与她一同,祂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直至成年,直到三十岁,祂才向世人显明自己是所应许的世人救赎者。然而,即便在那三年半的时间里,主传扬人类的救恩之时,圣母也常在祂身边,这一点从福音书可以察觉。圣灵第一次降临于至圣童女时,就使她有能力承担这至高无上的侍奉,使她配得上这至高无上的侍奉。 圣灵第二次降临于童女,是在五旬节,那时祂降临于众圣使徒,而圣母在主升天之后,一直与使徒们形影不离(使徒行传 1:14)。那时,圣灵在她身上摧毁了永恒死亡和原罪的权势,将她提升到基督徒完全的崇高境界,使她按照主耶稣基督的形象成为一个新造的人。主以死亡践踏了死亡,在自身中,并与自身一同复活了人类。首先,在五旬节那天,祂将灵魂的复活287赐予了祂至洁的母亲和祂的使徒们。这灵魂的复活,圣使徒约翰称之为第一次复活(从第一次死亡,即从罪的死亡中复活,对于这复活,第二次死亡,即永恒的沉沦,已不再有权势了(启示录 20:6))。 或许有人会不理解,为何圣灵第一次降临于童女时,永恒的死亡没有在她身上被摧毁呢?我们回答:这永恒死亡的摧毁是救赎的果实:在救赎尚未完成之前,它不可能发生。同样,众圣使徒,虽然在他们得到更新之前,获得了各种恩典的恩赐,例如:医治疾病、驱逐邪魔和使死人复活,但是永恒死亡的摧毁,从旧人到新人的转变,从属魂状态到属灵状态的转变,是在五旬节那天为他们完成的,是救赎的结果(约翰福音 7:39)。
从所有上述言论中,显而易见地是西方两个对立教义的荒谬。其中,上帝教徒(帕皮斯特)的教义将圣母玛利亚的怀孕归于不受原罪影响,如同救主的怀孕一般;而新教徒(普罗特斯坦特)的教义则不承认童贞女是「永远的童贞女」(Приснодевою)。真理远离一切夸大与贬低:它给予万事万物以应有的尺度和应有的地位。
不可认为关于上帝之母在原罪之外受孕(immaculata conceptio,无玷受孕)的教义是拉丁人现代的新说。现今,此教义只是被正式接受,并由教宗宣告。十八世纪的作家伯尔热(Bergier)说:「根据公教徒(教皇派、拉丁人)的一般信仰,玛利亚不沾染任何罪。在谈到『conception immaculee』(无瑕受孕)一词时,我们曾解释,虽然教会尚未正式裁定玛利亚未沾染原罪,但这是一种信仰,它建立在《圣经》和持续的(教会)圣传之上」288。在「conception immaculee」一词下,伯尔热以更坚定的语气阐述了同样的教义。他说:「根据公教神学家的普遍看法,圣童贞玛利亚,上帝之母,在『她受孕于她母亲腹中时』,就得到了保护,免受原罪。这种信仰是基于那些最值得尊敬的圣教父们的见解。」那么这位拉丁作家引述了哪些教父呢?全都是已然从东方分离出去的西方拉丁教父。他引述了特伦特会议(Council of Trent),该会议在第五次会议上裁定亚当的所有后裔都带着原罪的污秽而生,但此裁定不适用于圣童贞;他还引述了1439年的巴塞尔会议(Council of Basel)和1457年的阿维尼翁会议(Council of Avignon),它们都承认此教义是无误的,并属于教会。巴塞尔会议的裁定被巴黎大学接受,因此该大学的神学院在1497年制定了一项规定,要求任何人在未宣誓承认所接受的关于上帝之母的教义之前,不得被授予博士学位。 这些事实,对于正教会的儿女来说,丝毫不能证实教皇派的教义,而只是表明,关于上帝之母的异端教义,继许多其他异端之后,渗入了西方教会,距今已有四个多世纪。伯尔热在他的文章中为了支持新的教义,引用了两位属于初期普世教会的作家:奥利金(Ориген)和蒙福者奥古斯丁(блаженного Августина),尽管他们并未提及新的教义。奥利金在针对福音书作者路加的第六篇讲道中说,《圣经》中「蒙恩的」(благодатная)一词仅对玛利亚一人使用过。但这与教皇派的新教义毫不相干,这为整个教会所承认。正如我们上面所阐述和解释的,永贞女所获得的上帝的恩典,无论在品质上还是在丰盛上,都远远超越了其他圣人所得到的恩典,也超越了圣天使所拥有的恩典。 蒙福者奥古斯丁(《论自然与恩典》,Liber de Natura et Gratia)说:「我们知道,她(上帝之母)获得了丰盛的恩典,以战胜各种形式的罪」289。这些话也丝毫不能支持教皇派的教义!它们恰恰与此教义相悖:只有内心住着并运作着罪的人,才需要并才能获得丰盛的恩典力量去战胜罪。 正如上文所阐述,神圣的正教会始终承认并告白:圣灵降临到贞洁的童女身上,降临到那未曾婚配的新妇身上——教会如此称呼上帝之母——使原本洁净的她变得至为洁净,使本质上洁净的她变得超越本性地洁净,变得在恩典中洁净——她是「蒙恩的」,领受了圣灵的恩典来滋养自己并享受。对神圣恩典的丰盛领受,使童女远离了肉体的甜美,对之产生了完全而坚决的厌弃。上帝合理的殿堂、属灵的天空、上帝的宝座、祂的至圣所,理当如此。 错误的思想通常会引出一连串其他的错误思想。教皇派承认上帝之母不沾染原罪,便也承认她不沾染一切罪,是完全无罪的290,因此不需要救赎,也不需要救赎主。然而,那蒙恩的永贞女上帝之母,亲口承认由她所生的上帝是她的救主,从而堵住了心智盲目的异端者和狂热分子的口。「我心尊主为大,我灵以我的救主上帝为乐」(路加福音 1:46-47)——当伊丽莎白在圣灵的感动下,高声宣布永贞女是上帝之母时(路加福音 1:43),蒙恩的童女如此回应。 至圣玛利亚的话语,不仅堵住了那些为她剥夺上帝救主地位的教皇派的口,也堵住了那些将她的心灵喜悦归因于肉体情欲而非上帝的新教徒的口。与教皇派的教义相反,新教徒——新约童贞的死敌——声称上帝之母,这至圣的器皿和上帝的殿堂,在生下神人之后,破坏了她的童贞,成了人类情欲的器皿,与约瑟(Иосиф)发生了夫妻关系,并生了其他孩子。这是一个可怕的想法;一个既像畜牲又像魔鬼的想法;一个亵渎神的想法!它只能诞生于深深的堕落之中!只有绝望和被弃的淫乱者才能说出并会说出这样的话!只有那些从上帝的形象和样式堕落到与畜牲相似,以至于他们只能从人类堕落的、像畜牲般的状态来理解人类本性的人,才会接受并采纳这种想法。为了支持这种荒谬的观点,这些无知而可怜的亵渎者援引《福音书》。
路德,他自己脱下修士袍,又娶了一位脱下修女服的修女为妾——路德与凯瑟琳·冯·博拉(Katherina von Bora)的结合只能如此理解,因为看不出他们向上帝所发的守贞誓言已经归还给了他们——他极力反对基督教的守贞。与路德一同反对守贞的还有所有的抗罗宗信徒。他们称守贞是违反自然的,是违背上帝的旨意、祝福和诫命的,因为上帝在创造了最初的两个人之后,立时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创世记 1:28)。 对于抗罗宗信徒,可以用救主对撒都该人所说的话来回答:「你们错了,因为不明白圣经,也不晓得上帝的大能。」(马太福音 22:29)。抗罗宗信徒引用上述经文时,却未曾注意到,紧随其后,《创世记》描述了最初两个人所保持的守贞状态,他们在堕落之前,甚至不明白自己的赤身露体;而他们是在堕落之后才明白了自己的赤身露体,感受到了羞耻,这羞耻正是情欲显现的标志;妻子对丈夫的现有关系,以及她在生育时的痛苦,都是因违背上帝诫命所受的刑罚(创世记 1,创世记 2,创世记 3)。 正教会承认守贞是人类本性所固有的291,承认人受造时的本性才是真正的「人性」。如今整个人类所处的堕落状态,是一种非自然、低于自然、反自然的状态。然而,既然整个人类都被堕落的病痛所笼罩,这种普遍病痛的状态也可以称作是堕落人类的「自然」。正如病痛的特征对于患病状态是自然的,但对于健康状态却是非自然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承认——守贞对于人类而言便不再是自然的。因此,在旧约的义人中,守贞者寥寥无几:族长和大部分先知都不得不服从婚姻的重负。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复兴了堕落的人类本性,也恢复了守贞。祂自己,就其人性而言,是一位全然圣洁的守贞者;祂的母亲是一位满有恩典、至为纯洁的童女。守贞,对于处于原始状态的人类本性是自然的,但对于堕落的本性而言则是非自然的,它作为一种恩赐被归还给了那些被救主更新的本性。「上帝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是永生」(罗马书 6:23)——「永生」这个总称涵盖了一切构成我们永恒救赎、尊严和完全的事物。新约的守贞也是上帝的恩赐,由主所赐予,正如主自己论守贞所说:「这话不是人人都能领受的,唯独赐给谁,谁才能领受。」(马太福音 19:11)。这种圣洁的恩赐(即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所显明之道德状态最为相似的品格)被赐予那些全心渴望并以最热切的祷告向上帝恳求的人292。守贞对于堕落的人类来说是非自然的,因此绝不能单凭自身努力获得:自身的努力可以制服肉体,但真正的守贞却是上帝的恩赐,是持续、最热切、往往是长期祷告的结果。 真正的守贞并不仅在于身体的纯洁;它更主要在于心智脱离淫荡的思虑和幻象。心智本身没有能力完成对罪的弃绝,除非有神圣的力量庇佑它293。心智与罪恶的争战构成了最大的辛劳,在这辛劳中,修道者流下无数苦泪,发出无数深沉而沉重的叹息,恳求来自上天的帮助与庇佑。只有当心灵品尝到属灵的甘美时,它才能脱离对肉体情欲的享受;没有享受,心灵便无法存在。「爱以爱回报,无形的火焰熄灭世俗的火焰,」圣约翰·克利马科斯(John Klimakos)说294。 在新约教会中,藉着我们救主的怜悯和丰盛恩慈,守贞的男女圣者不计其数;但他们是通过与肉体情欲持续、艰苦而漫长的争战,证明了自己对守贞的真诚渴望,才进入了守贞的状态。这可以从圣安东尼大帝(Anthony the Great)、圣帕科米乌斯大帝(Pachomius the Great)、圣西美翁为基督愚拙者(Symeon Christ-for-the-sake-of-fool)以及许多其他最伟大的上帝圣徒的生平中看到。 但上帝之母却未曾经历和知晓与肉体情欲的争战:在情欲在她身上起作用之前,圣灵已经降临于她,印证了她的纯洁,赐予了她恩典的纯洁,赐予了她属灵的享受,她的心依恋于此,从未分离。圣教会称基督的上帝之母为「圣灵所印的活书」295。
新教徒们认为他们的教义根基于《福音书》。他们以为,传福音者马太在叙述上帝之母与她的订婚者约瑟夫的关系时,论及约瑟夫「只在」上帝之母诞下神人之前未与她同房,而这暗示了后来的结合。新教徒们引用福音书作者的以下原话来支持他们的观点:「(约瑟夫)并没有和她(玛利亚)同房,直到她生了她的长子」(马太福音 1:25)。 这些诋毁者将他们的结论建立在「直到」(дондеже)一词上,他们认为这个词表达了一种有期限的性克制,并暗示了在长子诞生后发生的同房,也建立在「长子」(первенец)一词上,这个词暗示了随后的生育:按照俄语的特性,《福音书》中上述的经文可以非常精确地翻译为:「然而约瑟夫并没有和她同房,她生了她的长子。」显然,「然而约瑟夫并没有和她同房」这句话指的是上帝之母在约瑟夫家中的整个时期。
如果仔细考量福音传道者马太关于我们主耶稣基督诞生的叙述(马太福音 1:18-25),就会立刻变得显而易见:这位福音传道者竭尽全力,以清晰和准确的方式展示了这位神人由童贞女所生,而非借由男性的精子。为此,福音传道者解释说,这位许配给丈夫的童贞女,在未曾认识丈夫的情况下,被发现腹中有孕,乃是出于圣灵;为此,福音传道者引用了天使的见证,这位天使在梦中向约瑟显现,并确证童贞女腹中的胎儿是出于圣灵;为此,福音传道者引用了预言家的预言,预先宣告童贞女将怀孕,童贞女将诞下圣子,世界的救主;为此,在谈及神人诞生本身时,福音传道者表明,玛利亚生下祂时是童贞女,如同她怀祂时是童贞女一样。那些涉及圣母本人,但不构成福音传道者所描述之主要主题的细节,被他省略而未作清晰的解释。福音传道者路加关于基督诞生的叙述也具有相同的特征。圣路加没有提及约瑟的困惑,也没有提及天使在梦中向他显现,而是叙述了天使长加百列来到上帝之母那里,向她传达了来自上帝的、关于她将怀孕并生下上帝之子的最喜乐的佳音;他叙述了以利沙伯因着圣灵的作为而认出玛利亚是上帝之母。圣路加与马太一样,称玛利亚是许配给丈夫的童贞女(路加福音 1:27),而她所生的神人是她的儿子,是头胎(路加福音 2:7)。圣路加没有对此类涉及童贞女本身的细节作类似的阐述;正如前面所说,童贞女在诞下神人时没有经历痛苦,仅是从他的叙述中侧面显明。因此,新教徒徒劳地在福音书中寻找支持他们亵渎言论的依据!
正教会的圣教父们在上述福音传道者马太的话语中,看到的思想与新教徒的思想完全相反——他们看到一个见证,即上帝之母在童女之身怀了道成肉身的神人(即基督),在受孕之后仍旧是童女,在生产之时仍旧是童女,在生产之后依然是童女,并永远保持着童贞296。 「这位永远童贞者,」圣约翰·大马士革说,「在生产之后也依然保持童贞,直到离世未曾与任何男子结合。尽管经上写着:『(约瑟)没有与她同房,直到她生了头胎儿子』(马太福音 1:25),然而我们必须知道,『头胎』指的是头一次生产的,即便祂是独生子。『头胎』这个名字指的是第一个出生的,并不必然暗示还有其他孩子的出生。而『直到』这个词,虽然表示某一确定的时间期限,但并不排除在那之后的时间。 「例如,主的话:『看哪,我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 28:20),并非意味着世界末了之后,主就会离开我们,因为神圣的使徒说:『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帖撒罗尼迦前书 4:17),即在复活之后。在这里,『直到』这个词,虽然其本身指的是一个确定的期限,但因着圣经对这个词的惯常使用,其意义恰恰相反。 「主说:『你绝不能从那里(阴间的监牢)出来,直到你还清最后一文钱』(马太福音 5:26)。众所周知,阴间的刑罚是永恒的:这里所用的表示期限的词『直到』,意味着被关在阴间监牢里的人永远不会出来,因为他无法偿还罪债,而罪债的偿还只能在世上生活期间,通过在基督里的善行和藉着悔改洁净罪孽来完成。 「至于挪亚从方舟里放出的乌鸦,经上说:『它飞出去,直到地上的水都干了,它才回来』(创世记 8:7);这乌鸦根本就没有回到方舟。 「圣经说:『上主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的仇敌作你的脚凳』(诗篇 109:1)。在这里,表示期限的词『直到』,又一次被用来表示无限期、永恒的时间。显然,道成肉身的圣子以人性坐在天父右边——这象征着至高荣耀的状态——并不会局限于用来降服神人的仇敌、堕落的天使和不敬虔的人的时间,而是将永远持续下去,直到永永远远。 「『直到』这个词对童贞女而言,与它对上帝所赐予的成文律法而言,具有相同的意义。主说:『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直到全部成就』(马太福音 5:18)。律法藉着它的成就得以印证,并将作为已成就的律法永远被印证;童贞女藉着诞生上帝圣言而印证了她的童贞,并因着诞生上帝而永远保持童贞。 「『(约瑟)没有与她同房,直到她生了头胎儿子』(马太福音 1:25):『这意思是,』蒙福的提奥菲拉克特·保加利亚说,『他从未与她亲近,无论是在生产之前,还是在生产之后,他都没有与她同房。』」
两位福音书作者都以显而易见的、特别的目的,指出这神人是「头生子」(Первенец)。犹太人,得蒙应许将有弥赛亚降临,因此特别尊重生育,而鄙视妇女的不育;也因此,他们特别尊重众子女中的头生子,因为在他们看来,其中一位头生子必是他们所期盼的弥赛亚。福音书作者们说,看哪,这位可慕可颂的「头生子」满足了所有的愿望与期盼!在祂降生之后,妇女的不育不再是她的羞辱,从那时起所生的头生子也不再享有特别的意义。从此,荣耀从婚姻转向童贞,因为所期盼的头生子——是童贞者,并且由一位童贞女所生,在祂降生时及降生之后,仍保守了她的童贞。
圣福音书对于神之母亲(即圣母玛利亚)的父母保持缄默,它将义人约瑟夫呈现为她和神人圣婴的看护者。圣母的父母,想必是在极为年迈之时生下他们这无价的果实,并在此后不久便离世了。「上帝,」圣约翰·达马斯金(约安尼斯·达马斯基诺斯)说道,「如此安排,使这位童贞女(此处称『童贞女』是因她的年龄尚幼)由祭司们许配给约瑟夫,这『新书』被交托给『深知圣经之人』(以赛亚书 29:11)。这一订婚保守了童贞女。」297 当这位十四岁的童贞女许配给他时,义人约瑟夫已届八十岁298。按照犹太律法,她被许配给他,是因他属于犹大支派和大卫家族,神之母亲亦属此族。在她居于他家中四个月之后,她听到了大天使口中的喜讯,并怀上了神人。谦逊的玛利亚没有向她的未婚夫透露,说有伟大的大天使向她显现,说她已成为奇妙的上帝之殿。当约瑟夫在梦中向他显现的天使那里得知这许配给他的童贞女的伟大意义时,他便明白了自己对她的责任的全部意义,成为了她的侍奉者,以敬畏和恐惧之心履行着他神圣的侍奉,正如蒙福的保加利亚人提奥菲拉克特(狄奥菲拉克托斯)所言。他对她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如同圣伊丽莎白在蒙受神之母亲探访时所感受和表达的那般。「我何德何能,」她惊呼道,我何以配得这至高无上的荣耀,这至大的幸福,「叫我主的母亲到我这里来?」(路加福音 1:43)。不仅是正直的世人对神之母亲充满了敬畏,就连大天使加百列在宣告喜讯时,也以敬畏之心侍立于她面前。他对待圣撒迦利亚(匝加利亚)的方式则截然不同,当时他向他宣告了施洗约翰——众先知中最伟大者——的诞生。是的!圣洁的天使和圣洁的世人都在永贞童女面前俯首敬拜;只有那些被弃绝的灵,那些曾以亵渎之言充斥天堂与乐园的灵,以及那些与被弃绝的灵联合的堕落之人,才会对她持有鲁莽和亵渎的评断。圣约翰·达马斯金(约安尼斯·达马斯基诺斯)极为公正地指出,玷污永贞童女的童贞,不仅是行为,就连这一想法本身,也只可能源自最不道德、最堕落的心灵。义人约瑟夫在听闻天使对神之母亲的伟大见证,并目睹了神人诞生时所发生的奇妙神迹后,怎会试图做出那粗鄙的违法之事,那为新教徒所归咎于他的可怕罪行!这位八十岁的义人老者,怎会被青年的情欲所诱惑,在神人的眼前玷污他的母亲!不,不!如此可怕的放荡和邪恶对于这位圣洁的老者而言是不可能的。义人约瑟夫曾蒙受神圣的启示,唯有那些心身洁净之人才能获此殊荣。当他为神之母亲的事感到困惑时,天使在梦中向他显现,并说:「约瑟夫,大卫的子孙,不要害怕娶你的妻子马利亚」(马太福音 1:20)。天使直接回应了约瑟夫心中的思虑。约瑟夫怀疑马利亚,想要秘密地休弃她;天使为她的贞洁作证,吩咐他将她留在身边,毫无疑问,是因她并未破坏婚约;随后启示她乃是从圣灵怀的孕。而当上帝的儿子需要躲避希律(黑落德)的杀戮之手,前往埃及时,天使再次向约瑟夫显现,此时便不再称马利亚为他的妻子,而是称她为圣婴的母亲。福音书还两次记载了天使向约瑟夫显现的事。在描述更为详尽的一次显现中,天使吩咐他们返回以色列地,此时天使再次仅称马利亚为圣婴的母亲(马太福音 2:13,20)。
福音书提及了神人(上帝之子)的「兄弟们」(约翰福音 7:3,马太福音 13:55)。那些诋毁永贞童女的人,常以这一点作为支持其观点的论据。然而,正教会可靠的圣传解释道,被称为「主的兄弟们」的,乃是义人约瑟夫(Joseph),即上帝之母的订婚者,与他的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儿子们。他们之所以被称为「主的兄弟们」,其关系正如约瑟夫被称为祂的「父亲」一样。 圣母本身也曾如此称呼约瑟夫。当她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中寻获十二岁的基督时,她对祂说:「孩子,祢为何对我们如此?看哪,祢的父亲和我正焦急地寻找祢」(路加福音 2:48;参阅路加福音 4:22,约翰福音 6:42)。 当时的犹太人,并不知道祂乃是由圣灵感孕、由童贞女所生,因此他们视神人(上帝之子)为约瑟夫的儿子(路加福音 3:23)。而上帝之母、门徒们以及主的亲近之人,则对那些心性刚硬的犹太人隐瞒了这伟大的奥秘,因为这些人连显而易见的奇迹都要加以亵渎。倘若向他们揭示了圣灵感孕和童贞女诞生的真相,他们会发出怎样亵渎上帝的喧嚣呢?此事对他们而言一直是隐秘的。因此,按照世俗的看法,约瑟夫被认为是,并被称为「父亲」;他的儿子们自然也就被认为是,并被称为「主的兄弟们」。 他们的年纪比神人(上帝之子)要大得多,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祂不可能是他们的「头生子」。
将圣约瑟夫控告为企图玷污上帝之母童贞的行为,是毫无意义的;而将这种指控施加于上帝之母,则更是荒谬不合。成千上万的贞女们都已许配给了基督,她们的童贞印记未曾受损;难道在所有贞女中最伟大的那位,既是新娘又是上帝之母的她,未能做到这一点吗?成千上万的贞女们在圣灵恩典的协助下,保持了她们的童贞;难道在所有贞女中最伟大的那位,那位万能的上帝并非以恩典的作为,而是以祂的本体居于其腹中的她,未能做到这一点吗?难道那位始终与上帝保持最亲密交通的她,未能做到这一点吗?如果基路伯和撒拉弗,因着他们与上帝的亲近,能使他们的心智和心灵不断地、毫不间断地专注于祂,难道那位远超基路伯和撒拉弗的她,那位在她腹中怀胎和承载上帝的她,那位无痛地生下上帝的她,那位用她的乳房哺育祂,将祂抱在怀中的她,那位与祂一起度过她全部地上生命的她,难道她的心智和心灵没有紧紧地依附于祂吗?难道她会屈从于肉体的淫欲吗?绝不!这种想法只能诞生并被那些总是在肉体淫欲中爬行、并且继续爬行,从未从中振作起来的人所接受!愿这亵渎神明的念头从我们当中被驱逐到黑暗的阴间,以及那为魔鬼和它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之中!我们宣认我们的主宰,我们的上帝之母,在诞生之前是贞女,在诞生之时是贞女,在诞生之后也是贞女,她是永恒的贞女。我们深知并宣认上帝之母的伟大,我们以毫不动摇的信心和最深切的崇敬将我们的心转向她,并依照圣使徒们所传承下来的,向她祈祷呼求:「至圣的上帝之母,求您帮助我们!」299。
从福音书中的某些段落可见,吾主对圣母的回应,以人间的判断来看,是冷淡而严厉的;这再次成为属血气之人的绊脚石。但若以属灵的视角审视吾主之作为与言语,便可揭示这种绊脚之事的谬误。圣使徒保罗说:「属血气的人不领受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哥林多前书 2:14)。吾主之作为与言语乃是「灵,是生命」(约翰福音 6:63)。 正如旧亚当被对旧夏娃的温情所吸引,并在这份沉溺中违犯了神的诫命,同样,新亚当——吾主——则显明自己唯独以上承神旨为念。因此,面对新约夏娃(圣母)那份对祂的殷切温情,祂并未流露丝毫的沉溺。祂甚至没有表露对这份温情任何的同情!祂如此行事,是以祂的无情欲(*бесстрастием*)来救赎吾族始祖的沉溺;是以拒绝那无罪且自然的温情,来救赎因接纳了引入罪恶的温情所导致的过犯。祂教导我们,即便是在最合宜的缘由之下,也要保守自己,不被情感所牵引或主导。在我们的行事道路上,神之律法(诗篇 118:105)才是我们的明灯与向导。
主之双亲——福音书如此称呼上帝之母与约瑟,在此是依循当时社会的习俗——他们素有虔诚的习惯,每年都会上耶路撒冷过逾越节。当主十二岁时,他们带着这位孩童——神人,一同上到耶路撒冷。他们在圣城过了节期的日子后,玛利亚和约瑟动身返回他们的居所拿撒勒,而孩童——主,则留在了耶路撒冷。起初,上帝之母并未察觉,约瑟也未曾留意:他们以为主与其他朝圣者同行。他们走了一整天的路程,可能已到达歇宿之处,便开始在亲戚和熟识的人中寻找祂,但未寻见,于是他们返回了耶路撒冷。在那里,过了三日,他们在圣殿中寻获了主,祂正坐在律法教师中间,他们因着这位孩童——上帝口中所出的圣言而感到困惑和震惊。永贞女见到祂,便说出了我们已引述过、充满慈爱的话语:「孩子,你为何如此待我们?看哪,你父亲和我正忧伤地寻找你。」对此,主回答说:「你们为何寻找我?岂不知我理当在我父的家中吗?」(路加福音 2:41-50)在主的回答中可见,对于上帝的责任,思想、意志和爱都全然地奉献;而对于人的责任,则有其特定的位置,正如回答后所发生的事所显明的(路加福音 2:51)。当一个人未能妥善安排他的责任,未能给予每一项责任应有的分寸时,那么其履行便不会以德行为果;其果实将是罪过与错误,这些错误因其外表披着美善的伪装而更加危险。
当主已在宣讲福音之时,在加利利的迦拿小城,正举行一场婚筵,主偕同祂的门徒和圣母皆受邀出席(约翰福音 2)。主以祂的降临,圣化了这场婚姻与婚筵。在筵席之中,酒用尽了。圣母对主说:「他们没有酒了。」主回答她:「妇人,我与你有甚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对于葡萄树的果实,就是那对人类有如此强大影响力的东西,这是一个奇妙的回答!这就是亚当当初本应给予夏娃的回答,那时她正劝他尝那被上帝禁止的果子,那致死的、使人类被永死之毒所感染的尝食。「妇人,我与你有甚么相干?」这本可以是亚当的话语——你是为作我的帮手而受造:不要成为设陷阱者。我与你藉著婚姻的盟约结合为一体;但如果你违背了上帝,——我便与你分离,因为我与你的结合是为事奉上帝,而非为抵挡祂。」主回答的后半部分蕴含著深邃而奥秘的意义。
上帝之母怜悯着宴饮的人群,在宴席中他们缺了酒。她愿以她圣子神圣的力量消除此等匮乏。上帝圣言,以祂不可言喻之怜悯,降生为人,来到这堕落的人类之中,他们在这世上因缺乏属灵的饮食而走向沉沦。祂为人间带来了日用的食粮与崭新的饮品——祂的圣体与圣血,祂自己,因对人类的爱而随时准备立刻赐予这滋养。祂暗示着上帝所预备的筵席已然临近,说道:「我的时候还没有到。」「我的时候还没有到!」那救赎的苦难尚未到时,那流淌生命之血以医治人类自永恒死亡中沉醉的时辰尚未到。主渴慕此等时辰,视之为人类得救的时辰,视之为祂将彰显其所有丰盛之爱的时辰,视之为祂为此降临世间的时辰(约翰福音 12:27)。上帝之母的祈求,本身不含任何可指责之处,且得到了应允。由此可见,那最初对新约夏娃出于爱人的代求的拒绝,仅仅是为抹去亚当同意旧约夏娃罪恶提议的过失。主之言语的含义可被如此阐释:「你所忧虑的是人类必朽的食物,而我以不可思议的神圣之爱爱着他们。在这爱的指引下,我已准备好,并渴望将我的圣体与圣血亲自作为他们的饮食。但这亦将于其时辰成就,即在不可思议的上帝圣议所设立与定下的时间。」圣福音书作者马太叙述道,主有一次在屋中教导众人。上帝之母与约瑟的儿子们——他们被称为道成肉身者的弟兄——来到屋外,等候着祂,想与祂谈论一些事情。此事禀报给了主。然而祂回答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随后,祂伸手指着祂的门徒,又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在天之父旨意的,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马太福音 12:46-50)300。同样地,当一位妇人听闻主奇妙的教诲时,对祂说:「怀你胎的,和哺育你的乳房,有福了!」主回答说:「那些听见上帝之道而遵行的人,更是有福了」(路加福音 11:27-28)。
主在祂神圣的服务中,在所有境况之下,始终如一地忠诚。「我从天降下,」祂说,「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来者的意思行」(约翰福音 6:38)。主如此神圣的举止和祂关于圣母的神圣言语,绝没有贬低圣母的尊荣,反而使之更高。永贞女超越所有圣徒,不仅因为她成为了道成肉身之主的母亲,也因为她是听闻并遵行圣子所宣扬之教导最恒久、最专注的听者和实行者。这第一个尊荣由第二个所印证,因此,圣母的尊荣成为了最大的尊荣。圣福音为圣母作证:「马利亚却把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里,反复思想」(路加福音 2:19)。这是在牧羊人讲述之后所说的,当时在基督降生的夜晚,天使向他们显现,宣告了所降生的救主。这话的意义如下:圣母极其专注地留意着所有自祂降生起与道成肉身之主有关的事件,她留意它们,并将它们铭记于心。她的心是记录这些事件的簿册。后来,福音重复了它的见证:「祂母亲把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里」(路加福音 2:51)。这话是关于主的言语所说的。她不仅极其细心地留意着关于主的一切事件,而且留意着祂的言语,将它们存放在她的心中,像无价的珍宝放在宝匣中一样,而这宝匣也因其中珍宝的无价而变得无价。我们不能不提及,福音是在主所说的一些话语,在圣母当时的心灵状态下无法理解,且后来在她被圣灵更新之后才向她解释的情况下,说出这些话的。有什么听闻圣言的方式能比将圣言置于心中并珍藏在其中的方式更有力呢?圣先知大卫曾说:「我的神啊,我乐意照祢的旨意行;祢的律法在我心里」(诗篇 39:9)301,也就是说,在我的心中。圣母凭着神圣的恩典,实际地成就了那些最伟大的事奉上帝者所渴望成就的事。她是怎样成就的呢?首先,她的心和子宫被圣灵所荫庇;接着,她的腹部成为了主实质性居所的殿堂;因主在她里面所带来的属灵喜乐充满她的全部存在,正如她自己所见证的。通常,圣洁的喜乐会充满那些蒙受圣灵在自身中运行的人,圣母更是充满了神圣的喜乐。在道成肉身之主降生之后,她与祂有着最亲近的关系。祂在她的怀抱中度过了婴孩时期;不仅在祂的童年,而且在祂的青年和成年时期,直到祂开始祂的神圣服务,与她形影不离,这服务持续了三年半的时间。没有其他人能像圣母一样,在如此长的时间内,如此亲近地听闻圣言;没有人能以如此深刻和恒久的专注来留意道成肉身之主的言语和作为,没有人能以如此细心和爱来珍藏它们。我们在迦拿的婚宴上见证了主对待圣母的态度;现在让我们也关注圣母对待道成肉身之主的态度。她收到了对她请求的严厉回答,但她的理解与那些因之而跌倒的人完全不同。她没有认为这个回答是拒绝了她的代求,因此她转向那些在宴席上服侍的人,对他们说:「祂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约翰福音 2:5)。随着圣母的这个吩咐,道成肉身之主将水变成了酒。
在吾主于世上居留的最后三年半中,上帝之母无法持续地常伴左右。这段时间,吾主用来在犹太之地游行,向世人宣扬福音;但在这期间,上帝之母仍时常与祂相见,也常追随祂,身处于祂的众门徒与女门徒之中,倾听祂至圣的教诲。对于这教诲,她已养成永不餍足的渴慕。尤其是在祂受难之时,她更是片刻不离。上帝之母分受了这位神人(即上帝成为人)的苦楚,以最真切、最实际的方式参与其中。正如那古老的厄娃(即夏娃)在乐园中使那古老的亚当成为她罪行的同伙,新的亚当也使新的厄娃成为那救赎了我们始祖罪愆的苦难的分享者。在吾主受难之时,并因著这些苦难,上帝之母被允许经历了极其可怕的忧伤。她的心被忧伤所击打,如同被致命的兵器刺透一般(路加福音 2:35)。
当吾主完成对人类的救赎,并已决意悬于十字架上,以甘愿的死亡为这救赎的功业盖上印记时,圣母与吾主所钟爱的门徒约翰,正侍立在吾主身旁和祂的十字架边。吾主已经完成了人类的救赎;祂已藉着临终的苦难,将人类孕育于新的生命之中;祂已准备好以祂的死亡来完成这次诞生。 吾主既以这种方式成为更新人类的始祖,亲自取代了人类的先祖——那位因堕落而无力生出得救之子,只能生出灭亡之子的先祖——祂突然转向侍立在祂面前的圣母,这位与祂一同分担了为人类所受救赎之苦的圣母,赋予了她相对于人类的权柄,这权柄是由道成肉身的吾主和她与吾主的一切关系所赋予的。 祂宣告她是这位所钟爱门徒的母亲,而在他身上,她也是全体更新人类的母亲,正如教父们所理解和阐释的302。正如吾主亲自取代了亚当,祂也以圣母取代了夏娃。 夏娃受造时为童贞之身,却违背了上帝的诫命,无法在自身中持守童贞的神圣感受;她被宣告要顺服于她的丈夫,作为她受惩罚的一部分。 圣母虽因先祖的罪孽而受孕和诞生,但她以贞洁和蒙上帝喜悦的生活,将自己预备成了上帝的器皿。她既成了上帝的器皿,便远离了对丈夫欲念的思虑和共鸣,远离了那种如牲畜般的结合——正如圣经教导我们的,这是妇女们因堕落而屈服的结果。 与上帝的不断交往,这位上帝同时也是这位永恒童贞女的圣子,持续以天上的、属灵的、圣洁的思虑和感受来滋养她。使徒保罗曾说:「与主联合的,便是与主成为一灵。」(哥林多前书 6:17) 这些话在圣母身上得到了完全的实现,比在所有从被拣选的人类中产生的圣洁童男童女身上,实现得更超凡、更丰盛。圣母——在生下道成肉身的吾主之前是童贞女,在诞生之时仍保持着童贞,在诞生之后依然是童贞女。她未曾经历对丈夫的牵引,因为她完全、彻底地被上帝所吸引,并与上帝结合为一。
主升天之后,正如我们在《使徒行传》中所见,上帝之母便与使徒们不离不弃地同住在一处,恒常地在祷告中操练自己。圣福音传道者路加称这些祷告为「祷告和恳求」(使徒行传 1:14),他以此描绘出上帝之母和使徒们所有的事务都集中于不同形式的祷告之中,他们的全部时间都献给了祷告。在这样的操练和生活方式之中,在五旬节的那一天,圣灵降临到这位神人(基督)的门徒身上。圣灵总是要求基督的门徒以最审慎和不间断的祷告来预备自己,以便圣灵降临于他并覆庇他。上帝之母在此时领受了最丰盛的圣灵恩赐,这恩赐不仅光照了她的灵魂,也光照了她的身体。她的灵魂和她的身体本身都成为了光明的泉源。圣灵如此见证,圣教会如此见证,属灵的理性亦如此见证! 对于那些渴望听闻历史见证的人,我们在此提供圣狄奥尼修斯·阿雷奥帕基特的见证,他是上帝之母在世时的同代人,是一位著名的、博学的雅典人,被圣使徒保罗感化归信了基督。在阿雷奥帕基特接受救赎主的信仰三年之后,他拜访了上帝之母。主升天之后,她常住在耶路撒冷,在福音传道者约翰的家中。以下摘录自圣狄奥尼修斯致使徒保罗的信函:「哦,我们卓越的领袖和首领!我在上帝面前承认,除了至高的上帝自己之外,竟有人能被神圣的力量和奇妙的恩典如此充满,这对我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没有人能领悟我所看见和了解的,这不仅是通过灵魂的眼睛,也是通过肉体的眼睛。我亲眼看见了我们主基督耶稣的、如同神一般、并比所有天上的灵更为圣洁的母亲,上帝的恩典、至高使徒(约翰)的体恤,以及这位最慈悲的童贞女自身那不可言喻的良善与怜悯,赐予了我看见她的机会。我再次,并不断地在上帝的权能、救主的恩典以及他母亲这位童贞女荣耀的尊荣面前承认:当引我来到这位如神一般、至圣至洁的童贞女面前的是约翰,这位福音传道者和先知之首,他以肉身活在世上,却如同天上的太阳般闪耀。那时,一道如此巨大而无限的神圣光芒照耀了我,不仅是从外部,更甚地从内部照亮了我,我充满了如此奇妙而多样的芬芳,以至于我软弱的身体和灵魂都无法承受这样许多永恒福乐和荣耀的标记与开端:我的心衰弱了,我的灵在我里面因着她神圣的荣耀和恩典而衰竭。我以曾居住在童贞女尊贵子宫里的上帝为证,如果我没有将你的神圣教导和诫命铭记在心和被新光照的心智之中,我必会承认这位童贞女为上帝,并以只配归于独一真神的崇拜来尊敬她,因为心智无法想像对于一位受上帝荣耀的人而言,还有比我这不配之人有幸品尝的福乐更大的尊荣与荣耀,我在那时变得完全有福和幸福。我感谢我至高至善的上帝、神圣的童贞女、最杰出的使徒约翰,也感谢你,这位教会至高和得胜的首领,你仁慈地向我显示了如此的恩惠。」303 使徒们所丰盛拥有的圣灵的恩赐,上帝之母更加丰盛地拥有,甚至超过了他们。她拥有预言的恩赐、洞察的恩赐、行神迹的恩赐,以及无数其他的恩赐,这些都只有恩赐的赐予者和接受恩赐者自己知道。触碰到她便能治愈不治之症。她那被上帝所圣化的童贞身体,成为了神迹的居所和泉源。正如使徒彼得的「圣像」——他投射在地上的影子能行神迹一般(使徒行传 5:15),上帝之母的圣像也在普世行神迹,宣扬、见证、并以异兆印证基督真理的教导。使徒奇迹圣像的「画家」是阳光;上帝之母奇迹圣像的「画家」则是公义日头、常贞童女的圣子——上帝——的理性之光,以及祂的使徒和祂的圣洁悦乐者。
圣母在蒙福安息后的第三日复活,如今灵魂和肉身皆居于天国。她不仅居于天国——她更是在天国为王。她既为天国之君的母亲,便被宣告为天国之后,是圣天使和圣众的王后。她被赋予特殊的权柄和格外的胆量,可在上帝面前为人类代求。圣教会向所有至大的蒙福者、向所有天使长和天使献上祈求时,对他们说:「请为我们向上帝祷告」;而对于唯独圣母,教会则使用「拯救我们」的言语。上帝之母是所有辛劳于事奉上帝、所有将地上生命献予事奉上帝之人的至大中保和襄助者。她曾显现于一位圣洁的隐修士,治愈了他沉疴,并称他属于她的家族304。她是忧伤哭泣之人的速速慰藉;她是悔改之人的代求者;她是渴望归向上帝之罪人的可靠庇护所;她是为他们在上帝面前热切代求的中保。正教会的儿女们,在对永贞童贞女的威严怀着深深的敬畏、怀着神圣的困惑与惊奇、怀着信仰与爱慕的狂喜瞻仰她时,献上全乐的颂赞。主母啊,请接受这些稚嫩的声音,这些婴孩的呢喃,它们因心底的炽热而竭力欲界定您的伟大,却因理性的微弱、言语的微乏、您伟大的浩瀚而不能界定。欢喜吧,上帝圣言的居所!欢喜吧,至圣中的至圣!欢喜吧,全能者的宝座!欢喜吧,那不可容纳之上帝的容纳之处!欢喜吧,乘坐在革鲁宾上的主所驾乘的车辇!欢喜吧,被撒拉弗所敬拜和歌颂的圣殿!欢喜吧,人类思虑所不能企及的高处!欢喜吧,天使心智所不能达到的深奥!欢喜吧,不信者疑虑的听闻!欢喜吧,信者确知可靠的赞美!欢喜吧,使智者显为不智者;将巧言者之巧言与言辞皆夺去者!欢喜吧,使那些好奇、无耻、愚昧、恶毒的究问者蒙羞者!欢喜吧,以属灵的认知充满信仰之渔人渔网者!305 至圣的上帝之母,荣耀归于您!至圣的上帝之母,拯救我们!阿门。
此篇论述乃撰于高加索之斯塔夫罗波尔,系应当时社会中若干人士之愿而作,因彼时新颁之教皇教条正为众议之主题。